|
草地周刊 |
16 |
11/16 |
10
|
11
|
12
|
>
|
>| |
|
|
PDF版 |
|
|
|
|
|
最怕孤独的一代人 |
|
|
( 2018-01-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草地周刊 |
|
雪艳
一只青蛙火了。
如果你的朋友圈里,不时有人晒出“求,青蛙不出门怎么办?”“我家娃(蛙)交女朋友了”“看书看了一个下午,蛙你这样让麻麻压力很大”……请不要担心,你的朋友们不是回炉深造,读了个生物学学位,而是入坑了一款名为《旅行青蛙》的手游。
从不玩游戏的我,也好奇地下载了一个,才发现真是一款治愈系的游戏。小清新的画风,简单的剧情设定,不需要过多复杂的操作,在这里,你只需要点击收取能量,再用能量买一些吃喝塞满小青蛙的行囊,接着就可以安安静静地当一款佛系玩家。小青蛙可能在屋里默默读书写日记一上午,也可能悄悄背上书包出门旅行,你无法实时知晓它的行踪,却能收到它从旅行地寄回的明信片,每一张都对应一处日本旅行胜地。
难怪有人评价,“自从养了只青蛙,我总算读懂了我老妈。”你在等待小青蛙归来的时候,和妈妈站在门口等你的心情何其相似。与其说,人们是在养青蛙,不如说是在互联网上给自己找了一份牵挂。
而比青蛙更早火起来的,是一款名为《恋与制作人》的网游,这款充满玛丽苏情结的恋爱经营手游,精准定位少女心十足的客户市场,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玩家和网游里的人物最大限度地建立现实中的链接,现在这款游戏的活跃度已经超过红极一时的《王者荣耀》。
小青蛙也好,霸道总裁爱上你的网游也好,能够占领人们内心和市场的秘诀,都在于抓住了现代人害怕孤独、恐惧独处的心态。
通勤路上,你总能发现公交地铁里几乎人人都拿着手机,即使在能把汤面挤成方便面的北京地铁4号线上,仍有人顽强地握机不放松,似乎唯恐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如果将这一刻的画面定格下来,将人们手中的手机PS掉,就会发现画面极其荒诞。
现代社会,手机已经变成人们的电子脐带,一旦斩断和互联网的链接,很多成年人就缩小成无所适从的婴儿,抬起头都是一脸茫然。
周末带年幼的孩子去公园玩耍,他总能在我们眼中的司空见惯里,发现许多有趣的东西,井盖、树叶、毛毛虫,这个像狮子,那个像大象。孩子小小的眼睛里,时常闪烁着好奇而兴奋的光。我发现,小孩子是不怕孤单的,他们怕的是落单,只要目之所及能够看到家人的陪伴,小孩子就能悠然自得地自己找乐。简单的乐高玩具,他能不厌其烦地搭了一遍又一遍,虽然在成年人眼中,每次搭出来的作品都大同小异,孩子却始终能在这种陪伴中找到快乐。
反之,越长大越孤单的成年人,从心底是无比恐惧孤单的——时时刻刻把手机抓在手里,生怕错过一个信息和电话;刚发朋友圈,就焦急地等待朋友的留言和点赞;即便是休息日,也从心底悄悄盼望着信息提示音的响起,似乎只有存在于互联网世界,才能刷出生活的存在感,才没有被整个世界遗忘。
“世上正有这样的一些人,他们最怕的就是独处,让他们和自己呆一会儿,对于他们简直是一种酷刑。只要闲了下来,他们就必须找个地方去消遣。他们的日子表面上过得十分热闹,实际上他们的内心极其空虚。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想方设法避免面对面看见自己。对此我只能有一个解释,就是连他们自己也感觉到了自己的贫乏,和这样贫乏的自己呆在一起是顶没有意思的,再无聊的消遣也比这有趣得多。这样做的结果是他们变得越来越贫乏,越来越没有了自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周国平先生的这段话,在互联网时代,更该被看成是一段警世恒言。
很多所谓的网瘾深重、沉迷网游、一掷千金给网络主播打赏等等现象级难题,深层次的原因都可以追溯到害怕孤独,恐惧面对自己身上。真实世界的残酷,或者说唯有付出十二分的努力,才能搏到出人头地机会的现实,与虚拟世界里组团打怪升级就能“败帝王,斗苍天。夺得皇位以成仙,豪情万丈天地间,续写另类帝王篇”的简单粗暴相比,哪个更轻松,答案显而易见。
说起来,怕孤独这回事自古就有。君不见,唐代诗仙李白独自喝个小酒,还不忘“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一代女词人李清照孤独感伤时也记下,“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单纯定义XX后为最怕孤独的一代人,也缺乏足够的样本数据做支撑。只不过互联网表达的广阔空间、花花世界无限的诱惑力,放大了虚拟空间的存在感,也进一步减弱了人们直面自我的独处能力。
每个时代都有抵御孤独寂寞的武器,它或许是歌唱、或许是读书、或许是远方,每个人也应该找到属于自己的武器,别被无尽的虚拟世界吞噬得丢失了方向。
|
|
最怕孤独的一代人
|
|
|
|
( 2018-01-26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草地周刊 |
|
|
|
最怕孤独的一代人 |
|
|
( 2018-01-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草地周刊 |
|
雪艳
一只青蛙火了。
如果你的朋友圈里,不时有人晒出“求,青蛙不出门怎么办?”“我家娃(蛙)交女朋友了”“看书看了一个下午,蛙你这样让麻麻压力很大”……请不要担心,你的朋友们不是回炉深造,读了个生物学学位,而是入坑了一款名为《旅行青蛙》的手游。
从不玩游戏的我,也好奇地下载了一个,才发现真是一款治愈系的游戏。小清新的画风,简单的剧情设定,不需要过多复杂的操作,在这里,你只需要点击收取能量,再用能量买一些吃喝塞满小青蛙的行囊,接着就可以安安静静地当一款佛系玩家。小青蛙可能在屋里默默读书写日记一上午,也可能悄悄背上书包出门旅行,你无法实时知晓它的行踪,却能收到它从旅行地寄回的明信片,每一张都对应一处日本旅行胜地。
难怪有人评价,“自从养了只青蛙,我总算读懂了我老妈。”你在等待小青蛙归来的时候,和妈妈站在门口等你的心情何其相似。与其说,人们是在养青蛙,不如说是在互联网上给自己找了一份牵挂。
而比青蛙更早火起来的,是一款名为《恋与制作人》的网游,这款充满玛丽苏情结的恋爱经营手游,精准定位少女心十足的客户市场,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玩家和网游里的人物最大限度地建立现实中的链接,现在这款游戏的活跃度已经超过红极一时的《王者荣耀》。
小青蛙也好,霸道总裁爱上你的网游也好,能够占领人们内心和市场的秘诀,都在于抓住了现代人害怕孤独、恐惧独处的心态。
通勤路上,你总能发现公交地铁里几乎人人都拿着手机,即使在能把汤面挤成方便面的北京地铁4号线上,仍有人顽强地握机不放松,似乎唯恐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如果将这一刻的画面定格下来,将人们手中的手机PS掉,就会发现画面极其荒诞。
现代社会,手机已经变成人们的电子脐带,一旦斩断和互联网的链接,很多成年人就缩小成无所适从的婴儿,抬起头都是一脸茫然。
周末带年幼的孩子去公园玩耍,他总能在我们眼中的司空见惯里,发现许多有趣的东西,井盖、树叶、毛毛虫,这个像狮子,那个像大象。孩子小小的眼睛里,时常闪烁着好奇而兴奋的光。我发现,小孩子是不怕孤单的,他们怕的是落单,只要目之所及能够看到家人的陪伴,小孩子就能悠然自得地自己找乐。简单的乐高玩具,他能不厌其烦地搭了一遍又一遍,虽然在成年人眼中,每次搭出来的作品都大同小异,孩子却始终能在这种陪伴中找到快乐。
反之,越长大越孤单的成年人,从心底是无比恐惧孤单的——时时刻刻把手机抓在手里,生怕错过一个信息和电话;刚发朋友圈,就焦急地等待朋友的留言和点赞;即便是休息日,也从心底悄悄盼望着信息提示音的响起,似乎只有存在于互联网世界,才能刷出生活的存在感,才没有被整个世界遗忘。
“世上正有这样的一些人,他们最怕的就是独处,让他们和自己呆一会儿,对于他们简直是一种酷刑。只要闲了下来,他们就必须找个地方去消遣。他们的日子表面上过得十分热闹,实际上他们的内心极其空虚。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想方设法避免面对面看见自己。对此我只能有一个解释,就是连他们自己也感觉到了自己的贫乏,和这样贫乏的自己呆在一起是顶没有意思的,再无聊的消遣也比这有趣得多。这样做的结果是他们变得越来越贫乏,越来越没有了自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周国平先生的这段话,在互联网时代,更该被看成是一段警世恒言。
很多所谓的网瘾深重、沉迷网游、一掷千金给网络主播打赏等等现象级难题,深层次的原因都可以追溯到害怕孤独,恐惧面对自己身上。真实世界的残酷,或者说唯有付出十二分的努力,才能搏到出人头地机会的现实,与虚拟世界里组团打怪升级就能“败帝王,斗苍天。夺得皇位以成仙,豪情万丈天地间,续写另类帝王篇”的简单粗暴相比,哪个更轻松,答案显而易见。
说起来,怕孤独这回事自古就有。君不见,唐代诗仙李白独自喝个小酒,还不忘“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一代女词人李清照孤独感伤时也记下,“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单纯定义XX后为最怕孤独的一代人,也缺乏足够的样本数据做支撑。只不过互联网表达的广阔空间、花花世界无限的诱惑力,放大了虚拟空间的存在感,也进一步减弱了人们直面自我的独处能力。
每个时代都有抵御孤独寂寞的武器,它或许是歌唱、或许是读书、或许是远方,每个人也应该找到属于自己的武器,别被无尽的虚拟世界吞噬得丢失了方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