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旧版 2018年11月3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调查观察
16 15/16 14 15 16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问诊”特色小镇
· 傍“帝王”拜“佛仙”,个别小镇真叫乱
· 指标“层层加码”,特色沦为“凑数”
· “伪颜值”小镇哪有真特色
· 重点巡视“注水”小镇
· 特色小镇应有“退出机制”

  相关文章: 
特色小镇应有“退出机制”

( 2018-11-3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调查观察
 
  本报记者邓华宁

  

  记者近日在东中西部多个省采访了解到,当前特色小镇为建而建、一哄而上的现象比较突出,每个省都有不少特色小镇同时期上马。一些业内人士呼吁,特色小镇的建设要突出市场的引领作用,减少行政干预,避免政府大包大揽,甚至搞“大跃进”。当前,亟待建立项目追踪评价和退出机制,让“特色小镇”的发展名副其实,给子孙后代留下财富。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除了常见的旅游特色小镇简单复制重复建设外,还有两个新现象值得关注——

  一是一些地方将特色小镇与产业园区的概念混淆,用办园区的思维指导小镇建设。比如东部某制造业强县,完全按照当地乡镇产业集群分工不同来打造特色小镇,已经规划并正在建设“智能电网小镇”“地板小镇”“电梯小镇”“灯具小镇”“织造小镇”“电机小镇”“农机小镇”“交通安全小镇”等16个特色小镇,几乎全部是根据乡镇产业集群发展重点来确定的。将特色小镇当成一个概念,随意“嫁接”到产业园区上,很难想象建出来是个什么样子。

  二是警惕少数项目套取项目建设资金,导致小镇建设最终有名无实。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地方为了培育特色小镇,设立了引导资金鼓励项目建设,有的地方对经过认定的省级特色小镇,每年的引导资金都高达数千万元。此外,一些地方的发改、旅游、农业、文化、体育等部门也可以给各自领域特色小镇划拨配套资金。一位了解特色小镇报批程序的干部告诉记者,少数特色小镇项目就是为了套取政府配套资金而玩概念,编造一个时髦新潮的词汇,搞一点前期开发,等拿到政府配套资金之后,可能建设就缩水了,资金也可能挪作他用,或者项目改为房地产开发。

  特色小镇的社会关注度越来越高,绝对不是小问题。因此,在小镇立项建设阶段,就应建立动态跟踪考核机制。对不同主导产业的小镇通过第三方,从产业特性、资金投入、项目引入、人才招留、公共事业以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维度进行全面考核评价。对于破坏环境、过度开发等行为,要设置不容突破的底线。

  特色小镇建设的利益并不小。若是一些“特色小镇”在利益面前迷失,通过“挂羊头卖狗肉”的方式套取配套资金,或是丧失了自己本来的特色,则应该请其离开“特色小镇”的行列。当前要特别注重项目审批阳光操作,对特色小镇立项、审核、建设等关键环节,制定科学的考核评价指标,加强动态数据监测和管理推进,避免出现“浑水摸鱼”、权力寻租和“滥批”等现象。

  特色小镇建设的关键点在于,政府不能大包大揽或者过度举债,不能搞政府包办的低水平重复建设,要营造一个市场主导、分工明确、政企有效合作的氛围,使特色小镇建设能提供有效供给,满足群众的真正需求。这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特色小镇迫切需要制定退出机制。在完善前期考核的基础上,对规划、设计、选址不达标的小镇和自然地理不适合的特色小镇进行有计划的清退。特别是一些特色小镇建设过多过滥、重复建设严重的地区,现在下马比上马更能够节约成本。

 

特色小镇应有“退出机制”

( 2018-11-30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调查观察
  相关文章: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每日电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每日电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每日电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