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旧版 2018年11月3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调查观察
16 15/16 14 15 16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问诊”特色小镇
· 傍“帝王”拜“佛仙”,个别小镇真叫乱
· 指标“层层加码”,特色沦为“凑数”
· “伪颜值”小镇哪有真特色
· 重点巡视“注水”小镇
· 特色小镇应有“退出机制”

  相关文章: 
“伪颜值”小镇哪有真特色

( 2018-11-3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调查观察
 
  本报记者李金红

  

  近期,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在全国多地采访发现,在建设特色小镇热潮中,部分地区将特色小镇简单理解为镇墟立面改造,不惜破坏小镇原有风貌给沿街住户“穿衣戴帽”。一些小镇斥巨资在小镇出入口大建豪华牌坊。这些“形象工程”大部分华而不实,遭到百姓诟病。

  在南方某省会城市,一个区7个乡镇就有6个进行特色小镇建设,记者实地走访这些“特色小镇”看到,沿街都给住户的房屋进行了“穿衣戴帽”,且普遍采用黑、白、灰、黄四种颜色,立面改造线条造型相似,风格普遍仿古,建筑形式呆板,华而不实。

  更有甚者,在一些地方的特色小镇,除了主干道立面改造焕然一新外,镇墟外的街道依旧是泥泞不堪,坑坑洼洼。当地百姓戏谑说,“身上穿了西装,脚上穿着拖鞋。”

  除此之外,记者采访中还发现,一些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出现“求洋求新”倾向,部分特色小镇玩概念、赶时髦,打着诸多艺术、养生、文化等旗号进行圈地,特色小镇更像是商业噱头。

  在一些地方政府眼中,特色小镇的形象、颜值、洋名更为重要,可这却是“驴粪蛋表面光”,忽视了特色小镇的真正内涵。按照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特色小镇要为缓解“大城市病”和为新兴高端特色产业寻找成本洼地。显然,一些地方的特色小镇建设成了部分领导干部追求政绩的手段,而非旨在落实中央有关精神。

  究其原因,在一些官员眼里,提升特色小镇的“伪颜值”或是快速升迁的“成功之道”,一些地方领导难以抑制“面子工程”的政绩饥渴,只顾政府的“面子”,不要百姓的“里子”。还有一些领导干部为显示其权威,无视群众需求,“拍脑袋”瞎决策,让本来大有可为的财政资金不得不为中看不中用的“摆设”埋单。

  热衷给特色小镇“穿衣戴帽”恐怕还在于寻租空间巨大,正所谓“一拆一建才有油水”。部分领导干部为了一己之利,不顾政府债务实际情况,不惜加大筹码,举债建设“花架子工程”。

  在老百姓看来,注重特色小镇的“面子”,实则是不折不扣的瞎折腾,是劳民伤财、奢靡浪费的“形象工程”。“假小镇”“伪颜值”有损地方政府形象,最终伤害的还是民心。

  必须追问的是,各类“穿衣戴帽”工程,有没有经过有关部门审议?对一些明显的“面子工程”,相关职能部门为何开了绿灯?是发现问题不制止,还是项目审批把关不严?对于一些地方将特色小镇建成“形象工程”,背后的腐败问题还应认真追查追责,迅速出手,形成高压态势。其次,还要切实发挥人大“把关人”的作用,从源头避免行政冲动、盲目投资。再次,要实行开门决策,听证征求民意。哪些项目比较实用,哪些工程华而不实,群众最有发言权。遏制特色小镇沦为形象工程,防止决策跑偏,必须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

  前不久,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建立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高质量发展机制的通知》,文件中提到了建设特色小镇的基本原则,要求规范省级创建机制。对于特色小镇建设而言,当然可以有探索和试错的机会,但在积累了足够多正反经验之后,也该警惕部分官员将一副好牌打烂,切勿将特色小镇建成了“形象工程”。

 

“伪颜值”小镇哪有真特色

( 2018-11-30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调查观察
  相关文章: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每日电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每日电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每日电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