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旧版 2018年09月0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调查·观察
16 15/16 14 15 16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记者手记点亮仍有三分之二民众用不上电的大陆
· 长租公寓野蛮生长,甲醛超标理应彻查
· “用生命送餐”
· 父亲送我上大学
· 麻婆豆腐的无奈
· 创建考核应力避机械化
· 殡葬改革破陋俗别只做表面文章

  相关文章: 
创建考核应力避机械化

( 2018-09-0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调查·观察
 
  本报记者白靖利
 

 
  最近,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一些部门、行业在文明单位创建考核中存在过于机械化的问题。一些地方要求工作人员在规定报刊上按规定数量发表文章,于是,一些文明单位和文明创建单位不得不找“枪手”、托关系等,千方百计去相关报刊上发表文章。一些刊物则“明码标价”:只要一年交3万元,就能保证发表满足考核要求的文章篇数。
 
  通过媒体宣传好的创建做法,本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既是做好宣传和推介工作的有力探索和创新,也有助于其他地方借鉴经验,形成共建共创、齐头并进的良好氛围。但是,正如我们在许多地方都可见到的那样,机械的考核指标必然带来机械的操作。
 
  作为长期性、综合性的工作,文明创建更深的内涵应该是人的文明,更应通过点滴细节体现城市的温度,让市民共享城市的发展成果,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倘若在创建中过分强调宣传自身的成绩,突出在什么刊物发表多少文章,就容易出现“重形式,轻内容”的问题,导致实际工作“华而不实”,反而影响所住地区、部门的创建工作。
 
  事实上,宣传与做事是两个维度的概念。宣传推介的效果,更取决于媒体资源的多寡、包装能力的优劣。如果在考核指标上突出发文数量,可能形成“做得好不如说得好”的导向,让那些实际工作一塌糊涂但善于社交的人在考核中占优,反倒让那些踏实做事、不懂包装的人吃亏。这对本地本部门的工作有百害而无一利。
 
  从前述两个案例来看,这种考核导向可能还会形成权钱交易,不仅损害媒体公信力,还会滋生腐败,这显然与加强创建的初衷背道而驰。
 
  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实事的氛围,不仅需要理想的指引,还需要制度的约束。考核工作的“风向标”,应该遵循公平公正、奖优罚劣的原则,在制度设计上力求全面系统、科学有效,而非以偏概全、机械操作。既不让投机钻营者有机可乘,又不让老实人吃亏,考核才能达到总结经验、诊断问题、促进工作的目的。
 

 
 

创建考核应力避机械化

( 2018-09-07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调查·观察
  相关文章: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每日电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每日电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每日电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