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调查·观察 |
16 |
15/16 |
14
|
15
|
16
|
>
|
>| |
|
|
PDF版 |
|
|
|
|
|
■记者手记点亮仍有三分之二民众用不上电的大陆 |
|
|
( 2018-09-0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调查·观察 |
|
本报记者张玉亮
中国与津巴布韦电力项目合作,是中国为非洲国家改善基础设施的一个缩影。中国提供的融资和技术,让一座座电站在非洲多国拔地而起,逐渐点亮这个目前仍有三分之二民众用不上电的大陆
又停电了!
这是新华每日电讯记者2年前刚来到津巴布韦工作时的日常。每个星期都要停几次电,每次数小时不等。最长的一次,停了整整一天一夜。每当此时,只能打开发电机,伴着隆隆作响的轰鸣声,就着柴油味,做饭、写稿。睡觉前把发电机关掉,周围一片黑暗,星空分外明亮。
绝大多数情况下,停电不是因为线路故障,而是拉闸限电。由于地理、历史和现实原因,津巴布韦电力供应长期不足。该国用电需求为180万千瓦,但发电量仅能维持在120万千瓦左右,枯水期时甚至更低。
电力缺口这么大怎么办?津巴布韦不得不从南非、莫桑比克等邻国大量进口电力,并时常拉闸限电。电力短缺不仅制约了经济发展,也让国家财政背上了沉重的负担。
这个局面,直到一个中国企业承建工程的完工,方才迎来转机。
今年3月底,津巴布韦边境小镇卡里巴迎来多位“贵客”。总统姆南加古瓦和两位副总统从首都哈拉雷坐飞机专程赶来,冒着30多摄氏度的高温,只为参加卡里巴南岸水电站扩机项目的竣工仪式。
一个竣工仪式,竟让一个国家的“前三把手”悉数出席捧场,什么样的项目才能有这样的魅力?姆南加古瓦的一席话揭晓了答案:“这个项目对津巴布韦的意义极其重大,为我们增加了30万千瓦的电力供应,占到总发电量的25%。”
25%的电力对一个国家有多么重要?可以对比的是,三峡电站的发电量仅占中国全国的不到3%。尤其是这个项目对于长期缺电的津巴布韦来说,意义更是非比寻常。
“我们在中国企业工作,每个月能赚到500到600美元,这在卡里巴绝对是‘高薪’了,是政府工作人员工资的两倍。”当地员工杰拉告诉记者。
2014年,卡里巴项目开工,中国进出口银行提供了项目金额90%的优惠贷款;建设团队——中国水电国际来到这里安营扎寨。中国企业和管理人员不仅建起了电站,还福泽当地民众——创造了3000多个就业岗位,培训了数百名技术人员。
项目的竣工自然是有人欢喜有人愁。对居住在卡里巴的当地员工来说,项目结束也就意味着“高薪”的终结。记者在项目上与当地员工聊天,他们纷纷表示很珍惜这份工作,安全主管比姆哈说,在项目进行的几年中,员工们挣了钱,买了车,盖了房,娶了媳妇,有些人还娶了两个。
“我不确定中国企业是否还会把我带到下一个项目去工作,但我非常感激他们在卡里巴给我的工作机会。这给了我很重要的工作经验,并让我和家人摆脱了贫困,点亮了我们的生活。”比姆哈告诉记者,他们都很怀念一位爱笑的中国员工——这位员工因为患上脑疟永远留在了这里。“相信他如果能看到项目的完工,会感到很欣慰。”
随着卡里巴项目的竣工,中方人员纷纷收拾行李、拆卸设备,奔赴下一个目的地——今年6月底,同样由中国提供融资并由中企承建的万盖燃煤电站扩机工程开工。4年后,这个项目将为津巴布韦增加60万千瓦电力供应——这个数字是卡里巴项目的2倍,从而彻底解决津巴布韦的电力短缺问题。
如今,项目的前期工作正热火朝天地进行。万盖镇上的青年人排着队,来到项目工地上面试——他们中的3000人将在未来4年中成为项目的员工。每个人对这次面试都十分看重:捧上“铁饭碗”,就将与过去的贫困彻底告别,并在工作中收获一技之长。
中国与津巴布韦电力项目合作,是中国为非洲国家改善基础设施、帮助其实现能源自给的一个缩影。从被印上几内亚货币的凯乐塔水电站、到非洲目前装机最大的燃气电站——安哥拉索约燃气联合循环电站、再到让科特迪瓦从电力输入国变身输出国的苏布雷水电站……中国提供的融资和技术,让一座座电站在非洲多国拔地而起,逐渐点亮这个目前仍有三分之二民众用不上电的大陆。
近几个月,停电已经不再是生活中的棘手难题:每个月也就停一两次电,每次不超过3小时。前几天,已经许久没有上门的维修工来给发电机做了一次保养。他笑着对记者说,他相信再过几年,停电的日子将一去不返,发电机将彻底成为摆设。
|
|
■记者手记点亮仍有三分之二民众用不上电的大陆
|
|
|
|
( 2018-09-07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调查·观察 |
|
|
|
■记者手记点亮仍有三分之二民众用不上电的大陆 |
|
|
( 2018-09-0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调查·观察 |
|
本报记者张玉亮
中国与津巴布韦电力项目合作,是中国为非洲国家改善基础设施的一个缩影。中国提供的融资和技术,让一座座电站在非洲多国拔地而起,逐渐点亮这个目前仍有三分之二民众用不上电的大陆
又停电了!
这是新华每日电讯记者2年前刚来到津巴布韦工作时的日常。每个星期都要停几次电,每次数小时不等。最长的一次,停了整整一天一夜。每当此时,只能打开发电机,伴着隆隆作响的轰鸣声,就着柴油味,做饭、写稿。睡觉前把发电机关掉,周围一片黑暗,星空分外明亮。
绝大多数情况下,停电不是因为线路故障,而是拉闸限电。由于地理、历史和现实原因,津巴布韦电力供应长期不足。该国用电需求为180万千瓦,但发电量仅能维持在120万千瓦左右,枯水期时甚至更低。
电力缺口这么大怎么办?津巴布韦不得不从南非、莫桑比克等邻国大量进口电力,并时常拉闸限电。电力短缺不仅制约了经济发展,也让国家财政背上了沉重的负担。
这个局面,直到一个中国企业承建工程的完工,方才迎来转机。
今年3月底,津巴布韦边境小镇卡里巴迎来多位“贵客”。总统姆南加古瓦和两位副总统从首都哈拉雷坐飞机专程赶来,冒着30多摄氏度的高温,只为参加卡里巴南岸水电站扩机项目的竣工仪式。
一个竣工仪式,竟让一个国家的“前三把手”悉数出席捧场,什么样的项目才能有这样的魅力?姆南加古瓦的一席话揭晓了答案:“这个项目对津巴布韦的意义极其重大,为我们增加了30万千瓦的电力供应,占到总发电量的25%。”
25%的电力对一个国家有多么重要?可以对比的是,三峡电站的发电量仅占中国全国的不到3%。尤其是这个项目对于长期缺电的津巴布韦来说,意义更是非比寻常。
“我们在中国企业工作,每个月能赚到500到600美元,这在卡里巴绝对是‘高薪’了,是政府工作人员工资的两倍。”当地员工杰拉告诉记者。
2014年,卡里巴项目开工,中国进出口银行提供了项目金额90%的优惠贷款;建设团队——中国水电国际来到这里安营扎寨。中国企业和管理人员不仅建起了电站,还福泽当地民众——创造了3000多个就业岗位,培训了数百名技术人员。
项目的竣工自然是有人欢喜有人愁。对居住在卡里巴的当地员工来说,项目结束也就意味着“高薪”的终结。记者在项目上与当地员工聊天,他们纷纷表示很珍惜这份工作,安全主管比姆哈说,在项目进行的几年中,员工们挣了钱,买了车,盖了房,娶了媳妇,有些人还娶了两个。
“我不确定中国企业是否还会把我带到下一个项目去工作,但我非常感激他们在卡里巴给我的工作机会。这给了我很重要的工作经验,并让我和家人摆脱了贫困,点亮了我们的生活。”比姆哈告诉记者,他们都很怀念一位爱笑的中国员工——这位员工因为患上脑疟永远留在了这里。“相信他如果能看到项目的完工,会感到很欣慰。”
随着卡里巴项目的竣工,中方人员纷纷收拾行李、拆卸设备,奔赴下一个目的地——今年6月底,同样由中国提供融资并由中企承建的万盖燃煤电站扩机工程开工。4年后,这个项目将为津巴布韦增加60万千瓦电力供应——这个数字是卡里巴项目的2倍,从而彻底解决津巴布韦的电力短缺问题。
如今,项目的前期工作正热火朝天地进行。万盖镇上的青年人排着队,来到项目工地上面试——他们中的3000人将在未来4年中成为项目的员工。每个人对这次面试都十分看重:捧上“铁饭碗”,就将与过去的贫困彻底告别,并在工作中收获一技之长。
中国与津巴布韦电力项目合作,是中国为非洲国家改善基础设施、帮助其实现能源自给的一个缩影。从被印上几内亚货币的凯乐塔水电站、到非洲目前装机最大的燃气电站——安哥拉索约燃气联合循环电站、再到让科特迪瓦从电力输入国变身输出国的苏布雷水电站……中国提供的融资和技术,让一座座电站在非洲多国拔地而起,逐渐点亮这个目前仍有三分之二民众用不上电的大陆。
近几个月,停电已经不再是生活中的棘手难题:每个月也就停一两次电,每次不超过3小时。前几天,已经许久没有上门的维修工来给发电机做了一次保养。他笑着对记者说,他相信再过几年,停电的日子将一去不返,发电机将彻底成为摆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