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民生 |
8 |
6/8 |
5
|
6
|
7
|
>
|
>| |
|
|
PDF版 |
|
|
|
|
|
集中力量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 |
中农办、扶贫办有关负责人解读中共中央国务院《指导意见》 |
|
( 2018-08-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民生 |
|
新华社北京8月20日电(记者于文静)日前,《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正式公布。今后我国将如何聚焦最难脱贫群体?如何避免脱贫人群再返贫的困境?如何杜绝数字脱贫?20日,中农办、扶贫办有关负责人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就公众关心的扶贫热点问题进行解读。 聚焦最难脱贫群体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在发布会上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经过多年努力,扶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贫困人口减少6853万,贫困县摘帽100多个。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贫困群众收入水平明显提高。然而我国脱贫攻坚面临的任务仍然艰巨。
“未来三年,3000万左右农村贫困人口需要脱贫,越往后难度越大,平均每年需要减贫1000万人以上。”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欧青平说,这些人中大多是老病残等特殊群体。按照建档立卡的数据,当前贫困户中因病、因残致贫比例分别超过40%、14%,65岁以上的老年人比例超过16%。特殊群体贫困程度深、减贫成本高、脱贫难度大。
欧青平表示,对于农村这些特殊贫困群体,要从以开发式扶贫为主向坚持开发式和保障性扶贫相统筹转变,这也是这次中央文件提出的明确要求。保障性扶贫并不是对剩下的贫困人口通过低保“一兜了之”,而是重点针对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无法依靠产业和就业帮扶脱贫的贫困人口,建立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制度为主体,以慈善帮扶、社工助力为辅助的综合保障体系。
欧青平表示,为了做好综合性保障扶贫工作,指导意见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举措,包括加强养老保障、深入实施健康扶贫工程、保障住房安全、推进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两项制度衔接、保障义务教育。
多措并举防止返贫 在基层采访时,有记者发现存在贫困群众脱贫后又因病返贫现象。
“按照建档立卡数据分析,目前全国贫困人口中返贫的数量不是特别大。比如2016年以前脱贫的人口,在2016年返贫的只有60多万,2017年返贫的人口只有20万,总体上呈现逐步减少趋势。”欧青平表示。
据介绍,我国贫困人口出现返贫的原因,一是脱贫不稳定导致返贫,比如以前个别地方存在算账脱贫、数字脱贫,通过“算账算出去的贫困人口”要作为返贫纳入统计;另一方面是偶发因素导致返贫,其中最多的是因病返贫。
欧青平表示,防止脱贫人口返贫,最重要的是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扎扎实实做好基础性工作。文件明确,要加强建档立卡的动态管理,进一步摸清脱贫底数和返贫底数,做到“脱贫即出、返贫即入”,返贫了再纳入帮扶范围之内。同时更要注重帮扶的长期效果,夯实脱贫致富的基础。
欧青平说,指导意见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一是要严把退出关,始终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瞄准脱贫目标,严把脱贫标准,规范退出程序。二是要建立防止因病致贫返贫的长效保障的机制,完善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的各方面制度。三是要坚持脱贫不脱政策。文件明确要求贫困人口退出后一段时间内帮扶政策不变、力度不减,巩固脱贫效果,实现稳定脱贫防止返贫。
坚决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 韩俊指出,扶贫工作中还存在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到位、措施不精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数字脱贫虚假脱贫、扶贫资金违纪违规使用等问题。
指导意见明确,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把作风建设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集中力量解决扶贫领域“四个意识”不强、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措施不精准、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工作作风不扎实、考核评估不严不实等突出问题。
党中央明确,将2018年作为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全面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集中力量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严不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等突出问题。加强扶贫资金项目管理,全面推进县级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落实扶贫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制度,加强资金整合,提高使用效率和效益,有效防范微腐败,实现阳光扶贫廉洁扶贫。加大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力度,对违纪违规案件,发现一起,严肃查处问责一起。
|
|
集中力量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
|
中农办、扶贫办有关负责人解读中共中央国务院《指导意见》
|
|
|
( 2018-08-21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经济·民生 |
|
|
|
集中力量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 |
中农办、扶贫办有关负责人解读中共中央国务院《指导意见》 |
|
( 2018-08-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民生 |
|
新华社北京8月20日电(记者于文静)日前,《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正式公布。今后我国将如何聚焦最难脱贫群体?如何避免脱贫人群再返贫的困境?如何杜绝数字脱贫?20日,中农办、扶贫办有关负责人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就公众关心的扶贫热点问题进行解读。 聚焦最难脱贫群体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在发布会上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经过多年努力,扶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贫困人口减少6853万,贫困县摘帽100多个。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贫困群众收入水平明显提高。然而我国脱贫攻坚面临的任务仍然艰巨。
“未来三年,3000万左右农村贫困人口需要脱贫,越往后难度越大,平均每年需要减贫1000万人以上。”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欧青平说,这些人中大多是老病残等特殊群体。按照建档立卡的数据,当前贫困户中因病、因残致贫比例分别超过40%、14%,65岁以上的老年人比例超过16%。特殊群体贫困程度深、减贫成本高、脱贫难度大。
欧青平表示,对于农村这些特殊贫困群体,要从以开发式扶贫为主向坚持开发式和保障性扶贫相统筹转变,这也是这次中央文件提出的明确要求。保障性扶贫并不是对剩下的贫困人口通过低保“一兜了之”,而是重点针对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无法依靠产业和就业帮扶脱贫的贫困人口,建立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制度为主体,以慈善帮扶、社工助力为辅助的综合保障体系。
欧青平表示,为了做好综合性保障扶贫工作,指导意见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举措,包括加强养老保障、深入实施健康扶贫工程、保障住房安全、推进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两项制度衔接、保障义务教育。
多措并举防止返贫 在基层采访时,有记者发现存在贫困群众脱贫后又因病返贫现象。
“按照建档立卡数据分析,目前全国贫困人口中返贫的数量不是特别大。比如2016年以前脱贫的人口,在2016年返贫的只有60多万,2017年返贫的人口只有20万,总体上呈现逐步减少趋势。”欧青平表示。
据介绍,我国贫困人口出现返贫的原因,一是脱贫不稳定导致返贫,比如以前个别地方存在算账脱贫、数字脱贫,通过“算账算出去的贫困人口”要作为返贫纳入统计;另一方面是偶发因素导致返贫,其中最多的是因病返贫。
欧青平表示,防止脱贫人口返贫,最重要的是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扎扎实实做好基础性工作。文件明确,要加强建档立卡的动态管理,进一步摸清脱贫底数和返贫底数,做到“脱贫即出、返贫即入”,返贫了再纳入帮扶范围之内。同时更要注重帮扶的长期效果,夯实脱贫致富的基础。
欧青平说,指导意见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一是要严把退出关,始终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瞄准脱贫目标,严把脱贫标准,规范退出程序。二是要建立防止因病致贫返贫的长效保障的机制,完善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的各方面制度。三是要坚持脱贫不脱政策。文件明确要求贫困人口退出后一段时间内帮扶政策不变、力度不减,巩固脱贫效果,实现稳定脱贫防止返贫。
坚决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 韩俊指出,扶贫工作中还存在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到位、措施不精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数字脱贫虚假脱贫、扶贫资金违纪违规使用等问题。
指导意见明确,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把作风建设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集中力量解决扶贫领域“四个意识”不强、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措施不精准、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工作作风不扎实、考核评估不严不实等突出问题。
党中央明确,将2018年作为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全面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集中力量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严不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等突出问题。加强扶贫资金项目管理,全面推进县级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落实扶贫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制度,加强资金整合,提高使用效率和效益,有效防范微腐败,实现阳光扶贫廉洁扶贫。加大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力度,对违纪违规案件,发现一起,严肃查处问责一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