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调查·观察 |
16 |
14/16 |
13
|
14
|
15
|
>
|
>| |
|
|
PDF版 |
 |
|
|
|
|
走出适合“乡情”的振兴路 |
|
|
( 2018-06-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调查·观察 |
|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思想,今年以来,各地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大任务,切实推进乡村振兴,激发了农村的生机与活力。中国乡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充满希望。
乡村振兴,在总要求下,要因地制宜找到最适合“乡情”的有效路径;在大战略下,要落细落小落实做好自己的“文章”。乡村振兴,要有新思路,也要激活优秀传统;乡村振兴,要有新办法,更要避免“新瓶装旧酒”。
正因为如此,新华社记者在基层调研发现的一些偏差,值得高度重视。
比如,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和保障,然而一些地方“言只称旅游”,对发展现代农业却办法不多。推动乡村产业兴旺,应因地制宜,即使发展乡村旅游,也要警惕一哄而上,更要避免“千村一面”。
比如,实现有效的乡村治理,需要基层干部和乡村自治组织摒弃以往“管农民”的老套路,引导农民学会自我管理,参与乡村治理,防止“有新村无新治”。
比如,“生态宜居”,不能只图看得见的建房修路等“面子”,而忽视环境卫生等“里子”。
比如,虽然农民口袋渐渐鼓起来了,但农村社保体系仍然不够完善。实现“生活富裕”的目标,既要关注农民的“钱袋子”,也要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帮助农民“富脑袋”,防止“有新村无新生”。
比如,一些地方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式微、乡风文明不振,也需要引起高度关注,防止“有新村无新人”。
第66期议事厅,通过记者在江西的一组实地调研,或能启示各地如何把乡村振兴好战略实施好,真正上合中央总要求,下为农民增福祉。
策划:张书旗

|
|
走出适合“乡情”的振兴路
|
|
|
|
( 2018-06-15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调查·观察 |
|
|
|
走出适合“乡情”的振兴路 |
|
|
( 2018-06-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调查·观察 |
|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思想,今年以来,各地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大任务,切实推进乡村振兴,激发了农村的生机与活力。中国乡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充满希望。
乡村振兴,在总要求下,要因地制宜找到最适合“乡情”的有效路径;在大战略下,要落细落小落实做好自己的“文章”。乡村振兴,要有新思路,也要激活优秀传统;乡村振兴,要有新办法,更要避免“新瓶装旧酒”。
正因为如此,新华社记者在基层调研发现的一些偏差,值得高度重视。
比如,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和保障,然而一些地方“言只称旅游”,对发展现代农业却办法不多。推动乡村产业兴旺,应因地制宜,即使发展乡村旅游,也要警惕一哄而上,更要避免“千村一面”。
比如,实现有效的乡村治理,需要基层干部和乡村自治组织摒弃以往“管农民”的老套路,引导农民学会自我管理,参与乡村治理,防止“有新村无新治”。
比如,“生态宜居”,不能只图看得见的建房修路等“面子”,而忽视环境卫生等“里子”。
比如,虽然农民口袋渐渐鼓起来了,但农村社保体系仍然不够完善。实现“生活富裕”的目标,既要关注农民的“钱袋子”,也要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帮助农民“富脑袋”,防止“有新村无新生”。
比如,一些地方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式微、乡风文明不振,也需要引起高度关注,防止“有新村无新人”。
第66期议事厅,通过记者在江西的一组实地调研,或能启示各地如何把乡村振兴好战略实施好,真正上合中央总要求,下为农民增福祉。
策划:张书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