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旧版 2018年03月3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调查观察
16 15/16 14 15 16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给消费者“一键删除消费记录”权
· 地方发展找差距“多照镜子出出汗”
· “窃密”
· 要“钉钉子”,不要“翻烧饼”
· 借助科学手段敲醒腐败“铁脑壳”
· 谁来保护我们的数据隐私
· 人才政策岂能“自扫门前雪”

  相关文章: 
人才政策岂能“自扫门前雪”

( 2018-03-3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调查观察
 
本报记者张建


 
  近年来,各地纷纷出台政策举措,努力激发人才活力,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然而,一些地方出台的人才政策属地化倾向严重,以“隶属关系不在本地管不了”等为由,只管自己所属的“一亩三分地”“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致使人才政策的含金量大打折扣,落实起来难以见到大的成效。
 
  在我国各地,有不少单位都是由中央派驻到地方的。这其中既有中央派驻地方的机关事业单位,又有众多中央直属高校和大批中字头科研单位,还有众多中央企业。然而,这些单位及其众多优秀人才由于隶属关系,经常被排除在地方众多优惠政策外,造成“虽为本地人,难享本地福”的现象。
 
  如果一个地方的人才政策,只支持和本省有隶属关系的单位引进和培养人才,为他们提供优渥的待遇,而不是涵盖本行政区所有的人才,这个人才政策至少是不全面的,对于很多人来讲也是不公平的。
 
  尤其是中直单位占比较大的地方,更加要重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以东北三省为例,国家在这个地区布局了大量中字头科研单位和企事业单位,中科院、中央企业和部属高校实力强大,很多都是我国各行业的领军单位,拥有大批优秀人才和广泛的国际影响力,拥有很强的号召力,每年也能培养大批高素质人力资源,是本地区创新创业的骨干力量。
 
  然而,受地区发展水平等因素影响,上述这些单位近年人才流失也较为严重,严重影响了本地区创新发展水平。作为国家部署在东北地区唯一的综合性重点大学,吉林大学校长李元元曾表示,该校近年来流失的人才,再办一所“211大学”都没有问题。这足以说明人才流失的问题已经成为该校一大难题。吉大的情况,在东北的很多中字头单位也不同程度存在。
 
  抓问题、搞调研、出政策,必须把握关键所在。如果东北一些出台的人才政策不能很好地照顾到本地省属以外单位的人才,不去想办法面对和解决当地中直单位人才流失的问题,反而寄希望于用优惠政策将本地中直单位人才挖到地方单位,这样的“引进”“留下”“稳住”,无异于是从左手倒右手,于地方又有何益呢?
 
  所以,有关地方应加快解放思想,摆脱只管自己“一亩三分地”的陈旧观念,努力打破行政体制机制束缚,实事求是地研究引进和留住人才的举措,研究打破单位隶属限制的人才政策,立足本地区,放眼全世界,拥有“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胸怀,通过“省部共建”等措施让不同隶属单位人才都能享受到政策的春风雨露,真正实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从而为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
 

 
 

人才政策岂能“自扫门前雪”

( 2018-03-30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调查观察
  相关文章: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每日电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每日电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每日电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