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 闻

02版:权威发布

03版:新华关注·强信心·开新局

04版:新华关注·强信心·开新局

05版:新华关注·各地

06版:新华关注·春耕

07版:新华关注·科技

08版:新华体育

全力起跑,冲刺首季“开门红” 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开年观察
全力起跑,冲刺首季“开门红”
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开年观察

( 2023-02-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本报记者王明浩、郭宇靖、吉宁
 

 
  塔吊林立、车辆穿梭、焊花飞舞……在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一周年之际,总投资30亿元的新首钢国际人才社区(核心区北区)项目火热开工,锚定建成国际高端人才聚集平台和城市新生活体验中心,为京西地区产业转型升级蓄势赋能。
 
  2022年以来,首钢园区域知名度不断提升,高端产业要素加速聚集,累计注册和入驻企业(组织)超200家,入园客流较2021年提升约7倍。新首钢的腾飞,昭示着北京这座“双奥之城”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
 
  抓项目、强创新、扩消费、优环境。新春伊始,北京市拿出“硬招”“实招”,“一刻不等”拼经济、促发展。生产建设一线更是抢时间、赶进度,奋力跑好“第一棒”,冲刺首季“开门红”。首都经济行稳致远的澎湃动能加速汇聚。
 
聚焦“大项目”:争分夺秒抢开工


 
  东六环地下40米深处,“京华号”盾构机轰轰作响,以磅礴之势成功穿越北运河底。驾驶室里,90后盾构机长杨博文紧盯屏幕,实时拨动操作杆调整压力参数,确保掘进角度精准。“这是我连续第二年在工地过节。鼓起精神加油干,为的是保进度、保工期。”杨博文信心满满地说。
 
  作为国内在建最长的城市地下公路隧道,东六环入地改造工程春节不停歇,200多名一线建设人员坚守岗位,最高日进尺达16米。项目建成后,北京城市副中心12条规划道路和5条现状道路将实现东西向贯通,有效缓解交通拥堵,促进京津冀交通协同发展。
 
  在东六环入地改造工程3公里范围内,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三大文化设施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如火如荼,面貌一天一个样。通州区发展改革委主任姚伟龙说,副中心每年将投入千亿元,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大幅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稳投资就是稳增长。重大工程项目,成为牵动投资的“牛鼻子”,引领首都经济企稳回升。
 
  1月31日,北京奔驰纯电动车型升级、京唐城际铁路北京隧道段、昌平回天地区清华大学附小二期……50个市区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约486亿元。
 
  从项目构成看,“重”“大”特点突出。50个项目中,投资超过10亿元的有12个、总投资超420亿元;社会投资项目22个、占比超四成,总投资超340亿元。
 
  起步即冲刺、开局即决战。一季度内,北京还将开工市区重大项目110个,总投资近2200亿元,其中包括京东方第6代新型半导体显示器件生产线、2023年保障性住房项目2个超百亿元重大项目。
 
  “这些体量较大、影响力强、示范效应明显的重大项目,建成后将更好地优化首都城市功能、塑造城市格局、提升城市品质和百姓获得感,助力增强首都发展后劲和活力。”北京市发展改革委主任穆鹏说。
 
聚焦“高精尖”:塑造发展新动能


 
  主体位于中关村科学城北区核心地带的区块链与隐私计算算力集群Hive“蜂巢”,近日在京投入使用。1000台高性能专用算力服务器组建庞大集群,每秒可处理超过2.4亿笔智能合约交易、百亿条数据隐私计算。
 
  作为北京市重大科技创新及高精尖产业项目,Hive“蜂巢”汇集政务部门、社会机构的超海量数据,支持大规模区块链网络和高性能隐私计算运行,将成为“数字经济”时代具备先进算力、服务国家重大应用场景的区块链与隐私计算算力基础设施。
 
  数据“算力”支撑增长,城市“脑力”高速运转。如今在北京,人工智能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金融、交通、医疗、教育等领域,深度赋能行业转型升级。
 
  90后的黎亦伟对此感受颇深。近期,他在大兴区的新家装修,通过贝壳美家上线的人工智能户型处理引擎,直接形成了自动识别的“智慧工地”。“没想到现在装修房子和原来完全不同,长期在外出差,我也能远程监督耗材使用和施工进度!”
 
  截至2022年底,北京已聚集1500家人工智能领域企业,在多个分支领域领跑全国。人工智能相关产业年产值规模超2000亿元。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优化产业链布局,正源源不断为首都经济增长注入活力。
 
  北京经开区是首都“高精尖”产业的主阵地。北京奔驰总装二工厂车间内的柔性产线上,多种车型正在混线生产,45秒就能“跑”出1台成品车。北京奔驰高级执行副总裁张正业表示,2022年,北京奔驰整车和发动机产量双破400万台。今年将持续推进数字化升级、电动化转型,深度赋能高端制造,持续打造高端产品。
 
  在全球跨国投资低迷的背景下,截至目前,北京经开区已成功汇聚97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140多个,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速。今年开建的202个项目总投资超千亿元,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四大主导产业占比约55%。
 
  “我们将紧紧抓住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新机遇,精耕优势产业,不断开辟新赛道,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北京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政府有作为,企业享红利。2月7日,《关于北京市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正式发布,聚焦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服务业融合等8个领域,推出20项“实打实”的创新举措,帮助企业赋能增效、转型升级,培育现代产业体系。
 
  “在政策支持下,公司正加快从制造业向制造服务业转型。”福田汽车X事业部总经理张晓声说,截至2022年,福田已有220万辆车接入车联网,车主借助网络平台提高了运输效率、降低了成本,公司通过线上平台强化了运营、提高了收益。
 
  北京在减量发展的背景下,强化创新引领,已形成2个万亿级、5个千亿级高精尖产业集群,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2%左右。穆鹏说,北京将加快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构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聚焦“购物车”:做强消费主引擎


 
  消费活则经济活,消费兴则城市兴。北京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加大消费供给,创新消费场景。在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的第一个春节,消费需求集中释放,居民“购物车”里装满新期待。
 
  春节期间,鼓楼附近的马凯餐厅生意火爆,每天高峰期有百余桌客人拿号等位,外卖销售订单同比增加50%以上。“春节前还没到除夕,元宵节的包间就订光了。”餐厅经理吕永杰欣喜地说。
 
  数据显示,从除夕到正月初六,北京市商务局重点监测的百货、超市、专业专卖店、餐饮和电商等企业实现销售额50.9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13.2%,全市60个重点商圈客流量达2531.1万人次。
 
  假日期间,换上农历新年主题装饰的北京环球度假区,游人如织,客流量同比增长90%。“到主题公园过年是我家的新年俗,欢声笑语图个吉利。”游客刘强开心地说。兔年春节北京接待游客总数、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6.2%和57.6%,人均消费增近五成,酒店新入住旅客增近四成。
 
  文化市场同样火爆。2月3日晚,北京人艺看家大戏《茶馆》在首都剧场开启新一轮演出,观众座无虚席。此轮9场演出票刚一放出,全部“秒光”。电影市场票房回暖,春节期间北京观影人次达359.81万,同比增长14.74%。
 
  涌动的消费热,升腾的精气神,折射出首都经济发展的强大韧性。北京市商务局监测数据显示,1月1日至2月7日,全市60个重点商圈监测客流达2.02亿人次。随着消费有序复苏,北京加快提升供给质量,充分激发消费潜能。
 
  在东城区王府井大街的喜悦购物中心改造现场,内建装饰装修、机电安装、外立面更新,升级改造加快进行。“项目投资2亿多元、建筑面积超过7万平方米,预计国庆前夕全面亮相。”王府井集团常务副总裁周晴说,截至目前,已有500家意向品牌进入签约阶段。作为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重点项目,这里将成为北京潮流文化新地标,助推王府井商圈焕新升级。
 
  北京市商务局局长丁勇表示,今年将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为驱动,大力增加优质服务供给,新引进国内外品牌首店800家左右。一季度将集中推出餐饮消费券、绿色节能消费券等9项促消费政策,深度挖掘释放消费潜力。
 
聚焦“软环境”:筑牢发展硬支撑


 
  营商环境,一头连接经济发展,一头牵动企业命脉。北京铆足后劲,持续迭代升级这张“金字招牌”,为经济快速复苏“保驾护航”。
 
  春节刚过,北京捷信天保国际货运物流公司进口的5.5万盒药物,仅用10分钟就完成全部查验。报关员杨哲说:“航班刚一落地,海关关员就通知可以随时入库提货,帮助我们大幅提高了交付时效。”
 
  首都机场海关查验处查验二科副科长熊韵介绍,海关对重点、应急类货物开启“绿色通道”,实行24小时不间断通关。今年以来,首都机场口岸已验放进出口货物2.8万余票,货值89.7亿余元,进出口货量呈现增长态势。
 
  给力“通关”,“温度”帮扶,北京策马扬鞭,一刻也不耽误。
 
  今年以来,北京持续开展助企纾困“每日双调度”,各区各部门当好“服务员”“店小二”。1月1日至2月2日,全市组织召开17场企业复工复产双调度会,督办调度116家企业共247个诉求问题,目前绝大多数已协调解决。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1月31日,北京市发改委、市商务局联合发布《清理隐性壁垒优化消费营商环境实施方案》,聚焦餐饮、连锁超市和便利店、大型商场、电商零售、新能源车、文化演出等8个业态,推出“优化食品经营许可证办理流程”“改进工程消防验收”“完善柔性执法制度”等51项改革,打通营商痛点堵点,助力企业轻装简行、阔步前进。
 
  从企业“急难愁盼”入手,北京坚持“一年一个版本”,连续发布5版营商环境改革方案,改革力度不断加码,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始终保持首善之区营商环境的领先地位,企业获得感越来越强,发展的信心越来越足。
 
  北京市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对标国际先进规则和最佳实践,继续迭代升级改革举措,大力提振市场信心,为企业创造效率更高、流程更优、服务更好的发展环境。
 
  人勤春早,东风浩荡。锚定高质量发展,奏响奋进“春之曲”,北京只争朝夕,蹄疾步稳。
 
通过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五论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重要讲话
通过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五论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重要讲话

( 2023-02-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评论员


 
  “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通过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和高远的战略眼光,对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应对风险挑战提出明确要求,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大思想和行动力量。
 
  敢于斗争是我们党的鲜明品格。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通过斗争取得的。我们党依靠斗争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斗争赢得未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通过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必须保持战略清醒,对各种风险挑战做到胸中有数。“备豫不虞,为国常道”。把难点和复杂性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各种风险想得更深入一些,把各方面情况考虑得更周全一些,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牢牢把握主动权。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通过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必须保持战略自信,增强斗争的底气。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面临的形势之复杂、斗争之严峻、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艰巨世所罕见、史所罕见,正是因为确立了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党才有力解决了影响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从根本上确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国式现代化得到成功推进和拓展。实践充分表明,“两个确立”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是我们的信心之源、胜利之本。时与势在我们一边,这是我们定力和底气所在,也是我们的决心和信心所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增强志气、骨气、底气,不断汇聚攻难关、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的强大合力,我们就能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挑战。
 
  通过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斗争本领。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让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在复杂严峻的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才能不断磨砺斗争意志、提升斗争能力。千秋基业,人才为先。要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注重在严峻复杂斗争中考察识别干部,为敢于善于斗争、敢于担当作为、敢抓善管不怕得罪人的干部撑腰鼓劲,为现代化事业发展造就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让我们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在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伟大实践中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辉煌。
 
      新华社北京2月12日电
 
我国发展具备长期稳定环境 ——新征程上满怀信心开新局展新貌系列述评之七
我国发展具备长期稳定环境
——新征程上满怀信心开新局展新貌系列述评之七

( 2023-02-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2月12日电(记者叶昊鸣、严赋憬、冯歆然)2月7日,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了广阔前景。”
 
  新中国成立7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复杂多变,都难以动摇中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中国的“两大奇迹”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社会长期稳定保证了我们可以聚精会神搞建设,为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经济快速增长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红利,为社会和谐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高铁飞驰穿梭,景区游人如织,国内出游超3亿人次;影院场次爆满,春节档电影票房突破67亿元,位居影史同期第二;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较去年同期增长6.8%……刚刚过去的兔年春节,向世界展现了一个安定美好、充满生机的中国。
 
  各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蓬勃兴起,沿海地区踊跃创新,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东北振兴蓄势待发,边疆地区兴边富民……神州大地充满跃动的活力,为经济发展提质增效提供有力支撑。
 
  繁华街区、城市广场、医疗机构、车站码头等重点部位和场所秩序井然,强化景区治安秩序维护和安全隐患排查,保持对电信网络诈骗、“食药环”等各类突出违法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中国社会治安秩序良好,百姓过了一个祥和年。
 
  在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显得尤为可贵。
 
  美国权威民调机构盖洛普发布的《2021年全球法律与秩序报告》显示,根据居民对当地警察信心、对自身安全感受以及盗窃、人身伤害或抢劫案件发生率等指标综合评价,中国得分高达93,位列全球第二,并连续三年上升,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
 
  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底气所在。只要我们不断增加攻坚克难的战略定力和信心勇气,中国必将巩固和续写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
 
  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人民更为安居乐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补齐民生保障短板、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社会建设的紧迫任务,不断加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
 
  2012年至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6.6%;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6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10亿人,形成全球最大的社会保障网。新时代十年,城镇新增就业年均1300万人以上;改造棚户区住房4200多万套,改造农村危房2400多万户;职业教育专业更新幅度超过70%,高职学校招生人数接近翻倍……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提出的人类发展指数,以“预期寿命”“受教育年限”“人均国民总收入”等指标来衡量,更加侧重人们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获得感。2020年和2021年,全球人类发展指数连续两年出现有记录以来的下降,而2021年中国在这一指数的排行榜上较2019年提升了6位。
 
  一系列重大政策举措惠民生、纾民困、解民忧,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强、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我们创造了人类同疾病斗争史上的中国奇迹。应对世纪疫情是一场关乎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战大考。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最大程度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我们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创造了彪炳史册的“脱贫奇迹”: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
 
  夯实“中国之治”基石,社会更加安定有序——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
 
  当下,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经验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不断涌现,以“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为特色的基层治理让社会更加安定有序。
 
  年初,辽宁沈阳市苏家屯区葵花社区的居民活动小广场上,一张公示板格外醒目:10名社区干部、22名楼院党小组组长、107名党员中心户的联系方式清晰在列。社区居民一出家门就能看到这些信息。
 
  沈阳开展“党派我来的”行动,推动基层治理。全市以300户为单位,将城区划出14265个网格。党支部建在了网格上、楼院里,居民看得见党旗,找得到党员,办得成难事,切实感受到党始终在自己身边。
 
  随着直播、外卖等新业态兴起,城市中多了许多新就业群体忙碌的身影。保护这一群体权益,更好满足其需求,帮助他们融入社区是各地持续探索的课题。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等地坚持以基层党建统筹行业资源,以暖心服务为抓手,引导新就业群体融入基层治理。
 
  “群英断是非”“社区议事厅”“茶馆会议室”……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依归,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积极探索社会基层治理经验,“中国之治”基石得以不断夯实,社会更加安定有序。
 
  统筹发展和安全,筑牢国家安全屏障——
 
  发展和安全,如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
 
  受新冠疫情和乌克兰危机影响,全球能源、粮食等大宗商品市场大幅波动,国内保供稳价压力增大。
 
  中央财政提前下达2023年农业相关转移支付2115亿元,开展十大主要粮食和畜禽育种攻关,不误农时抓好春耕备耕,提升粮食稳定供应能力;西气东输四线工程开工建设,中国海油勘探发现我国首个深水深层大气田,西南地区首个特高压交流工程国家电网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开工……各地各部门绷紧粮食和能源安全之弦,综合施策确保能源供应稳定、价格平稳。
 
  保障港口、站场等集疏运正常运行,打通货运物流梗阻;建立重点产业链供应链企业“白名单”制度,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加强监测调度和供需对接,稳定大宗商品、关键零部件价格……一系列政策措施次第出台,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
 
  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在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的大背景下,我国稳定的社会环境来之不易、尤为重要。打好化险为夷、化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推进高质量发展不停步,维护高水平安全不放松,我们就能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新的征程上,无论外部环境的变化如何复杂,无论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如何艰巨,拥有长期稳定社会环境的中国,完全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在新的起点上开新局、展新貌,续写中国发展的新奇迹。
 
河北:乡村振兴启新程
河北:乡村振兴启新程

( 2023-02-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石家庄电(记者李凤双、曹国厂、冯维健)初春时节,从渤海之滨到太行深山,从冀南平原到坝上高原,河北各地全力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燕赵大地促进全面乡村振兴开启新征程。
 
做好“衔接”文章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初春的冀南平原,乍暖还寒,一处处乡村振兴微工厂里,却是一番热闹景象。走进邢台市新河县寻寨镇殷家庄村,碧兴织袜厂生产车间14台全自动织袜机隆隆作响。
 
  “这家织袜厂由一个扶贫小车间发展起来,后来拓展为乡村振兴微工厂,工人都是附近村庄的脱贫户。”殷家庄村驻村第一书记王子明说,“这里每天生产5000多双袜子,定点销往石家庄的服装批发市场,网店经营权也在积极申办中。”
 
  新河县乡村振兴局局长李韩玉说,目前全县共有81家经营主体、21家企业建立村级微工厂,县里对吸纳建档立卡人员达职工总数30%以上的企业、车间、加工点,认定为“帮扶车间”,给予一定数额的吸纳就业补贴。
 
  为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河北将原45个国定贫困县、17个省定贫困县全部确定为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先后制定完善省级衔接政策文件78个,下达省级以上财政衔接资金104.9亿元,让脱贫成效更可持续。
 
  在太行山东麓的邢台市临城县鸭鸽营乡东洞村,脱贫户和向阳在村里养猪,母亲年迈、妻子患病,养家重担他一人扛。动物病害和生猪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让他家成为帮扶部门防返贫重点监测对象。
 
  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帮扶下,相关部门为和向阳家的养殖项目免费投保,兜底生猪价格。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挂职临城县委副书记陈勇介绍,如今临城县8个乡镇36户脱贫户的4000余头生猪获得免费“保险+期货”服务,守住了脱贫群众的“钱袋子”。
 
  河北省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建军说,当前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时期,河北将在健全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上持续用力,因人因户施策,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的内生发展动力。
 
“产业之花”盛放 助力全面乡村振兴


 
  乳制品行业是衡水市武强县的传统优势产业。在武强一家畜牧业公司,投料员段东盟用信息化手段对泌乳牛重量数据进行分析,使奶牛营养更均衡,提高产奶量,助奶农增收。
 
  中国农业银行挂职武强县副县长付强说,他们先后投资118.3万元帮助武强县搭建奶业产业振兴大数据平台,全县5万亩饲草种植、3.4万头奶牛养殖、20.81吨乳品加工和1112万吨粪肥处理等,实现数字化、智慧化管理。
 
  推进全面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在各级各类帮扶单位的支持下,地处张家口市坝上地区的沽源县引入藜麦种植产业,短短几年里种植规模突破3.5万亩,年产量达6600吨;承德市实施千万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项目178个,带动全市脱贫人口人均年纯收入达1.26万元;邯郸市魏县与40多家央企对接,落地10余个重点产业项目,产业帮扶资金超过10亿元……一个个特色突出、效益凸显的产业项目,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动能。
 
  记者从河北省乡村振兴局获悉,2022年河北投入脱贫地区省级以上产业发展资金105.8亿元。打赢脱贫攻坚战以来,31家中央单位向河北各帮扶县直接投入帮扶资金26.87亿元,引进帮扶资金78.25亿元,引进项目或企业332个,为脱贫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生机活力。
 
宜居宜业宜游 和美乡村新图景渐显


 
  承德市双滦区偏桥子镇大贵口村北靠莲花山,南倚滦河水,木屋农舍古朴雅致,山谷餐厅调动着人们的“味蕾”……一系列特色农旅项目吸引了众多游客。
 
  “以前院里堆放着柴火、煤块,房前屋后生长着杂草,走动都碍脚,更别说搞旅游了。”大贵口村民林艳会说。如今村里新民居庭前灯笼高挂,院里摆放着盆景,环境整治提升成效有目共睹。
 
  近年来,河北各地将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机结合,把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作为打造中国式现代化河北场景的一个重要抓手,整体推进村庄规划、环境保护、产业发展,一批村庄旧貌换新颜,农民幸福感不断提升。
 
  京杭大运河在沧州市穿城而过。在沧州泊头市文庙镇,18个沿运河村庄“串珠成链”。当地抓住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机遇,按照“一村一品一特色”原则,打造了尹庄贡梨公园、三姓庄村文化公园等游园节点。运河堤顶路两侧栽满绿化苗木,临河栈道、码头文化雕塑等景观再现漕运风情,沿线村庄吸引了众多市民“打卡”,展现出一幅景美民乐的和美乡村新图景。
 
  据了解,河北今年将创建13个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区,在全省选择约10个县、500个村开展试点,率先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样板村,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蹚路子、作示范。通过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将乡村生态优势更好转化为经济优势,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参与记者:苏凯洋)
 
二〇二三乡村振兴与产业帮扶大会 暨新华网溯源中国“种子计划”启动
二〇二三乡村振兴与产业帮扶大会
暨新华网溯源中国“种子计划”启动

( 2023-02-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2月12日电(记者侯雪静)2023乡村振兴与产业帮扶大会暨新华网溯源中国“种子计划”启动仪式12日在北京举行。
 
  新华通讯社社长傅华表示,新华网溯源中国“种子计划”是新华社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新华网联合300多家“溯源中国”产业生态矩阵伙伴发起此项行动,以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助力打造可信品牌,培育致富“种子”,惠及民生消费,去年累计拉动农产品帮扶销售达84亿元,受到农民朋友热烈欢迎,赢得社会广泛赞誉。面向未来,新华社将充分发挥新闻传播优势、国家高端智库优势、技术赋能优势、品牌推广优势等,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支持。
 
  国家乡村振兴局局长刘焕鑫表示,在新华社有力指导下,新华网举办此次活动,助力各地打造乡村产业可信品牌,培育致富“种子”,对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深化品牌建设,推动脱贫地区帮扶产业高质量发展,要加强要素支撑,筑牢乡村产业品牌发展基础;注重融合发展,彰显乡村产业品牌特色价值;强化联农带农,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据了解,2022年新华网推出了首届乡村振兴与产业帮扶大会暨溯源中国“种子计划”活动,36个区域公用品牌、125家企业品牌及5065个产品品牌获得了品牌赋能,活动帮助撮合农产品出村进城,通过“百县千品进首都”产销对接、系列专题优品品鉴会、百家景区集体入驻溯源中国平台等丰富多样主题内容,为消费者带来可信优质产品。
 
文旅部公布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
文旅部公布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

( 2023-02-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武汉2月12日电(记者杨湛菲、喻珮)文化和旅游部12日在湖北武汉召开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会上公布了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遴选的51个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

  “北京市东城区27院儿:以社会化运营激发城市街区文化活力”“上海市徐汇区‘日晖有戏’让戏曲成为新时尚”“湖北省赤壁市‘派出制’+‘驻站制’,探索总分馆人员建设新路径”……51个案例涵盖制度建设、公共文化空间、乡村文化建设等多个方面,集中展示了近年来各地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和创新成果。

  据了解,2021年9月,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遴选工作启动,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等按照“重在基层、分类推进”的原则,广泛动员、踊跃申报,共推荐了196个案例,最终遴选51个案例为典型案例。

  文化和旅游部部长胡和平表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制度设计。要扎实完成好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点任务,努力为人民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

  近年来湖北着力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成效明显。湖北省省长王忠林说,接下来,湖北将以更大力度推进荆楚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更高水平加快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均等化共享,以更实举措加强文化发展全方位服务、全要素保障。

  12日下午,文化和旅游部、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三部门启动“大地欢歌”全国乡村文化活动年,遴选推广12项主体活动,并带动各地举办一系列相关配套活动,激发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文化活力。

 
坚定文化自信,为乡村振兴塑形铸魂
坚定文化自信,为乡村振兴塑形铸魂

( 2023-02-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2月12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共同主办的“大地欢歌”全国乡村文化活动年拉开帷幕。

  广大基层和农村一直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取得显著进展:覆盖城乡的六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持续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统筹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如今,“有没有、够不够”问题已基本解决,农民对“好不好、精不精”的要求则越来越迫切,与城市相比,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仍存在供给产品单一、供需对接错位、人才队伍紧缺等问题。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要振兴,文化为引领。

  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缩小城乡、区域、群体间差距仍是重中之重。在同时举行的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上,文化和旅游部对建立健全城乡公共文化资源均衡配置机制、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品质作出部署、拿出实招:推动乡村公共文化与非遗、文化产业、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打造城乡居民的终身美育学校、文明涵养阵地……

  要突出农民主体性,始终坚持农民是乡土文化的创造者、传承者和受益者,引导动员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投身到乡村文化建设中来。今年元旦、春节期间,乡村“村晚”示范展示活动精彩纷呈,春节假期活动达1.5万多场,参与人次近8000万,为农民打造了展示自我、沟通交流和文化娱乐的舞台,也激发着乡村文化建设和治理的内生动力。

  当前,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带货成为“新农活”,要大力推进乡村文化数字化,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新动能。实施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和公共文化云建设,把更多深藏的乡村文化资源呈现在手掌上;加强农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让广大农民群众广泛运用云直播、短视频等数字化手段,讲述乡村好故事、传播乡村好风尚、代言乡土新文化。

  行进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厚植乡村文化根脉,让人们记得住“乡愁”,看得见“远方”,乡村文化新生活前景可期。

      (记者周玮、杨湛菲)

     据新华社北京2月12日电

 
在土耳其的中国救援队再次成功营救一名幸存者
在土耳其的中国救援队再次成功营救一名幸存者

( 2023-02-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土耳其安塔基亚2月12日电(记者武思宇、王峰)当地时间12日下午,正在土耳其哈塔伊省安塔基亚市实施搜救的中国救援队营救出一名幸存者。

  12日上午,中国救援队在此前营救出第四名被困人员位置附近的街区开展排查工作,在接到当地居民求助信息后,救援队立刻派出人员携带生命探测仪器赶往一栋5层居民楼废墟展开搜救。

  救援队向废墟内呼喊时听到一名成年男子的应答,他说自己左腿被埋压无法动弹,但能看到有光线透入。

  救援队员随即使用破拆工具展开救援。经过中土两国救援队4个多小时的共同努力,于当天下午3时30分许成功将被困男子从废墟中救出。此时距离地震发生已经超过150个小时。

  11日,中国救援队共派出3个行动分队、46名救援队员,对沃达巴什等3个街区的24栋建筑进行评估排查。

  中国救援队目前继续参与联合国救援组织区域救援协调中心工作,协调区域内队伍展开救援行动,并与新到达的救援队伍进行沟通接洽。

 
在数字变革中创造教育的美好未来 写在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召开之际
在数字变革中创造教育的美好未来
写在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召开之际

( 2023-02-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2月12日电(记者王鹏、施雨岑、徐壮)人才决定未来,教育成就梦想。

  2月13日,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将在北京拉开帷幕。大会以“数字变革与教育未来”为主题,旨在推动我国教育数字化工作取得新进展,为世界数字教育发展注入新动能。与会者将围绕数字化转型、数字学习资源开发与应用、师生数字素养提升、教育数字治理等进行深入交流讨论。

搭平台、促转型,打开教育新思路


  中国西南,从四川成都市到康定市,开车最快也要3个多小时。但借助信息技术,从成都七中教师提问到康定中学学生回答,一分钟都用不了。

  这是一幅前人难以想象的图景——一根根网线,上通都市、下连山区,点亮千千万万孩子的梦想。

  近年来,我国着力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数字化工作持续推进、成果丰硕。

  从党的十九大提出“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到党的二十大强调“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党中央对数字化教育的重视一以贯之;从发布首个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到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再到出台《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步履不停。

  而今,我国中小学数字化教学条件全面升级。

  全国中小学(含教学点)联网率已达100%,比2012年提高了75个百分点,99.9%的学校出口带宽达到100M以上,超过四分之三的学校实现无线网络覆盖,99.5%的学校拥有多媒体教室。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教育事业的要求从“有学上”转变为“上好学”。为全国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是教育公平的重要内涵。

  2022年3月,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聚焦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学校治理、赋能社会、教育创新等五大核心功能,开设德育、课程教学、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10个板块53个栏目,覆盖30个版本、446册教材。

  据统计,截至目前,平台总浏览量超过67亿次,总访客量超过10亿人次,用户遍及五大洲的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基本建成世界第一大教育教学资源库。

  聚焦重点领域,持续完善平台建设,积极整合资源,不断推出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

  2022年3月28日,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上线,提供丰富的政策、岗位信息和指导服务,全年共享岗位达到1370万个,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通过平台实现就业。

  海量资源汇集,人人、时时、处处共享线上课程;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强支撑,教、学、管、评、考、就业开始进入精准模式……数字化正在推动教育变革步步深入。

  “把数字资源的静态势能转化为教育改革的强大动能,以此来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打造全球教育版图的中国特色、中国范式。”教育部部长怀进鹏说,我们把资源数据中心和提供公共服务结合起来,为学生学习、教师教育教学、学校教育管理和教育改革研究提供有力支撑。

厚积累、广实践,再塑教育新形态


  上海、新疆,在相隔数千公里的两地,两所高校大学生成了跨时空同学。

  2018年,华东理工大学将上海市精品课程——无机化学隔空“搬”到喀什大学。通过网络联通两地两校、一名老师兼顾双方学生,这样的场景已经成为两校日常。

  东西部地区学生同上一堂课,名师领衔教师团队开展课后线上服务,上千万名教师在暑假开展研修培训……数字教育改变了学习方式,更重塑了教育形态。

  如何在减轻课外培训的同时,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如何在降低师生负担的同时,做好评价与互动;如何更好遵循教育规律,探索大规模因材施教的可能……一段时间以来,我国数字教育工作在厚积累与广实践中,为提升教学质量、探索精准育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诸多参考。

  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提供新“解法”——

  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上,中小学平台利用优质资源服务中西部农村学校,帮助农村地区开足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高教平台将东部高校优质资源输送到西部高校,累计帮助西部地区开展混合式教学378.5万门次;1173个国家级省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6757门国家级省级精品在线课程等,为职业教育加快迈入智慧教育阶段打下基础。

  大规模、标准化教师培训也在数字时代进入新阶段。去年暑假期间,教育部门利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首次开展面向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的研修活动,共有1313万教师在线学习,约占全国各级各类专任教师数的71.2%。

  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提供新支撑——

  北京市东城区教委统筹编制电子化作业,引入AI作业分析系统,实现作业减量提质;浙江智慧教育平台推出“四点半课堂”和“七点钟课堂”,上线“浙里问学”在线答疑应用场景,由名师领衔教师团队开展线上服务;湖南长沙开展智慧体育,促进学生运动起来、健康起来……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入融合,不断服务“双减”,实现育人模式的转向。

  既帮助学生获得相关学习资源、开展自主学习、补充课堂教学,也帮助家庭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促进家校协同育人。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马陆亭看来,数字教育时代将为人人、时时、处处可学提供技术保障,多资源开发、多情景展现、多形式交流将改变原有的课堂教学方式。

新理念、新模式,展望教育新未来


  这是一堂跨时空、跨地域、沉浸式的融合体验课——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贵州理工学院三校学生一同体验我国自主研制的首款大型客机C919飞机装配真实过程。经过测量、反馈、计算、调整等一道道工序,最终机翼与机身实现成功对接。

  “依托数字仿真和虚拟现实技术,我们不仅能把飞机装配现场搬到课堂,还能通过5G技术实现各地学生间的远程互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教授田威说。

  生动的课堂,恰是我国慕课迅速发展的缩影。

  慕课,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自2013年以来,我国慕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发展日新月异。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1月,我国上线慕课超过6.19万门,注册用户4.02亿,学习人数达9.79亿人次,在校生获得慕课学分认定3.52亿人次,中国慕课数量和学习人数均居世界第一。

  惊人的数字背后,折射出数字教育更加广泛的变革、更加灿烂的前景。插上数字化的“翅膀”,教育改革发展在未来拥有无限可能。

  在上海长宁区,部分学校已经将学生的智能终端升级为“纸笔同步系统”。这一系统可以将学生在使用纸笔过程中的行为数据转化为学情分析,供教师精准教学使用。

  在广东深圳市,2021年成立的云端学校正在常态化运行。学校实行线上+线下、主讲+辅讲的“云端双师”教学模式,学生们可以在“云端”实时互动、相互激励。

  ……

  我国数字教育的不断创新,也为世界数字教育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依托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联盟秘书处,组织数十场全球在线教育高端对话活动,开设168门全球融合式课程,与13所世界著名大学实行互认学分,推出8门英文全球公开课,吸引全球学习者730万人,国际在线教育合作交流不断深入。

  风好正是扬帆时,奋楫逐浪向未来。

  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负责人表示,教育部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纵深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建强用好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在“助学、助教、助管、助研、助交流合作”上持续发力,不断推动教育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加快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

 
从“保主体”到“稳就业” 深圳力促市场回暖
从“保主体”到“稳就业” 深圳力促市场回暖

( 2023-02-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强信心·开新局
 
  新华社深圳电(记者印朋、梁希之)今年春节假期复工以来,从强企业信心到稳就业预期,深圳市场暖意浓浓。外卖小哥跑起来,物流货运动起来,市场霓虹亮起来……市场主体重新活跃的背后,是有为政府的有力推动。

  2月6日,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国家税务总局深圳市税务局等8部门联合印发文件,推出措施支持中小微企业纾困及高质量发展。措施包括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有效扩大市场需求、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等4方面20项具体举措。

  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市中小企业服务局局长余锡权说,相关举措以“真金白银”助企纾困,可以帮助缓解中小微企业的现金流压力。预计此次缓缴水电气、社会保险费、公积金资金规模达到12.5亿元左右,税收优惠减免规模达到163.5亿元左右。

  “发挥有为政府的作用,通过发放消费券、扩大中小微企业采购份额、恢复举办文体活动、支持展销会等市场拓展活动、为企业新技术新产品提供应用场景等方式,激活市场活力,提升企业获取订单能力。”余锡权说。

  “多年来,我们深深感受到深圳高效的创新能力、优良的营商环境和深圳助企惠企的深切关怀,这成为我们扎根深圳发展的信心和动力。”优合集团董事长苏杰说。

  优合集团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200多亿元人民币,并位居今年1月深圳全关区企业关税增值税纳税额首位。依靠科技创新和大数据赋能,优合集团在国内率先打通进口冷冻食品供应链全部环节,建立运输与仓配一体、物流与产业融合的冷链物流服务体系,实现智慧冷链产业园和温控食品供应链云平台的全面融合。

  “培育最好土壤,提供最好服务,给予最好支持。”日前举行的深圳市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及行业协会座谈会指出,全方位、各领域、深层次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形成长期稳定发展预期,构建开放包容、鼓励创新的发展生态,营造尊重企业、尊重企业家、尊重个体工商户、尊重产业工人、尊重一切创业者和劳动者的良好氛围。

  互联网货运平台有望成为深圳就业新“蓄水池”。8日,总部位于深圳的货拉拉联合小拉出行平台宣布,在今年2月、3月招聘期间,双方将在全国范围内提供30万灵活就业岗位,其中包括客运、货运司机及两轮车骑手、搬家小哥等,且自带车、无车均可加入。货拉拉联合创始人谭稳宝说,目前全国平台月度活跃司机有60多万人。

  平台数据显示,春节假期后深圳货运市场“高开”。1月31日至2月7日,深圳货运订单量较去年同期增长117%;平均每天有6000多位司机跑在路上积极接单。

  货运司机聂菊生今年50岁,在互联网货运平台已经注册6年。“一个月工作26天,每天接七八单,算下来每月能挣到一万多块钱。”聂菊生说。

 
岗位稳得住 就业有渠道 广西部分外出务工大县走访见闻
岗位稳得住 就业有渠道
广西部分外出务工大县走访见闻

( 2023-02-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强信心·开新局
 
  新华社南宁2月12日电(记者黄庆刚)“我们公司主要招聘技术岗、基础岗等岗位,现在我和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岗位数量和要求,有什么问题可以在直播间留言……”日前,在博白飞扬在线直播间,10家广西玉林本土企业代表详细介绍了各自公司的招聘岗位、岗位要求、薪酬待遇等信息,吸引近7万人观看,通过直播间留言、求职群互动,不少求职人员找到了理想的岗位。

  “最近线上、线下的招聘会比较多,我这边也经常关注。直播带岗的方式很好,在家就能了解招工需求,省去了很多时间和交通成本,遇到合适的岗位可以直接投递简历。”来自博白县的求职者周芳说,她此前曾在广东电子厂打工,今年想就近找工作,希望照顾家人的同时,增加家庭经济收入。

  今年以来,为推动农民工群体稳岗就业,博白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举办了系列公共就业服务活动,在产业园区、易地搬迁安置点、乡镇集市、村屯等地举办乡镇巡回招聘会,同时开展网络招聘活动,扩大辐射范围,不断丰富求职者的就业选择。

  在广西巴莫科技有限公司,上百名农村劳动力在博白县人社部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免费乘坐班车到企业参观,了解用工需求,不少求职者在现场排队面试。“这边的工作待遇不错,我面试了操作员岗位,已面试成功,体检结束后就可以等通知入职了。”求职者黎雁说。

  “我们同各乡镇一起发动求职人员报名参加专车接送进厂应聘活动,分批次组织到重点产业园区企业参观,引导有意向的求职者现场报名应聘。”博白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廉炼说,博白积极开展就业专项服务活动,开通“家门到车门、车门到厂门”绿色用工直通车,持续推进稳岗就业。截至2月10日,博白共举办19场线上、线下招聘会,有130多家企业参加,提供6800多个岗位,线上、线下累计有3980多人达成初步就业意向。

  记者走访了解到,广西各地强化就业优先政策,通过开展就业岗位推送、“春暖农民工”服务行动、东西部劳务协作转移就业、技能培训以及举办线上、线下专场招聘会等系列举措,持续推动劳动力就业。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就业服务中心组织开展家政、烹饪、创业等技能培训,让群众掌握就业技能;贵港市平南县与广州、东莞、深圳等地人社部门合作,提前做好对接安排,实现劳务输出地与输入地精准无缝对接,打通就业出行“最后一公里”。

  在南宁市隆安县,当地人社部门联合易地扶贫搬迁震东集中安置区,持续开展以“社区送单、企业派单、居民接单”为主要内容的“小梁送工”就业服务。“我们大年初五就开始送工,现在服务范围已实现向乡镇延伸,目前社区成立了12个临时工互助微信群,帮助农民工等群体稳岗就业。”社区就业帮扶工作组组长梁佳说。

  据了解,目前隆安县已累计举办专场招聘会9场,组织47家企业进场招聘,有182家企业发布招聘信息,提供就业岗位近2万个,向群众发放各类政策宣传资料1万多份,现场咨询人数超4000人次,直接达成就业意向1051人次。

 
用电量攀升凸显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用电量攀升凸显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 2023-02-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强信心·开新局
 
  用电量被称为衡量经济发展水平和企业信心的“晴雨表”。记者最近在西安走访发现,农历正月以来,包括装备制造、食品加工、农林牧渔等多个行业在内,许多企业用电量呈几何级数增长。随处可见的忙生产、保交货的繁忙场景,显示出西安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各产业经济复苏态势。

  统计数字显示:春节过后,西安工业高压客户复工复产超16000家,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50%。国家电网西安供电公司数据分析师王婷表示,企业铆足干劲抢新局、全力实现“开门红”的背后,是经济发展呈现出“开局稳”和信心强的积极信号。

  用电量的显著增长,是企业对稳经济、强预期各项举措的积极回应。西安西电光电缆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生产通信电缆、高端家装电缆等产品的央企。今年1月至今,公司5个生产车间108条生产线保持连续运转,1月全公司用电量125.4万千瓦时,同比增长311%。

  公司董事长张晋波说:“随着多个项目订单陆续交付,企业1月实现产值1.68亿元,同比增长911%。稳定既有份额,谋求海外市场,形成新的利润增长极,是我们各生产线满负荷运转、跑出‘加速度’的动力来源。”

  用电量的显著增长,是快速复苏的消费市场带给企业的充分信心。最近,随着以文旅市场复苏为代表的消费市场反转,大量订单像雪花一样“飘”向中粮可口可乐饮料(陕西)有限公司:目前,企业单月产量已达620万标箱,同比增长51%,年总产能35万吨的5条生产线已满负荷生产。

  国家电网西安供电公司市北分公司副经理卢超表示,为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中的办电问题,公司根据区域内企业分布情况和用电计划,开辟了企业办电“绿色通道”,实施“一企一策”专属服务,以确保企业用电需求得到满足。今年1月,西安市北地区售电量突破4.1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93%。

  用电量的显著增长,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不甘人后、积极追赶的可喜势头。西安奕斯伟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半导体用12英寸大硅片产品及服务提供商,对于弥补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产能紧俏、满足5G、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大硅片需求发挥着重要作用。

  开年以来,西安奕斯伟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马力全开”,目前产能已达36万片/月,有效提升了我国半导体硅材料技术水平与集成电路产业链竞争力。

  经济发展离不开信心,信心比黄金更重要。西安各类型企业用电量的快速攀升凸显对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水平不断提升的信心。

(记者刘彤)新华社西安2月12日电

 
从外贸数据看雪域高原对外开放新变化
从外贸数据看雪域高原对外开放新变化

( 2023-02-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强信心·开新局
 
  新华社拉萨电(记者春拉、格桑朗杰)左手持编织杆,右手结扣,打底、栽绒、打线……位于拉萨经开区的西藏帮锦镁朵工贸有限公司藏毯车间内,44岁的次吉细致地完成一道道工序后,一块有着立体图文的特色藏毯铺展开来。“这块藏毯是海外订单,编织精修后就会直接寄往国外客户家中。”次吉说。

  “我们工厂有100多名工人,目前所有藏毯是全手工制作,产品受到欧洲、德国、法国等国家客户的喜爱。”西藏帮锦镁朵工贸有限公司总经理次旦说,除藏毯外,厂里还将那曲、阿里等高海拔地区收购的羊毛再加工后销售到尼泊尔等地区,年销售总额近4000万元。

  西藏帮锦镁朵工贸有限公司红火的对外贸易“成绩单”,只是近年来西藏不断深化对外开放的一个缩影。

  拉萨海关数据显示,2022年西藏自治区与95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进出口贸易,较上年同期增加18个;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达46.01亿元,同比增长14.6%。随着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落地生效,2022年西藏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达23.79亿元、同比增长20%,对RCEP成员国进出口6.52亿元、同比增长5.2倍。

  “2022年自治区外贸中,民营企业释放巨大潜力,进出口达44.9亿元,占同期西藏外贸进出口总值的97.6%。”拉萨海关综合业务一处负责人琼达说,“西藏对尼泊尔进出口达15.63亿元,尼泊尔稳居西藏第一大贸易伙伴。”

  与此同时,2022年西藏积极推动面向南亚开放重要通道建设,建设完成5个口岸基础设施项目,吉隆口岸实现对尼双向贸易,吉隆、樟木口岸过货模式持续优化,通关能力不断提升。

  藏历新年临近,记者在日喀则市吉隆口岸看到,新建的热索桥上过往人员不断,一辆辆满载着中国百货与尼泊尔手工艺品的中国货车往来频繁,口岸业务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自去年12月28日吉隆口岸双向贸易恢复以来,进出口货物通行较多。”吉隆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执勤一队副队长阿旦说。查验证件、打开车厢、排查物品……6日凌晨2点,寒风阵阵的热索桥执勤点上,阿旦裹了裹厚重的大衣,挥手表示放行,完成了当日最后一辆货物出口货车的查验。

  此外,西藏着力打造对外开放新平台,建立了涵盖保税加工、保税物流等各类企业的拉萨综合保税区,为西藏对外贸易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据悉,2022年拉萨综合保税区备案企业进出口总值10.26亿元,占全区外贸进出口总值的22.3%。

 
一分钟,看安徽制造业开工提速
一分钟,看安徽制造业开工提速

( 2023-02-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强信心·开新局
 
  一分钟,秒针轻快地旋转一圈,分针精准地跳过一格。在快速运转的制造业,一分钟发生哪些新变化、创造多少新价值?农历兔年新春以来,安徽制造业开工企业分秒必争,握紧拳、铆足劲投入到紧张的生产、销售、发货中,经济节奏在分秒间动如脱兔般奋跃而上。
 
  “这里每两分半钟下线一辆新能源汽车。”元宵节前,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二期工厂总装车间里已是一派繁忙,制造中心总监王冉超简洁地向记者介绍生产的“加速度”。
 
  总装车间里,全流程在线检测及可视化系统正分秒不漏地“注视”着整条汽车生产线,实时进行制造全流程监测。
 
  2020年,同在这个车间,记者见证的是每10分钟下线一辆新能源汽车。2022年,这里下线销售新能源汽车超过23万辆,同比增长112.9%。
 
  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是安徽省重点发展的十大新兴产业之一,新能源汽车制造的提速受益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强劲市场需求。今年春节期间,奇瑞已向欧洲、中亚、南美等地区的11个国家发送了2.4万辆车。
 
  从车间到港口,从安徽到全球。在合肥,2022年12月生产新能源汽车4.8万辆,相当于当月全市每一分钟下线1辆新能源汽车。在芜湖,2022年奇瑞出口汽车超过45万辆,同比增长68%,相当于每70秒就有一辆“奇瑞造”交付海外用户。
 
  分秒必争,产业加速。今年1月,安徽的每一分钟里:
 
  600余瓶元气森林“新鲜”饮料在滁州工厂冒出了气泡;
 
  40余台洗衣机、40余台电冰箱在国家级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下线;
 
  76台各类厨卫家电从芜湖美的厨热基地销往全球……
 
  2月7日,在芜湖美的厨卫电器制造有限公司,厨热全球智慧订单中心中控系统数据实时刷新,全球生产基地内外销订单情况一览无余。
 
  今年以来,接单总量245万台,订单交付100%……
 
  大屏幕上实时更新的数据,让芜湖美的厨卫电器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赵伟东精神一振。“下单回升势头良好,生产全流程在春节后恢复正常、更加饱满!”另一侧的18个直播间里,新订单分秒间产生。
 
  生产效率的提升、新业态的开发、智能家居的迭代,让家电产业开辟出一个个新的增长点。2022年,芜湖美的产值增加30%,利润提升30%。“预计今年下半年家电产业还会迎来高位增长,新产品不断创新迭代,创造出新需求,大量市场等待制造企业去挖掘。”赵伟东说。
 
  加速出海、不断创新,安徽制造业在转型升级的同时,也越来越“聪明”和“绿色”。
 
  正月十六,位于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保税区的合肥联宝精益组装车间二厂,机械手臂干脆利落地抓起、安装一块块内存卡,10项不同测试内容的无人流水测试线一秒不停地运转、测试,近千名工人聚精会神地作业,一台台笔记本电脑在生产线“水星线2.0”组装完成,等待发货。
 
  “春节后生产节奏加快,随着订单增多,生产排程会越来越多,最高峰时我们车间日产出达8万台。”智能制造群组生产二部运营部负责人王波说。
 
  2020年底,同在联宝,记者见证的是平均每1.5秒就有1台笔记本电脑下线。如今,这里每0.5秒就可以下线一台笔记本电脑。全球每销售8台笔记本电脑中,就有1台诞生于此。
 
  今年1月13日,世界经济论坛公布最新一批“灯塔工厂”名单,联想集团合肥产业基地入选。近年来,“灯塔工厂”的评选增加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准时交货率提高”等指标,更注重大规模数字化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对先进制造提出更高要求。
 
  每一分钟,飞速前行的制造业吸引着更多就业者向生产一线集聚。
 
  “对岗位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关注屏幕下方的招聘电话,或者扫描二维码了解具体情况。”2月3日晚,一场别开生面的“直播带岗”在“合肥人社”抖音直播间开播。当晚共有4万个岗位、1300万人次参与这次“春风行动 云上招聘——我在合肥等你”活动,部分企业人事经理上播仅两三分钟,便收到了数百个求职电话。
 
  合肥“提信心拼经济”九条措施提出,今年将继续开展“直播带岗”等招聘活动,其中一季度举办800场左右,发布就业岗位20万个(次)。
 
  开年开局,分秒必争。下个一分钟,值得期待……
 
  (记者刘菁、马姝瑞 参与记者:黄博涵、曹力、刘旭峰)
 
从清晨到深夜,感受安徽消费市场暖意
从清晨到深夜,感受安徽消费市场暖意

( 2023-02-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强信心·开新局
 
  安徽消费市场正呈现升温回暖、供需两旺的趋势。记者近日深入消费市场一线,感受到从清晨到深夜,各地健康消费、绿色消费、文化消费复苏的强劲动能。

  早上8点,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天柱山滑雪场。9岁的孙晨倢和小伙伴们一起开始了他最喜欢的滑雪运动。几十个小朋友穿戴整齐,在教练的指导下依次从高高的雪道上滑下,笑声、欢呼声很快将滑雪场变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这段时间,滑雪场平均每天接待游客1700多人次,接待量比往年大幅增加,不少游客是通过社交网络了解到滑雪场后来游玩的。”天柱山滑雪场工程部负责人刘洋说,“我们今年还将升级滑雪场的配套设施和服务,让来到这里的游客吃好、住好、玩好,让更多人发现天柱山的美!”

  上午10点,安徽省合肥市裕丰花鸟虫鱼市场。56岁的花店老板周群刚送走一拨客人,转身开始修剪早上运过来的蝴蝶兰。

  “今年蝴蝶兰销量要比去年高出两成左右。花鸟市场的人流量明显增多,最多一天店里接待了200多位客人。”做了十几年花卉生意的周群告诉记者,人们的消费需求在不断提升,花卉产业链条也在不断延伸。应运而生的“花保姆”服务,不仅能为消费者提供线上花卉订购,还能提供植物诊疗与托管服务。

  中午12点,在安徽省特色美食文化街区——合肥罍街,品尝特色美食、感受传统文化……人们尽情享受着生活的美好。

  “适应新的消费趋势,我们在餐饮消费中融入了更多的文化元素,同时探索更适合年轻人的场景消费。”罍街内的春树下西餐厅老板张莺莺说,“最近罍街人气很旺,也带火了餐厅的生意,今年我们在拓展新业务的同时,还将尝试平台带货等销售新模式。只要用心用情,消费者自然会感受到。”

  晚上7点,位于合肥市蜀山区之心城购物中心的万达影城,前来观影的市民络绎不绝。“孩子看了《流浪地球》后对太空探索特感兴趣,再看《流浪地球2》,感觉很棒!”观众栗慧君说,“带着孩子看电影既是一种亲情陪伴,也是教育方式。”

  新技术、新需求、新场景迭代创新,催热新消费,正在为经济恢复和高质量发展注入韧性和活力。晚上11点,合肥市民杨波驾车回家,将新能源汽车与小区的充电设备连接后,点击手机开始扫码充电。此刻,在安徽的不同地方,许许多多的新能源汽车正在静静地充电,为美好的明天蓄能……   (记者王菲、赵金正)

 
开春,安徽重大项目“拔节生长”
开春,安徽重大项目“拔节生长”

( 2023-02-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强信心·开新局
 
  春已至,万象更新。在安徽,交通、产业、新基建等领域的一批项目正如火如荼推进,建设者们分秒必争,为未来的发展夯基蓄势。

  江风吹拂,巢马城际铁路马鞍山公铁两用长江大桥工地一派繁忙景象(版面中图)。阳光照耀下,大桥3号墩主塔呈梯形向天空延伸。在100多米的高空,工人们操作塔吊、泵车,正忙着为主塔塔身浇筑混凝土。

  “我们提前做好人员培训、设备检查工作,开年即开工、开工就大干,确保全年建设任务如期完成。”负责马鞍山公铁两用长江大桥建设管理的宁安铁路公司总经理金武说,大桥为三塔两主跨斜拉桥,目前三座主塔均进入塔柱施工阶段。

  大桥建成后,将在长江两岸间架起一条快速通道,进一步优化长三角地区路网布局。

  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安徽省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2522公里,居全国前列。2023年,安徽省计划开工建设沿江高铁合肥至武汉段,加快推进合肥至南京至上海高铁、合新高铁、巢马城际铁路等项目,全年铁路计划投资485亿元。

  据悉,国家高速铁路网规划的“八纵八横”主通道,目前有“三纵三横”6个通道、10条路网干线经过安徽。江淮大地上路网密布、高铁飞驰。

  除交通领域重大项目加速建设外,2022年,“东数西算”工程全面启动,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芜湖数据中心集群名列其中。2023年新春伊始,在安徽省芜湖市,各类算力基础设施项目正加速推进。

  在芜湖市三山经济开发区,星载液冷大数据中心项目一期已投产运营。“项目一期投资约5亿元,今年1月已建成液冷数据中心和液冷技术应用示范点,可以为企业提供算力服务。”安徽星载网联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刘晶晶说,项目开年已获订单5000余万元,很是振奋人心。

  “数据中心是耗电大户,使用液冷技术后,综合能耗将大大降低。”刘晶晶说,今年5月,星载液冷大数据中心项目二期将动工,计划建设机柜生产制造基地和冷却液生产调配基地,致力于打造更高效更低成本的算力。

  “算力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底座,芜湖正在积极打造算力中心城市。”芜湖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副局长方坚说,作为联通长三角枢纽节点与甘肃、贵州等西部枢纽节点的重要通道,芜湖数据中心集群能促进东西部地区之间数据流通、价值传递,做强数字经济。

  截至目前,芜湖数据中心集群重点推进项目26个,其中已签约项目7个,总投资额2140亿元;已签订框架协议项目7个,重点在谈项目12个。

  除了蓬勃发展的新基建项目,一些重大的产业项目,也在新春“拔节生长”。

  从空中俯瞰,位于安徽合肥的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研发测试场,如同一个巨大的圆环。这一占地近20万平方米的测试场中,密布着或笔直或弯曲的道路。这些都是对汽车等产品进行噪声、震动和整车声学测试的测试路。现在,这里有工程机械往来作业。未来,新能源汽车将在这里疾驰,测试各项性能参数。

  自2020年12月大众安徽揭牌以来,这一中外合资的新能源汽车项目稳步推进,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作为大众汽车集团在华第三家MEB(模块化电驱动平台)工厂,大众安徽MEB工厂目前已全面建成,首款车型将于2023年年底投产;两座供应商园区正在建设中;包括研发测试场在内的大众安徽研发中心分三期建设,占地面积共计43万平方米,其中一期已竣工;研发测试场于2022年3月开工建设,预计2023年中期竣工。

  “面对未来,机会永远存在,我们很高兴身处高度活跃的中国市场,这里正驱动着全球汽车市场的创新。”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有关部门的有力支持下,大众安徽各大项目顺畅推进。从产业角度看,安徽高端制造业聚集,科创氛围浓厚、人才密集,这为大众安徽长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开年开局,重大项目争分夺秒,正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记者胡锐)

 
河北取消京津“异地就医备案”观察
河北取消京津“异地就医备案”观察

( 2023-02-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新华社石家庄电(记者巩志宏)因血液疾病导致左腿严重病变,河北邢台市民李秀格老人半年内已经三赴北京协和医院治疗。每次就医之前,她的女儿都会花近半小时进行异地就医网上备案。让她们高兴的是,从2月10日起,去北京看病不用再备案了。

  2月10日起,河北省实施医保新规,取消参保人员到京津跨省异地就医备案手续。这意味着,河北参保人员在京津相关定点医疗机构看病就医,可持医保电子凭证或社会保障卡免备案直接结算。过去,如果河北参保人员到异地就医不备案,要全额垫付医疗费用,不备案产生的医疗费用原则上不能报销。

  记者了解到,我国实施异地就医备案制度初期,参保人员不仅需提供医院转诊手续以及个人暂住证和工作证等材料,而且必须到医保经办机构现场办理备案手续。2019年,河北探索实施“零跑腿、不见面”的异地就医网上备案,取消一切不必要证明材料,参保人员仅凭社保卡、身份证即可在网上自主备案,极大方便了群众就医。2021年,河北提出取消省内异地就医备案。而今年取消京津就医备案手续,河北参保人员京津冀就医“无异地”进程将进一步加快。

  实施“免备案”后,河北参保人员可在开通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京津医保定点医疗机构看病治疗并直接结算。记者从河北省医保局了解到,截至今年1月底,北京、天津分别有760家、436家医疗机构开通跨省异地就医住院直接结算业务,3228家北京医疗机构和1143家天津医疗机构的普通门诊可直接结算。

  李秀格老人2月底要去北京进行第四次治疗,让她期待的是,到时不仅报销费用有望提高,而且,由于河北将对异地就医人员执行就医地医保目录,老人治病过程中可供选择的药品种类、医疗项目也更多了。

  “过去,河北对转诊转院等临时外出人员异地就医,一般降低10%报销比例。”河北省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处处长郑东花说,2月10日起,河北调整医保报销政策,参保人员在京津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就医,将可享受河北同级别医疗机构报销待遇。

  此前,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门诊放化疗、尿毒症透析、器官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等5个门诊慢特病从2022年开始试点实施免备案直接结算。长住天津的河北省临城县石城乡村民米爱华已切实享受到便利。米爱华是一名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每周需要做一次透析,“1月19日在天津市人民医院做透析花了460元,直接报销了318.78元。这样直接报销实在太方便了。”

  记者了解到,为确保“免备案”落地实施,河北各市医保部门已发布相关落地实施文件,明确待遇调整政策,并将信息系统中关于放开备案限制和调整待遇政策等功能调试到位。

  近年来,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推进,三地逐步扩大异地就医定点医疗机构互认范围,京津冀医疗资源共享不断推进。2022年7月发布的《京津冀医保协同发展2022年工作要点》提出,推动三地扩大异地就医定点医疗机构互认范围,探索取消京津冀区域内异地就医门诊备案手续,推进部分医保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和同事同标,优化管理服务。

  “河北实施京津就医免备案制度,将可以更好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为京津冀三地群众异地工作、养老和就医提供更大便利。”河北省医保局党组书记、局长赵新喜说。

 
厦门:“适当跨店经营”让城市更显温情
厦门:“适当跨店经营”让城市更显温情

( 2023-02-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新华社厦门2月12日电(记者颜之宏)“老板娘,一碗扁肉一碗拌面,我坐外面吃了啊!”“好嘞,五分钟就好!”每当夜幕降临,在厦门兴隆路的沙县小吃店前,店主张大姐都会将桌椅搬到店外的人行道上,等候食客光顾。有意思的是,这样的“占道经营”不仅不会招来处罚,反而还得到了市容管理部门的支持,这是怎么回事?

  “我是2022年10月从老家沙县来的厦门,盘下了这家沙县小吃店,当时就发现店门口有黄色的虚线。”张大姐所指的虚线,是以小店门面为基准向外延伸到人行道上,划定了一部分区域,可以摆下4张餐桌。记者看到,地面上还漆有早餐、中餐和晚餐的经营时间。“我们在这三个时间段把餐桌摆出来,城管不会来处罚。”张大姐说。

  除了张大姐的沙县小吃店,兴隆路上部分餐饮店门口也漆画了黄色虚线。记者在晚餐时段看到,这些店家逐一将餐桌外摆在街面上,食客可以自主选择坐在室内还是室外。

  “在外面吃空气好,大家吃饭彼此之间打扰也少。”“我们在外面吃饭,也不影响行人走路,我觉得挺好!”一些食客表达了对“适当跨店经营”的看法。

  厦门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城管协调处处长徐文德介绍,厦门在2022年8月发布了《厦门市沿街店面适当跨店经营管理实施导则》,对处在背街小巷、次干道和交通流量适宜地区的餐饮、服装、鲜花水果、生鲜食品等店面开放“适当跨店经营”申请,并由属地职能部门上门划定“经营外摆”的时间和区域范围。

  记者采访发现,“适当跨店经营”让违法占道经营问题得到了改善。“过去没画线,大家都把摊位摆到路面上,马路堵得水泄不通,实在是太乱了。”在碧山路一处农产品交易点,猪肉摊主洪大哥告诉记者,实行“适当跨店经营”后,摊位更规整,路面宽了,光顾的人也多了,大家能挣更多钱了。

  “要让守法经营者感受到城市管理的温度。”徐文德说,下一步,城管部门将继续就“适当跨店经营”进行更深入探索,完善长效监督机制。

 
在陕西大山深处感受基层发展干劲
在陕西大山深处感受基层发展干劲

( 2023-02-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春节后帮我们招聘的第一批员工已经到岗培训了,最近还需要再招150人。”

  “收到!我们将全力配合。还有哪些需求,请尽管提。”

  ……

  陕西省旬阳市智能科创产业园内,48岁的企业家顾芝红不时掏出手机。项目联络群中,政府工作专班干部和公司员工的对话信息频频刷屏。她身后的车间里,织袜设备咔嚓作响,一双双袜子陆续下线。

  从去年底项目签约到如今开始试生产,满打满算也才40天。“市里成立了工作专班,帮助企业改造厂房、代办证照、招聘员工。我们有需要就在群里说,干部们随时在线。”从浙江诸暨来到旬阳投资的顾芝红颇为感慨,“一座小城市,能有这样的高效率,有点出乎意料!”

  效率提升背后,涌动着开新局的十足干劲。坐落在秦巴山区汉江之滨的旬阳山水环绕、生态优美。记者近日来到这里,感受到的是一幅时不我待、快马加鞭的奋斗图景:社区工厂里生产繁忙,设施大棚内工人穿梭,企业家抓紧外出跑订单。

  “客户签订了1000吨产品的意向协议,价值4000万元。”刚刚送走一批前来考察的客户,陕西中科纳米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成宪喜上眉梢。这家高新技术企业最近新上了一条生产线,准备生产新产品纳米氧化锌脱硫剂。“今年企业还有两个新产品项目开工,目标产值比去年增长50%。产业链延长了,我们离市场更近了。”

  企业忙着转型升级,干部们也在加速“起跑”。元宵节前后,旬阳一连召开多场“归雁能人”恳谈会,邀请返乡的旬阳人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现场签订了多个投资协议。干部们纷纷下沉发展一线,帮助企业尽早复工复产。

  “订单已经排到了4月下旬,没想到市场恢复这么快。”在旬阳最大的社区工厂陕西康之宁玩具礼品有限公司,企业负责人谢发明说,完成订单需要新招聘200多名员工,为此,当地人社部门连续举办了12场专场招聘会,员工多半已经到位,“现在就是甩开膀子干了!”

  轰鸣的流水线前,44岁的新员工朱小珍正跟着师傅学习绣花,动作生疏却一板一眼,忙得头也不抬。“春节后看到这里招人我就来了。早上送完孩子来上班,活儿不重,也有师傅带,我肯定能做好!”

  “从开年情况看,订单旺、人忙碌,节奏快、干劲足,经济回暖的势头明显。”旬阳市市长罗本军说,依托富硒食品、生物医药、新型材料、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旬阳县域经济蓬勃兴起,越来越快的发展节奏,也悄然改变着城市气质。作为传统劳务输出地,今年春节后,仅旬阳120家社区工厂就新吸引了上千人回乡就业,全市劳动年龄人口在市域内就业的已超过8万人。    (记者陈晨、李亚楠、邵瑞)

     新华社西安2月11日电

 
新竹又生缙云山
新竹又生缙云山

( 2023-02-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岩缝、焦土、被砍断的枯竹丛中,钻出了新生的竹枝。

  这是去年夏天重庆山火过后,今春缙云山上长出的第一茬新竹。

  2月10日,记者随曾参与山火救援的志愿者来到缙云山。穿过六七步宽、山火救援时抢挖的防火隔离带,沿着石阶小路上山,山火肆虐的痕迹仍清晰可见。

  起初,只见一两棵下部被燎黑的树,还有几根干枯发白的断竹,再往高处走,满眼是更多焦黑的树桩,以及大片被锯断的竹子,令人震撼、也令人心疼。

  2022年8月21日晚,重庆市北碚区歇马街道虎头村凹儿坪发生山林火情,山火连续烧了5个晚上。森林消防员、武警等专业救援力量以及党员干部、市民自发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同心协力,遏制住蔓延的火势,保住了缙云山的大片森林。

  冬去春来,这片森林的创伤仍未完全愈合。但新生的植物已破土而出。

  “大自然自我修复的能力远比我们想象的强大。”随记者一同上山的志愿者孙智说,2022年10月初他第一次回到山火后的缙云山,地上就冒出很多新芽。2023年春天,山上的竹子长得很快,又生出不少新枝条。

  在上山路上,记者看到,一株株新竹从烧焦的竹根缝中长出,有的已有一人多高,枝头低垂,挂上了细竹叶。地上遍布蕨类植物,蕴藏着生机。溪谷对面,曾被隔离在山火外的一棵大树郁郁葱葱。

  这次上山,孙智和十几名志愿者带着锄头、十字镐等工具,修理山火中受损的登山步道。山火被扑灭以来,不时有志愿者上山捡拾垃圾、整修步道,还有不少重庆市民申请上山植树、帮忙清运枯枝。重庆市林业局等部门一直在着手开展灾后的林区生态修复,通过自然修复和适度人工干预恢复山林。

  下山路上,记者遇到了正在缙云山脚自家柑橘林中除草的农民李俊成。山火隔离带和几十年前栽种的防火树种,保住了这片柑橘林。李俊成说,火烧得最凶的那几天,全村人几乎都上山砍隔离带;明火被扑灭后,他的儿子和两个孙子又连续半个月整晚上山巡护,防止山火复燃。现在,村民们的付出得到了回报,扎根在缙云山的竹林开始恢复了。

  69岁的李俊成说,他从小看着这片山、这些树长大,看着翠竹成林。村里正计划给各家发树苗,组织村民上山种树,争取尽快恢复缙云山的原有生态。“只要大家一起努力,缙云山的风景就会越来越美。”

 (记者周文冲)新华社重庆2月12日电

 
北京:年内一批博物馆 文化公园“上新”
北京:年内一批博物馆
文化公园“上新”

( 2023-02-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新华社北京2月12日电(记者罗鑫)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年底开放、三山五园文保示范区今年建成……北京市文物局发布的年度文博领域重点任务显示,北京大力推进“博物馆之城”建设,今年年内一批博物馆、文化公园将“上新”。
 
  记者12日从北京市文物局获悉,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今年将完成所有建设工程,并于年底开放。按照《北京市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路县故城遗址保护展示工程今年将完成二次结构施工、机电安装和室内外装修。目前,该工程主体结构施工已完成。
 
  三山五园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也将在今年完成创建,将通过京张铁路遗址公园一期工程、三山五园艺术中心建设等示范项目,打造北京历史文化名城重要承载区和国家历史文化传承典范区。在“进京赶考之路(北京段)”沿线,清华园车站旧址、颐和园益寿堂的文物修缮、环境整治、展陈布设即将完工,预计今年5月前开放。
 
  北京还将推动实施大葆台西汉墓遗址保护及博物馆改建工程,加快西山永定河博物馆建设方案设计;持续推进琉璃河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启动北京(国际)考古工作站建设前期工作,建立琉璃河遗址地理信息系统和考古信息数据库。
 
  与此同时,数字化将持续助力各大博物馆、文化公园建设。北京市文物局将组织开展北京市重点革命文物数字化保护提升工程(二期),启动长城数字化展示建设。
 
  北京市文物局局长陈名杰介绍,古都北京今年将迎来建都870周年。截至2022年底,北京地区备案博物馆已达215座,全年共举办展览和活动近500项。今年以大运河、长城、西山永定河三条文化带建设为统领,在北京这座底蕴深厚的“活态博物馆”里,珍贵的“馆藏”将持续更新。
 
重庆巫溪:整治“无事酒”,兴起节俭风
重庆巫溪:整治“无事酒”,兴起节俭风

( 2023-02-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据新华社重庆电(记者黄伟、周思宇)新春伊始,在地处秦巴山区腹地的重庆市巫溪县古路镇观峰村,红灯笼高挂在村道旁的路灯上,宽敞干净的柏油马路通达到户,人们三三两两坐在院坝里沐浴着新春暖阳。

  往年的观峰村,在春节期间是另一番模样:村里几乎天天有“整酒”(办宴席)的,高峰时一天可达10多家。“整酒”场次多了,“份子钱”也水涨船高,村民们的人情开支节节攀升。村民告诉记者,村里一户普通收入人家每年出的“份子钱”少则万余元,多则四五万元,有的家庭甚至不得不把除必要开支外的剩余收入全都出了“份子钱”。

  “哎呀,那时候‘整酒风’简直要把人整疯。”巫溪县古路镇观峰村村民卢福兴提起过去直摇头。他曾记了本“人情账”,在“整酒”最厉害的一年,他参加了200多场酒席,其中超过8成都是莫名其妙的“无事酒”。“保胎酒”“转运酒”“洗心革面酒”……酒席名目千奇百怪、花样繁多。“名目再‘怪’,也得硬起头皮去吃。那时候风气就那样,好像你不去,面子上就过不去。”卢福兴说,有时候手头紧拿不出“份子钱”,借钱也得去吃酒。

  那不“整酒”行吗?卢福兴说过去真不行。村里流传着这样的俗语:“一年不整酒,亏了两头牛;两年不整酒,活路(工作)全白做;三年不整酒,日子没法过。”由于酒席太多,一个家庭如果3年内不办酒席就要亏本,而办一次50桌的酒席,反而能“赚”三四万元,所以本来不愿“整酒”的村民也被迫想方设法“整酒”。

  变化发生在2014年。为刹住“无事酒”歪风、倡导文明节俭新风尚,巫溪县颁布《严禁党员干部职工大操大办借机敛财办法》等规章制度,明确规定除婚丧嫁娶外,党员干部严禁借由其他事项操办、参加宴席。

  管住党员干部只是第一步,更关键的是要引导群众自觉转变观念,彻底杜绝“整无事酒”这一陋习。当地党委政府从村规民约入手,全力组织各村了解各村各家的真实想法,修订完善更合乎社情民意的“禁酒令”,推动“婚丧酒席俭办,无事酒席不办”的观念真正得到群众的认可与支持。

  “我们从开业以来就立下了一个规定:自己不举办、不承接也不参加‘无事酒’。虽然少挣了些钱,但是负担也轻了。”观峰村一酒庄老板谭传林说他坚决支持整治“无事酒”,他还联合村里的几个农庄老板和镇上签订了《不承接违规酒席承诺书》,一起抵制“无事酒”。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通过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观峰村整治“无事酒”取得了明显成效,畸形人情往来逐渐得到纠治。

  据巫溪县委宣传部相关工作负责人介绍,目前广大党员、志愿者、乡宴“总管”正依托乡村文明积分、志愿服务项目、“总管讲堂”等举措,持续推动农村地区开展杜绝“无事酒”、节俭办酒席活动,厉行节约、崇尚文明正逐步成为当地百姓的行动自觉。

 
远方打工 远程种地 用电无忧 河南春灌一线见闻
远方打工 远程种地 用电无忧
河南春灌一线见闻

( 2023-02-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春耕
 
  新华社郑州2月12日电(记者翟濯)眼下,正是河南省冬小麦开始浇灌返青水的节点,河南省上蔡县后陈村村民赵光辉就已踏上外出返工路,放心地离开了自家近300亩还没浇水的庄稼地。

  人勤春来早,这是许多种地“老把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以往,许多农民在过完春节外出打工前,都会提前给自家地浇上返青水。而记者近日走访河南田间地头发现,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助力下,农民一改过去早浇地的习惯,在外出打工时用手机就能实现远程浇地。

  记者电话连线赵光辉时,他已在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我不仅能远程操控设备开关,还能通过手机App看到实时出水画面,监测设备的耗水量、耗电量、土壤墒情等情况,随时掌握浇地的进展。”电话那头的赵光辉在手机上轻轻一点,这边自家地里的绞盘式喷灌设备就开始了浇灌作业。

  近些年,随着高标准农田智慧农业系统的普及,集聚智能灌溉控制、土壤墒情管理、作物病害测报、水肥一体控制等功能的农业物联网技术在河南应用范围越来越广。“通过系统数据来指导规模化、标准化的农业生产,促进了传统农业向高效节水、智能绿色方向转型。”上蔡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付卫国说。

  农技水平的提升让种地越来越轻松,用电设备的改造则让种地越来越稳定。河南是较为缺乏自然灌溉条件的农业大省,粮食生产对农田机井设备依赖性较大。近年来,河南电力部门通过新建改造农田机井用电设施、加强农村供电服务水平,让农民实现了春灌期间用电无忧。

  尉氏县种粮大户陆爱东对此感受颇深。“以前地里的变压器电压低、机井少,位置也远。现在不仅电压上去了,机井数量也多了,每50亩地就有一眼机井,彻底缓解了我们的用水焦虑。”陆爱东说。

  在商丘、开封、安阳等地,依托“农田机井通电”工程,各地电力部门不断对农田机井设施进行增容改造。截至2022年底,河南已累计安排投资137亿元,建成机井配电变压器7.61万个、供电线路12.45万千米,有效满足了农业灌溉用电需求。

  与此同时,河南各地电力部门纷纷成立党员服务队,提前进入“春检”模式,保障春灌期间用电设备不出故障,随时满足农户用电需求。

 
农资到家 农机到位 农技到田 安徽春管一线见闻
农资到家 农机到位 农技到田
安徽春管一线见闻

( 2023-02-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春耕
 
  新华社合肥2月11日电(记者姜刚、水金辰、金剑)做好农资调剂调运,支持农民备种备肥;开展农机维护保养工作,满足小麦、油菜春管使用需求;农技人员包村联户,将服务送到田间……记者近日深入安徽省春管一线看到,勤劳的人们正在忙碌着,为实现粮油生产丰收而努力。

  “由于去年夏粮产量高、效益好,我去年秋种时扩大了优质小麦新品种的种植面积,目前看长势还不错。”在亳州市涡阳县楚店镇,种粮大户张林森向记者介绍小麦长势情况。得益于这一优质小麦新品种和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去年他的小麦亩产量最高超过910公斤,获得了好收成。

  在张林森看来,小麦生长期长,有时还会遭遇自然灾害的袭击,要想获得好收成,得不误农时、精细管理,一步都不能马虎。在这个过程中,不管是促进幼苗发育,还是防范赤霉病,都离不开化肥、农药等农资的保障。

  随后,张林森带着记者来到家里的仓库,里面堆放着一袋袋化肥。“农时不等人,种粮人提前备好农资,可以确保有备无患。”他告诉记者,“我直接和外地的生产厂家联系,订购了一批化肥,前段时间已经运到家了,同时还准备了一些农药,有了它们的‘保驾护航’,小麦春管就不用太担心了。”

  “今年全县185万亩小麦苗情明显好于去年。”涡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人邱化义说,该县因地制宜抓好小麦春季田间管理,做好农资调剂调运,支持农民备种备肥,保障夏季粮油丰收。

  与此同时,做好农机服务保障,也是春季田管的重要内容。在合肥市肥东县,当地积极组织农机技术人员采取分片包干、进村入户等形式,指导机手保养、调试和检修各类农机具,及时解决农机户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农机运行状态良好。

  无人植保机、大型拖拉机、播种机……记者来到涡阳县农机大市场看到,一些农户正在向经营者咨询选购农机事宜。

  “全县现有农机基本能满足春季田管和春耕备耕需求。”涡阳县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站站长李林说,该县农业农村部门将抽调专业技术人员分赴各镇村做好春季农机手技术培训,并依托农机维修网点、农机经销企业服务队、农机专业合作社等农机服务组织做好农机的检修保养工作,督促农机经销企业提前备足农机。

  在马鞍山市含山县、亳州市涡阳县等地,一些农技人员将服务送到田间。记者来到含山县环峰镇看到,在一处油菜田里,含山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主任李德兵正在指导田管工作。他说:“油菜需要追施苔肥,以便有效促进其生长。”

  “建立包村联户模式,是含山县抓好春季粮油作物生产的重要抓手。”李德兵向记者介绍说,该县组织110名农技人员联系660名种养大户,深入生产一线,通过举办现场观摩、春季培训、发放明白纸等方式,运用微信、手机App等信息化手段,及时发布春季田管和春耕备耕信息,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提高关键技术到位率。

  在强化服务方面,邱化义告诉记者,涡阳县实施362名科技特派员驻村包保制度,170名基层农技指导员包村联户,深入田间地头,指导落实科学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让小麦春季田管技术精准到田。

 
耕耘“交织”丰收 科技“点亮”田野 海南早春农忙图
耕耘“交织”丰收 科技“点亮”田野
海南早春农忙图

( 2023-02-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春耕
 
  新华社海口电(记者赵颖全、罗江)南国春来早,丰收与耕耘在海南同时上演:一批批冬季瓜菜、热带水果跨海北上;稻田里春耕备耕如火如荼;鱼虾茁壮成长,“游”向全国各地……海南早春农忙画卷缤纷多彩,一批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为广袤田野点缀亮色。

  在三亚市育才生态区,那受村多种水果迎来丰收。瓜体小巧玲珑,瓜瓤红、橙、黄相间,高颜值的彩虹西瓜上市以来供不应求。“村里新奇货可不少,这些品种你可能都没听说过。”三亚市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技术员、那受村驻村第一书记肖春雷颇感自豪。

  村里走上一圈,令人大开眼界。彩虹西瓜、苹果形状的青枣、芒果味的菠萝、紫色的释迦……新奇特优热带果树茁壮成长,“小而精”特色产业为农民带来增收新盼头。“去年,特色种植业带来100多万元收益,大家扩种积极性很高。”肖春雷说。

  依托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海南成为全国重要的“菜篮子”“果盘子”。海南正积极引进国外同纬度热带果蔬,开展试种改良、示范推广,努力建设全国热带新奇特优农产品的主产区。

  眼下也是海南冬季瓜菜上市高峰期,三亚崖州果蔬综合批发市场人气十足。140多家采购商到此做生意,市场供应的豇豆、茄子、青瓜等瓜菜发往全国各大城市。每天早上9点起,三亚和周边市县种植户载着新鲜瓜菜陆续进场。

  每隔一天,三亚崖州区崖城镇临高村农民洪良忠都得天不亮就起床。采摘完豇豆,他赶早装车,把货运进市场,希望卖出好价格。“今年种了10亩豇豆,行情一直不错。如果价格稳定,3月采摘完后每亩能挣2万元。”洪良忠说。

  与往年不同,洪良忠种菜有了“老师”全程指导。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研团队在村里开展农药化肥减量技术综合示范,博士张起恺每天骑着电动车下田,运用物理、生物防控技术防治病虫害,指导农民科学用药。新技术赋能下,洪良忠的豇豆种植期缩短10天,亩产同比增加1000斤,农药减施一半以上。

  瓜菜丰收鼓起“钱袋子”,水稻种植扎紧“粮袋子”。立春过后,东方市感恩平原农事不断,农民忙着插秧,新栽的秧苗透出绿意。在海南农乐南繁科技有限公司制种基地育秧作业区,摆盘、垫土、洒水、播种、覆土、催芽全流程实现机械化,一盘盘秧苗被运到田里种下。

  “机械化集中育秧提升育秧效率、秧苗质量,也为机插工作打好基础。”该公司董事长王仕明介绍,不仅是育秧设备,基地里耕田机、插秧机、无人机、烘干机等一应俱全,制种全程机械化率达80%,一季制种能节约成本200多万元。

  海南是三大国家级育制种基地之一。东方市光热和水资源充足,是发展制种产业的理想之地。目前,东方已吸引60多家制种企业布局制种基地,杂交水稻制种面积达8万亩,年种子调出量超过1350万公斤。

  农民在田间地头追赶春光,各渔业养殖基地也一派繁忙。在万宁市和乐镇,过去杂乱分布的养殖土塘已不见踪影。位于盐墩村的海南万诺水产科技有限公司里,120个养殖池和给排水管道有序分布。工人纪道波撒下饲料,东星斑鱼群快速游动。“这鱼是个‘直肠子’,必须按时喂食。”他说,东星斑养殖周期14个月,越冬时水温低就不进食,只有海南能大规模养殖。

  育苗车间里,全循环零排放系统过滤海水,调节溶氧、酸碱度、盐度,对污染物无害化处理。“鱼苗先在这里住两个月‘调理身体’,养壮了再放到大池里。”该公司负责人叶慧强说,工厂化养殖条件可控,单位产能是传统外塘养殖的2.5倍,生长速度提高20%以上。

  往岸上走、往深海走,海南正推动渔业养殖向工厂化养殖、深远海大型装备养殖转型。海南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介绍,海南今年将重点引进国内外水产养殖龙头企业,带动各地发展工厂化养殖。推动半潜式深海养殖平台扩大养殖规模,并努力实现养殖工船零的突破。

 
ChatGPT能考上美国医生吗
ChatGPT能考上美国医生吗

( 2023-02-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科技
 
  新华社专特稿(王鑫方)美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以难度大著称,而美国研究人员发现,聊天机器人ChatGPT无需经过专门训练或加强学习就能通过或接近通过这一考试。对此,有人对人工智能在临床医学的应用充满期待,有人则开始反思美国医学教育及相关考试的不足。

  参与这项研究的人主要来自美国医疗保健初创企业安西布尔健康公司(AnsibleHealth)。他们在美国《科学公共图书馆·数字健康》杂志9日刊载的论文中说,他们从美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官网2022年6月发布的376个考题中筛除基于图像的问题,让ChatGPT回答剩余350道题。这些题类型多样,既有要求考生依据已有信息给患者下诊断这样的开放式问题,也有诸如判断病因之类的选择题。两名评审人员负责阅卷打分。

  结果显示,在三个考试部分,去除模糊不清的回答后,ChatGPT得分率在52.4%至75%之间,而得分率60%左右即可视为通过考试。值得注意的是,ChatGPT有88.9%的主观回答包括“至少一个重要的见解”,即见解较新颖、临床上有效果且并非人人能看出来。相比之下,专门针对生物医学领域文献训练出来的一款大型语言模型PubMedGPT在类似测试中得分率刚过50%。

  研究人员说,“在这个出了名难考的专业考试中达到及格分数,且在没有任何人为强化(训练)的前提下做到这一点”,这是人工智能在临床医学应用方面“值得注意的一件大事”,显示“大型语言模型可能有辅助医学教育、甚至临床决策的潜力”。

  实际上,在这篇论文初稿写作过程中,ChatGPT就做出了“较大贡献”,与研究人员关系如同事般,而安西布尔健康公司的临床医生们也已在使用ChatGPT改写一些术语繁多的报告,以便患者理解。

  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软件工程高级讲师西蒙·麦卡勒姆对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同样乐观。他告诉法新社记者,谷歌公司一款名为Med-PaLM的人工智能医疗助手“能够向患者提供和专业全科医生一样好的建议”。随着技术不断发展,“我们可能很快会从‘谷歌医生’或‘必应(微软旗下搜索引擎的名称)护士’那里得到医学方面建议”。

  不过,也有人持异议。《科学公共图书馆·数字健康》同日刊载的一篇文章题目是《ChatGPT通过美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让人们注意到医学教育的缺陷》。作者在文章中说,ChatGPT的成功,一方面反映医师考试过于强调机械记忆,对疾病机理死记硬背,“不能充分评估现代医疗实践所需技能”;另一方面反映医学教学方式僵化,易让学生误以为医学上的问题“非对即错”,而临床中“正确的”选择含义丰富,既需要医生摒弃偏见、发挥创造力、展开批判性思考,也需要考虑众多现实因素。

  美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属于标准化考试,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侧重于考察基础科学和药理学,考生通常是完成300至400小时专业学习的医学生;第二部分一般由四年级医学生参加,重点考察临床诊断推理能力、医疗管理水平和生物伦理方面内容;最后一部分考试对象是完成至少6至12个月研究生医学教育的实习医生。

  ChatGPT意为“聊天生成预训练转换器”,是美国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研发的大型语言模型,去年11月发布,由于能在数秒内按用户需求写出论文、诗歌或编程代码而引起轰动。美国科学促进会运营的全球科技新闻服务网站“尤里卡警报”说,与现有的多数聊天机器人不同,ChatGPT不能上网搜索,而是经由内部数据处理生成类似人类语言的文本。

 
“土叙地震”的破坏力量为何如此剧烈
“土叙地震”的破坏力量为何如此剧烈

( 2023-02-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科技
 
  2023年2月6日当地时间凌晨4:17,土耳其东南部发生7.7级地震;大约9个小时之后,当地时间下午1:24,再次发生7.6级地震。这两次地震造成了严重人员伤亡。据土耳其和叙利亚政府及救援机构消息,截至2月10日,土耳其南部靠近叙利亚边境地区的强震已致土叙两国超过2.2万人不幸遇难,举世震惊痛惜。

  “土叙地震”的破坏力量为何如此剧烈?人类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为何难以预测?本报记者专访了中国地震学会构造物理专委会副主任、香港中文大学理学院地球环境科学系副教授杨宏峰。

地震发生在一条大型走滑断裂带上


  杨宏峰长期从事地震震源物理、俯冲带动力学、断裂带和诱发地震等研究,已在国际期刊上发表相关论文80余篇。他介绍说,土耳其地处欧亚大陆交界,所处的地质单元被称为安纳托利亚微板块,北部是欧亚板块,东南部是阿拉伯微板块,西南部是非洲板块。由于阿拉伯板块和非洲板块向北推挤,而北部又被欧亚板块阻挡,所以安纳托利亚微板块向西运动,在其南北两侧都形成了大型走滑断裂带,故而地震频繁发生。

  2月6日发生的7.7级地震,发生在位于土耳其东南部的东安纳托利亚断裂带上。这条断裂带是安纳托利亚微板块与阿拉伯板块之间的边界,是一条大型走滑断裂带,由西向东延伸,长度超过400公里。

  由于阿拉伯板块向北推挤,安纳托利亚微板块向西运动,造成了东安纳托利亚断裂带的左旋运动,每年大约6-10毫米。事实上,在2月6日的7.7级地震发生之前,东安纳托利亚断裂带已经陆续发生过多次地震,其中不乏7级以上的破坏性地震。

  此外,土耳其的北部还有一条规模更大的走滑断裂带,称为北安纳托利亚断裂带,是分隔欧亚板块和安纳托利亚微板块的边界,呈现右旋走滑运动,滑动速率约为每年15-25毫米。北安纳托利亚断裂带也是地震频繁发生的地点,最近的一次,是发生在1999年8月17日的伊兹米特7.6级地震,导致超过18000人死亡。

  地震破裂长度超过300公里、地表位移超过3米


  “虽然一次地震经常在地图上仅仅标记为一个点,但实际上地震的破裂尺度很大。这次7.7级地震的破裂长度超过300公里,观测到的地表位移超过3米,附近的地震台站观测到的最大加速度超过20m/s2,这相当于两个重力加速度。”杨宏峰介绍说。

  断裂带的不同段落都产生了破裂,破裂过程极为复杂。在2月6日7.7级地震发生之后不久,在震中附近发生了一次6.7级的强余震,并有大量4-5级的余震。让人震惊的是,9个小时之后,在距离7.7级地震震中东北约100公里之外,又产生了一个7.6级的强震。7.6级的强震并非发生在东安纳托利亚断裂带上,而是在一条分支断层上。

  “通过计算7.7级地震对周边地区的影响,科学家发现7.6级地震很可能是被7.7级地震触发产生的,可以认为是7.7级地震的余震。但是震级如此接近的两次强震在同一天发生,是极为罕见的。”杨宏峰说,“在板块作用下,全球的活跃地震带每年发生多次地震。平均来说,8级地震每年1次左右,7级以上地震每年15次左右,这是长久以来通过全球地震观测总结的规律。从目前看,这个规律并没有太大的波动。”

  人类对于地震发生机理的了解依然有限


  针对地震三要素(时间、地点、震级)的精准预测被誉为地球科学的“圣杯”之一,是很多地球科学工作者的毕生追求。目前,科学家尚缺乏系统可靠的办法,实现同时对地震三要素的精准预测,原因在于,目前人类对于地震发生机理的了解依然有限。

  据杨宏峰介绍,大多数破坏性地震发生在地表之下10-20公里深度,但是对这个深度进行直接探测非常困难,可谓“上天易、入地难”,大多数认识都是基于地面上的观测获取,导致对发震断层的状态演化的认识精度有限。

  此外,大多数破坏性地震的复发周期很长,通常达数百年甚至数千年。人类开展现代地震学研究的时间相对很短暂,使得可靠的参考数据有限,也给精准的地震预测带来了挑战。

  但是,随着人类对地球科学研究的深入,现代地球科学家通过多种手段,包括现代地壳运动场、断裂带曾经发生过的历史地震等信息,已经对可能发生大地震的地区有了较好的了解。

  例如,此次土耳其发生7.7级地震的东安纳托利亚断裂带、2022年泸定发生6.6级地震的鲜水河断裂带、2022年门源发生6.7级地震的海原断裂带等一系列断裂带的强震危险性,都已被科学家所认识到,并正在深入研究。

  通过结合其他地震规律,可以给出某一断裂带发生地震可能震级的概率大小,也可以计算出某一区域可能遭受强震的概率大小和时间尺度。目前,这样的概率预测手段已经比较成熟,并已应用于防震减灾工作。

    (本报记者张建松)

 
挑战洛希极限?在“不可能的地方”发现行星环
挑战洛希极限?在“不可能的地方”发现行星环

( 2023-02-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科技
 
  新华社专特稿(王鑫方)一支国际天文研究团队发现太阳系边缘一颗名为创神星的小行星拥有一个行星环,而这个行星环的存在“挑战现有认知”。依据天文学界目前普遍接受并应用的洛希极限推论,那个位置不可能出现行星环,而是应该存在一颗卫星。

  用一些科学家的话说,由于这一发现,洛希极限推论“必须彻底修正”。

“不可能的地方”


  行星环指围绕行星旋转的物质构成的环状带,具体成因尚不明确。太阳系中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拥有行星环,一些较大的小行星也有行星环。

  研究人员在知名学术期刊《自然》8日刊载的论文中介绍,创神星位于太阳系边缘柯伊伯带,于2002年首次被美国天文学家发现,以美洲土著居民神话中的创世之神命名。它的直径大约1110千米,大小约相当于月球三分之一,与太阳之间距离约为地日距离的44倍。创神星有一颗卫星,直径约170千米,在行星环外运行。

  天文学家2018年至2021年借助一系列地面望远镜和Cheops太空望远镜展开天文观测,其间经由观察掩星现象发现了创神星的行星环。掩星指一个天体在另一个天体与观测者之间通过时产生的遮蔽现象。

  路透社援引研究论文主要作者、巴西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天文学家布鲁诺·莫尔加多的话说:“这是在一个不可能的地方发现了一个(行星)环。”那里,依照现有认知,应该出现另一颗卫星。

洛希极限唯一例外


  据英国媒体报道,创神星的行星环由被冰覆盖的颗粒组成,直径约8200千米。它距创神星中心约4100千米,大致是创神星半径的7.5倍,是洛希极限的两倍多。

  洛希极限指天文学中一个特殊的距离,由法国天文学家爱德华·洛希首先计算出来并因此得名。如果两个天体之间的距离小于洛希极限,较大天体的潮汐力可以将较小的天体撕碎,产生的碎块可能会形成环状带,围绕较大天体运转。而那些在洛希极限以外的碎块,尤其是岩石和冰等碎块密集区,就会倾向于“抱团”,进而吸引更多碎块,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依据现有理论,这种滚雪球效应将导致几十年就可能形成一颗小卫星。

  先前天文学家观测到的行星环全部位于洛希极限范围内。创神星的行星环出现的位置是迄今发现的唯一例外。研究人员惊讶于它如何能在如此遥远的地方依旧保持稳定结构。现阶段一个猜想是环内颗粒“黏性较低”,因此碰撞时更可能反弹,而非聚集。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天文学教授维克·迪隆说:“如果它们外层包裹着非常寒冷的冰,碰撞起来就相当有弹性,就像冰雹碰撞而非雪花。大家儿时了解过壮观的土星环,因此希望这个新发现能帮我们进一步了解行星环的形成。”

  关于洛希极限难以解释这个行星环的存在,路透社援引意大利国家天体物理学研究所天文学家伊莎贝拉·帕加诺的话报道,一种可能是,创神星可能曾经另有一颗卫星,但它遭到“破坏性撞击”,产生的碎块后来形成了一个行星环,不过这个行星环“存在的时间非常短,能够观察到它的概率非常低”,而科学家们侥幸观察到它。另一种可能是,冰颗粒聚集的理论“需要修正”,冰颗粒可能不会总像人们预期的那样迅速聚集起来、形成大些的天体。

 
不光要“Chat”更要“基”“批”“替”
不光要“Chat”更要“基”“批”“替”

( 2023-02-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科技
 
  近日,智能聊天机器人ChatGPT备受关注,其上线仅两个月,注册用户破亿。这一通用聊天机器人以极低的门槛,让普通人体验到人工智能技术的魔力,也让从业者看到人工智能商业化的另一种可能。和这一AI技术“Chat”(聊天)的同时,我们不妨多想一层“基”“批”“替”。

  “基”,是说我们要更快为中国人工智能技术突破,搭建良好的基础设施。

  支撑ChatGPT过亿用户、快速迭代的,是海量数据和巨量算力。在这两大支撑AI落地的基础设施领域,我国都存在一定差距,一方面中文语料库暂时不够丰富,另一方面算力也受到芯片等“地基”的掣肘。积累语料是一个需要“慢工出细活”的领域,芯片等基础设施更需要科技自立自强的突破和创新。

  “批”,是说对伴随这一新生事物可能产生的种种灰色产业,例如虚假训练、文章造假、虚假广告等伦理问题,要保有一定批判态度。

  人工智能有其社会属性,需要全球治理,既为创新“留白”、又为安全“立规”。我国是较早开展人工智能立法探索的国家之一,始终高度关注这一领域的风险挑战,部分地方也已出台法规,积极为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贡献智慧。同时,在隐私保护、人工智能的“智力成果”是否享有著作权等问题上,都应设立相关规章制度,为技术发展划出边界,也为全球共同治理探路。

  “替”,是说ChatGPT大火后,国内大厂纷纷官宣将有替代版本,人们也期待中国版ChatGPT的惊艳亮相。

  经过长期耕耘,在工业制造、农业育种、无人驾驶、黑灯工厂等众多领域,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已全面开花,核心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为经济发展提供智慧动能。中国信通院数据显示,2012年至2022年9月,全球人工智能领域发表的论文约100万篇,28%来自中国,中国高水平论文产出占比从2012年的20.36%增长到2021年的50.71%。

  人工智能正在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赋能百业、走进千家,不断创造出新业态、新模式、新市场,有力推动各行各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ChatGPT的火爆启示我们,人们不仅希望看到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看得见、听得懂”的感知智能,也希望出现更多“能读会写”的认知智能。扩展到人工智能赛道,需要协同推进技术创新、基础设施、赋能应用和治理体系建设,抢抓发展机遇,为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本报评论员周琳)

 
科学家新技术可识破“洗澡蟹”
科学家新技术可识破“洗澡蟹”

( 2023-02-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科技
 
  新华社合肥电(记者徐海涛、陈诺)不法商贩用“洗澡蟹”冒充知名湖区产品卖高价,损害消费者利益,侵害农产品品牌。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黄方教授团队副研究员于慧敏、博士生殷皓铭等人基于“一方水土养一方蟹”的地理特点,运用“激光剥蚀”等技术分析蟹壳中的锶同位素,可精准测定大闸蟹的原产地,新技术有望应用于鱼、虾、蟹、茶叶、红酒等多种农副产品的原产地保护。

  考古界经常使用化学元素碳的同位素“碳14”来测定古生物和文物的年代,黄方教授课题组研究发现,可以通过碱土金属元素锶的同位素组成,来追踪判断大闸蟹的真实地理起源。“锶在自然界中有4种稳定的同位素,其中‘锶87’和‘锶86’在不同地质环境中的相对含量不同,而这种同位素特征又会通过水和食物传递到生物体内。”于慧敏说,团队采集了阳澄湖、太湖、固城湖和江苏兴化等地湖区的大闸蟹,分析结果显示,来自同一湖区大闸蟹的锶同位素成分相同,而不同湖区的大闸蟹则显著不同。蟹壳中的锶同位素特征来自生长期,短期的“换水洗澡”无法改变。

  据了解,之前可以使用传统的“溶液提纯法”来分析蟹壳中的锶同位素,耗时长、成本高。近期,黄方教授团队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蔺洁副研究员合作创新,开发出激光剥蚀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检测方案,将检测时间从原来的4天以上缩短为1天,检测成本降至五分之一以下,使“大闸蟹原产地检测”的实际应用成为可能。

  日前,国际专业学术期刊《原子光谱学》(Atomic Spectroscopy)发表了这项研究成果。据介绍,新技术可用于鱼、虾、蟹、茶叶、红酒等多种农副产品的检测,有望为更多“名特优”产品的原产地保护提供帮助。

 
新研究揭示家蚕绿茧形成原理
新研究揭示家蚕绿茧形成原理

( 2023-02-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科技
 
  新华社重庆电(记者柯高阳)我国科学家在生物着色遗传机理领域取得新发现。记者从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悉,该实验室首次在蚕体中鉴定到参与黄酮吸收的膜转运蛋白基因(簇),揭示了家蚕绿茧形成及茧色演化的遗传机理。相关研究成果已于近日在国际期刊《分子生物学与进化》上在线发表。

  “家蚕的天然茧色可分为三大类:不含或含有微量色素的白茧;由类胡萝卜素沉积形成的黄红茧,如金黄茧、肉色茧、粉色茧、锈色茧等;由黄酮类化合物沉积形成的绿茧。”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童晓玲说,其中绿茧比其他颜色的蚕茧更难得,脱胶后蚕丝仍能呈现天然绿色,抗菌、抗氧化、防紫外线等性能更强,具有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此前科学界的研究已基本揭示黄红茧系形成的分子基础,但绿茧的遗传基础尚未被完全揭示。

  经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实验,童晓玲和科研团队在蚕体中发现了一簇串联排列的糖转运蛋白编码基因(Str),通过“剂量共享”协同参与家蚕体内黄酮类化合物的吸收,从而决定绿茧的形成。基因编辑技术研究证实,这一簇Str功能缺陷会导致家蚕丝腺和蚕茧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降低,蚕茧颜色随之变淡。研究团队还基于泛基因组系统分析了茧色多样化的形成机制,提出了从野桑蚕到家蚕的茧色演化模式,揭示蚕茧的遗传奥秘。

  “解析绿茧形成的机理,对选育和创制高品质、高附加值的新型蚕品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西南大学教授代方银说,形成绿茧的黄酮类化合物对人体健康起着重要作用,关于家蚕绿茧形成机理的研究结果,还对黄酮类化合物在动物及人体内的吸收利用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为了中国女足,太湖之滨的一次特殊聚会
为了中国女足,太湖之滨的一次特殊聚会

( 2023-02-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体育
 
  新华社记者马邦杰

  

  农历正月十六,传统意义上的春节过完了。湿润的空气弥漫在太湖畔的苏州市足球运动中心,还带着透骨的寒意,训练场上跑动着统一着装的女孩。

  这里也是全国女足青少年后备人才基地。2月6日至9日,68个女孩参加了在此举行的精英训练营活动。她们都是2010年出生、从国内13个城市遴选出来的优秀苗子。场上训练她们的有三名外国青训教练,场外还有一队专家手持纸笔盯着她们的一举一动。

  训练间歇,一个来自大连的小姑娘主动和记者搭讪。“叔叔,你知道我有两个外号吗?”小丫头很会聊天,只需一个有趣的提问就打开了话匣子。接着她又言简意赅地讲了一个故事。“我们校队有两个教练,一男一女。女的是守门员教练,后来就成为我们的师娘了,是我们从中牵的线。”

  随后,她又为自己听不懂教练的英语、被迫通过翻译交流而苦恼。“我语文数学成绩都是班级前三名,英语虽然考试都90多分,但还要好好学习。”

  训练营里有个来自深圳的孩子。陪她前来的妈妈说,孩子喜欢踢球,学习成绩也不错。将来让她以踢球为主,还是以学业为主,是个让父母左右为难的选择。

  和这俩女孩一样,她们训练营的同伴大多是通过校园足球接受启蒙、在各级青训中心逐步成长起来的硕果。她们有的已经上初中,有的今年上初中,面临足球与学业的分水岭。如何确保她们能在足球道路上顺利成长,相关的训练、比赛、学习和生活的思维模式以及组织方式都需要进行改变。这是此次精英训练营探索与实践的内容。

开窍的球员


  训练营请来三名外籍教练,其中理查德·麦克雷来自英国。他说,训练营开始前他很担心孩子们的技术能力;训练营结束后,他发现这些孩子的水平超出了他的预期。

  “如果这些孩子组队去英格兰踢比赛,应该能战胜同年龄段的英格兰队。”他说,“中国孩子的团队配合更好,但英格兰更重视个人发展,孩子的创造力也强。随着年龄的增长,她们会慢慢赶上并超过中国的孩子。”

  决定一名球员发展上限的因素中,技术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意识。

  训练营的专家对此都高度认同。国内资深青训教练裴永久说:“没有意识,等于没有灵魂。”中国女足前中场核心任桂辛说:“意识不好,想不明白,技术再好也没用。”英国教练大卫·巴克维尔说:“如果缺乏在压力之下清晰思考并做出决定的能力,球员不可能在国际赛场这个层面取得成功,因为那里压力无处不在。”

  巴克维尔此前是英超俱乐部狼队的青训教练,负责此次训练营的训练内容设计。由于前后只有4天的时间,孩子们只进行了控球和高位逼抢的训练以及多场比赛。在训练中,三名外籍教练始终与球员保持互动,鼓励孩子思考,大胆展示自我。孩子们起初显得比较拘谨,对教练回应不多,多数都在默默执行教练的指令;等彼此熟悉之后,训练气氛也随之活跃起来。

  有一次练习后卫控球的5对5对抗训练,麦克雷中途叫停了训练。他对孩子们说:“开始你们做得不错,敢于拿球,后来你们开始关注比赛结果了,不敢拿球了。这不是世界杯,你们要等12年后才参加世界杯呢。现在不要太看重结果。你们知道现在该关注什么吗?要关注如何从错误中学习和提高,不要怕犯错误。”

  一个训练科目结束后,麦克雷问球员:“你们中认为自己防守做得不错的请举手。”孩子们脸上闪过一丝难为情的神色,没有一个举手。“我认为你们每个人都做得不错,都应该举手。”麦克雷说。

  下一个训练科目结束后,麦克雷再次向孩子提出同样的要求。这次,有四个孩子犹犹豫豫地举起了手,都没有举过头顶。

  “我们的孩子开始放不开,慢慢在改变。”场边一位中方专家说,“外教互动多,启发多,让孩子自己动脑多。孩子们更喜欢这种训练方式。在13到16岁阶段,就要让孩子自己动脑去解决问题。现在我们国内部分基层教练在训练中是替球员做决定,让球员机械地执行教练的指令。久而久之,离开教练的指令,球员就不知道该如何比赛了,所以在比赛中教练要在场边一直喊。”

  巴克维尔认为,在训练中教练应该给球员自己做决定的机会,培养有主见的球员。他说:“教练有时需要给出明确的指令,其他时候更多是提出问题和选择,让球员自己去思考做出决定,来训练他们在压力之下做出决定的能力。”

  任桂辛说她很羡慕巴克维尔等给孩子们带来的启迪心智的训练。“去年参加A级教练培训班,我对来自德国的讲师说,如果小时候我能接受这样的培训,我相信我肯定能比之前踢得更好。”她说,“有些东西全是自己硬拼出来,根本就不明白咋回事。现在回过头来看一些比赛,自己都踢得些啥啊。”

  国内不少球员说,自己是在退役之后才开窍,才明白应该怎么踢球。

  参加训练营的专家一致认为,培养开窍的球员,基层教练的作用最为重要。为此,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称“足城办”)此前举办了多期线上线下培训。这次举办女足精英训练营,他们请来巴克维尔等外籍教练,希望他们的训练指导理念和实践能为基层教练提供借鉴。

  培养球员的意识,不是朝夕之功。短短4天的训练营,可能会给那些敏感的孩子带来触动,难有根本的改变。不过,她们中那些出类拔萃的孩子,从现在起就有机会长期接受由现代足球理念指引的训练。

  训练营结束时,专家从68个孩子中选出24名精英球员。今年3月,足城办还将与中国足协女子部共同举办训练营,把国内其他地区同年龄段的优秀孩子招来参训,从中选出精英球员。

  这两期训练营选出的精英球员将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入驻全国女足青少年后备人才基地。在基地内,她们将接受体教融合背景下系统的现代足球培训。在国家体育总局和中国足协的共同支持下,足城办将为她们请来世界优秀的青训教练;她们将常态化地参与国际赛事交流。

正常的教育


  在这68个孩子中,一个来自深圳的孩子让中国足协副主席孙雯和各位技术专家格外关注。有堂训练课,孙雯一直站在场边观察这个孩子的表现。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有天赋的孩子,总是令人倍加爱惜。

  这个孩子的妈妈也陪孩子来到了苏州。她说,孩子已上初一,学业较重,直到周末才有时间训练和比赛。和她一起踢球的是一群男孩。她喜欢踢球,梦想是入选国家队,能在国际比赛中为国争光。

  孩子已经13岁了,如果想在足球道路上继续发展,必须要有个更好的环境,可以让她接受更多高质量的训练、参加更多高质量的比赛。仅在周末训练和比赛,对她的成长远远不够。

  璞玉雕琢成器,需要能工巧匠。巴克维尔在中国基层执教已经三年,耳闻目睹过很多令人惋惜的故事。他说:“我相信,教练不能把一个平庸的孩子训练成优秀球员,但绝对能把一个优秀的孩子训练成平庸的球员。”

  训练营期间,在一次教练业务探讨会上,麦克雷忧心忡忡地说:“我来中国五年了,深刻体会到了初高中学生球员承受的压力,这让他们无法享受足球。我个人认为这些压力来自教练,他们的锦标主义思维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

  另一位参加训练营的塞尔维亚教练拉扎尔·约维西奇说,他曾经在上海一家青训俱乐部执教一支女孩的球队。队里一些孩子不是当地人,由于无法在上海解决学籍,她们只好回原籍上学,停止了训练。约维西奇为这些孩子感到惋惜。他说:“以她们的水平,完全可以来参加这个训练营的。”她们中或许有几个有天赋的孩子,她们的天赋就这样被埋没了。

  来参加训练营的孩子都是2010年出生的,刚好赶上中国大力发展校园足球的时期,很多都是从中涌现出来的人才。但是校园足球以普及为主,教练水平参差不齐,而精英人才的培养需要资源优质的平台。相关专家认为,这个平台必须依附于校园,不能与之剥离,足球精英人才需要和普通学生一样接受正常的教育。

  足球成才率低,球员成长过程中充满了不确定性,一个小小的事故,就有可能改变他们的成长轨迹。现在家长大多明白这个道理,因此他们在孩子踢球的同时,也很重视孩子的学业。

  “如果踢球出不来,还可以上大学。”深圳孩子的妈妈说。她很关心孩子入选高水平后备人才队伍、进入基地后的教育问题。

  对此,苏州方面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这次精英训练营最后选出的24名球员中,多半来自苏州。据苏州体育运动学校副校长、足球项目负责人王建军介绍,他们坚持走体教融合的道路,把孩子送到普通学校接受教育,课后和周末进行训练和比赛。“家长很认可我们的做法,愿意把孩子交给我们。我们这里不缺好苗子。”

  正因为苏州方面探索出一套成熟的体教融合模式,足城办把女足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设在苏州,更容易解决球员的教育问题。

  据足城办负责人介绍,基地已经对接好附近的两所学校,球员将被分散到不同班级,和其他学生一样接受教育。在校园内,她们是普通的学生,有自己队友之外的朋友圈和交际圈;放学后,她们将在基地接受高质量的训练。如因训练和比赛耽搁了上课,将安排专门的老师给她们补课。

  “球员的身体条件和技术能力构造了未来发展的基础,而综合教育和逻辑思维水平将提升天赋球员发展的上限。教育配套做得不实,球也很难踢到较高水平。我们会优先保障好孩子的综合教育。”这位负责人说。

  足城办的设计理念与中国足球专家张路的有关思考不谋而合。几年前,张路对于人才培养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他得出的结论是:校园足球里发现的苗子,到了初中阶段已到个人发展的黄金年龄,必须要集中到专业机构培养,同时要确保正常的文化教育;到了高中阶段,孩子未来走向基本确定,那时他们会有上学和踢球的分流。

  训练营的外籍教练和专家一致认为,足城办的这套有关高水平后备人才培养的设计方案逻辑清晰,符合国际足球规律,也立足了国内当前实际,关键在于坚持执行。“我们就怕半途而废。这个项目很好,那就创造条件允许它持续下去。”一名专家说。

  训练营结束时,经过教练和考察专家投票产生了一份24人名单,她们是这期训练营的精英球员。3月份的下一期训练营结束时,还将有一些孩子加入这个名单。如无意外,名单上的孩子将入驻基地,作为中国女足的高水平后备人才接受培养。

  她们的人生将由此变得不同。

  新华社苏州2月10日电

 
从乡村篮球到北体大:被篮球改变的少年
从乡村篮球到北体大:被篮球改变的少年

( 2023-02-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体育
 
  新华社南宁电(记者卢羡婷、陈一帆)在我国西南边陲广西崇左市,有一个叫天等的地方。“天等”在壮语里是“石头耸立”的意思。正如其名,天等县丘陵密布、石峰嶙峋,曾是个偏远落后的地方。但这里流传着一句话:“天等不等天,苦干不苦熬”,影响着一代代天等少年。

  温家昌生于天等,长于天等,六年级第一次身披篮球战袍走出大山,从此开启了篮球少年的追梦之路。凭借过人的运动天赋和日复一日的刻苦学习,他成功考上了北京体育大学,从篮球少年成长为体育专业大学生,讲述着天等少年“不等天”的故事。

返乡大学生亮相乡村篮球赛


  今年春节,走进许多乡村,最热闹的活动莫过于篮球赛。返乡过节的企业家、农民工、学生等,无不被村里轰轰烈烈的篮球赛吸引,有的出资赞助球队,有的亲自上场比赛。

  在天等县把荷乡旺仁村,自大年初二篮球赛开打以来,每一场比赛球场边都围满了观众,楼顶上、汽车后备厢里,只要能站人的地方都不会空着。村道上突然堵起车来,周边村屯的、县城里的、市里的车辆都往村里涌来。

  旺仁村成立了篮球赛组委会,春节前比赛消息刚发布,就收到了众多球队的报名信息。组委会经过综合考虑,最后确定了48支参赛队伍,其中有的甚至来自其他县市。

  在这48支队伍中,有一支队伍格外引人注目,他们大多是20岁左右的青年,蓝色球服上印着姚基金的标志。温家昌就是这支队伍的发起人,队员们大部分是当年与他携手斩获姚基金希望小学篮球季全国联赛小组冠军的小伙伴。

  时隔六年多,小伙伴们再次穿上统一的球服,稚嫩的脸庞多了几分青春的气息,有人身高蹿了二三十厘米……与身体的改变相比,身份的变化更让人欣喜。当年热爱篮球的山里娃,如今大多考上了大学,开启人生的新篇章。

  这是他们成为大学生后的第一个寒假,从天南地北回到家乡的小伙伴又凑到了一起。篮球是不变的主题,只是这一次,他们更想为改变他们一生的公益篮球而战。

  “我把组队参加村里篮球赛的想法告诉姚基金的叶大伟老师,他很高兴,问我需要什么支持,我说我们只想要姚基金的队服。”温家昌说。不久后,队员们收到了印有各自名字的队服。穿上代表“希望”的球服,小伙伴们登上了乡村篮球赛的赛场。

精彩人生从篮球开始


  人生需要机遇,山区儿童更需要一个改变命运的契机。2014年,姚基金创始人姚明来到天等县开展公益活动,同时也把姚基金希望小学篮球季公益项目带到天等县,乡村儿童的篮球梦由此被点燃。

  2015年,天等县的篮球季项目正式启动,多名来自广西师范学院(现更名为“南宁师范大学”)篮球专业的志愿者来到天等县支教,帮助当地多所乡村小学建立篮球队,开展篮球训练。

  那一年,把荷乡中心小学五年级学生温家昌报名参加篮球队,身高腿长的他一眼被教练相中,加入训练队伍中。那年球队成绩并不突出,晋级全国赛的梦想没有实现。

  有了第一年的历练,2016年再次参加篮球季项目时,温家昌和队友们更加成熟自信。每天起早贪黑地训练,攻克一个个难关,打出一次次精妙配合。经过几个月培训后,他们一路过关斩将闯入全国赛,在宁夏银川将小组冠军的荣誉收入囊中。

  那是温家昌第一次离开广西。“我记得当时去了很远的地方,我的视野更加开阔,心智更加成熟。”温家昌说,也就在那个时候他彻底爱上篮球、爱上体育,“那次经历为我以后走体育这条路种下了一颗种子”。

  高考那年,温家昌毅然选择了心仪已久的北京体育大学,并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这在天等县乃至崇左市,都是不多见的。

  把荷乡中心小学副校长赵乃宏说,当年有很多孩子报名参加希望小学篮球季项目,为增强孩子们的信心,学校尽量增加篮球队员的名额,让更多孩子有机会接触正规篮球训练和比赛。“很多学生以前很内向、腼腆,通过篮球季项目,他们中的很多人变得自信、开朗,有了目标和方向,人生轨迹因此也发生了改变。”

让更多山区孩子因体育获得成长


  “希望他们在球场上仍是少年,希望对篮球的热爱能够激励他们一生。”姚基金秘书长叶大伟得知温家昌和当年参加过篮球季联赛的孩子们考上了大学,并且孩子们希望再次以姚基金球员的身份参加村里的篮球赛,他感到十分欣慰。

  2012年姚基金启动希望小学篮球季公益项目时,便确立了“以体育人”的核心理念。自2015年项目在天等县开展以来,共有1800多名天等青少年参与到活动中,有的到上海、南京、福州等城市参加全国联赛,有的到美国参加篮球夏令营……孩子们走出大山,开阔眼界,感受体育精神,收获自信和快乐。

  在乡村教师不足,尤其是体育老师显著短缺的情况下,希望小学篮球季吸引了大批专业志愿者到乡村支教,弥补了乡村小学体育课程和体育活动的短板。通过乡村体育师资培养的“星空计划”等,天等县百余名乡村教师接受了篮球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培训,体育技能、教育理念、执教素养不断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配合姚基金希望小学篮球季项目开展,切实把‘以体育人’的理念传递给更多的乡村青少年,帮助更多的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磨炼意志。”共青团天等县委员会副书记农淑杰说。

  重新披上姚基金球服,既是致敬,又是感召。温家昌说:“乡下有很多喜欢打篮球的孩子,他们渴望外面的世界,希望有更多公益组织关心支持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