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 闻

02版:权威发布

03版:权威发布

04版:新华影像

05版:新华财经

06版:新华关注·各地

07版:新华关注·乡村振兴

08版:新华国际

习近平为《复兴文库》作序言强调 以史为鉴察往知来 在复兴之路上坚定前行
习近平为《复兴文库》作序言强调
以史为鉴察往知来 在复兴之路上坚定前行

( 2022-09-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9月26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为即将出版发行的《复兴文库》作题为《在复兴之路上坚定前行》的序言。

  习近平指出,修史立典,存史启智,以文化人,这是中华民族延续几千年的一个传统。编纂《复兴文库》,是党中央批准实施的重大文化工程。在我们党带领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际,这部典籍的出版,对于我们坚定历史自信、把握时代大势、走好中国道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习近平强调,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伟大的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从那时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无数仁人志士矢志不渝、上下求索,奔走呐喊、奋起抗争。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团结带领人民前仆后继,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通过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不懈努力,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进程中最为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坚持科学理论指导和正确道路指引,凝聚亿万人民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中国人民就能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习近平指出,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一代代中华民族的先进分子和优秀儿女探索、奋斗、牺牲、创造,留下了大量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的珍贵文献。编纂出版《复兴文库》大型历史文献丛书,就是要通过对近代以来重要思想文献的选编,述录先人的开拓,启迪来者的奋斗。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我们更需要以史为鉴、察往知来。要在学好党史的基础上,学好中国近代史,学好中国历史,弄清楚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弄清楚中国共产党人是干什么的、已经干了什么、还要干什么,弄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萃取历史精华,推动理论创新,更好繁荣中国学术、发展中国理论、传播中国思想,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要坚定理想信念,凝聚精神力量,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我们这一代人的智慧和力量,创造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业绩和荣光。

  《复兴文库》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以思想史为基本线索,精选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关的重要文献,全景式记述了以中国共产党人为代表的中华优秀儿女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不懈求索、百折不挠的历史足迹,集中展现了影响中国发展进程、引领时代进步、推动民族复兴的思想成果,深刻揭示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逻辑、思想源流和文化脉络。《复兴文库》共五编,其中第一至三编将于近日出版发行。

 
在复兴之路上坚定前行 ——《复兴文库》序言(2022年9月20日)习近平
在复兴之路上坚定前行
——《复兴文库》序言
(2022年9月20日)
习近平

( 2022-09-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修史立典,存史启智,以文化人,这是中华民族延续几千年的一个传统。编纂《复兴文库》,是党中央批准实施的重大文化工程。在我们党带领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际,这部典籍的出版,对于我们坚定历史自信、把握时代大势、走好中国道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伟大的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从那时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无数仁人志士矢志不渝、上下求索,奔走呐喊、奋起抗争。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团结带领人民前仆后继,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通过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不懈努力,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进程中最为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坚持科学理论指导和正确道路指引,凝聚亿万人民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中国人民就能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一代代中华民族的先进分子和优秀儿女探索、奋斗、牺牲、创造,留下了大量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的珍贵文献。编纂出版《复兴文库》大型历史文献丛书,就是要通过对近代以来重要思想文献的选编,述录先人的开拓,启迪来者的奋斗。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我们更需要以史为鉴、察往知来。
 
  我们要在学好党史的基础上,学好中国近代史,学好中国历史,弄清楚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弄清楚中国共产党人是干什么的、已经干了什么、还要干什么,弄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萃取历史精华,推动理论创新,更好繁荣中国学术、发展中国理论、传播中国思想,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要坚定理想信念,凝聚精神力量,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我们这一代人的智慧和力量,创造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业绩和荣光。
 
   新华社北京9月26日电
 
听民意 汇民智 聚民力 ——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网络征求意见活动综述
听民意 汇民智 聚民力
——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网络征求意见活动综述

( 2022-09-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围绕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进行网络征求意见,是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将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相关工作面向全党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优良作风。
 
  习近平总书记对此次网络征求意见活动高度重视,作出重要批示,亲自审定有关工作安排、进行专门部署,为做好这项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中宣部组织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在有关网站、客户端首页首屏开设“我为党的二十大建言献策”等专栏,推动活动规范有序开展。
 
  从科学设计分类词、关键词帮助网民迅速找到参与途径,到页面版块力求简单明了、便于操作、为群众一键参与提供条件,各大平台致力于打造便捷高效的建言渠道。
 
  从精心选取优质意见建议,到推出海报、视频、H5等产品进行新媒体呈现,再到充分运用公共场所户外大屏及公共交通移动电视进行全面推广,各大平台利用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形成强大声势,各平台征求意见页面总阅读量达6.6亿次。
 
  宣传动员成效显现,参与人员愈发广泛。
 
  网络征求意见活动中,参与网民既有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工作人员,也有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等从业者;既有各领域专家学者、专业技术人员,也有生产一线的广大职工群众,其中超过97%是实名留言。
 
  围绕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内容,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网友们积极建言献策。
 
  在人民群众广泛响应、积极参与下,活动期间共收集各类意见建议留言超过854.2万条,体现出了建言数量质量“双高”的特点。
 
  聚焦加强党的建设,一条条建议深情表达对兴党强党的热切期盼——
 
  有的网友希望,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开展宣传宣讲,帮助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深化对“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的领悟;有的网友建议,不断探索适合青年学生的宣传方式,深化年轻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与认识;有的网友表示要用党建引领基层各项工作,让党的组织体系“神经末梢”更加活跃,党的“战斗堡垒”更加稳固。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有的网友建议将“四史”教育与国情教育、价值观教育、党性教育有机结合,打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还有的网友表达了对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期待。
 
  建言国家治理,一句句留言饱含着网友对国家发展的热忱关心——
 
  有的网友建议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推动其向基础更牢、结构更优、动力更足方向迈进;有的网友为进一步完善人大代表选举制度、履职制度支招;有的网友关注“能源强国建设”,为构建现代能源体系、统筹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提出对策。
 
  着眼基层治理,有的网友建议协调运用好政府、市场、社会等各方力量,进一步提高基层治理应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和治理效率;有的网友表示应持续弘扬新风正气,推进移风易俗,用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围绕民生期盼,一条条建言蕴含着广大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由衷向往——
 
  收集到的意见建议中,民生类最多,约占三分之一,主要集中在教育、就业、医疗、住房、养老、社会保障等方面。
 
  针对教育领域,一些网友建议完善和落实“双减”政策,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高质量人才;应对“银发浪潮”,一些网友为大力发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出实招;为了巩固脱贫成果,一些网友为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想办法。
 
  方方面面的意见建议,蕴含着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蕴含着反映客观规律的认识,集中表达了人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自豪和对未来发展的期待。
  此次活动听民声、察民意,彰显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
 
  “通过网络广纳建言这种方式好,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点赞!”网友由衷留言称赞。
 
  “开展网络征求意见活动,让普通老百姓也能参与其中,凝聚了共谋发展的社会力量,充分展现了我们党自信开放、守正创新的良好形象。”来自江西省抚州市的基层干部说。
 
  “短短时间,通过相关平台征集网民建言数百万条,效果显著,创新了网络民意协商新机制。”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韩福国表示,此次活动丰富了我们党运用互联网治国理政的经验,搭建起党群“连心桥”。
 
  网络征求意见着眼于最广大群众根本利益,既注重问计于民,又重视反映民愿。
 
  江苏省委党校教授时伟表示,这是运用网络了解民意、开展工作的又一次生动实践,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有效回应了走好党的群众路线时代需求。
 
  “此次活动是发扬民主、科学决策的创新举措,是全党全社会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献计献策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体现。”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建部教授强舸说。
 
  下一步,对收集的意见建议,有关方面将认真研究、充分吸收,为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新华社北京9月26日电
 
新能源游船助力洱海生态保护
新能源游船助力洱海生态保护

( 2022-09-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9月26日,新能源游船在云南大理洱海首航,将大大降低污染物排放,助力洱海生态保护。
 
    新华社记者陈欣波摄
 
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奋发有为—— 山东:加速动能转换迈向绿色发展
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奋发有为——
山东:加速动能转换迈向绿色发展

( 2022-09-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济南9月26日电(记者王念、陈灏、袁敏)走进潍柴工业园南门,十字路口高耸的“科技塔”映入眼帘,液晶屏的2030年倒计时精确到秒。
 
  对这一倒计时的设置,潍柴员工都深知其然。员工梁时英解释说:“到2030年,潍柴的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等新能源业务,要引领行业发展。现在大家正铆足劲冲刺,争取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
 
  锚定发展目标,作为我国柴油发动机龙头的潍柴集团,正加速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向着更高发展质量挺进。
 
  潍柴动力“一号工厂”在建的四期工程柔性生产线上,首席技师王树军放下锤子和手电筒,摘下被油污浸透的手套,扭过头对同事说:“机床的密封问题解决了,等会儿试试车!”
 
  这台机床位于十多道生产工序的居中环节,王树军已经“调理”了两天,“我们力争四期工程在10月上旬完工。”
 
  2005年投产的“一号工厂”,生产设备已历经多次更迭,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产品排放标准也从“欧II”上升到“国六”。
  “现在的柴油机工作时很安静,也没有明显的尾气,可以媲美乘用车动力。”王树军说,“一号工厂”的产品迭代,见证着中国柴油发动机绿色发展之路。
 
  装备升级、产品升级带动智能化、绿色化提档,推动传统动能升级,这样的转变在潍柴持续发生。
 
  潍柴(潍坊)材料成型制造中心的铸造线上,铁水滚滚、热浪蒸腾,机械手、机械吊臂占据了工位,只在叉车驾驶、铁水熔炼等环节才有人工操作。
 
  制造中心副总经理王永吉指着正流淌着铁水的熔炼线介绍说,中心自动化率已经超过60%,“还会继续提升”。
 
  晚上9点,研发中心灯火通明。G401会议室,几名年轻的研发人员一边交流技术问题,一边点动鼠标。25岁的工程师付万鑫已经在这里临时办公两个月,和同事们正在向着柴油机本体热效率52%的新世界纪录冲刺。
 
  潍柴集团是山东企业新旧动能加快转换的生动例证。
 
  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到胜利油田考察时强调,要集中资源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提升能源供给质量、利用效率和减碳水平。
 
  “我们牢记总书记嘱托,在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上下功夫,不断扩大二氧化碳在石油勘探、开发中的应用。”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注汽技术服务中心二氧化碳项目部经理屈龙涛说,不久前,齐鲁石化—胜利油田百万吨级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正式投入商业化运行,15个注气站每年可利用二氧化碳100万吨。
 
  当前,山东正以坚决淘汰落后动能、坚决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坚决培育壮大新动能为原则,大力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截至去年底,全省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1.7%,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46.8%。
 
让市场验证“赛道”价值 来自安徽科技创新一线的观察
让市场验证“赛道”价值
来自安徽科技创新一线的观察

( 2022-09-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合肥9月26日电(记者李亚彪、刘美子、朱青)研发成果怎样走出实验室?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如何联动相融?如何让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近日,记者在科创大省安徽的研发机构、科技企业等一线走访发现,安徽在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的实践中,遵循市场逻辑,提高创新成果转化的效率效能效益,积蓄了发展新动能。
 
成果“沿途下蛋” 驱动产业发展


 
  数百米长的合肥“量子大道”上,一批从实验室走出的量子科技企业在这里聚集。
 
  这条大道的背后,是安徽的科研团队推动我国在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精密测量三大应用方向上均进入世界前列的科研优势。
 
  在聚焦重大科技成果的同时,安徽注重用市场的逻辑谋事、资本的力量干事,不断推动前沿科技研发“沿途下蛋”实现产业化。
 
  作为科创大省,安徽拥有合肥同步辐射光源、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等大科学装置,“大校大院大所”聚集的科研优势,构筑起科技创新的硬核实力。
 
  “人造太阳”光学技术衍生新型安检设备,同步辐射光源帮助提升新能源汽车电池的“续航力”……大科学装置主动对接市场需求,正加速催生应用成果,驱动产业发展。
 
  “大科学装置是先进技术的工程集成,建设过程中的技术既具有先进性,也具有工程可实施性,其产业化落地有望产生引领市场的产品。”在9月17日的全国“双创周”合肥大科学装置成果转化产业峰会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副主任李良彬说。当天的峰会上,70多个面向市场研发的大科学装置项目转化交易成功,交易额达82.2亿元。
 
传导市场需求 尊重企业主体


 
  在安徽,“企业出题、政府立题、高校解题、市场阅题”的需求传导型合作模式,让科研端对市场的感知能力极大增强,企业牵头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联合体,在创新中的角色愈发重要。
 
  目前,安徽依托科技领军企业,组建了4家省级创新联合体。“科技领军企业根据主体研究方向,围绕产业链上下游选择合作共建单位。”安徽省科技厅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处三级调研员薛军说。
 
  荃银高科在国内水稻领域的品种研发、选育和推广方面位居前列,企业牵头组建安徽省水稻种业技术创新联合体,今年5月,他们买断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吴跃进团队依托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的项目成果——“谷草兼用”脆秆水稻关键基因及其应用技术,并积极推动产业化,取得了良好市场反馈。
 
  “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发挥了研判市场、成果推广的作用。”荃银高科相关负责人说。
 
  据安徽省科技厅统计,全省的省实验室、省技术创新中心有一半为高新技术企业承担;全省132家新型研发机构中,85家为高新技术企业牵头组建。
 
  围绕市场需求,安徽还出现了校地合作新模式。天长市是国内仪器仪表、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曾面临产品低端、核心技术缺乏、转型升级压力大等困扰。当地与合肥工业大学共建创新平台,校方编制项目指南,将企业技术需求“传导”回学校科研一线,支持多个支柱产业转型发展。
 
遵循市场逻辑 打造创新生态


 
  “我们不断转变政府科技管理职能,探索让企业发现市场需求、让科学家研判技术前景、让市场验证‘赛道’价值。”安徽省科技厅副厅长夏辑说。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安徽省用“市场逻辑”不断优化制度,从“平台思维”到“场景思维”,打造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联动相融的新生态。
 
  据介绍,安徽不断发挥政府在“产”和“研”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向企业征集需求,已成为安徽科技创新常态化制度安排,每年的“揭榜挂帅”榜单全部来自企业需求。
 
  “我们还邀请企业代表参与相关论坛,提出技术需求,让他们参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决策过程。”合肥市发展改革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创新管理处处长张杰说。在安徽省科技厅,相关部门还从企业中征集并编制出首批60项“以应用研究倒逼基础研究”任务清单,用于组织研发项目实施。
 
  安徽省科技厅数据显示,2015年到2021年,安徽部署新型显示、新一代通信技术等34个领域,累计支持项目1168个,省财政投入18.79亿元,引导市县投入14.32亿元,带动项目承担单位投入135.26亿元。
 
  安徽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主导的成果转化机制和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本链融合体系的建立,催生了更多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并逐渐成为安徽高质量发展的持续动力。
 
汪洋主持召开全国政协主席会议 决定10月底召开全国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
汪洋主持召开全国政协主席会议
决定10月底召开全国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

( 2022-09-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9月26日电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七十八次主席会议26日上午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主持会议并讲话。

  会议审议通过了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议程(草案)和日程,决定会议于10月31日至11月2日在京召开。汪洋强调,召开常委会会议专题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是全国政协学习宣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的重要工作安排,对于组织引导广大委员和界别群众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切实贯彻落实中共二十大精神,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具有重要意义。要认真做好常委会会议筹备组织工作,提前谋划学习宣传贯彻工作方案,鼓励支持委员面向界别群众做好阐释解读工作,用中共二十大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汇聚正能量,提振精气神。

  会议听取了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关于开展推进退役军人保障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民主监督工作情况》、经济委员会《关于开展健全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长效机制民主监督工作情况》、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关于聚焦农村改厕改善人居环境民主监督工作情况》、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关于开展加强黑土地保护民主监督工作情况》、教科卫体委员会《关于开展促进体教深度融合民主监督工作情况》的汇报。汪洋指出,经过两年的实践探索,全国政协围绕“十四五”规划实施开展民主监督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监督有深度有质量,从小切口入手做出了大文章,为推动“十四五”规划各项措施落实落地发挥了积极作用。要认真总结经验,在监督形式、组织方式、成果运用等方面持续探索创新,不断提高监督实效。

  会议还听取了关于十三届全国政协以来出台的加强专门协商机构建设方面有关制度落实情况专项督查报告,听取了全国政协“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研究”课题汇报。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撤销钱立志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资格的决定,提请第二十四次常委会会议追认。

  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庆黎、刘奇葆、万钢、何厚铧、卢展工、马飚、陈晓光、李斌、巴特尔、汪永清、苏辉、郑建邦、辜胜阻、何维、邵鸿、高云龙出席会议。

 
王晨在乡村振兴促进法执法检查组会议上强调强化法律实施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谱写新时代“三农”工作新篇章
王晨在乡村振兴促进法执法检查组会议上强调
 
强化法律实施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谱写新时代“三农”工作新篇章

( 2022-09-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9月26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晨26日在京出席全国人大常委会乡村振兴促进法执法检查组第二次全体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强化法律实施,加大监督力度,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谱写新时代“三农”工作新篇章。
 
  王晨指出,乡村振兴促进法施行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夯实乡村振兴产业基础,加强乡村生态环境治理,广大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法律实施取得积极成效。同时,通过执法检查也发现一些地方农村集体经济实力薄弱、乡村人才短缺、基本公共服务资源不足等短板和问题。
 
  王晨强调,要贯彻落实好乡村振兴促进法确定的重大原则和相关规定,始终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要围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促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振兴乡村文化,培育乡村人才队伍。要充分发挥法治的引领和保障作用,锚定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任务,夯实粮食生产基础,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推动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促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曹建明、吉炳轩、武维华出席会议。
 
绘就同心圆 共筑中国梦 ——新时代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述评
绘就同心圆 共筑中国梦
——新时代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述评

( 2022-09-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实践证明,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伟大祖国的坚强支撑,有全国各族人民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和台湾同胞的同心协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一定能够保持,祖国完全统一一定能够实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高度,作出一系列战略决策和重大部署,坚定不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不断推进“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取得历史性成就;形成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有力维护台海和平稳定,扎实推进祖国统一进程。
 
  创新理论指引下,香港澳门保持繁荣稳定良好局面
 
  中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坚持两点,一是坚定不移,确保不会变、不动摇;二是全面准确,确保不走样、不变形;
 
  “一国两制”的根本宗旨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是“一国两制”方针的最高原则;
 
  “一国”原则愈坚固,“两制”优势愈彰显;
 
  必须依法治港治澳;必须坚持中央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相统一;必须落实“爱国者治港”“爱国者治澳”;必须保持香港、澳门的独特地位和优势;
 
  “一国两制”这样的好制度,没有任何理由改变,必须长期坚持;
 
  ……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一国两制”和港澳工作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将我们党对“一国两制”的规律性认识提升到新高度。这些重要论述是对“一国两制”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为推进新时代“一国两制”实践提供了根本遵循。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香港、澳门发展同内地发展紧密相连,要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十年来,香港、澳门同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广。一系列重大国家战略和政策措施相继出台,国家“十三五”至“十四五”规划纲要港澳专章对港澳清晰定位和科学规划,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给予港澳中心城市定位,支持港澳参与和助力共建“一带一路”,为港澳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不竭动力、广阔空间。
 
  香港、澳门发展建设稳步前行——
 
  在祖国全力支持下,香港经济蓬勃发展,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稳固,创新科技产业迅速兴起,自由开放雄冠全球,营商环境世界一流,包括普通法在内的原有法律得到保持和发展。
 
  澳门经济快速发展,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进入世界前列,“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建设扎实推进,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成效初显。“小而富”“小而劲”“小而康”“小而美”成为澳门的魅力名片。
 
  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步伐不断加快——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广深港高铁、港珠澳大桥和多个口岸相继建成开通,横琴、前海、南沙等重大合作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内地与港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不断深化,便利港澳居民在内地发展的政策措施持续完善……
 
  港澳同内地交流合作领域全面拓展、机制不断完善,港澳同胞创业建功的舞台越来越宽广。数以十万计港澳青年到祖国内地就学、就业、创业、置业,以越来越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主人翁意识书写他们的精彩人生。
 
  标本兼治,落实中央对特别行政区全面管治权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就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作出总体部署,明确指出必须“建立健全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支持特别行政区强化执法力量”,“坚持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治港’、‘澳人治澳’,提高特别行政区依法治理能力和水平”,“绝不容忍任何挑战‘一国两制’底线的行为,绝不容忍任何分裂国家的行为”。
 
  一个时期,受各种内外复杂因素影响,“反中乱港”活动猖獗,香港局势一度出现严峻局面。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健全中央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对特别行政区行使全面管治权、完善特别行政区同宪法和基本法实施相关制度机制的重大决策,出台一系列标本兼治的举措,推动香港局势实现由乱到治的重大转折。
 
  ——果断制定香港国安法,从根本上堵住了香港维护国家安全的制度漏洞;
 
  ——系统性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为守护香港政权安全夯实制度基础,建立起具有香港特色的优质民主制度;
 
  ——进一步健全行政长官对中央政府负责的制度机制;
 
  ——坚决防范遏制外部势力干预港澳事务和进行分裂、颠覆、渗透、破坏活动;
 
  ……
 
  这一系列重要举措,坚持和完善了“一国两制”制度体系,落实中央对特别行政区全面管治权,为推进依法治港治澳、促进“一国两制”行稳致远打下了坚实基础。
 
  经风历雨之后,港澳同胞更加深刻认识到,港澳始终同祖国风雨同舟、血脉相连。爱国爱港爱澳力量不断壮大,以爱国爱港爱澳为核心、同“一国两制”方针相适应的主流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
 
  定向领航,形成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全面把握两岸关系时代变化,丰富和发展国家统一理论和对台方针政策,推动两岸关系朝着正确方向发展,形成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为新时代做好对台工作提供根本遵循和行动纲领。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确立了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的基本方略,强调:“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
 
  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发表重要讲话,郑重提出新时代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重大政策主张:携手推动民族复兴,实现和平统一目标;探索“两制”台湾方案,丰富和平统一实践;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维护和平统一前景;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夯实和平统一基础;实现同胞心灵契合,增进和平统一认同。
 
  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引领两岸关系发展、促进祖国和平统一:
 
  ——推动实现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首次会晤、直接对话沟通,将两岸交流互动提升到新高度;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推进两岸政党党际交流;
 
  ——践行“两岸一家亲”理念,以两岸同胞福祉为依归,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
 
  ——团结广大台湾同胞,排除“台独”分裂势力干扰阻挠,推动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和人员往来走深走实;
 
  ……
 
  十年来,大陆方面陆续出台《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关于进一步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关于应对疫情统筹做好支持台资企业发展和推进台资项目有关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惠及广大台胞的政策。
 
  在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总体方略的引领下,大陆坚定不移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发展机遇,为台胞台企提供同等待遇,持续扩大两岸交流合作。广大台胞台企积极融入大陆新发展格局、参与高质量发展,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谱写了两岸同胞走近走亲、融合发展的生动篇章。
 
  应对挑战,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
 
  2016年民进党当局上台以来,顽固坚持“台独”分裂立场,拒不承认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制造两岸对立对抗,图谋“倚美谋独”,严重破坏两岸关系、危害台海和平稳定。
 
  同时,一些外部势力极力搞“以台制华”,纵容鼓动“台独”势力发展,挑战和掏空一中原则,严重违反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严重破坏台海和平稳定。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分裂行径,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祖国完全统一的时和势始终在我们这一边。
 
  “‘台独’分裂是祖国统一的最大障碍,是民族复兴的严重隐患。”“凡是数典忘祖、背叛祖国、分裂国家的人,从来没有好下场,必将遭到人民的唾弃和历史的审判!”……针对“台独”分裂活动和外部势力干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郑重宣示。
 
  中央采取一系列重要举措,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上划出清晰红线。依法打击惩戒“台独”顽固分子及其关联企业、机构和金主,对“台独”顽固分子追究刑事责任且终身有效;针对“台独”分裂势力与外部势力勾连挑衅,解放军在台岛周边海空域组织实施系列反制行动……种种有力举措,形成强大震慑。
 
  2022年8月,《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进一步重申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的事实和现状,展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追求祖国统一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阐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新时代推进实现祖国统一的立场和政策。
 
  台湾问题因民族弱乱而产生,必将随着民族复兴而解决。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全体中华儿女和衷共济、团结奋斗,就一定能够汇聚起促进祖国统一和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就一定能在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新华社北京9月26日电
 
把平安答卷写在群众心中 全国公安机关深入推进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
把平安答卷写在群众心中
全国公安机关深入推进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

( 2022-09-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9月26日电(记者熊丰、翟翔)准确把握夏季治安特点,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呼声关切,公安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自6月25日至9月底,深入开展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

  “百日行动”开展以来,全国公安机关坚持“什么犯罪突出就重点打击什么犯罪,哪里治安混乱就重点整治哪里”,攻坚化解各类安全隐患,全面净化社会面环境,切实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安全触手可及、就在身边。

重拳打击突出违法犯罪


  7月22日晚,警灯闪烁,警徽庄严,全国各级公安机关公安民警辅警整装待发。

  “行动!”随着一声令下,各地参战民警辅警迅速集结。连续三晚,各地累计出动民警、辅警280万人次,查获现行违法犯罪人员4.8万人,发现缉捕在逃人员2600余人,排查整改安全隐患20.5万处……

  这是全国公安机关开展首次夏夜治安巡查宣防集中统一行动中的一幕。“百日行动”以来,全国公安机关连续组织开展巡查宣防集中统一行动和破案攻坚全国性集群战役,共破获刑事案件64万余起。

  力求“当下治”,坚持以打开路、打防并举。公安机关持续加大对各类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

  ——严打侵害妇女、儿童、老年人等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公安机关共侦破拐卖妇女儿童案件700余起,找回历年被拐妇女儿童818名;侦破养老诈骗案件36000余起,打掉养老诈骗犯罪团伙4300余个,追赃挽损260余亿元。

  ——严打涉黑涉恶犯罪。全国刑侦部门坚决铲除欺压百姓、横行乡里、欺行霸市的黑恶势力,共打掉涉黑组织49个、恶势力集团560余个、恶势力团伙680余个。

  ——严打严防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公安部深入组织开展“断卡”“断流”“拔钉”等专项行动,电信网络诈骗发案数自2021年6月起同比保持连续下降。

  谋求“长久立”,必须源头治理、综合施策。公安机关着力从制度机制上破解难点堵点,突出标本兼治。

  积极推进智能安防单元建设,完善危爆物品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体系……立足“百日行动”发现的风险隐患、问题盲区,公安机关推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健全平安建设的长效机制。

  为确保各项部署要求不折不扣落到实处,公安部组成10个督察组对全国省级公安机关开展全覆盖专项督察;对56个重点地区挂牌整治,推动省市县挂牌治安乱点7300余个……持续以督察工作传导压力,一大批治安乱点地区实现由乱到治。

攻坚化解各类安全隐患


  “情况紧急,一男子醉酒后躺在永安路某路口,导致交通拥堵。”近日夜间,位于江苏省海安市中央广场的警务工作站接到群众报警。

  接到指令后,民警仅用1分35秒就赶至现场,迅速将男子转移至安全处,并恢复交通秩序。

  变“坐堂接警”为“动中备勤”,缩短的是出警时间,提升的是群众安全感。今年以来,海安市公安局通过科学选址布建警务工作站,最大限度实现警力下沉、警务前移。

  聚焦实现平安不出事,“百日行动”期间,一个个改革创新举措竞相涌现,有效提升警务效能,也激活了治安管理的“末梢神经”。

  夯实基础,才能筑牢基石。

  从成都市公安局天府新区分局系统研判涉家庭、邻里、债务等矛盾纠纷可能引发的警情,“一事一档”跟进;到安徽省舒城县公安局庐镇派出所将矛盾纠纷调处等以“夜话”形式开展到各个村落,打造“夜间流动警务”……广大民警辅警走进社区、农村、企业、校园,访民情、解民忧、化矛盾、防风险,让群众感受到“警察就在眼前、平安就在身边”。

  协同共治,才能实现善治。

  镇江探索建立“十户联防”机制,规划建设“微型处突装备点”,确保一处报警、多方响应;上海充分利用已建成的930余个“平安屋”“平安商户联盟”机制深化群防群治;苏州市公安局相城分局会同市场监管部门,与经营户逐一签订安全责任书,引导依法依规经营……

  警企合作、警校合作、警医合作……以公安机关为牵引,推动多方协同、联动一体,着力将安全稳定创建在基层,把问题隐患解决在基层。

  盛夏时节,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7月13日起,盐城市公安局盐都分局组织开展“救援竹竿”布设行动。“一旦有人落水,群众可以第一时间递上竹竿救援。”盐都分局民警表示,“5000根救援竹竿实现所有镇、街道全覆盖,在紧急时刻可真正成为‘救命杆’。”

  以服务得人心,以平安聚人心,以和谐暖人心。在“百日行动”推动下,各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创新社会治理,不断打开新局面、拓出新天地。

让安全触手可及、就在身边


  “我们家现在有多幸福,我们打心底里就有多感谢你们!”8月2日,胡女士一家人将一面锦旗交到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办案民警手中。几天前,在警方全力帮助下,胡女士与被拐的儿子团聚,喜极而泣。

  时间回到12年前,2010年6月,胡女士在医院顺利产下一名男婴,但孩子随即被一位身穿护士工作服的年轻女子以治疗为名拐走。“百日行动”期间,专案组对该案再次进行梳理,凭借极其有限的线索深挖细查,不仅找到了孩子,还将犯罪嫌疑人抓获。

  亮剑攻坚,为的是万家灯火;予民心安,更在街头巷陌。“百日行动”期间,公安机关有针对性地将警力投放到广场商圈、夜间排档等人员密集、案件高发、治安复杂的部位,做到警察常在、警车常见、警灯常亮。

  “巡逻民警多了,口角纠纷少了”“治安秩序更好了”“营商环境改善了”……人民群众声声赞许,映射出“平安”二字重若千钧,“百日行动”深得民心。

  “百日行动”不止百日,用心守护未有穷期。给人间“烟火气”装上“安全阀”,换来一家家商铺安心经营、一条条街巷更加安全温馨、一起起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在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这场大战大考中,平安答卷写在了百姓心中。

 
中央组织部负责人就党的二十大代表选举工作情况答新华社记者问
中央组织部负责人就党的二十大代表选举工作情况答新华社记者问

( 2022-09-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9月26日电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的二十大代表选举工作顺利完成,当选代表名单也已在新闻媒体公布。近日,中央组织部负责人就二十大代表选举工作的有关情况,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采访。

  问:首先,请您介绍一下二十大代表选举工作的总体情况。

  答: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党的二十大代表选举工作从2021年11月启动,到今年7月全部完成。全国38个选举单位分别召开党代表大会或党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了2296名出席党的二十大代表。

  党中央高度重视二十大代表选举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部署,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和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门进行研究,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二十大代表选举工作的通知》,明确了代表选举工作的总体要求和政策规定。代表选举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听取汇报,作出重要指示,就加强党的领导、严格人选资格条件、严把政治关和廉洁关、进一步优化代表结构、严肃纪律等提出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中央的部署要求,为代表选举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经党中央批准,中央组织部召开专门会议对二十大代表选举工作作出具体安排。各选举单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坚持党的性质宗旨,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代表选举工作全过程,充分发扬党内民主,严格资格条件,严密产生程序,严肃选举纪律,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热情关注、积极参与,正确行使民主权利,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当选代表总体上符合党中央规定的条件,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良好的作风品行和较强的议事能力,在各自岗位上做出了明显成绩,是共产党员中的优秀分子。二十大代表选举工作顺利完成,为开好党的二十大奠定了重要基础。

  问:二十大代表的构成与分布主要有哪些特点?

  答:党中央对二十大代表的构成提出了明确要求。代表选举过程中,各选举单位以实现代表结构比例特别是保证生产和工作第一线党员代表比例为重点,统筹考虑、多措并举,确保代表结构合理、分布广泛。从当选代表情况看,代表结构和分布比较合理,各项构成比例均符合党中央要求,具有广泛代表性。主要特点有:

  一是生产和工作第一线党员代表比例得到保证。当选代表中,生产和工作第一线党员771名,占33.6%。其中,工人党员192名(农民工党员26名),占8.4%;农民党员85名,占3.7%;专业技术人员党员266名,占11.6%。

  二是女党员代表数量增加,少数民族党员代表比例保持稳定。当选代表中,女党员619名,比十九大增加68名,占27.0%,提高2.8个百分点;少数民族党员264名,占11.5%,涵盖40个少数民族。31个省区市中,女党员代表所占比例均高于女党员占本地区党员总数的比例,少数民族党员代表有一定数量。

  三是代表分布广泛。当选代表来自方方面面。经济、科技、国防、政法、教育、宣传、文化、卫生、体育和社会管理等各个领域,省、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等各个层级,以及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各个方面都有代表。

  四是代表年龄结构合理。当选代表平均年龄52.2岁。其中,55岁以下的1371名,占59.7%;45岁以下的434名,占18.9%。

  五是代表文化程度较高。当选代表中,大专以上学历的2191名,占95.4%,比十九大提高1.2个百分点。其中,大学学历的826名,占36.0%;研究生学历的1210名,占52.7%。

  六是各个时期入党的都有代表。当选代表中,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入党的,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入党的,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入党的,有党的十八大以来入党的。其中,改革开放以后入党的2224名,占96.9%,成为二十大代表的主体。

  以上特点充分表明,我们党具有坚实的阶级基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具有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问:中国共产党有9600多万名党员,二十大代表是如何从这么多党员中选举产生的?

  答:二十大代表是严格按照党中央规定的程序步骤选举产生的。党中央印发《通知》明确了代表产生的主要环节,中央组织部编印了《党的二十大代表选举工作流程图》,各选举单位坚持党的领导与发扬民主相统一,采取自下而上、上下结合、反复酝酿、逐级遴选的办法产生二十大代表。具体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认真组织推荐提名。党中央将二十大代表名额分配给各选举单位,各选举单位把党中央要求与本地本单位实际结合起来,采取适当方式推荐提名,有的按分配名额适当扩大比例、逐级分配名额进行推荐提名,有的按分配名额进行全额推荐提名,有的把两种方式结合起来进行推荐提名。各级党组织坚持走群众路线,深入宣传、广泛发动,组织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积极参与推荐提名。

  二是严格组织考察。各选举单位按照代表应具备的条件,全面深入考察,多渠道、多层次、多侧面了解情况,认真分析研判,把人选考准考实。各选举单位组成考察组,深入农村、社区和企业、机关等单位,充分听取广大党员、群众和党代会代表的意见,特别是分管部门、联系服务对象、身边人等知情人的意见。

  三是逐级遴选择优。从基层党组织开始,到推荐单位党组织,再到选举单位党组织,逐级对代表人选进行遴选择优。基层党委根据多数党支部和党员的意见,集体研究遴选上报推荐人选,推荐单位召开党委全体会议讨论决定推荐人选,选举单位分别召开党委常委会会议(工委会议、党组会议)和党委全体会议,集体研究确定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预备人选。一些选举单位确定推荐人选、初步人选、预备人选做到全程差额、遴选择优。

  四是周密组织会议选举。精心筹备开好党代表大会或党代表会议,制定科学合理的选举办法。选举前认真做好人选名单说明,讲清楚党中央精神、代表条件、结构要求和人选产生过程,完善候选人介绍方式,组织好酝酿讨论,引导代表正确行使民主权利,实现发扬民主与贯彻组织意图有机统一,保证了选举规范有序、圆满成功。

  需要说明的是,这次公布的当选代表,在二十大召开前还要由二十大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进行资格审查,确认资格有效的代表将出席二十大。按惯例,党中央还确定一部分已经退出领导岗位的老党员作为特邀代表出席大会。

  问:二十大代表应是共产党员中的优秀分子,在代表选举中是如何保证质量的?

  答:为确保代表质量,选出符合党中央要求的二十大代表,各选举单位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把关作用,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把牢廉洁底线,层层审核、严格甄别,真正把信念坚定、政治过硬、作风优良、清正廉洁的优秀党员选为二十大代表。

  一是严格资格条件。突出先进性要求,严格按照党中央规定的代表应具备的思想、政治、能力、作风、业绩、履职等6个方面条件进行推荐提名,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坚持标准、好中选优。一些选举单位结合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科技创新等实际,进一步细化代表条件,并落实到代表推荐提名中。

  二是严把政治关。普遍对人选进行严格组织考察,突出政治素质考察,着重了解人选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等方面的表现情况,一些选举单位细化人选政治标准具体要求。对政治上不合格的一票否决,凡是不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存在“七个有之”以及“两面人”等问题的,坚决挡在门外。

  三是严把廉洁关。认真落实“四必”核查要求和廉政意见“双签字”规定,综合运用巡视巡察、信访、审计、专项督察等结果,用好规范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行为等成果,梳理党纪政务处分情况和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所提意见,综合分析、严格核查,对人选进行“全面体检”,对不宜作为代表人选的进行调整。对金融、企业等方面的人选,分别听取行政执法、行业监管部门意见。对廉洁上有问题或问题没有查清、疑点没有排除的,一律不作为代表人选,坚决防止“带病提名”“带病当选”。

  四是严把身份关。进一步界定党员领导干部、生产和工作第一线党员及工人、农民、专业技术人员党员的范围,对人选身份进行严格审查,防止身份失真失实和“顶帽子”现象。对具有多重身份的人选,一些选举单位通过制定身份认定表、开展实地调研,查核劳动合同、任职文件、户籍证明等,按工作性质主次和代表性认定,严格把好人选身份关。

  实际工作中,各选举单位注意推荐在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打好三大攻坚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防灾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和艰苦环境中表现突出的优秀共产党员。据统计,生产和工作第一线党员代表中,获得过省军级以上荣誉称号的710名,占生产和工作第一线党员代表总数的92.1%。

  问:二十大代表选举过程中,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参与情况如何?

  答:党中央要求,二十大代表推荐提名从基层开始,所有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参加。从各地各部门代表选举情况看,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对二十大代表选举工作表现出极大政治热情,参与积极性非常高。各选举单位采取多种措施组织发动,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积极参与。坚持走群众路线,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和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统筹考虑代表选举工作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采取召开党员大会、上党课、中心组学习等多种方式,利用远程教育、党建网等多种手段,深入扎实、安全稳妥开展宣传发动。针对流动党员、离退休党员、年老体弱党员和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员等的实际情况,采取电话、信函、上门看望等方式通报情况、听取意见。有的选举单位结合主题党日、“走基层、送温暖”活动,有的采取设立流动票箱、派出马背宣讲队等办法,组织广大党员参与推荐提名。各选举单位基层党组织参与实现了全覆盖,党员参与率平均达到99.5%。广大党员反映,参与二十大代表人选推荐提名,增强了荣誉感和使命感,受到了一次理想信念教育和党性党风党纪党史教育,提高了思想认识,纷纷表示要扎实做好当前各项工作,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问:这次代表选举工作在提高党内民主质量和实效方面有哪些举措?如何充分体现广大党员的意愿?

  答:党中央强调,二十大代表选举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注重提高民主质量和实效。各选举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要求,尊重和保障党员、代表的民主权利,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党员有序参与,使代表选举工作成为一次充分发扬党内民主、走群众路线的成功实践,产生了良好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充分征求意见。采取“三上三下”的办法开展代表人选推荐提名,充分征求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意见。党支部根据多数党员意见提出推荐人选,推荐单位研究遴选上报推荐人选、选举单位确定初步人选考察对象名单时,都根据多数党组织或多数党员的意见确定,确保代表人选能够体现广大党员意志。

  二是集体研究确定代表人选。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既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又发挥党组织领导把关作用。遴选上报推荐人选、确定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和预备人选等,都召开党委常委会(工委会议、党组会议)或党委全体会议(工委会议、党组会议)集体研究,按照党委(党组)议事规则集体作出决定,不搞个人说了算。对选举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也都通过集体研究决定。

  三是坚持差额考察、差额选举。在组织考察中,普遍实行差额考察和考察预告,逐级差额遴选、综合比较选优,并对初步人选进行公示,确保人选组织放心、党员信任、群众公认。会议选举时,改进候选人介绍办法,丰富介绍内容,增进选举人对候选人的了解。实行差额选举,差额比例均高于15%。

  问:大家对二十大代表选举工作的风气都很关注,请介绍一下严肃选举纪律、确保风清气正方面的情况。

  答:党中央明确要求,二十大代表选举工作要严肃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和选举纪律,确保风清气正。各选举单位按照党中央要求,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严明纪律、严格监督,以坚决的态度、果断的措施正风肃纪。

  一是加强教育引导。坚持教育在先、警示在先、预防在先,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中央关于严肃纪律的各项规定,特别是“十严禁”纪律要求,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强化纪律自觉,严守纪律规矩;组织观看《警钟长鸣》等警示教育片,充分运用湖南衡阳、四川南充、辽宁等地拉票贿选、破坏选举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深刻汲取教训,举一反三、引以为戒。

  二是严格落实责任。逐级明确工作责任,加强督促指导和执纪问责,层层传递压力,把各项纪律要求落到实处。在推荐提名、组织考察、会议选举等各个环节,都反复强调严肃纪律,要求领导干部带头执行、做好表率。一些选举单位建立代表团团长、联络员纪律监督责任清单,签订承诺书,实行跟团监督和会风会纪日报告制度,做到责任到位、人员到位、工作到位。

  三是强化全程监督。针对问题易发环节和重点对象,建立健全提醒和监督机制,督促党员干部严守纪律规定。一些省区市依托“12380”电话、信访、网络和短信“四位一体”举报平台,严防违规违纪问题;一些选举单位成立督导组,采取巡回督查、个别访谈、明察暗访等形式加强对代表选举的全程监督。通过一系列过硬措施,有效防止了违纪行为的发生,保证了风清气正。

  总的看,二十大代表选举工作取得了圆满成功。各选举单位把做好党的二十大代表选举工作与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结合起来,组织广大党员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党章党规,宣传典型、弘扬正气,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十大代表选举产生过程,真正成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过程,成为了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过程,成为了理想信念教育和党性党风党纪党史教育的过程,成为了党内政治生活生动实践和民主集中制教育的过程。

 
钱素云: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钱素云: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 2022-09-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医者,怀悬壶济世之仁心,行救死扶伤之仁术。

  儿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是重症患儿生命“临界之地”。在钱素云30多年从医生涯中,长达26年守护在儿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为一个个年幼生命托举希望。

  钱素云是党的二十大代表,北京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和内科教研室名誉主任,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领头人。

  钱素云一直忘不了这一幕。一名叫小颖的12岁女孩因严重肺结核、真菌感染,同时出现急性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在当地医院治疗了半个多月不见效,病情持续恶化,最后来到北京儿童医院。当时,身高一米六五的女孩体重只有35公斤,最严重的时候全身上下插着8根管子。

  作为小颖主治医生的钱素云,每天和同事仔细研究小颖的病情变化和影像学特征,上网查询相关资料、阅读文献,调整呼吸机等仪器的参数……经过整整98天的精心治疗,小颖奇迹般康复了。

  1年多后,小颖的母亲来到医院,给钱素云带来了孩子最新的照片,一个如花似玉、笑盈盈的姑娘映入眼帘。钱素云说:“看着孩子们带着最纯真的笑脸走出重症病房,是我最大的幸福。”

  1983年成立的北京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承担着重症感染、中毒、创伤、多脏器功能障碍等危急重症儿童救治任务。在钱素云看来,重症监护病房是其他临床科室的坚强后盾,掌握高级生命支持技能是对这支团队的基本要求。

  北京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刘珺说,儿童重症监护专业风险高、强度大,孩子的病情瞬息万变,一个决策可能决定一个孩子的生死,钱素云始终强调医务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业务水平。

  近年来,为培养后继儿科人才队伍,钱素云还担任首都医科大学儿科系本科阶段儿内科的开篇讲者。她从“小儿科”实为“大学科”讲起,让学生们感受儿科专业的重要性和魅力,鼓励大家投身儿科事业。

  从课堂到病房,从模拟到实战,钱素云的每堂课都是用心设计、精心准备;带教时,她从来都是一丝不苟,有时寥寥数句、几个问题,就让学生脸红、冒汗,感到自身存在问题和不足,产生强烈的紧迫感。

  北京儿童医院急诊内科主任王荃是钱素云的第一个研究生,她对导师的执着、严格、果敢深有体会。

  “钱教授带教查房时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她总是要求我们无论做什么,都要关注每个细微的环节,不能浮于表面。工作中,她总能让你有一种成就感,从而理解重症医学科对于生命的意义。她的每一个果敢的决策背后,都是出自对生命的敬畏和珍惜,这是让我触动最深的。”

  从事儿童重症医学临床工作以来,钱素云挽救了无数垂危孩子的生命,多次临危受命奔赴各地处置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参与灾区救治行动,先后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好医生”“最美医生”等诸多荣誉称号……

  “党的二十大代表这个身份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有着30年党龄的钱素云说,“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医生,我将一如既往专注儿科临床中最迫切的问题,永葆初心,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记者侠克)新华社北京9月26日电

 
张黎明:创新使工作更快乐
张黎明:创新使工作更快乐

( 2022-09-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一个移动充电枪覆盖6个车位,如果安装5个,就能覆盖30个车位。”在创新工作室,党的二十大代表、国家电网天津电力滨海供电公司配电抢修班班长张黎明同两名工程技术人员围坐一起热烈讨论,身旁的一叠纸上画满了设计草图。

  讨论间隙,张黎明向记者介绍他最新的创意——“移动共享充电桩”。

  “开展电力志愿服务时,我发现基层对充电桩的需求越来越大,便想到设置固定充电桩,再配上可移动的充电枪,尽可能满足更多老百姓绿色出行需求。”

  “努力在创新的道路上,取得更多高层次智能化成果。”在创新工作室显眼位置,悬挂着张黎明写的这句话。这是他30多年如一日矢志创新、锐意进取的真实写照。

  张黎明说,从他工作第一天起,师傅就反复叮嘱,“抢修工作,‘抢’的是时间,‘修’的是技术”。长期实践中,张黎明练就了电力抢修的“火眼金睛”,可以根据停电范围、天气情况和线路状况等,迅速准确判断出故障成因、确认故障点,为及时恢复送电争取宝贵时间。

  器物有形,匠心无界。

  高压刀闸新型防护装置、可摘取式低压刀闸……今年8月举办的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上,张黎明携这些年的创新成果参展,向世界展示中国工人智慧。“虽然我只是中专学历,但只要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一样能取得成绩。”张黎明说。

  创新工作室摆放着张黎明带队研发的“拳头产品”——第四代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尽管我国已经实现机器代替工人开展高空带电作业,可抢修工人还需要进行高空辅助。瞄准更智慧、更轻便的目标,前几年,张黎明反复试验修改,第四代机器人终于问世并实现产业化,推广到20个省份。

  “工作是快乐的,创新使工作更快乐。”张黎明时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并勉励更多年轻人创新。

  目前,张黎明的创新阵地已成为培育创新人才的基地,带领63个创新工作室、2000余名“电力创客”“蓝领创客”取得了丰硕成果。以张黎明名字命名的共产党员服务队,已发展成为由30个分队、400多名队员组成的常态化社会志愿服务组织,被评为“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

  这几年,张黎明始终奔波在急难险重一线。2021年初,河北省新冠肺炎疫情出现反复,张黎明主动请缨,带领17名队员成立“抗疫保电突击队”,星夜奔赴河北;去年7月,他又前往河南支援抗汛。

  “能够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我感到光荣而神圣。”张黎明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离不开创新,要坚持以“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为奋斗目标,立足工作岗位,坚定不移走好创新之路。

  “我将继续扎根一线,为不断推动自主创新尽力,为创造美好生活充电。”张黎明说。

  (记者毛振华)新华社天津9月26日电

 
基础设施整体水平实现跨越式提升 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布会聚焦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整体水平实现跨越式提升
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布会聚焦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 2022-09-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在安徽池州长江边,施工人员在三百多米高空进行跨江作业(九月十五日摄)。九月十六日,白鹤滩至浙江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安徽段顺利完成长江大跨越放线作业。十年来,我国交通、能源、水利和新型基础设施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现代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现代能源体系加快构建,基础设施整体水平实现跨越式提升。新华社发(赵献富摄)
 
  新华社北京9月26日电(记者潘洁、安蓓)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十年来,我国基础设施发展有哪些重要变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对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东数西算”工程启动以来,取得了哪些进展?国家发展改革委26日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作出回应。
 
传统与新型基础设施加速融合


 
  国家发展改革委基础设施发展司司长郑剑说,十年来,我国基础设施整体水平实现跨越式提升,在实践探索中逐步形成符合国情实际和时代要求的发展经验。
 
  “我国交通、能源、水利和新型基础设施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现代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现代能源体系加快构建,基础设施整体水平实现跨越式提升,有力支撑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郑剑说,我国基础设施工程建筑和技术创新水平不断进步,传统与新型基础设施加速融合,基础设施领域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加快建立。
 
  据介绍,到2021年底,我国综合交通网总里程突破600万公里,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84.3万公里,光缆线路总长度达到5481万公里,分别相当于10年前的1.3倍、1.7倍和3.7倍,水库总库容达到9035亿立方米,高铁、高速公路、电网、4G网络规模等长期稳居世界第一。
 
  此外,我国现代化基础设施网络体系不断完善,布局更加合理,高标准高品质基础设施比例不断提高。高速铁路对百万人口以上城市覆盖率超过95%,高速公路对20万以上人口城市覆盖率超过98%,民用运输机场覆盖92%左右的地级市,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实现通硬化路、通宽带、直接通邮,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提高到84%左右,4G、5G用户普及率达到87%左右。
 
新型基础设施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新型基础设施是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国家发展改革委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司副司长张志华说,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新型基础设施深度植入和赋能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据介绍,过去十年,我国移动通信从“4G并跑”到“5G引领”,实现“县县通5G、村村通宽带”;已初步建成卫星遥感、卫星通信广播、北斗导航定位三大系统构成的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体系;布局建设的77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32个已建成运行,部分设施迈入全球第一方阵。
 
  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遥感卫星等信息基础设施,促进了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数字经济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张志华说,智慧设施正在进入千行百业,全国工业互联网网络、平台、安全和标识解析体系基本建成;远程医疗、智慧养老等融合基础设施加快发展,有力提升了人民群众生活的便利化水平。
 
  他表示,下一步,将加强统筹规划,指导电信运营企业统筹布局5G和光纤网络建设,完善国家算力网络布局;加大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增强社会资本参与投资的积极性;补齐短板弱项,持续实施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基础网络完善工程,弥合数字鸿沟,加快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明确新型基础设施的布局重点和建设次序,优先支持建设满足群众迫切需求、对实体经济带动作用突出的新型基础设施。
 
“东数西算”工程初见成效


 
  今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启动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张志华说,半年多来,“东数西算”工程初见成效。目前,8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建设方案均进入深化实施阶段,起步区新开工数据中心项目达到60余个,新建数据中心规模超过110万标准机架,项目总投资超过4000亿元,算力集聚效应初步显现。西部地区数据中心占比稳步提高,全国算力结构逐步优化。
 
  他表示,下一步,将立体化推动“东数西算”工程,强化重大工程项目与配套政策的协同、多种政策工具间的协同、国家算力枢纽与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体系的协同、数据中心建设与算力产业发展的协同,以国家算力枢纽和数据中心集群为引领,推动产业上下游协同发展,共同打造计算产业生态体系。
 
  “在已布局国家算力枢纽的基础上,统筹推进算力供给站、网络试验线、算力调度网、数据要素场、安全防护盾的一体化建设,构建覆盖全国、多层联动的算力网络体系。”张志华说。
 
  
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延续实施至明年底
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延续实施至明年底

( 2022-09-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新华社北京9月26日电(记者申铖)记者26日从财政部了解到,为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联合发布公告,明确将今年底到期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延续实施至明年底。

  公告明确,对购置日期在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间内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购置日期按照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或海关关税专用缴款书等有效凭证的开具日期确定。

  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实施以来,有效激发了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国家税务总局此前发布数据显示,今年1至7月,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406.8亿元,同比增长108.5%,其中7月份免征车购税71.7亿元,同比增长119.1%。

 
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新规出台
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新规出台

( 2022-09-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新华社北京9月26日电(记者赵文君)为推动企业进一步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责任制,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发布《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自2022年11月1日起施行。

  这是记者26日从市场监管总局获悉的。这一规定旨在强化企业主要负责人食品安全责任,守住食品安全底线,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在健全企业责任体系方面,规定要求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制,具有一定规模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在配备食品安全员的同时,应当依法配备食品安全总监;建立企业主要负责人负总责,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分级负责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

  在完善风险防控机制方面,规定要求企业建立基于食品安全风险防控的动态管理机制,制定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清单,建立健全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机制。同时,规定还完善了相关法律责任,依法明确企业未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制以及未按规定配备、培训、考核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等法律责任。

 
河南郑州上线农产品直供市场
河南郑州上线农产品直供市场

( 2022-09-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据新华社郑州9月26日电(记者翟濯)9月26日,河南郑州新上线一农产品直供市场——“郑菜直供农产品大市场”。

  这座占地650亩、总投资3.6亿元的农产品供应地,属于郑州市农产品保供储备重点园区。园区集“物流枢纽、集散交易、多功能仓储、冷链配送”功能为一体,经营范围涵盖全品类农产品。

  记者走访发现,郑菜直供农产品大市场的农产品毛利润普遍控制在10%以下,加上产品直采,价格明显比零售市场低一大截。而且作为零售卖场,对于买方没有进货量的要求,一箱是批发价,一斤也是批发价。

  据悉,为进一步完善农产品保障体系,除位于郑东新区的郑菜直供农产品大市场外,郑州市北部、西部、南部还各布局了一个农产品配送中心,相关项目已列入2022年郑州市重点民生实事工作。

 
透视预制菜消费升温
透视预制菜消费升温

( 2022-09-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临近国庆,多家餐饮企业与电商平台合作研发预制菜。“30分钟一桌菜”“人人轻松当大厨”……如今,手抓牛大骨、孜然羊排等预制菜逐渐占据消费者餐桌“C位”,成为餐饮业消费亮点。

  农业农村部表示,预制菜消费需求旺盛,产业加速发展。数据显示,截至9月下旬,国内预制菜相关企业达6.5万家。2022年以来,新增预制菜相关企业1400多家。

预制菜越来越“热”


  百度指数显示,2022年预制菜相关搜索同比上涨877%,其中“95后”群体搜索占比超三成。2022年上半年,京东预制菜成交额同比增长170%。在美团买菜、叮咚买菜等电商平台上,预制菜已经在商品分类中单列出来。

  多地政府积极推动产业发展。今年以来,广东、山东等地出台支持预制菜产业发展政策。

  中国饭店协会副会长金勇表示,目前对于预制菜还没有一个公认、统一的定义。业内普遍认为,预制菜是经预加工或预烹调制成,并进行预包装的成品或半成品菜肴。

  按照中国烹饪协会等单位发布的团体标准,预制菜为以一种或多种农产品为主要原料,运用标准化流水作业,经预加工、预烹调等制成,并进行预包装的成品或半成品菜肴。

  售卖给个人消费者的预制菜,只需简单加热或加工即可上桌,且菜品中包含一些难做的“大菜”“硬菜”,在年轻人中颇受欢迎。多家电商平台的数据显示,预制菜日常销量不断走高,节假日销量则成倍增加。美团买菜中秋节期间预制菜销量环比增长50%。临近七夕一周,京东平台预制菜销售环比增长超过10倍。

  不过,除了越来越多走入家庭,事实上,预制菜重要的销售对象其实是餐饮企业。

  《2022年中国连锁餐饮行业报告》显示,我国预制菜行业下游最大的需求来自餐饮行业,85%以上销售至B端。据中国饭店协会介绍,从目前情况看,预制菜市场仍以B端为主,在餐饮业态中主要用于团餐、快餐、连锁餐饮等短时间出餐量大、更加依赖标准化的企业。

预制菜进入餐厅和外卖引关注


  “预制菜省去了原料采购、初加工等环节,有助于提升出餐率和翻台率,也减少了顾客的等待时间。”一位餐饮从业人员表示,用预制菜可以降低整体成本。因为预制菜有标准化、易复制等特点,可以保证菜肴的口味一致性。

  一些专家认为,传统中餐的制作过程强调厨师作用,主厨的水准、状态决定一家餐厅菜品的质量。预制菜中央厨房的出现,可以减少菜品中人为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实现大规模生产。

  与此同时,对于预制菜进入餐厅堂食、外卖,存在不同看法甚至争议。8月2日,中消协发布《2022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预制菜菜品标识不详细,外卖、堂食中使用预制菜未告知等成为投诉热点。

  多个网络调查显示,大部分受访者不知道点餐吃的可能是预制菜,多数受访者不愿意在外卖和餐厅里吃预制菜,绝大多数受访者认为商家如使用预制菜应在消费者点餐前告知。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表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无论堂食还是外卖,经营者有责任、有义务提前告知消费者菜品是预制菜还是现场做。

  随着预制菜产业快速发展,预制菜的生产、安全以及管理等问题也广受关注。江苏省消保委今年2月发布的《预制菜消费调查报告》显示,目前预制菜市场存在质量参差不齐、口味有待提升、标识信息标注不全、种类形式单一、物流配送不规范等问题。

完善标准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近年来,预制菜年产值保持20%高增长率,已培育超过500家与预制菜产业相关的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超百亿的超过15家。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为3459亿元,同比增长19.8%。预计未来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2026年或将超过1万亿元。

  广州酒家、眉州东坡等品牌餐饮企业陆续推出预制菜单品,味知香等专业预制菜企业加大产品研发,农牧水产企业、零售平台等纷纷入局。

  今年,一些地方出台政策,大力推动预制菜产业发展。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加快推进广东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提出要加快建设在全国乃至全球有影响力的预制菜产业高地;山东潍坊针对发展预制菜产业提出搭建大数据平台,建设特色产业园区,制定“一揽子”支持政策;重庆市梁平区出台支持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激励措施,设立总规模10亿元的预制菜产业发展引导资金。

  目前,地方以及餐饮行业发布多个预制菜相关规范和标准。

  江苏省餐饮行业协会发布《预制菜点质量评价规范》团体标准;中国烹饪协会发布《预制菜》团体标准;中国饭店协会发布《预制菜产品分类及评价》《预制菜质量管理规范》两项团体标准;广东省立项制定《预制菜感官评价规范》地方标准。

  金勇表示,预制菜产业要想实现高质量品牌化发展,应加快国家标准建设,明确预制菜定义和分类,提高预制菜准入门槛和产品品质,构建包括原材料、储存、运输等在内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山东鸢都英合律师事务所主任高明芹建议,相关部门对预制菜原料、加工工艺、包装、标识、储存、冷链运输、微生物指标、添加剂指标、农药残留指标等作出统一规定,引导预制菜生产进一步规范化、标准化。

     (记者宋佳、邹多为、胡林果、陈国峰)

        新华社北京9月26日电

 
646.3亿元失业保险稳岗资金下发 加力稳企业保民生
646.3亿元失业保险稳岗资金下发 加力稳企业保民生

( 2022-09-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新华社北京9月26日电(记者姜琳)为支持市场主体纾困减压、稳岗扩岗,今年以来,我国连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实施力度,向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发放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最新数据显示,1至8月份,各地已向1120.1万户次企业发放稳岗资金646.3亿元,为稳企业、稳就业、保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

  失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积极就业政策的有机组成部分。今年以来,为进一步缓解疫情对企业的影响,我国将中小微企业的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比例由60%最高提至90%,大企业由30%提至50%。

  据人社部统计,前8个月,各地向721.1万户企业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448.4亿元,受益企业数量和返还资金金额分别是去年全年的1.8倍和1.9倍,全国超半数参保企业受益,有力地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除实施失业保险返还助力稳定岗位外,人社部还向中高风险疫情地区暂时无法正常生产经营的所有参保企业以及未出现中高风险疫情地区的餐饮等5个特困行业企业,创新推出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政策,支持受疫情影响企业稳岗留工。政策实施4个月来,全国有395.7万户企业享受到196.8亿元培训补助支持。

  支持重点群体就业方面,各地推出一次性扩岗补助政策,支持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已向3.3万户企业发放1.1亿元补助,惠及高校毕业生10.3万人。

  “1.6亿多户市场主体是中国经济的重要基石,是稳住就业基本盘的关键。”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主任张成刚说,受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部分企业经营压力加大,关键时候用失业保险的“真金白银”增强对企业的支持,既能鼓励企业稳岗扩岗、保障民生,又有利于企业增强发展信心、稳定经济增长。

  人社部失业保险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在政策加力加效的同时,各地人社部门还全面推广“免申即享”经办新模式,全力以赴推进各项举措落地见效,通过简化办理流程、缩短资金发放时限,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资金、服务找企业,加快释放减负稳岗政策红利。

 
强制造、硬科技,上海的这个区底气很“实”
强制造、硬科技,上海的这个区底气很“实”

( 2022-09-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将上海地图纵横对折两次,地理中心点所在就位于闵行区;上海重要对外交通门户,有7条高速公路从闵行过境;新中国机械工业摇篮,“四大金刚”“五朵金花”、航天城都承载着荣耀与豪情;横跨浦江两岸,黄浦江、苏州河两大黄金水道滋养一方……千面多姿的上海闵行区,今年迎来“撤二建一”设立30周年。始终保持着制造业强区的底色,紧抓上海南部科创中心建设和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战略机遇,而立闵行青春勃发,神采飞扬。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闵行的底子很“实”,底气也很“实”!

  制造强区:每个历史节点抢占先机形成优势


  英国豪迈集团签约设立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博世集团旗下乐达博华自动化(上海)有限公司签约,后续还将拓展液压项目;兆维公司追加2.5亿美元扩展全球业务;芬美意公司投资7000万美元用于日化香精液体车间扩产项目……下半年以来,“潮涌浦江”投资上海全球分享季——“投资闵行月月签”的大项目、硬项目应接不暇,惊喜不断。

  “受益于重振经济的‘闵18条’政策和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企业对上海信心依旧,外商投资逆势增长。今年1月至8月,莘庄工业区新增合同外资较去年同期上涨31%。”莘庄工业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曲峥说。

  上海安费诺永亿通讯电子有限公司一直专注于通讯电子射频天线的研发和生产,年制造超7亿只天线,是苹果、特斯拉、微软、小米等知名企业的零部件供应商。近期,公司经上海市商务委认定为全球研发中心,成为上海第八家、闵行首家成功被认定的全球外资研发中心。安费诺全球研发中心负责人表示:“安费诺上海全球研发中心年研发投入超过2亿元。未来,安费诺上海全球研发中心将承担无线终端等领域的全球研发任务,支持全球客户的研发需求。”

  活力四射、只争朝夕的投资生产,高效稳定、富有韧性的产业链供应链,是闵行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图景。“1至8月,闵行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7.4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59.83亿元,总量均位列全市第二;8月当月,这两个指标同比分别增长15.5%、3.6%。”闵行区委常委、副区长赵亮说。

  熨平波动、加快重振,闵行的底子在“实”,底气也在“实”。作为上海的老工业基地,老闵行的“四大金刚”奠定了雄厚的制造业基础:新中国成立初期,闵行建设新中国第一个工业卫星城;改革开放以来,闵行吸引了一大批高层次、高投资额和高技术含量的跨国公司落户;继航天、航空等科技动力之后,信息软件、数字视听、生命科学、智能制造、新能源与新材料等创新创业型企业和产业,成为闵行强劲的新增长点……

  如今,闵行瞄准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产业发展趋势,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终端等新赛道布局。重点产业加快集聚,2021年工业总产值超过3910亿元,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1.3%。

  上海市闵行区委书记陈宇剑说:“在每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闵行区都牢牢地、敏锐地抓住以制造业为代表的产业发展热点和重点,在巩固原有产业优势的基础上,不断培育新的增长点,形成了梯次发展、持续推进的态势。”

科创策源:加速点燃创新驱动大引擎


  9月23日,瑞金医院向全国数千专业观众进行了一场现场直播:使用纯单孔的手术机器人进行直肠癌根治术,三支高刚度蛇形臂深入腹腔,精细灵活,游刃有余,遥控操作80余分钟就完成了手术。此前,在北京举行的2022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术锐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在北京协和医院展台一经亮相,立刻受到各界高度关注。

  能“剥生鹌鹑蛋壳”“缝葡萄皮”、多项性能赶超国际领先水平的术锐手术机器人,孵化、成长于闵行区“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术锐创始人、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徐凯2010年归国创业,在鼓励成果转化的大背景下,他选择了交大附近的“大零号湾”,“新兴领域创新创业需要好的生态,这里人才聚集,高科技企业汇聚,是不可多得的好地方。”

  “周边高校从0到1的原始创新能力,成为‘大零号湾’科技创业的重要源动力。”上海南滨江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倪悦婷说。

  目前,“大零号湾”已有16个科创载体投入使用,汇聚航空、航天、船舶、核电装备等10多家科研院所,30多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已初步形成孵化器、加速器、大学科技园、成果转化基地、科创综合体等融合发展的布局态势。

  上海市政府常务会议最近原则同意《推进“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建设方案》,提出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紫竹及周边区域,建设“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与杨浦国家创新型城区、已经具备辐射能力的浦东张江以及正在加快建设的青浦华为基地一起,形成东、西、南、北各具特点的创新格局,共同支撑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这一战略大目标。

  “大块头”更有“大智慧”。闵行这个传统制造业强区的“含科量”,令你意想不到。

  ——闵行区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例约10%,居上海第一,也位列全国第一梯队;在闵行工作的两院院士76人,占上海的41%;闵行还拥有国家级、市级海外高层次人才近千人,约占全市的四分之一……

  ——闵行区拥有300多家区级以上研发机构,创新主体蓬勃生长,截至今年7月,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2328家,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577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36家,电气西门子智慧能源赋能中心、宁德时代未来能源研究院等纷纷落地。

  ——截至目前,闵行区累计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60家、外资研发中心56家,其中今年就新增外资研发中心9家,位于全市前列。

  “长三角C位”:链接世界 布局未来


  辐射长三角,链接全世界。享受这一无缝接轨红利的有分秒必争的企业。

  “从南京办公室到上海总部只需要一个半小时。高铁一小时,两边都步行可达。”专注于数字产业和数字经济的上海星宙之形有限公司副总裁陈闽睿说,虹桥商务区的地理位置特别优越,方便全国各地的合作伙伴前来参观、洽谈。

  正在推进国际研究院项目的威高医疗控股(上海)有限公司公共关系总监赵文涛也说:“公司选址虹桥,除了看中它优越的地理位置,还因为这里也是离世界最近的地方,威高需要一个立足点与海外市场建立更紧密的联结。”

  虹桥商务区闵行区域位于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核心区——虹桥商务区的最中心位置,是落实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国家战略的重要功能承载区。虹桥商务区闵行区域总面积48平方公里,包括核心区18平方公里和虹桥主城前湾地区30平方公里,主要承担高端商务功能和高品质城市功能,是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的主战场。

  “彩虹桥”飞架,不仅是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枢纽链接,也是闵行布局未来产业的重中之重。在闵行区“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南北联动,双核辐射”空间发展战略指导下,新终端、新赛道正在加速崛起。

  闵行区南虹桥管委办副主任、南虹桥集团董事长张雄介绍,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核心区已吸引近2700家企业入驻,其中总部类企业219家,包含经市商务委认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7户,形成了以贸易新平台、专业新服务、数字新经济、低碳新能源、汽车新势力等产业为引领的高能级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

  布局未来,既要有前瞻眼光,更要有“舍得”胸怀。经过持续开发建设,闵行区已累计投入300亿元资金,率先腾出前湾地区10平方公里重点开发建设区域,聚力打造面向国际国内的世界级“会客厅”,引领高品质生活的人民城市样板区,服务长三角和全国发展的强劲活跃增长极。一批生态、商业、文体等领域重大标杆引领性项目加速推进,其中前湾公园围绕长三角生态绿色会客厅和世界级城市滨水中央公园的总体定位,依托带状蓝绿空间形成“一湾、两湖、三区、十八景”的景观格局。

  陈宇剑说:“离世界很近,距未来不远。前湾地区将坚持高站位谋划、高起点推动、高标准落实,用‘大手笔’和‘绣花功’打造国际化未来之城。”

 (本报记者姜微、姚玉洁、杨金志、黄安琪)

 
重庆:废弃隧道变身便民菜市场
重庆:废弃隧道变身便民菜市场

( 2022-09-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新华社重庆9月25日电(记者周思宇)“茄子、黄瓜,便宜卖啰!”早上七八点,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映山红公交车站附近的一条废弃铁路隧道热闹起来。

  这条隧道修建于20世纪60年代,曾是重庆特钢厂运输钢材专线铁路的隧道。去年,沙坪坝区石井坡街道和平山社区大河沟菜市场拆旧建新,新菜市场建成前,这条废弃隧道被改建成临时菜市场,方便了周边4000余户居民买菜,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之为“洞子菜市”。

  “原来的菜市场真是脏乱差,违建摊位多、卖菜噪音大,到了汛期还会被淹,我们经常去抢险。”和平山社区党委书记周光宁说,“以老旧小区改造为契机,将原菜市场拆除本是一件好事,但拆旧建新过程中,居民们去哪里买菜又成了问题。”

  辖区内腿脚不方便的居民林秀贞曾经很发愁:“如果菜市场修到山上,我爬不上去,自己可能就没法买菜了。”

  召开居民会议征求意见后,社区将临时菜市场选在离原菜市场50米远的废弃铁路隧道里。去年3月,街道出资数万元改建了“洞子菜市”,包括搭建摊位、安装照明电路、制作指示牌等,还聘请专人负责保洁。

  如今,“洞子菜市”售卖的肉类、水产、蔬果等农副食商品种类丰富、价格亲民。退休居民杜婆婆天天早上来买菜,称赞“洞子菜市”“干净又安逸、菜吃着也放心”。

  摊主也觉得“洞子菜市”经济实惠。经营水产生意的摊主熊朝学说,摊位费每月150元,是原来菜市场的三分之一,而且洞子保鲜效果更好,鲜货能比以前多放两天。

  “二哥,你说上次称的不够吃,我再送你点!”熊朝学一边笑着和回头客打招呼,一边麻利地称重打包。他和妻子1989年从重庆合川来到这里卖水产品,已经开了30多年的夫妻店。有些老朋友不买水产时,也喜欢到他的摊位上“摆龙门阵”,聊会儿家常。

  一年多来,老百姓习惯了到“洞子菜市”买菜,而山上的新菜市场也已经建好。常来买菜的居民和菜市场摊主,现在最关心这个临时菜市场能否继续保留。他们说,“洞子菜市”在山下,老年人买菜不用爬坡上坎,而且摊位费也比较便宜。

  周光宁表示,社区会充分考虑老百姓对“洞子菜市”的需求,争取把它保留下来。街道办和社区今后将结合老旧小区城市更新项目,尽可能将这条隧道纳入规划,打造更规范的“洞子菜市”。

 
恳谈分水·专车运水·为鸟补水 江西抗旱一线扫描
恳谈分水·专车运水·为鸟补水
江西抗旱一线扫描

( 2022-09-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新华社南昌电(记者胡锦武、袁慧晶、熊家林)“多亏前段时间村里用水库水填满了这口山塘,不然我这抽穗期的两三百亩晚稻要绝收了。”9月24日,在江西省鄱阳县田畈街镇吴家村,种粮大户陈子元早早地来到山塘边打开水泵,直到听到水流进灌溉渠的声音,他才长舒了一口气。

  吴家村不靠河不靠湖,家家户户都是“喝水靠打井、灌溉靠山塘”。今年江西遭遇罕见旱情,村里的山塘很快见了底,灌溉用水没了着落。8月15日,鄱阳县紧急协调附近水库放水,但上游有5个村庄、地处引水渠末端的吴家村依然望水兴叹。

  8月24日,为解决村庄之间的用水矛盾,田畈街镇召开了第一次恳谈会。由镇长主持,邀请农业、水利等部门以及引水渠沿线村的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参加,最终明确了轮流用水、先远后近的用水原则,这让吴家村近4000亩水稻免于绝收。根据旱情变化,至今恳谈会已开了4次,吴家村的提灌时间也从最初的5天增加到了10天。

  7月份以来,江西持续干旱少雨,95%的县(市、区)达到特旱,且旱情仍将持续。吴家村通过民主协商方式合理分配水资源,是江西各地应对历史罕见旱情的一次探索。

  旱情发生后,江西省委、省政府多次召开抗旱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保障生活、生产、生态用水方案。记者在江西走访看到,各地干部群众正在采取各种措施,降低干旱对生产、生活、生态带来的不利影响。

  在广昌县甘竹镇,9月22日上演了20多公里专车送水的感人一幕。澄源垅村位处偏远山区,生活用水都靠山泉水流入蓄水池经沉淀后再供村民使用。持续高温少雨,让山泉水水量骤减,31户138名村民即将面临无水可用的窘境。当地有关部门获悉后,紧急协调了消防部门送水。

  负责送水的消防车刚开到村口,翘首以盼的村民们就报以阵阵掌声和欢呼声。“这次送了48吨水,大概能用一周时间。只要旱情没有缓解,我们就会继续把水送下去。”在将水全部注入村里的蓄水池后,广昌县站前路消防救援站副站长封可的承诺,让村民们放下了心里的“大石头”。

  截至9月24日16时,江西全省因旱累计饮水困难人口1.88万人,各地政府和消防部门的定点送水成了他们的主要依靠。

  除了群众生活用水和农业生产灌溉,极旱灾情下,即将大量抵达鄱阳湖的候鸟能否顺利越冬,也有赖于江西上下的抗旱举措。

  鄱阳湖历来是越冬候鸟的栖息地。但数据显示,鄱阳湖标志性水文站星子站水位9月23日创下7.10米的历史新低,枯水红色预警同日发布。

  碟形湖是鄱阳湖主湖区季节性干枯后,显露于洲滩中的季节性子湖泊,是候鸟觅食的理想场所。碟形湖一旦彻底干涸,候鸟可能面临“断食”风险。

  记者在九景高速鄱阳湖大桥上看到,在鄱阳湖入江口附近,虽然主湖区已经干涸,但湖区内的一个小型浅湖依然保有一定水量。“通过开闸调度,此前已从存水较为丰富的南北港内湖引水到主湖区的碟形湖内。”湖口县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站站长余祖德说,对碟形湖补水的做法正在鄱阳湖周边地区陆续展开。

  为让候鸟吃得饱,鄱阳湖周边县区还通过割草留田等方式为鸟留食。“干旱之下,湖底苔草提前露出生长,纤维粗化,候鸟不吃。”余干县林业局总工程师周越华说,只有生长8至28天的苔草才适合候鸟取食,所以我们组织人员割了近6000亩水草,确保能重新冒芽长出嫩草。周越华说,他们还预留了700亩以上水稻不收割,作为“候鸟食堂”。

 
四大兽首齐聚上海,40余件海外回流文物展出
四大兽首齐聚上海,40余件海外回流文物展出

( 2022-09-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9月26日,观众在观看展出的牛首。新华社记者王翔摄
 
  新华社上海9月26日电(记者孙丽萍、黄安琪)“盛世回归——海外回流文物特展”26日在上海开展。展览包括“盛世重逢”和“华美赓续”两个部分,汇聚了来自保利艺术博物馆和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管理处的47件精美文物,均为海外回流精品文物,包括清代圆明园海晏堂十二生肖之牛首、虎首、猴首、猪首青铜兽首原物,以及商周、两汉时期国宝级青铜重器等文物。
 
  此次展出的四大兽首,制作精湛、造型逼真:牛首遒劲有力;虎首“似虎似狮”;猴首面容似“桃”,惟妙惟肖;猪首形似野猪,透出中国传统审美趣味。
 
  展览现场,由北京数字圆明科技文化有限公司倾力打造的“重回海晏堂”沉浸式交互秀,采用3D数字建模、幻影成像等技术,让十二兽首水力钟“重新运转”,让观众穿越时空,见证美轮美奂的圆明园西洋楼海晏堂在影像中“重生”。
 
  此外,展览展出的众多海外回流青铜重器中,还包括距今约2900年的西周中期食器“遂公盨”。这件形似“饭盒”的青铜器,内底铸有98字铭文,被誉为“两周金文之最”,它详细记述了“大禹治水”与“为政以德”等内容,是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关于大禹治水及德治的文献记录,弥足珍贵。
 
 
让田野成为青春的起跑线 走进青年职业农民群体
让田野成为青春的起跑线
走进青年职业农民群体

( 2022-09-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乡村振兴
 
  本报记者詹彦、许雄、陈志豪


  金秋的晋中大地,平川、丘陵、山区,处处硕果累累,空气中弥漫着丰收的味道。

  肥沃的土地上,一群青年职业农民以田野为青春起跑线,从躬身学习,到掌握农业生产要领,再到跻身农业生产的“带头人”,耕耘着属于“新农人”的田园牧歌。

  这些满怀抱负的年轻人,从城市走向农村,将所思所学实践于田间地头,在广袤田野上书写着他们的青春故事。

  这些熟悉乡情、热爱农村、喜欢接受新鲜事物的年轻人,用智慧和汗水浇灌家乡这片热土,为农村经济发展带来崭新活力。

  这些懂技术、善经营的年轻人,在田野中相识,在交流中相互了解。投身农业的共同理想,让他们从单打独斗,走向联合互助,一起迎击市场的巨浪。

向田野进发


  从山西省晋中市出发,向东南方,汽车行驶约二十分钟,一片一望无际的核桃林出现在眼前。按照导航,沿着田间硬化路,记者找到程子昂所在的晋中林果丰种养专业合作社,这里也是晋中市青年农民联合会的所在地。

  “核桃林从父亲那辈就开始种了。”程子昂说,但过去这片核桃林他只来过两三次,2014年之前,他还在太原从事互联网行业。那时他觉得互联网才是风口,种核桃搞不出大名堂。

  “当时地里道路泥泞,一下雨车就开不进来,上千亩的核桃林靠步行很难管理。而且村里环境也差,所以打心眼里不想回农村。”程子昂回忆道。

  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村在悄悄发生着变化。田间泥泞的土路变成了柏油硬化路,村里的人居环境变得越来越好。“国家这些年对农村持续投入,农村环境、交通都变好了,真正具备了投资的价值。”程子昂说。

  农村新变,在外的游子酝酿着归心。

  “你想不想回去?”“想!”“那一起回!”当思想的涟漪相互碰撞,涓涓细流演变为澎湃浪潮,返乡创业的决心便无法被阻挡。

  2014年,程子昂开始回乡创业。“当时已经出现了青年回乡创业的热潮,我和创业者之间碰撞交流,内心的这种想法在不断强化。”他说。

  “我终于横下一条心,返乡,干!”就这样,有着出国留学经历,在山西太原已经打拼多年的程子昂,又回到农村,重新成为一名农民。

  青年走向农村的理由有很多,职业方向能和兴趣联系在一起,是幸运的。

  因为蘑菇大棚种得好,37岁的黄超已成为晋中市太谷区远近闻名的“菌叔”。2008年,正在山西农业大学上大三的黄超开始在学校周边农村承包大棚种植食用菌。黄超自己也没有想到,上学时的兴趣实践会成为今后创业的“独家秘笈”。

  后来,山西农业大学成立了大学生创业园,让更多有志于农业种养的学子有了学习、交流、试验的空间。他也搬了过来。现在黄超已经种植了20个蘑菇大棚,事业越干越大。

  “我是学农学的,这也是我的兴趣所在。上学的时候我就希望把所学专业和职业结合起来。”黄超说。

  就这样,大学毕业后的他成为新一代的农民。最初家人觉得他上了大学还在农村种地,并不理解,总劝他能不能找个其他工作。随着“蘑菇”事业发展迅速,黄超也渐渐得到了家人的认可。

  “现在不仅我自己在干,我还把父母、妹妹和妹夫都从湖北老家接了过来,一家人一起干!”黄超说。

  鸿雁总要南飞,有些人走出农村,是为了更好地回归。

  “只有在农村我才觉得踏实,我知道我一定会回来的。”在晋中市榆次区大伽南村,80后女孩武祝琴走在自己的果园里,天刚下过小雨,一颗颗青苹果上挂着小水珠,长势喜人。

  武祝琴是在苹果树下长大的孩子,家里几代人都以种苹果为生。“小时候我喜欢让爷爷背着我去苹果地里,在爷爷的背上摘苹果吃是我童年最快乐的回忆。”武祝琴说。

  2006年,武祝琴考上了北京服装学院,毕业之后,她与朋友一起在北京创业,做起了服装设计的相关工作。

  在快节奏的北京生活几年后,武祝琴开始怀念农村的日子。一次在超市购物时,武祝琴看到一位老人抱着孩子在货架前挑选苹果,这个场景让武祝琴又想起了在爷爷背上摘苹果的日子。

  从那时起,回家的想法在武祝琴脑海中愈发强烈,她开始每天不自觉地思考如何在家乡发展农业。

  有一天,武祝琴终于不再纠结。回乡!从新开始!

把根扎进泥土


  回乡创业之路注定不会轻松,也不会一帆风顺。

  程子昂不是学农学的,除了父亲传授的经验,仍然有许多知识需要学习,但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

  有次在外和客商洽谈销售业务,对方见他并不专业,竟认为他只是中间商,不愿和他继续谈下去。还有一次,他在分享会上向农民推介核桃种植,农民见他还不如自己专业,纷纷离席,分享会险些成为“独角戏”。这些都让程子昂产生了深深的危机感,种植、销售是一个完整链条,他本想从最擅长的销售入手,却事与愿违。

  回到家的程子昂潜下心来,开始一门心思钻研起核桃种植,向父亲请教,向请来的果树专家请教,向雇佣的农民请教——他要自己成为核桃种植领域的专家。

  作为专业的农学毕业生,黄超的创业路也不是一帆风顺。

  “课本和土地是两个范畴,有了理论知识,不一定就能种好地。”黄超说,怎么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这个过程他摸索了好几年。

  2008年从学校毕业,一直到2012年,黄超一直在学习如何成为一名“农民”。

  “因为技术不成熟,种蘑菇赚不到钱,一个大棚可能还要赔两三万元。”黄超解释说,这并不是在学校学得不到位,而是实践中的影响因素更多,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尝试。

  随着经验的积累,黄超建立了自己的生产标准和管理制度。2015年,黄超经营着一家自己的食用菌农业合作社,还注册了属于自己的商标。他说,那时候才感觉自己真正地成长为一名职业农民。

  此时,熟练掌握食用菌种植技术的黄超开始为农民提供技术咨询。“那时候去了一些山区县帮助农民种植蘑菇,这也为我后来长期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开了个头。”黄超说。

  用黄超的话说,农业虽是传统产业,可里边的门道多着呢。有时看似熟悉的农产品,想要做大做强却未必容易。

  虽然从小在苹果园里长大,回到农村的武祝琴却一筹莫展,不知从何做起。“想要把小苹果做成大产业,需要在成熟经验的基础上打开新的思路,那时我在这方面还有很多东西需要探索。”武祝琴说。

  2014年,晋中市的一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给了武祝琴启发。“我原来做服装设计,深知品牌的重要性。农产品要做大做强,也必须有品牌支撑。要创品牌,就要树立鲜明的产品形象,要找准定位,锁定自己的用户群体。”武祝琴的创业思路一下子打开了。

  思路确定了,剩下的就是一步一步去执行。她以自己的小名“清清”命名成立了“清清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在网上找到苹果供销商引进优质苹果种子;同时严把质量关,全面使用农家肥、生物制剂和有机肥以及病虫害物理、生物防治技术;在销售端,武祝琴采用认养苹果树等“私人订制”的方式,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沉甸甸的收获


  只要找准了方法,努力就会有回报。

  从程子昂的父亲开始,经过两代人十几年的努力,他们从全国各地选育的1600多种抗冻、丰产样本,终于有一株发生芽变,适应于晋中当地气候特点的抗冻丰产核桃新品种诞生了!现在,这一新品种已经推广到6.4万多亩。

  “一个农业新品种,经过十几年的时间就培育成功了,不能不说是一种极大的幸运,但如果没有这十几年的努力,也就没有最后的运气。”程子昂说,因为果树存在老化的问题,并且市场上的品种也在不断优化,他们的核桃树品种将来还会不断迭代。

  除了新品种,新技术也在程子昂的推动下快速推广。现在程子昂的合作社核桃采收和初加工环节都实现了机械化,只有拉枝、修剪、嫁接以及日常巡查、病虫害防治还需要人工,灌溉使用了水肥一体化技术,果树种植管理现代化水平得到极大提高。

  “身怀绝技”的“菌叔”黄超,成为很多学弟学妹心中的榜样。他的蘑菇大棚也成为许多农大学子的“实习基地”,每年,都有数百名大学生前来学习种植技术和大棚管理。

  随着名气增大,前来取经的农户也越来越多,“菌叔”开始带动周边农户一同致富,以优惠价为农户提供菌包,并手把手进行技术指导。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黄超的重心从种植食用菌变成了“蘑菇导师”,开展培训、传授技术、帮忙销售……在种、收、销等环节为乡亲们提供一条龙服务。在他的帮助下,山西太谷、和顺、孝义等地的数千户农民搞起了蘑菇种植。

  “乡村的发展,需要长期的探索和坚持。与父辈不同,我们掌握技术、懂得管理。我们的梦想就在农村,虽然辛苦但也值得。”黄超说,未来他想继续带着学弟学妹研究食用菌,将种植技术向乡亲们免费推广,带动更多人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

  在武祝琴的努力下,“清清苹果”也逐渐发展壮大,形成规模效益。“榆次苹果”在她的推动下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魏榆优品”作为区域公共品牌使用。自从有了自己的品牌,当地苹果收购价格比原来翻了2倍,农民的收入也水涨船高。从带动种植到雇工,武祝琴的合作社共帮助当地3600余户农民增收致富。

  除了创苹果品牌,农旅融合发展也是武祝琴的重要关注点。她的“清清苹果共享农庄”拥有两百亩果园,共种植苹果、无花果、柚子等200多种水果。农庄内还有露营、烧烤等休闲娱乐场地,不断吸引附近游客过来游玩、采摘。农庄内新开辟的草坪婚礼场地,也即将迎来一对对新人,满足年轻人举办特色婚礼的高品质要求。

  除此之外,“私人订制”苹果树的销售模式也受到不少城里人的青睐。“订制人看得见树,摘得到果,不仅吃得放心,更增加了体验性。”武祝琴说。

  农村成为青年创业、就业的“蓝海”


  农村田野间的微风,正在返乡青年心中掀起涟漪。

  从北京的服装设计师摇身一变成为晋中市的职业农民,武祝琴也曾受到过许多质疑,面对那些不理解的目光,武祝琴总是笑着说:“我是在苹果树下长大的孩子,我有信心在苹果地里干出一番天地。”

  据农业农村部数据统计,截至“十三五”时期末,返乡入乡创业人员达到1010万人,青年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时代的农村并没有辜负归乡旅人的理想抱负,广袤的田间地头正成为他们施展才华的天地。

  农业农村部在2021年8月发布的文件中提出,将对符合条件的返乡入乡创业青年,及时落实税费减免、场地安排等政策。

  同时,农业农村部在全国认定了1096个各具特色的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基地(园区)和200个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县,为返乡入乡创业青年提供低成本、全要素、便利化的创业服务。

  有了政策的鼓励支持,回乡创业的青年越来越多,很多人都在各自的领域干出了一番成就。发展个人事业之余,他们也在为更好的农村创业环境作出自己的贡献。

  2018年8月18日,在数十名青年农民的努力下,晋中市青年农民联合会成立。“成立之初,我们想把晋中市所有返乡创业青年和在基层务农的青年组织在一起,实现联合、融合发展,同时还能为乡村振兴事业,也为周边的农民做一些贡献。我们希望号召更多的年轻人返乡创业。现在我们已经有了91名会员。大家的农业生产经营,也从过去比较零散的状态,逐渐组织到一起,有了一个相互交流,取长补短的机会。这种交流互鉴也帮助很多青年创业者规避了误区,少走了弯路。”晋中市青年农民联合会会长程子昂说。

  “这个联合会是青年农民凝聚的平台,会员多数为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平均年龄仅33岁,通过联合会的运行产生更广泛的凝聚力和影响力。联合会会员的各个农业创新创业实体已成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试验田。”分管晋中市青年农民联合会的共青团晋中市委少工委主任卢艳俊说。

  为了进一步培养造就新型农民队伍,推进乡村振兴,现在当地以晋中市青年农民联合会为基础,又成立了晋中市服务“新农人”的双创联盟,成为当地凝聚农业人才的支点,推动了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

  在互联网时代浪潮的推动下,青年对于农业经济的数字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期待,曾经远离网络的农村也正向数字经济产业迈出自己的步伐。

  近年来,农业农村部积极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全产业链深度融合与应用,大力发展农村电商,拓宽农产品销路,促进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数字化时代已经实现信息和技术共享,逐步填平了大城市与乡村的鸿沟,越来越多的互联网职业已经不再受到城市的限制。所以很多青年自然也就愿意返乡,在归属感较强、压力较小的家乡工作。”山西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耿晔强说。

新农人、新田地、新未来


  随着农村创业环境全方位地改善,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断为农村发展注入新活力。

  较早投身农业的一批青年创业者逐渐成熟,“新农人”之间的传帮带效应愈发凸显。

  多年来,黄超的大棚里不停有新的青年身影穿梭其中。他的许多师弟师妹都来到他这里学习蘑菇种植技术,黄超对于他们也是倾囊相授。经过他的悉心指导,不少学习农学的师弟师妹又投身到农业产业当中。“现在山西种蘑菇的年轻人,很多都是从我这里走出去的。”黄超很自豪。

  在“新农人”的影响下,一些更年轻的面孔也逐渐出现在农村的舞台上,历经沧桑的黄土地迎来了崭新面貌。

  今年,晋中市青年农民联合会又迎来了一位“95后”新会员。

  毕业于美国特拉华谷学院农业商学专业的霍佳丽经过四年的学习,系统掌握了农业发展和经营知识。毕业后,霍佳丽毫不犹豫回到了家乡晋中市寿阳县。

  “家乡对我来说,有一种独特的吸引力,我要把我所学的知识和本地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新时代的农人。”霍佳丽说,“回乡后,我和返乡创业的青年一起交流经验,讨论共同遇到的瓶颈,收获很大。”

  “青年农民联合会的成员个个‘身怀绝技’。这些志同道合的‘新农人’,互通有无、信息共享,‘生’在泥土里,‘长’在田埂中,在农村广阔天地中担当作为。”卢艳俊说。

  晋中市委书记吴俊清认为,这批年轻人敢于打破传统常规、突破固化藩篱、勇于探索创新、实现破茧重生。

  “返乡青年与其父辈们相比更懂技术、擅管理,也更懂得团结协作,他们拥有更为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技术,懂得对农产品进行品牌化处理,善于运用电商与冷链物流,懂得把村民组织起来抱团取暖、合力创业,所以有了新农人的加入,可以帮农村解决产业规模小、力量弱、资金少等问题,赋予传统农业全新的活力。”山西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耿晔强说。

  2021年12月2日,新电商拼多多发布了《2021新新农人成长报告》。报告显示,在拼多多平台上,1995年之后出生的“新新农人”已经成为推动农产品上行的崭新力量。截至2021年10月,该平台的“新新农人”数量已超过12.6万人,在涉农商家中的占比超过13%。

  如今,乡村里不断涌现的新农人,正在广阔的新田地上茁壮成长。

  未来,这里将是一片丰收的景象。

 
中美人士纪念吴健雄诞辰110周年
中美人士纪念吴健雄诞辰110周年

( 2022-09-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新华社华盛顿9月25日电(记者孙丁、肖潇)纪念世界著名物理学家吴健雄诞辰110周年国际学术论坛日前在位于美国马里兰州蒙哥马利县的美国邮政总局会议中心举行。

  这一活动由中国物理学会和美国物理学会共同主办,南京大学美国校友会承办。

  中国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在视频致辞中对吴健雄为世界物理学发展及中美科技人文交流作出的突出贡献致以崇高敬意。王志刚指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发展,科技创新成为百年变局中的关键变量,各国更应团结一心,携手前行,坚定不移开展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实现共同进步。中国科技部将继续为推动中美科技交流合作不懈努力,为两国科技界开展正常交往创造良好条件。

  中国驻美国大使秦刚在致辞中回顾了吴健雄不远万里从中国来到美国,研究物理、奉献科学的一生,对她执着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给予高度赞赏。希望今后两国搭建更多科学交流活动的平台和对话机制,促进更多人了解物理,投身科学事业,为中美两国乃至人类进步作出积极贡献。

  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张杰、美国物理学会2024年候任会长金英姬代表主办方发表开幕致辞。多位中外学者通过视频致辞或现场发言。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美国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主席斯蒂芬·欧伦斯等向活动致贺信。

  吴健雄1912年出生于江苏省太仓市浏河镇,193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前身,1936年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学习,并于1940年取得物理学博士学位。作为实验原子核物理学家,吴健雄验证了“宇称守恒定律不能普遍适用”的理论。由于在物理学领域取得巨大成就,吴健雄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奖章,成为美国物理学会首位女性会长,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97年2月,吴健雄病逝于美国纽约市,她的骨灰被安放在故乡浏河镇。

 
强势美元引市场“强震” 美元霸权如何祸乱世界
强势美元引市场“强震” 美元霸权如何祸乱世界

( 2022-09-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新华社北京9月26日电(记者徐超)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日前决定继续激进加息75个基点,推动美元对其他货币汇率持续走高,引发国际金融市场动荡。

  国际观察人士认为,在美国货币政策推动下,美元持续走强正在全球范围内产生破坏性影响。以货币政策和汇率为重要工具,美国借助美元霸权不断推升全球通胀和债务水平,挤压各国货币政策空间,并通过驱动全球紧缩潮将世界经济推向衰退。

影响汇率 推高他国通胀水平


  美联储今年3月启动加息周期以来,美元对其他货币汇率持续走高,并在9月美加息节点前后出现加速。

  9月22日,日元对美元汇率盘中一度逼近146比1关口,创24年来新低,促使日本财务省宣布对汇市进行干预,以阻止日元进一步贬值。这是日本政府自1998年6月以来首次干预汇市。日元今年对美元累计贬值约25%。

  同日,韩元对美元汇率盘中跌破1400比1关口,创下2009年3月31日以来的最低纪录。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今年,衡量美国与主要贸易伙伴汇率的洲际交易所美元指数已上涨14%,是该指数自1985年推出以来美元最强势的一年。欧元、日元和英镑对美元汇率均跌至数十年低点,新兴市场货币也遭受重创。

  分析人士认为,美元走强带来的汇率“剪刀差”正通过通胀“收割”世界。无论发展中国家还是其他发达国家,一旦本币对美元贬值,进口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势必成本上涨,加剧自身通胀;对美国而言,进口其他国家商品变得便宜,美元升值因而成为缓解国内通胀的手段之一。

  以欧元区为例,8月通胀率按年率计算达9.1%,远超欧洲央行2%的中期通胀目标。欧元区19个成员国中有9个国家通胀率按年率计算达两位数。欧元对美元贬值后,欧洲以更高价格从美国进口以美元计价的原料和半成品,承受美国转嫁的通胀压力。

  《华尔街日报》评论:“在遏制通胀方面,强势美元给美国带来了顺风,但让世界其他地区承受压力。”

掀加息潮 加深经济衰退预期


  在通胀加剧、本币贬值等压力下,不少国家不得不跟随美联储步伐,上调利率。用美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伊桑·哈里斯的话说,全球正陷入一场“加息竞赛”。

  美联储本次加息前后,瑞典、瑞士、英国、南非央行均大幅加息,其中瑞士央行加息标志着欧洲长达10年的负利率时代终结,日本成为唯一维持负利率政策的主要经济体。

  去年11月,欧洲央行行长克里斯蒂娜·拉加德曾声称2022年欧元区利率不太可能提高,而本月欧洲央行宣布今年第二次加息,75个基点的幅度更是创下2002年实体欧元货币面世以来的最大加息幅度。

  在亚洲,菲律宾、印尼央行22日均宣布加息50个基点,越南央行23日宣布加息100个基点。

  彭博社统计显示,今年以来,约有90个经济体的央行提高了利率,其中一半有过单次上调至少75个基点的记录。这也创下了15年来全球货币政策最广泛的紧缩纪录。美国埃弗科国际战略和投资集团央行策略主管克里希纳·古哈认为,美国是驱动全球加息潮的决定因素,“美联储正在设定加息步伐,并通过外汇市场将压力传递给其他央行”。

  国际观察人士认为,美联储已表明,它会不顾一切遏制通胀,实现美国经济利益。在其他央行被动跟随美联储步伐的情况下,世界经济衰退风险也显著增加。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首席经济学家莫里斯·奥布斯特费尔德认为,多数央行都朝着同一方向前进,可能彼此强化紧缩政策,这加剧了风险。

  世界银行9月中旬发布的研究报告认为,全球央行正以过去50年未见的同步程度加息,这一趋势可能会持续到明年,令世界经济陷入衰退,并给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带来金融危机,造成持久伤害。

  用前美联储理事凯文·沃什的话说:“如今世界经济衰退的所有条件已经具备。”

收流动性 加剧全球债务风险


  债务风险是美元霸权全球危害的另一重要表现。美联储货币政策急转弯导致全球流动性显著收紧,借贷偏好从刺激性转向限制性,资本开始回流美国,而不少已经负债累累的新兴经济体很难从债务中抽身。

  美国财政部长耶伦此前承认,美元升值可能会给新兴经济体,特别是那些拥有大量美元计价债务的经济体带来挑战。

  芝加哥大学布思商学院金融学教授拉古拉姆·拉詹表示,在低利率和新冠疫情因素下,不少国家这两年增加了大量债务,如今风险已很难控制。

  美联储加息后,作为全球借贷成本关键基准的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飙升至3.69%,为2011年以来最高水平。国际金融协会最新数据显示,新兴经济体到明年年底将有830亿美元的政府债务到期。美元走强后,新兴经济体政府和企业承担的美元债务将更昂贵。

  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英德米特·吉尔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警告,新兴经济体的债务风险尤为突出。与国际金融危机之前相比,一些低收入国家更加脆弱,可能在全球紧缩潮背景下陷入债务困境。

 
美专家:新冠疫情还未结束 淡化疫情不负责任
美专家:新冠疫情还未结束 淡化疫情不负责任

( 2022-09-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新华社华盛顿9月25日电针对美国国内有关“新冠疫情已经结束”的言论,美国多位专家近日发文指出,新冠病毒在美国还没有得到控制,淡化疫情是鲁莽且不负责任的。

  《华盛顿邮报》近日也发表社论强调,新冠疫情还没有结束。文章中说,新冠疫情仍在肆虐,新冠病毒还在让人感染、得病和死亡,而且病毒还在不断变异,侵扰世界。

  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最新一期新冠疫情周报,美国目前7天平均日增新冠确诊病例接近6万例,7天平均日增死亡病例358例。此外,自新冠疫情在美国暴发以来,美国累计通报新冠确诊病例超过9500万例,死亡病例累计超过100万例。

  美国西北大学梅迪尔新闻学院教授史蒂文·思拉舍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说,淡化疫情是鲁莽且不负责任的。思拉舍担心,许多州以及地方政府、商家和教育机构等可能因此放弃所有防疫措施。

  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分子医学教授埃里克·托波尔在《洛杉矶时报》上发表评论文章指出,所有数据表明,新冠疫情在美国还没有得到控制,仍有过多的人死亡,许多人还在遭受痛苦。

  托波尔表示,考虑到没有检测和没有报告的病例数量,美国过去一段时间新增新冠确诊病例数量实际上是通报数字的“数倍”,新冠病毒仍在实现其“主要目标”——找到大量新的或重复的宿主进行复制和延续。如果假装疫情已经结束,那么“我们将很脆弱”。

  美国乔治敦大学全球卫生法教授劳伦斯·戈斯廷则认为,随着美国进入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且新一轮疫苗接种活动启动,民众仍应保持警惕。

  美疾控中心今年6月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美国曾感染新冠病毒、检测已转阴性的成年人中,将近五分之一仍有一些症状,包括疲惫、心动过速、呼吸急促、认知困难、慢性疼痛、感官功能异常、肌肉无力等。

  数天前,大批抗议者聚集在白宫北侧举行示威活动,呼吁美国联邦政府重视疫情造成的负面影响。参与示威活动的克劳迪娅·卡雷拉说,新冠病毒造成的死亡和残疾正持续严重影响美国非洲裔、拉丁裔和低收入群体等。

  美疾控中心今年8月底发布的一项报告显示,2021年美国人均预期寿命较前一年缩短近1岁。这是该项数据连续第二年下降,报告称新冠疫情是首要原因。该机构另外一份报告显示,2021年新冠连续第二年成为继心脏病和癌症之后美国民众的第三大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