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 | 月 | ||
|
无名英雄不会被遗忘 |
|
( 2021-04-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
“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湘江战役惨烈的战场已经远去。如今,烈士陵园里,松柏挺拔,石碑静静矗立,万余个英烈的名字镌刻其上。
留下姓名的英雄被永远铭记,无名英雄也不会被遗忘。
新华社广西分社记者何伟:在广西兴安县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我抚摸着一个个墓碑,想象着这些红军将士的模样,很想告诉他们:“放心吧,无名英雄们,祖国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你们。”
这些参加湘江战役的许多战士年龄不到20岁,正值青春年华。为了初心,他们不惜献出生命,其中两名小红军的故事让我深受触动。
光华铺阻击战见证者刘发育老人曾讲,小时候去村口战场捡子弹壳时,看到一名红军小战士牺牲了,双手端着枪蹲在坑里,至死都保持着射击的姿势……
兴安县华江瑶族乡同仁村村民告诉我,在老山界主峰猫儿山脚下,有一座小红军墓,墓中是一名被活埋时还保持着站姿的13岁小红军。村民们冒着危险掩埋了小红军的遗体,此后坚持修缮、祭扫。
两名小战士姓甚名谁,估计永远不可能再找到,但他们不屈不挠的形象将永驻我心。
越深入寻访湘江战役的史料,越觉得那些鲜为人知的英烈故事感动人心。最好的纪念是传承红色基因,坚守初心使命。作为一名新闻记者,用好手中的纸笔和镜头,记录下这些英魂,是我的责任和使命。
共产主义信仰的力量 |
|
( 2021-04-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
富家母子,亦有英雄志气。
儿子王朴被捕关押白公馆,特务头子问,以你这样的家庭和社会地位,你为什么要加入中国共产党呢?
他不言,用生命回答信仰,终被枪杀于重庆,年仅28岁。
丧子的母亲金永华继续儿子的事业,84岁终入党。
新华社重庆分社记者陈国洲:在白公馆逼仄潮湿的牢房里,我不禁想,王朴是怎样熬过了那些残酷折磨?一个含着金钥匙长大的富家子弟,却能为劳苦大众,抛却富贵,最后不惜牺牲性命,是什么能让他们这么做?
这就是信仰的力量!
王朴母子事迹的采访,对我是一次人生观、价值观的洗礼。
在我们党的革命奋斗史上,像王朴这样出身富贵,却为了革命理想,抛却富贵、不惜牺牲的信仰坚定者大有人在。这恰恰证明了共产主义信仰的力量!
如今,我们过上了革命先辈流血牺牲换来的美好富足生活,是否还能像王朴一样,为了更多人的幸福在关键时候献出生命?在平凡中坚守信仰?
王朴的母亲金永华出身富贵,能支持儿子坚持信仰,在丧子之痛后,追随儿子帮助党开展工作。作为一名旧社会成长起来的妇女,她的思想之先进令人敬佩,绝对是女中豪杰!她说的“三个应该不应该”,每每读来,都让人动容。
真正的共产党人是什么样子?什么叫把党的事业作为毕生追求?王朴和金永华母子做了最好的诠释!
青春献给“荒凉”事业 |
|
( 2021-04-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
苍凉戈壁,见证青藏公路大动脉的筑成。
发展热土,铭记平凡筑路人们的汗与血。
无数筑路英雄的英魂,凝成了这条世界屋脊上的希望之路。
新华社青海分社记者王浡:沿青藏公路快到拉萨的地方,有座山叫陶儿久山,山下有一片旷野名为韩滩,坐车经过时除了偶尔出现的野生动物,这片地方并无一丝生机。老养路工人告诉我,之所以叫韩滩,是因为这里牺牲了一位修路中累病早逝的宁夏驼工小韩,慕生忠将军为了纪念他,将此处命名为韩滩。
格尔木、开心岭、望柳庄……一个个地名的背后都藏着一段或恢弘豪迈,或寓意深刻的传奇故事,当年的筑路大军,在这段1937公里长的公路上,刻下无数共和国建设者开拓进取的英雄事迹。
“到了五道梁,哭爹又喊娘”“头一天夜里躺下来,第二天就有几个叫不起来了”在颠簸的冻土路上翻开采访笔记细细回味,这几句话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看着自己因为海拔增高而发紫的指甲,越发敬佩当年那群年轻的筑路人。
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空气中含氧量仅为内地的60%,肩扛、手提、骆驼拉……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人汇聚于这片“生命禁区”。
年轻,他们很多人的整个青春记忆都留在了这里;
奉献,为了打通进藏通道,有人全身浮肿,有人累晕在工地上,甚至牺牲在这里;
信念,高寒、缺氧、干旱,再恶劣的自然条件也没能让他们后退;
正如有诗云:你们从没有路的地方走来/为了让一条路站起来……
因为平凡,更显伟大!
我扪心自问,如果我是筑路大军中的一员,如何坚守?会不会把青春奉献给“荒凉”的事业?
前人筑路,后人行车。公路边的公里桩一个接着一个,青藏公路继续延伸。新的进藏通道蓄势待发,这片古老神秘的高原又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青年一代该怎样发扬前辈们的精神,秉持坚定的信念?值得我们深思。
赓续英烈精神,汲取奋进力量 |
写在清明节到来之际 |
|
( 2021-04-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
梨花风起正清明。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个特殊的年份,我们更加缅怀英烈,致以深切哀思,献上崇高敬意。穿越岁月沧桑,他们的名字,早已镌刻在共和国的历史丰碑上;他们的精神,如同一盏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一部可歌可泣的党史,以牺牲与奉献书写;一面面高高飘扬的党旗,由无数英烈的鲜血染红。他们是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是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是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百年来,一代代共产党人为了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前赴后继,以热血浇灌理想,以生命践行信仰,换来了今天的山河锦绣、岁月静好。“你若记得,他便无悔”。当人民共和国日益富强,当中国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我们须臾不能忘记今天的一切是怎么来的,不能忘记革命先烈的奋斗牺牲,不能忘记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初心使命。
缅怀,为铭记,更为传承。每一次致敬英烈,是对初心的叩问,也是对精神的唤醒。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靠的就是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力量。回望百年奋斗路,我们党经历过残酷的环境,遭遇过失败的挫折,背负过沉重的压力,面临过各种各样的风险、挑战和考验。一路走来,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中,我们党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依靠人民创造了众多人间奇迹。与英烈对话,我们总能获得攻坚克难的勇气和智慧,汲取奋勇前进的力量。遇到风险挑战时,李大钊“新造民族之生命”的呐喊回响在耳畔,激励我们破局开路、勇往直前;面对发展难题时,焦裕禄带领乡亲们“除三害”的拼搏身影浮现眼前,鼓舞我们迎难而上、闯关夺隘;面对科技领域“卡脖子”难题,天上闪烁的“南仁东星”启示我们,勇攀创新高峰,闯出一条科技自立自强之路……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我们就能始终保持开拓进取、奋发有为的精气神,攻克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
“英雄者,国之干。”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必定崇尚英雄。近年来,从设立烈士纪念日、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到依法惩治诋毁亵渎英烈的行为,再到红色旅游方兴未艾,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正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守护英烈,就是守护一个国家的光荣记忆、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哲人说,把历史变为我们自己的,我们遂从历史进入永恒。以英雄为路标,沿着英烈指引的方向前行,我们才能不忘来时的路,看清脚下的路,走好未来的路。
最美人间四月天。此时此刻,抚今追昔,鉴往知来,总是让人心生无限感慨。最深的缅怀是弘扬,最好的纪念是传承。让英烈事迹代代相传,让英烈精神生生不息,我们必将汇聚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在新征程上慨然前行!
新华社北京4月3日电
今日之中国,正如您所愿 |
|
( 2021-04-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
魂断最是春来日,一起弹泪过清明。
又是一年清明时节。在这个慎终追远、思古怀今的特殊时刻,最不能忘记的是那些为民族独立和解放、为国家繁荣和富强、为人民幸福和安康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辈和人民英雄。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践行理想,用坚毅守护夙愿,用鲜血浇灌梦想,建立了彪炳史册、万古流芳的卓著功勋。
百年筚路蓝缕,百年接续奋斗。如今,在革命先烈为之战斗、为之牺牲、为之长眠的土地上,到处春意盎然、山花烂漫,岁月静好、生机勃勃。中华儿女正意气风发地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上。我们的国家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欣欣向荣、蒸蒸日上,我们的民族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扬眉吐气、自信满怀,我们的人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幸福安康、心情舒畅。
今日之中国,正如您所愿!
只有深入了解旧中国的苦难,才能真正读懂革命先烈不惜用鲜血和生命去追求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多么的刻骨铭心。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野蛮入侵,封建统治腐败无能,曾是世界强国的中国陷入了历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境地。那时的中国,战乱频仍、生灵涂炭,山河破碎、满目疮痍,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那时的中国,国势衰微、租界林立,饱受欺侮、任人宰割,中国人民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凌辱。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无数仁人志士求索独立民主自由指引了正确道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率先在中国举起十月革命旗帜,他豪壮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他奋力疾呼:“吾族今后之能否立足于世界,不在白首中国之苟延残喘,而在青春中国之投胎复活。”他毅然决然地投身到建立中国共产党、用马克思主义救中国的革命运动中去。1927年,李大钊在反动军阀的绞刑架下英勇就义。
在那个觉醒年代,一批批仁人志士追随革命先驱,抛家舍业、离妻别子,义无反顾地踏进了为民族谋独立、为人民谋解放的历史洪流,并最终汇聚到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聂荣臻在家书中写道:“男也虽不敢云以天下为己任,而拯父老出诸水火,争国权以救危亡,是青年男儿之有责。”关向应在致叔父的家书中写下抱负:“愿终身奔波,竭能力于万一,救人民于涂炭,牺牲家庭,拼死力与国际帝国主义者相反抗。”字里行间流淌着共产党人为追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舍身取义的历史担当和坚定决心。
在残酷的革命斗争中,面对敌人的酷刑,面对侵略者的屠刀,一批又一批革命先烈前赴后继、舍生忘死,他们的理想从来没有改变过、动摇过。夏明翰挥笔写下大义凛然的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赵一曼在日军的严刑拷打下坚贞不屈,留给儿子的遗书却又侠骨柔情:“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在你长大成人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谢士炎弃暗投明加入共产党,在英勇就义前留下震撼人心的诗句:“多少头颅多少血,续成民主自由诗”。这些啼血字句,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了革命理想虽死犹荣的坚定意志和英雄气概。
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永远不会熄灭。一个世纪以前,从上海石库门出发,自嘉兴南湖启航,走过赣水闽山的蜿蜒小道,跨过万里长征的雪山草地,迈过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坡,渡过浩浩荡荡的长江天堑,中国共产党带领亿万人民,在付出巨大牺牲后,终于赢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在这段苦难与辉煌的历程中,成千上万烈士的英名永远镌刻在民族复兴的丰碑上,还有很多很多的无名烈士如繁星闪耀在历史的时空。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他们的鲜血从来就不会白流,今日之中国已经成为一个独立民主自由的中国,他们梦寐以求的夙愿已然变成现实。
在这片土地上,早已远离了欺压和凌辱。如今的中国,以伟岸身姿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任人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帝国主义肆意妄为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独立已经成为我们国家和民族最鲜明的标志,我们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绝不允许任何人把他们的意志强加给中国人民,绝不允许任何人损害中华民族的利益。
在这片土地上,早已远离了剥削和压迫。民主已经蔚然成风,中国人民翻身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通过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等多种形式广泛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享有前所未有的各种权利。
在这片土地上,早已远离了禁锢和封闭。到处充满了自由的空气,思想可以自由地表达,人员可以自由地流动,亿万人民的创新源泉充分涌流、创造活力竞相迸发,同时中国全方位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
改变一穷二白的面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一直是近代以来中华儿女梦寐以求的理想。但在那般风雨飘摇的境况中,这也只能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1929年5月4日,一名笔名为“醉梦人”的读者向上海《生活》周刊投稿,展望“未来之中国”,提出“吾国何时可稻产自丰、谷产自足,不忧饥馑?吾国何时可自产水笔、灯罩、自行车、人工车等物什,供国人生存之需?吾国何时可产巨量之钢铁、枪炮、舰船,供给吾国之边防军?吾国何时可行义务之初级教育、兴十万之中级学堂、育百万之高级学子?”等十问。文尾作者自问自答:“吾举十问,实不知其答案。私以为,能实现十之五六者,则国家幸甚,国人幸甚!”文章刊出后,在社会上引起热议,许多读者都对实现“十问”持悲观态度。但中国共产党人却对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始终满怀希望,并坚定地相信,沿着马克思列宁指引的方向,一定能够开拓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尽管经历过艰难曲折,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从来没有动摇过。
“……朋友,我相信,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苦,智慧将代替了愚昧,友爱将代替了仇杀,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凄凉的荒地!……”
这是1935年在狱中饱经折磨的方志敏,于人生的最后时刻以生命写就的“可爱的中国”。这种对祖国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向往,通过笔端自然流露、跃然纸上。
不只是方志敏,这种家国情怀是革命战争年代千百万革命先烈为之奋斗的信仰,他们为着理想中“可爱的中国”前赴后继、血洒疆场。王尔琢曾是工农红军最年轻的参谋长,他曾慨然明誓:“革命不成功,坚决不剃须”。他还将另外一个誓言写在了给父亲的家书里:“为了让千千万万的母亲和孩子能过上好日子,为了让白发苍苍的老人皆可享乐天年,儿已决意以身许国!革命不成功,立誓不回家。”这是他最后一封家书,一年后英勇牺牲时他依然长髯飘飘。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将近20万英雄儿女为山河无恙、家国安宁献出了宝贵生命,被誉为“最可爱的人”。在松骨峰战斗中,王金传等勇士子弹打光了,就和敌人抱在一起,让身上被汽油弹点燃的火,把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激战后,烈士们的遗体,保留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的抱着敌人的头,有的掐着敌人脖子,有的咬着敌人耳朵……他们一个连打死了300多个敌人,坚持等到了部队主力的到来,最终保住了阵地。
在建设和改革年代,无数英模人物舍小家为大家,用鲜血和汗水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被称为建设的楷模、改革的先锋、民族的脊梁。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斗风沙、治水患,临终前对组织提出唯一要求:“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铁人王进喜危急关头舍身跳进泥浆压井喷,喊出了“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言壮语;光学科学家蒋筑英克服重重困难攻克彩电复原技术,他经常说,“我就是一块铺路石,要做更多的铺路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后,1800多名扶贫干部将生命永远定格在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脱贫攻坚征程上,为八年时间全国近一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奉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们被誉为“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刚大学毕业不久的蒋富安,来到四川凉山州盐源县四峨吉村担任第一书记,为帮助乡亲们早日脱贫,一年时间里走烂了三双鞋。“四朝布衣四时新,峨景寒灯映青骨。吉谶九州适黎黍,村晓人烟照明月。”他写的这首诗,正是所有牺牲在脱贫攻坚一线党员干部为群众忙碌奔波的生动写照。
只要有梦想,成功之花终将绽放。经过中国共产党人百年来的接续奋斗,成功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康庄大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当年“醉梦人”的“十问”现在已悉数实现,方志敏的憧憬和遗愿正在祖国大地上生动展现,中国已经成为一个繁荣昌盛富裕的中国,中华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前所未有地展现在眼前。
今日之中国,经济总量突破了100万亿元。中国从一穷二白起步,已经发展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地划上了句号,千百年来“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小康社会憧憬已经变成现实。
今日之中国,正向高收入国家迈进。“东亚病夫”的帽子早已甩到了太平洋里了,中国人民彻底告别了忍饥挨饿、缺吃少穿、生活困顿,如今正受益于世界上最大的民生保障网,平均寿命从解放前的35岁增长到77岁,受教育程度由解放前文盲占八成发展到高等教育全面普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解放前增长近60倍。
今日之中国,敢办也能办成世界头等大事。建设三峡工程、青藏铁路、港珠澳大桥,实施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举办奥运会、世博会、进博会,设立经济特区、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自由贸易港,中华大地上正在创造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
今日之中国,到处荡漾着文明新风、充满着和谐和睦。从几千年历史深处走来的文明大国,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焕发出新的光彩,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生活需求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公平正义得到了极大的维护,社会创造力和活力不断迸发,处处呈现出百姓和顺、城乡和美、社会和谐的动人风景。
“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谭嗣同的诗句,表达的是十九、二十世纪之交对国事飘摇、国势衰微的深深忧虑。
斗转星移,日月新天。展望新中国的未来,毛泽东曾经说过:“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一定要在不远的将来,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历经百年沧桑,走进新时代的中国厚积薄发,到处洋溢着自尊与自信,到处彰显着自立与自强。
这是一个自信的中国。
曾记否,1901年,紫禁城成了列强军队的演兵场,清政府与八国联军签下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赔偿4.5亿两白银的巨款,中国人是带着八国联军侵占首都北京的耻辱进入二十世纪的。
现如今,两个甲子轮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无数革命先烈的浴血奋战,经过几代人长期不懈的奋斗,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今天,中国人有这个自信,可以不用仰视而是平视这个世界了,可以铿锵有力地告诉全世界,“任何国家都没有居高临下跟我们说话的资格”;今天,中国人有这个自信,自主选择属于我们自己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这是一个自立的中国。
曾记否,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除了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连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开国大典上,我们能用的飞机只有17架,不得不让飞在前面的飞机调头再飞一遍,才有了26架飞机从天安门上空呼啸而过的壮阔场景。改革开放之初,我们连一条像样的高速公路也没有,冰箱、彩电这样的日用品也需要依靠进口。
现如今,我们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历程,建立了全世界最完备的工业体系,220多种主要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我国自主研发制造的运20、歼20、直20、C919等军用民用飞机,已经骄傲地翱翔于祖国的蓝天。我国还建成了世界上最长的高速铁路网,时速160-350公里的复兴号全系列动车组已经投入使用,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试验样车也已成功试跑,未来将会展现更高更快的“中国速度”。我们还用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牢牢地将中国人的饭碗端在自己手上。
这是一个自强的中国。
曾记否,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百业待举,科技领域几乎一片空白。2000多名在国外的科学家克服各种阻挠毅然回到祖国怀抱,为祖国科技事业发展鞠躬尽瘁。这是一长串闪光的名字:李四光、华罗庚、周培源、钱三强、钱学森、师昌绪、邓稼先、朱光亚……在归国的路上,朱光亚联合50余名旅美留学生发公开信,呼吁:“让我们回去,把我们的血汗洒在祖国的大地上,灌溉出灿烂的花朵。”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他们与祖国人民一起,克服重重困难,打开科技发展的新天地。
现如今,我国科技创新日新月异,一个个科研成果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一项项卡脖子技术不断被攻克,正在实现从“跟跑”向“领跑”的历史跨越。仅在去年一年,率先进入5G时代、中国天眼投入运行、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升空、嫦娥五号登月回家、华龙一号并网发电、奋斗者号载人深潜万米、量子计算机九章问世、神威太湖之光超算再次领先、北斗导航全面建成,这些最新科技成果集中“井喷”,展现出中国人创新创造的磅礴力量。
特别是过去一年多来,我们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经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考验,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充分彰显了我国的政治优势、体制优势、科技优势、文化优势。穿越灾难,崛起危难,今日之中国正以自信自立自强的傲然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
鲜花献英烈,哀思祭忠魂。今天的盛世中国,是无数英雄烈士用血肉筑成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辈用生命换来的。清明节,我们祭扫烈士,就是要在抚今追昔中铭记革命先烈事迹,继承革命先烈遗志,弘扬革命英烈精神,更加坚定地向未来进发。
在今天,弘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是对他们最好的缅怀。革命英烈虽已离我们远去,但他们身上彰显出来的不畏强敌、不惧牺牲、舍身取义、为国为民的伟大精神永远不朽。我们要在学习弘扬烈士精神中接受洗礼,让红色基因代代传承,成为激励在新长征路上奋力拼搏的强大精神动力。
在今天,不忘苦难历史、继续砥砺前行,是对他们最好的礼敬。我们追思过去,是为了更好开拓未来。我们要牢记红色政权是怎么来的、新中国是怎么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从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中汲取经验和智慧,凝聚勇气和力量,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革命先辈开创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在今天,坚守初心使命、实现民族复兴,是对他们最好的告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胜利在望,但前方依然有许多艰难险阻,依然有许多风险挑战,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要抓住机遇、直面挑战、接续奋斗,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民族复兴伟大梦想发起最为关键的冲锋。
未来之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够如期实现。那时候的中国必将是一个更加奋进的中国、更加强盛的中国、更加美丽的中国,也必定会带来许多意料之外的可能,创造许多意想不到的奇迹……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他们信仰的理想正在实现,他们开创的事业正在继续,他们书写的历史必将由我们继续书写下去。”这是对革命先烈的深情告慰,也是对我们莫大的激励和鞭策。
盛世如斯,相信不仅如您所愿,更会超您所愿!
新华社北京4月3日电
习近平向台湾列车出轨事故遇难同胞表示哀悼 |
|
( 2021-04-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
在这个县城开的会,让全国农村坚定“主心骨” |
再看“莱西会议” |
|
( 2021-04-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
“说庄扶,道庄扶,别看庄扶分田到了户,一步也离不开党支部。”
这是30多年前,山东省莱西县(1991年撤县建市)后庄扶村村民自编的顺口溜。
如今“家家住上小洋楼、生老病死全不愁”的后庄扶村村民,自豪的“底气”依然是村党组织,村里的文化广场被命名为“初心广场”。
后庄扶村是村级组织建设“莱西经验”的源泉和生动实践者。1990年中组部等多个部门在莱西召开会议,总结推广“莱西经验”,确立了以党支部为领导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工作格局,“莱西会议”成为我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的一次重要会议。此后,“莱西经验”不断得到坚持和发展,农村地区坚定依靠党组织这个“主心骨”实现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
今年68岁的周明金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这缘于改革开放初期他牵头的一项重要调研。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粮食产量大增,但农村也出现村集体服务功能弱化、部分村党组织陷于瘫痪或半瘫痪状态、党支部与村委会关系不明确等问题,如何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就成为当时的新问题。”周明金告诉记者。
1985年,时任莱西县委组织部组织科科长的周明金带队,对“农村工作由谁抓、抓什么、怎么抓”进行调研。40多名干部,分成9个组深入乡村,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倾听农民真心话。
“地分了,单干了,党支部也就靠边站。”
“没了党支部,就像灶膛里没了柴火,这一大锅水还能烧得开?”
“党支部的火什么时候都要烧得旺旺的,不能自个降温,凉了群众的心。”
……
走访800多个村庄后,调研人员发现:凡是发展好的村庄,村党支部作用都发挥得好;凡是发展落后的村庄,村党支部力量都很薄弱。
“我们的调研回答了三个‘抓’:谁来抓,必须发挥党支部在村级组织中的核心领导作用;怎么抓,村委会在村党支部领导下,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抓什么,发展村集体经济,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把大伙的心拢在一起。”周明金说。
在调研成果基础上,莱西县积极探索,总结出村级组织建设“三配套”经验:
——以党支部建设为核心,搞好村级组织配套建设;
——以村民自治为基础,搞好民主政治配套建设;
——以集体经济为依托,搞好社会化服务配套建设。
“三配套”经验在莱西收获了实实在在的回报:粮食产量从1983年的7.69亿斤增长到1988年的8.7亿斤,农民年人均收入从1983年的443元增长至1989年的838元。
莱西的村级组织建设经验引起山东省和国家部委关注。1990年8月,中央组织部、中央政策研究室、民政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共同在莱西召开了全国村级组织建设工作座谈会(史称“莱西会议”),总结推广“莱西经验”,确立了以党支部为领导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工作格局。
此次会议后,莱西市深化“莱西经验”,经济社会发展驶入“快车道”:1992年被列入山东省经济强县,2004年挺进全国百强县(市)。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在脱贫攻坚战中,莱西继续发挥农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使党组织成为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心骨”。
“听党话,跟党走;种葡萄,拔‘穷根’!”莱西市沟东村葡萄连廊上的这行字,是全村人的心声。
这个库区搬迁村一度以“三堆”(草堆、土堆、粪堆)而出名,2014年被定为山东省级贫困村。为使“户脱贫、村摘帽”,党支部书记高维玉将村庄分为四个网格,由党员担任网格党群服务员,培育文明村风民风;依托当地水源优势,带领村民种葡萄,依靠产业脱贫。
“没人领着干,庄稼户啥都不敢干。”高维玉说,“刚开始动员种葡萄,很多人都犯嘀咕,种苞米还能有千八百收入,种葡萄亏了怎么办?我就动员党员和村干部先种。”
去年,沟东村人均纯收入2.2万元,是2014年的近4倍。“家里房子翻新了,我还买了两辆车。”村民王少尉说,“当初种葡萄两年都没结出果,我都准备拆了葡萄架,幸亏支部书记拦了下来。”
2016年底,莱西市5319户贫困户全部脱贫;2017年,莱西市35个山东省定贫困村、58个青岛市定经济薄弱村全部摘帽。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要振兴,组织保障是关键。
由于农村人口大量外流,一些村党组织无人可选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同时,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农村劳动力减少,农业规模化经营成为新趋势。作为“莱西经验”发源地,莱西市近年来在深化拓展既有经验上迈出新步伐。
“跳出就村庄抓村庄、就农村抓农村的传统思维,莱西市全域推进村级组织优化调整。”莱西市委书记庄增大说。
在综合考虑户籍人口、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和产业布局等因素基础上,莱西市提出将861个行政村调整为111个新村,村民代表同意率达95%以上。新村党组织发挥统领作用,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推动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经营。
由7个自然村组成的七星河新村,流转500余亩土地招引企业建起玻璃智慧温室,发展高效农业,水肥、光照等生长要素均实现自动化控制。“新村还将打造智慧农业小镇,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新村党委第一书记张建东说。
产芝湖新村由产芝、茂芝场等7个自然村组成,通过土地流转,当地发展起民宿、渔家宴、葡萄大棚、桑葚采摘园等,形成了乡村旅游特色产业链。
“以赋能为目的,以微利为目标”,莱西市创立市级国有农业投资平台,与镇村两级领办的合作社相互配合、协同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实现价值倍增。
去年,莱西市村级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及以上的新村达到66个,占比59.5%,村民人均纯收入2.23万元,较“十二五”末增长39.2%,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率达75%。
山东省委组织部介绍,“莱西会议”以来,山东把加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作为一项战略性、全局性、长期性任务来抓。特别是近年来,山东全面推进农村过硬支部建设,并创新组织设置,建立联合党组织2011个,推动农村资源整合、发展融合,奋力开启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新篇章。 新华社青岛4月3日电
革命圣地延安将建设中国革命博物馆城 |
|
( 2021-04-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
2020年9月,国家文物局公布了第一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延安革命文物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作为唯一的革命专题类示范区入选。
延安革命纪念地管理局党委书记薛耀军介绍,此次批复的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延安要用3年时间建设成为“守护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家园的示范城市、传承弘扬延安精神的革命圣地、彰显红色文化的中国革命博物馆城和助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重要典范”。
延安是中国革命圣地,具有丰富的革命文物资源。延安现存445处革命旧址,有30座革命主题博物馆,是全国革命旧址数量最多、时间跨度最长、内容最为丰富的城市。“十三五”期间,延安接待游客超过2.5亿人次。党的百年华诞到来之际,宝塔山、枣园、杨家岭等革命旧址的参观者络绎不绝。
薛耀军说,近年来,延安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创新革命文物活化利用,开发了7处革命旧址网上体验馆,新建和改造提升中国革命文艺家博物院、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等多座展馆,改变以往“看窑洞”的同质化参观方式,形成了多类型、分领域的主题展览,为中国革命博物馆城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按照实施方案,延安将建设“陕甘宁红色旅游区”,形成西北革命根据地、长征落脚、全面抗战、转战陕北等一批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整合革命文物资源,开展集中连片维修保护,持续开展革命文物和文献档案史料等的调查征集,打造一批革命文物陈列展览精品。将桥儿沟、清凉山、边区政府等窑洞旧址群活化利用,串珠成链、整体展示,打造全国一流的体验式教育培训基地。
“延安的革命旧址里,一砖一瓦都见证着历史,一草一木都传递着初心。”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教授王涛说,中国革命博物馆城将成为讲述党史的生动教材和淬炼灵魂的神圣课堂。
道路交通安全法修改公开征求意见 |
拟加大对“毒驾”“代扣分”“分心驾驶”等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
|
( 2021-04-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
据了解,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道路交通安全及管理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执法实践遇到了许多新问题,一些新出台的法律法规作出了许多新规定,“放管服”改革推出了许多新制度新措施,对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依法治理道路交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修改过程从打造现代化道路交通治理格局、加强车辆和驾驶人源头监管、改善便民服务、完善道路通行条件和通行规定、完善交通事故处理规定、科学配置法律责任六方面入手,共修改124条,其中修改84条、新增39条、删除1条,修改后的道路交通安全法(修订建议稿)共162条。
此次修改着力突出教育引导功能。坚持教育为主、体现行政处罚“轻轻重重”的原则,对部分违法行为初犯、偶犯的,可以给予警告处罚,自愿参加交通安全公益活动的,可以免除处罚;对屡教不改的违法行为人可以提高处罚标准。加大对“毒驾”“代扣分”“分心驾驶”等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完善酒驾、醉驾处罚规定;增加了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的处罚种类。
此外,还明确了每年12月2日为“全国交通安全日”;完善了“机动车”“非机动车”“交通事故”“交通肇事逃逸”“废弃机动车”“上道路通行”的定义表述;将“消防车”调整为“消防救援车辆”;赋予了设区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有轨电车管理办法的权限;完善了境外机动入境管理制度,明确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入境车辆可以由广东、福建省根据实际制定具体管理规定。
据悉,道路交通安全法于2004年5月1日实施,在促进交通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提升广大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和文明素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次瑞丽疫情溯源
高度疑似缅甸输入 |
|
( 2021-04-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
致敬建设者,“心连心”艺术团走进雄安新区 |
|
( 2021-04-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
4月1日,由中宣部主办,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承办的“奋进新时代 筑梦未来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心连心”艺术团赴雄安新区慰问演出在CCTV-1、CCTV-3播出。
演出集结了超强阵容,廖昌永、张也、霍勇、刘媛媛、杨坤、李宇春、朱正廷、张含韵、杜江、郁可唯、霍尊等优秀文艺工作者,联袂为雄安新区建设者们及当地百姓献上一场视听盛宴。
节目开场,主持人任鲁豫、朱迅、李思思、马跃带领“心连心”艺术团“打卡”雄安新地标,为观众揭开雄安的神秘面纱。
“导演组与主要演职人员乘坐刚刚通车的京雄城际铁路‘复兴号’高铁列车来到雄安新区,一路上目睹了雄安四年来的建设成果。”总导演肖芳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在分会场的设计中,我们也着意突出了慰问‘行进中’的状态。比如慰问小分队到达雄东的建设工地和容东的建设者之家,是搭乘大巴车去的。到了白洋淀,小分队‘因地制宜’,乘坐了最古色古香的小渔船。”
“在节目编排上,我们尝试让文艺慰问更接地气、形态更多样。”肖芳强调,节目设置上打破了舞台限制,歌舞之外,还有诗朗诵、武术、相声、篮球挑战赛……多样化的节目形式让现场观众直呼“过瘾”,也让荧幕前的观众频频“点赞”。从节目中,观众还能领略充满雄安风情的特色文化。
肖芳说:“这次慰问演出是雄安新区建设以来,第一次用文艺作品的方式向全国观众展示现阶段的建设成果。节目在设计阶段,就采用主会场与多点拍摄相结合的演出形态,加强了分会场的内容设计,将多样化的演出场景进行自然串联,打破演出的时空局限。”
演出主会场就搭建在京雄城际铁路雄安站西侧广场。这座车站是雄安新区开建的第一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是亚洲最大高铁站,也是雄安崛起之梦的起点。“心连心”艺术团搭乘“追梦”快车来到这里,在这里献上精彩演出。节目中融入了大量雄安特色元素,将雄安智能化、科技化、现代化的区域气质完美呈现。
雄安新区设立以来,十万建设大军夜以继日投入到新区的全方位建设当中。这次慰问演出,主创团队特别邀请了参与新区建设的设计师团队、建筑工人、高铁乘务人员,以及其他各行各业的雄安建设者来到现场,观看并参与现场演出。歌曲节目《我和2035有个约》中,在雄安设计中心驻扎的设计师团队成了主角。歌曲表达了他们对未来雄安的畅想,展现了“智慧雄安”“创新雄安”的魅力。
“雄安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新区的建设者们功不可没。因此我们想向所有新区建设者致敬。”肖芳表示,“在节目中,我们设计了对优秀建设者代表的采访,请他们说出心目中对未来雄安幸福生活的期待。”
主会场舞美以蓝色与银色为主色调,利用雄安站西侧广场花坛为烘托进行融合设计。舞台整体设计体现展翅翱翔的理念,象征雄安拔地而起,正挥动雄壮的翅膀向千年大计坚定启航。
主会场外,“心连心”艺术团还深入雄安建筑工地,演出人员通过互动带动现场观众一起“唱起来、玩起来”。“接地气”的节目形式,展现“心连心”艺术团演出的独特魅力。“与百姓零距离”的节目理念,引领艺术家们真正走到雄安建设一线,慰问辛勤劳作的工人建设者,为他们送去温暖与祝福。
节目打造“有舞台无距离”的观演互动模式,表演者走下舞台,观众站起身为演员欢呼打“call”,甚至成为表演的一部分。雄安人民热情似火,现场气氛轻松热烈,时不时掌声雷动。
保“一国两制”
促安定繁荣 |
访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 |
|
( 2021-04-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
|
|
香港“网红”冼师傅 |
用视频为正义发声 |
|
( 2021-04-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
新华社香港4月3日电(记者王旭)“冼师傅好嘢!(广东话厉害)有理有据,敢言”“多谢冼师傅指正提出,让香港市民长知识”“若没有使命感,连忠诚度和责任感都没有,又有何资格当政府官员呢?”……
日前,香港“网红”冼师傅一段揭露美国在有关审查问题上双标的视频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优兔上收获了5万多点击、800多留言,绝大多数留言都是为冼师傅点赞,称赞他有理有据,反驳西方媒体对香港完善选举制度的攻击。
谈到完善香港选举制度,冼国林对一些西方媒体、政客的故意歪曲嗤之以鼻,认为这是香港反对派、西方媒体把完善选举制度“妖魔化”。他录制了多段视频解读完善选举制度这一重大举措,对西方在民主、人权问题上的虚伪和双重标准加以揭露。
针对完善选举制度中有关审查候选人资格的规定,冼国林说:“说到政治审查的始祖,早在1947年美总统杜鲁门就已经颁布‘9835号法令’要求审查所有政府雇员的忠诚,如有怀疑马上解雇,这是第一个公开用正式的文件作出政治审查。到1953年艾森豪威尔总统上任后,更进一步把怀疑忠诚改为怀疑不符合美国人做事的风格,便可以将该雇员解雇,并撤销所有申诉渠道,即可以马上将你解雇,不得上诉,也毋需提出证据。”
冼国林投拍过《叶问》《叶问前传》等电影,对美国当年对演艺界的严格审查印象深刻。“(美国)有个黑名单,如果觉得你不符合美国人的风格,就把你放进黑名单。当时有很多演艺界的人对政府有些批评,拍的电影不对劲,政府就将他们列进黑名单。不但不能给政府工作,就算出来找工作也不容易。”他说。
他更以亲身经历介绍了港英时代香港政治审查的严格:“我做过一年警察,他(指港英当局)要求哥哥、弟弟、姐姐、妹妹,他们的配偶,全部都要审查,非常严格。”
在冼国林看来,西方政客、媒体攻击香港完善选举制度毫无道理。“很明显,西方是说一套,做一套。他可以做的,你就不可以。”
谈到自己的观点赢得香港市民的共鸣,冼国林非常开心。他认为,香港市民正越来越多认识到西方媒体的片面。“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单单看西方的报道会受到误导。”
冼国林是香港的“网红”,他的视频节目“冼师傅讲场”在优兔上有14.8万订户。说起做这个节目,他说完全是出于责任感。2019年香港发生“修例风波”,当看到暴徒冲击香港立法会,他的女儿惊讶地问爸爸,为什么会这样?
“我就想我不站出来,我们的下一代怎么办?”冼国林说,那时他接受一互联网平台的访问,反响很大。从那以后他想到要利用互联网把自己的观点讲出去,让更多人知道。
2019年10月,他做了第一期视频,截至目前仅在优兔上他就发布了126期。年过六旬的冼国林学养丰厚,经历丰富,从事过金融、法律、影视等多种行业。他的节目涉猎广泛,既抨击“黑暴”,也为香港稳定建言献策,极受香港大众好评。
最高峰时,“冼师傅讲场”在几个互联网平台共有近70万人观看。谈到现在,冼国林笑言:“现在当然比较少,因为形势平定下来,大家看视频的热情就比较小了,但是平均还有10多万。”
正如香港市民称赞冼国林的那样“国家需要你的时候,挺身而出,才能做到真正爱国”,冼国林始终以高昂的热情,点评香港时事,在关键时刻发出正义的声音。
你们的名字
奋进的路标 |
寻访江苏盐阜老区一百二十八个以英烈名字命名的村镇 |
|
( 2021-04-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清明 |
|
在盐城市盐都区佳富村,村民路过佳富红色纪念馆(3月26日摄)。 |
|
在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云彩村,幼儿园老师在给小朋友们讲述朱云彩烈士事迹(3月26日摄)。 新华社记者季春鹏摄 |
|
“儿只能以身报国,不能返里孝家”烈士家书里的报国情和孝母心 |
|
( 2021-04-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清明 |
清明前夕,在位于安徽省六安市的大别山革命历史纪念馆,记者发现了这样几封写给母亲的家书。它们出自80余年前,一位名叫刘怀芝的战士笔下。
馆中他的史料不多,没有照片,年岁不详,只知道这位战士出生于大别山区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30年参加红军,他先后经历了鄂豫皖苏区的5次反“围剿”斗争和3年游击战争。
“儿自离别家庭参加革命誓为群众谋解放造幸福,转瞬间不觉数年之载了,因当初受环境压迫关系,隔绝信件不流通,未通讯问候,真是抱愧得很。”四处征战,见字如面已是1937年。那时,刘怀芝先后担任红二十八军手枪团一分队排长和特务营一连的排长、连长。1938年2月,红二十八军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后,他又跟随队伍东进抗日,在安徽舒城、庐江等地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每到一地休整,刘怀芝都要找机会写一封家书问候。“大人的身体可康健否?”“生活愉好否?”“再到冬冷之时,大人玉体须保重。”连续两封信没有回信,便让他心急如焚,一封写于1938年1月的家书上他甚至转托亲戚:“我家如没有人了,请你费心回音。”
家书里,浓烈的报国之情不变。他在信中写道:“现在国难当前,中华民族已到生死存亡之紧急关头了。”“不愿当亡国奴的人,除了汉奸亲日派以外每人都应该负有抗日救国事业,只有抗战到底才是出路。”“挽救民族危亡,争取中华民族之独立自由与解放,这一光明磊落的正确主张已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热烈拥护与赞同。”
通过家书,读者可看得到一个活生生的刘怀芝——接到回信,心中欢喜,面对母亲,一定“报喜不报忧”。“身体非常健全,生活愉快,各位同志都非常亲爱,请大人不必挂念。”作战负伤后,他给母亲的信中,也只是轻描淡写一句:“儿此次打敌人获带一轻彩,在团部休息现已快痊愈了,在休息时,生活一律甚好。”
“儿只能以身报国,不能返里孝家。”在信中,刘怀芝多次提出:等打退了敌人,就回家照顾父母。然而,1939年夏天,他来不及回家,便牺牲在抗日战场上。
“这些家书中既看得到一位披荆斩棘的先烈,也能看到一位有血有肉的儿子。”皖西烈士陵园管理处主任朱军告诉记者,刘怀芝家书的来源以及更多关于这位先烈的故事,他们一直努力考证中。记者辗转地方党史办、退役军人事务局多个部门,截至发稿,也未寻得刘怀芝的亲属、后人信息及更多相关资料。“如有人知道刘怀芝亲属下落,也请费心回音。”朱军说。
对老百姓的爱是真爱 |
|
( 2021-04-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清明 |
“樵夫”,是已故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的微信名。
如何解释?他没有留下答案。
也许他愿意像樵夫那样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可能寓意像樵夫那样递柴添薪、温暖人间;或许就是表达耕耘一方山水、守望一方百姓之志……
“樵夫”已逝,成为闽北百姓永远的乡愁。
新华社国内部记者廖翊:廖俊波走了整整4年。印象中的廖俊波,定格在了路上。衣服、雨鞋、雨伞、被子,是他留在车上的“四件套”。每每想起他以车为家的生活,想起他“如果一天有48小时就好了”这句话,心中不禁恻然。
这种奔走当然辛苦,但他却这样解释:“你在为自己的孩子洗尿布的时候,会觉得很难受吗?肯定是快乐的!”从政第一天起,他就把自己定位于人民的勤务员、群众的保姆,这是他的初心;为人民做实事,成为自己当然的使命。
20多年来,廖俊波就像一块砖,无论“搬”放在哪里,干多久,他都当作事业去长久经营,而且甘之若饴,正如他自己所说——“我没有走不走的概念,没有换不换届的概念,在哪里一天,就想做好每一天。”
“初心”成为“恒心”,在于他永远“对标”榜样,永远不忘人民。去福建东山学习谷文昌事迹后,他在日记里记下心灵的震撼:“一名县委书记,身后能受到一方百姓如此爱戴!我问自己,能不能做得到?”
在福建采访廖俊波的日子里,最感动的是当地百姓对他发自心底的敬意和怀念,最难忘的是一位熟悉他的领导的解读:“他的政治资源就是老百姓,就是群众的口碑。他对老百姓的爱,那是真爱。”
“人生就像一列火车,往远方看,就能看到更大的风景。”廖俊波这句话,表达了共产党人真实的境界与浪漫,是对自己人生最大的激励。
用生命书写人生答案 |
|
( 2021-04-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清明 |
28岁的吴应谱和23岁的樊贞子夫妇,生命定格在了2018年12月16日。
随他们一起离世的,还有樊贞子腹中2个月大的胎儿。
这对来自江西修水县的“扶贫伉俪”,把芳华献给了脱贫攻坚事业。
这对新婚40日的“圆梦人”,没能看到宣告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一幕。
他们,以及其他1800多名牺牲的扶贫英雄,是千年小康梦中的永恒坐标。
新华社江西分社记者赖星:在吴应谱的农村老家,我看到他的家门前挂着一对印有“囍”字的大红灯笼,旁边却贴着白色挽联。
那一刻,我的心瞬间被刺痛。
采访过程中,我的内心一直被崇敬与心痛两种情感所包裹着,深感他们的事迹值得被更多人倾听。有限的时间里,我尽可能走过他们走过的路,见他们朝夕相处的人,听他们和贫困户的故事,触摸他们用生命书写的人生答案。
在曾帮扶过的贫困户心中,这份答案叫“以心换心”。吴应谱夫妇关心村民的吃穿冷暖,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村民一直念着他们的好,有人清楚地记得樊贞子牺牲的日子,有人如今还能脱口说出吴应谱的手机号。
在樊贞子的入党申请书中,这份答案叫“初心使命”。她写道:“走访了很多村民,其中一些是贫困户,他们无一不跟我诉说着以前的日子有多苦,是党和政府一直以来对他们不抛弃、不放弃,鼓励他们重拾信心……我既然选择了,就应该勇往直前,承担起一名基层公职人员的使命——为人民服务。”
在至亲之人的思念中,这份答案叫“天下父母心”。樊贞子曾对父亲樊友炳说,如果不支持她的事业,那他就不够朋友。女儿牺牲后,樊友炳无声地抹去泪水,拿出积蓄成立爱心基金,资助那些家境困难的孩子完成学业。他想当着女儿的面再问她一次:“爸爸够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