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 闻

02版:中国新闻

03版:经济·民生

04版:脱贫攻坚

年货大集 惠民迎春   1月4日,顾客在山东临沂商城国际会展中心年货大集选购年货。
           新华社记者李紫恒摄
娃娃庙会 感受年味   1月4日拍摄的天津市第十一届娃娃庙会一角。当日,天津市第十一届娃娃庙会在天津市少年儿童活动中心开幕。    新华社记者李然摄
深入推进大保护 打造引领高质量发展生力军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召开四年间
深入推进大保护 打造引领高质量发展生力军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召开四年间

( 2020-01-0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记者
 

 
  “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2016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中华民族母亲河开启发展新征程。
 
  转眼四年。大江奔流,一如千年,却已焕发新颜。
 
  环境更加优化。2019年1月至11月,长江经济带优良水质比例达82.5%,优于全国平均水平6.1个百分点;
 
  发展保持强劲。前三季度沿江11省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1%,高于全国增速0.9个百分点,经济总量占全国44.5%,比重持续提升。
 
  沿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长江经济带正成长为引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深入人心


 
  这是长江生态保护事业历史性的一幕,是一场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巨变。
 
  2020年1月1日零时起,长江流域332个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全面禁止生产性捕捞。长江流域各地重点水域也将相继进入为期10年的常年禁捕期。
 
  更深刻的变化即将发生。不久前,《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草案)》首次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这部全面保护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法律箭在弦上。
 
  四年,近1500个日夜。围绕中华民族母亲河,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逐渐铺展,共抓大保护的格局正在形成。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
 
  立规矩,明方向——
 
  2016年1月5日,重庆,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召开。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使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明晰思想指引,确立根本遵循——
 
  2018年4月26日,武汉,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召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形势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关键是要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自身发展和协同发展等关系”“使长江经济带成为引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承东启西、接南济北、通江达海、人文荟萃。数千年孕育支撑中华文明的母亲河,正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
 
  长江上游和中游交界处,湖北宜昌。深冬时节,点军区艾家镇江水碧绿,岸线整洁。
 
  耗资3000多万元的田田化工厂污染土壤治理项目已经完成。作为宜昌市治理“化工围江”首家拆除的企业,关停、拆迁、土壤修复、植树复绿,从利润超过2000万元的化工厂化身绿地,用了近3年。
 
  2017年,宜昌市主动破解“化工围江”困局,率先启动长江沿线1公里内134家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壮士断腕,换来的是转型升级的历史机遇。截至2019年底,宜昌市精细化工占化工产业比重达36.2%,三年翻了约1倍。
 
  实践证明,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矛盾对立,而是辩证统一;共抓大保护非但没有影响经济发展,反而促进长江经济带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
 
  长江下游,清晨的崇明东滩。水面波光粼粼,过境停歇的候鸟时而振翅飞翔,时而在滩涂休憩。
 
  位于长江与东海交汇地,崇明岛是上海的生态屏障。上海市发改委巡视员王扣柱说,在崇明,爱鸟护鸟的观念深入人心。
 
  长江上游,三峡库区。山高、坡陡、峡谷深,如何保护生态又增收致富,曾困扰当地干部群众。
 
  用生态颜值换产业价值。如今,三峡红叶、高峡平湖、忠州橘乡等一批文旅名片在三峡库区唱响,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记者调研发现,四年来,最深刻的是发展理念的转变。过去一些群众反映强烈、想解决而未能解决的环境问题予以根治,各地逐步摒弃以投资和要素投入为主导的老路,自觉谋划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
 
切实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


 
  2019年11月,安徽马鞍山市,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现场会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召开。
 
  会上播放了2019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要求紧紧抓住问题不放,持续压实整改责任。
 
  几天后,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第4次全体会议召开,向沿江11省市移交最新披露的152个生态环境突出问题。
 
  四年来,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取得明显成效,但长江经济带生态形势依然严峻,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
 
  以问题为导向,发现一个、解决一个,动真碰硬,持续攻坚,久久为功。
 
    
 
  2019年1月,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第3次全体会议,向沿江11省市移交163个突出问题。
 
  3月底,建立问题台账及工作调度和督促机制;6月上半月和9月至10月中旬,对163个突出问题整改情况进行两轮全覆盖督促检查;先后对江西、湖北、湖南、四川、江苏等地生态环境问题暗查暗访,狠抓负面典型予以通报……
 
  截至目前,163个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完成整改115个。沿江11省市累计自查问题3044个,完成整改2076个。
 
  2018年4月,生态环境部遥感监测发现,重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旅游设施、工矿用地等人类活动区域500多处,自2015年以来新增16处,扩大规模76处,侵占破坏生态问题十分突出。随后,一场围绕缙云山保护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的“铁腕治山行动”全面展开。
 
  截至2019年12月10日,缙云山保护区内190个问题已整改完成184个;340处违法违规建筑整改完成319处,累计拆违8万多平方米。
 
  问题整改是关键抓手,生态修复及污染治理则是长远之策。
 
  立足治本。沿江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化工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船舶污染治理和尾矿库污染治理……一场场战役接连打响——
 
  “长江大保护,以前是个‘选择题’,如今成了生死攸关的‘必答题’!”一位基层干部对记者说。
 
  截至2019年12月中旬,长江经济带地级及以上城市污水收集管网长度比2018年底增加3954公里,沿江11省市已有579座尾矿库完成闭库;2019年以来沿江11省市累计搬改关转化工企业958家;长江经济带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74%。
 
  还江于民。大力实施长江岸线生态复绿和滨江岸线整治,人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提升——
 
  坚持截污、清淤、补水同向发力,“高原明珠”云南滇池2018年全湖水质升至Ⅳ类,为30多年来最好水质,实现“一湖清水还复来”;
 
  坚持“先治污、后筑景”,武汉市前期拆除各类码头300多个,2019年,又开展长江和汉江核心区103个码头、189艘趸船的拆除、整合、集并工作,两江四岸露出久违的江岸线,呈现“滨江都市画廊”立体景观;
 
  湖南岳阳实施长江大堤造林绿化工程,已完成长江岸线复绿1.3万亩,港口码头复绿47.7万平方米,洲滩、关停码头全部复绿……
 
  万古奔腾的长江,奔涌出永续发展、生生不息的绿色波涛。
 
  探索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


 
  2019年12月1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发布。新的国家战略蓝图绘就。
 
  “在长江经济带发展成为国家战略后,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一种战略叠加和战略升华,对于完善改革开放空间布局,提高我国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吴晓华说。
 
  长三角“龙头”腾飞,长江经济带巨龙起舞——
 
  近日举办的长江流域(长三角)智能制造与机器人产业发展论坛暨项目对接活动上,200多名来自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的代表达成多项合作成果。
 
  长三角搭建平台,积极探索建立服务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一体化的产业协同机制。已成立的长江流域园区合作联盟与长江流域智能制造与机器人产业联盟,辐射长江流域100多家园区及数千家智能制造、机器人、人工智能企业。
 
  2020年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召开,明确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三大城市群互联互通、协同发力;
 
  长江经济带联通“一带一路”,江海相连,激荡澎湃,汇入世界经济大潮。
 
  2019年1月至11月,沿江11省市开行中欧班列4685列,同比增长32%,占全国总列数的63%。
 
  创新驱动和改革开放,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生态产品总价值是GDP的2.73倍、农民以绿水青山入股分红……在国家三大生态文明试验区之一的江西,当地良好的生态优势正加快转化为经济优势,好山好水“卖”出好价钱。
 
  生态环境的改善,让沿江城市成为吸引高素质人才的热土。江苏南通海门市临江新区海门科技园,与崇明岛隔江相望。这里已入驻基因测序、药物研发、制剂生产等百余家企业,一个科技人文生态小镇已现雏形。
 
  共抓大保护,做的是减法,切割的是利益,转变的是长期发展模式,绝非易事。
 
  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仍在路上。既要全力攻坚,不断冲破利益藩篱;更要久久为功,打好持久战,让中华民族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记者安蓓、王贤、陈刚、周凯、李思远)新华社北京1月4日电
 
决不让一滴生活污水直排入江 湖北大力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助推长江大保护   新华社武汉1月3日电(记者王贤、徐海波)长江之畔,寒风凛冽。湖北省武汉市水体污染防治的关键工程——武汉北湖污水处理厂建设工地一片热火朝天,工人们正在紧张地进行收尾作业,为最后的通水做准备。这座污水处理厂将承担大东湖地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工作,破解武汉青山区部分地区生活污水直排入江的问题,服务约130.35平方公里、248万余人,将使区域内主要排口污染物削减60%以上。
  作为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污染治理“4+1”工程中排位第一的工程,城镇污水处理是沿江省市落实长江大保护的应有之义。中铁上海局市政公司总经理邓永驰说,2016年以来,公司在长江沿线承揽了32项水务环保工程,参建湖北、上海、江苏、重庆、四川等近10个长江经济带省市的水环境治理工程,企业营业收入连年保持30%以上的增长。
  长江干线流经里程最长的省份湖北,近年来大力建设城乡污水处理设施,把水污染防治作为“牛鼻子”,推进长江大保护。湖北省襄阳市东津污水处理厂2019年底建成通水,不仅东津新区的污水得到有效处理,襄阳市汉江以北片区的城市污水也可分流到这里处理,有利于保护长江最大支流汉江的水生态环境。
  随着城市东进,东津新区新建了高铁站、医院、学校、市民中心、科技馆等公共建筑和东津世纪城等居民小区,给原有的鱼梁洲污水处理厂带来很大压力。邓永驰介绍说,东津污水处理厂一期占地95亩,设计规模为日处理污水10万吨,远期将达到66万吨,处理后的尾水除厂内少量冲洗、浇灌用水外,大部分经淳河排入汉江,出水水质达到国标一级A排放标准。
  除了对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扩容、提质、增效,湖北省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广大乡镇,这些地区人口较为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却十分滞后。湖北省880多个乡镇超六成位于长江和汉江周边,过去洗衣服水、餐余垃圾等“随手一泼”,威胁着长江生态安全。
  2017年以来,乡镇生活污水治理先后被列入湖北省“四大补短板工程”“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各地谋划828个污水处理厂与配套管网新建、改造项目,以及69个管网配建项目。目前所有污水处理设施全部投入试运行,处理能力日新增114万吨,达到170万吨,每年将减少6.2亿吨生活污水排放。
  “这意味着全省超过六成人口的生活污水将实现统一收集、统一处理。”湖北省住建厅村镇处处长万应荣说,加上各类城市和县城,湖北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已覆盖全部城镇人口。
  参与技术设计的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总院科研所副所长吴瑜红介绍,湖北省乡镇生活污水治理所有污水厂、管线、管井都实现了坐标定位和目标导航,进水、出水的水量、水质实时在线监测,污水治理的庞大数据被纳入信息化管理,走在全国前列。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在鄂州市鄂城区东港镇峒山村,一个日处理能力10吨的生活污水处理站正在运转,村民家中的生活污水通过污水管网集中到这里,处理后的水达到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
  “村里11个村民小组每个组都有一个污水处理站,生活污水处置率已达到90%。”峒山村支部书记陈建军说。
  从城市到乡镇,从乡镇到山村,湖北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遍地开花,长江大保护的成果正在显现。湖北省生态环境厅数据显示,2015年到2019年,湖北省生态环境状况指数稳定在良好级别;2018年全省179个河流监测断面,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为89.4%,比2015年提高5.2%。
易地扶贫搬迁:助力“跨越式”奔小康
易地扶贫搬迁:助力“跨越式”奔小康

( 2020-01-0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贵州省惠水县新民社区党支部书记罗应和在小区里展示易地扶贫搬迁前的老照片(2019年7月23日摄)。 新华社记者杨文斌摄
 
  新华社记者
 

 
  当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易地扶贫搬迁便成了摆脱贫困的有效途径。“十三五”期间,我国计划对1000万左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8月在青海省考察时指出:“一定要把易地移民搬迁工程建设好,保质保量让村民们搬入新居。大家生活安顿下来后,各项脱贫措施要跟上,把生产搞上去。”
 
  按照“搬得出、留得下、能就业、有保障”的要求,各级政府在安置区着力发展产业、调整经济结构、拓展增收渠道,各地搬迁群众生活正实现“跨越式”奔小康。
 
  几辈人告别“穷窝窝”,迎来新生活


 
  短短数年时间,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境内寸草不生的“沙窝子”上,兴起了由独门独院的住宅、蔬菜日光温室、养殖暖棚组成的现代化乡村,还有基础设施齐备的乡村广场、崭新校舍、柏油马路……
 
  3年前,30多岁的芦喜年把家搬到这个生态移民区——黄花滩富民新村。
 
  搬迁前,他们住在古浪县南部山区,吃水靠挑,生活靠天。在芦喜年的记忆里,打小“离开大山”话题就被村里人挂在嘴边。但直到自己成家有了孩子,大家还生活在山上。
 
  山里的收成“糊”不住一家人的日子,芦喜年开始下山打工,去过县城,远走新疆,奔赴福建……不管走多远,山里的家都拴着他。
 
  2016年,他所在村子真的实现了集体搬迁。在新村,芦喜年一边经营蔬菜日光温室,一边着手建养殖暖棚。春节一过,他还将发展一个养殖规模达千余只羊的养殖场。
 
  “眼前的生活是几辈人的梦想。”芦喜年说,消除了“后顾之忧”,有了更多精力脱贫致富。
 
  目前,黄花滩富民新村已搬迁安置山区移民1379户4580人,有6个小区、16个村民小组;村内有小学1所,幼儿园1所,标准化村卫生室6所。
 
  也是在3年前,受益于易地扶贫搬迁,加羊索南一家告别了高原。过去,他们居住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尖扎滩乡羊直村,山大沟深、交通不便,以放牧为生。
 
  谈起过去在海拔3800米的高山草原上的放牧生活,加羊索南说最怕两件事:一是怕雪灾——不期而至的雪灾常常在一夜间让羊群遭受灭顶之灾;二是怕家里有人生病,“自从搬下山后,再也不用怕了”。
 
  加羊索南的新家,是位于黄河岸边的昂拉乡德吉村——一个由30多个贫困村的251户村民组成的易地扶贫搬迁新村。
 
  加羊索南介绍说,“德吉”,在藏语中是“幸福”的意思,今天居住的这个黄河岸边新村气候宜人、风景秀美、交通便利,跟过去比,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
 
  “谁能想到,我们牧民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
 
  实施脱贫攻坚以来,青海省近12万贫困人口被纳入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通过易地扶贫搬迁,绝大多数深度贫困地区的贫困群众彻底告别了“穷窝窝”,迎来了新生活。
 
换一方水土富一方人


 
  要想稳得住,产业要先行。
 
  虽已入冬,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毛坝乡的千亩莓茶园却郁郁葱葱,48岁的宁秋菊正忙着在茶园修枝除草。
 
  宁秋菊是毛坝乡易地扶贫搬迁小区居民。2018年,从山上搬来的宁秋菊一家3口分得3亩莓茶园,还在乡政府门口开了一家面馆,每月固定收入超过2000元,很快实现脱贫。
 
  “感谢政府的好政策,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宁秋菊充满感激。
 
 
  这个安置小区的搬迁户,不论老人孩子,每人分得1亩莓茶地。截至2019年10月,毛坝乡莓茶种植面积已超过万亩,带动易地扶贫搬迁户和其他建档立卡贫困户1600人脱贫摘帽。
 
  在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富民新村,以往农闲无事的村民忙得正欢。李应川家日光温室里种植的1亩多辣椒喜获丰收,外地客商的冷藏货车停在温室外,他和妻子正忙着采摘辣椒。
 
  “辣椒收获季要持续两个多月呢,预计能卖2万多元。”李应川说,与土地打了大半辈子交道,从未见到种1亩来地能挣这么多钱。
 
  2018年,李应川一家从古浪县南部山区的横梁乡横梁村搬迁至富民新村,住进了一栋独院房子,外带一座日光温室和7亩耕地。在县农技员辅导下,李应川很快掌握了辣椒吊绳、施肥、温室通风等日光温室生产技能和要求。
 
  2019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富民新村考察调研时来到李应川家。
 
  “总书记看到我们生活好,非常欣慰。”回想起几个月前的情景,李应川仍很激动。
 
  换一方水土富一方人。截至目前,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已经建成日光温室6808座,养殖暖棚2.2万个,羊养殖量达30万只。到2018年底,富民新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000余元,全村已实现脱贫559户2188人。
 
“抬着头生活,往前看、谋发展”


 
  入冬后天气转晴,51岁的龙金凤换上漂亮苗族服,坐上电动轮椅出门走亲访友。
 
  龙金凤是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腊尔山镇夯卡村村民。她的记忆中,过去村民出入只能依靠攀爬“天梯”,贫穷的日子看不到头。身有残疾的龙金凤越来越消沉。
 
  2016年,湘西州在腊尔山台地上建起一座崭新的苗寨——“同福苗寨”。2017年,龙金凤作为最后一户搬迁人员,坐在扶贫工作队和乡亲们提前赶制的担架上,被大家抬出了峡谷。
 
  如今,龙金凤的丈夫在村里成立的食品公司和工程队务工,年收入2万元。一双儿女在浙江务工,生活一下翻了身。
 
  龙金凤的性格变得越来越开朗。住进新苗寨后,房子好路也好,她每天起来都会让丈夫给自己梳洗一番,换上干净的苗族服,坐着轮椅出去串门、唱歌。“好日子就要有好日子的过法。”龙金凤笑着说。
 
  好日子,“激活”希望、点亮未来。
 
  吕五十三掰着手指头算了一下,搬下山后两三年,村里已娶进了10个新媳妇。
 
  吕五十三是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班彦新村村民。过去,村民居住在青藏高原东部的干旱山区里,村里姑娘“只出不进”,光棍一年比一年多。
 
  2016年底,班彦村129户人搬到班彦新村,在各级政府、驻村工作队和有关企业帮扶下,产业扶持资金到户到人,初步形成多元增收渠道,当地村民实现了从“要我发展”向“我要发展”的观念转变。
 
  2017年,吕五十三在一年内先后给两个儿子娶了媳妇,了却心中大事。
 
  班彦村贫困户吕有金50岁刚出头,搬迁前就处于“养老”状态。搬迁后他再也坐不住了,重新拾起了家传的酩馏酒酿造手艺,办起了酿酒作坊,一年净收入超过10万元。
 
  “要抬着头生活,往前看、谋发展。”吕有金自信地说。(记者任卫东、姜伟超、王朋、张玉洁、骆晓飞)新华社北京1月4日电
 
不负韶华,只争朝夕的“魔都”
不负韶华,只争朝夕的“魔都”

( 2020-01-0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中国新闻
 
 
1月2日,G7194次列车新任乘务员高文婕在上海虹桥火车站观察旅客进站乘车情况。新华社记者陈飞摄
 
  
 
  “魔都”上海,魔力何在?在于每一天,大家都在努力奔跑。1月2日,2020年第一个工作日,记者走访“魔都”上海多地,感受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明星项目特斯拉工厂加速提升产能,亲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进入密集施工期,体会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进一步精细化,感悟社区养老中心的冬日温暖……
 
  新十年,新开端。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自贸区新片区:“特斯拉速度”马力全开


 
  2日早上8点,记者杨有宗、吴宝澍在位于上海自贸区新片区的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看到,数千名员工陆续走进车间,开始新一年的生产。
 
  就在几天前,2019年12月30日上午,特斯拉第一个海外超级工厂生产的首批汽车在上海进行交付,这距离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奠基还不足一年。这个上海迄今为止最大的外资项目,持续吸引着全世界关注的目光。从一片盐碱地到一座智能工厂,“特斯拉速度”不但见证着自贸区新片区的速度,也彰显着上海这座城市干事创业的激情。
 
  “我们正在用最快的速度提升产能。”特斯拉全球副总裁陶琳说,从2019年1月7日工厂破土动工,到8月项目主体完工,再到年底交付第一批15辆车,特斯拉数次刷新汽车行业对于速度的定义。
 
  特斯拉在华建厂、生产的高效离不开合适的土壤,这就是上海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随着一体化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启用,100%最多跑一次、100%全覆盖“办成一件事”主题套餐、100小时拿地开工、100%行政行为可追溯变成现实。对于在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的建设项目来说,“特斯拉速度”已经成为常态。
 
  积塔半导体特色工艺生产线主设备正式搬入、盛美半导体设备临港研发与制造中心项目启动、工业大数据搜索引擎发布……在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这块热土,更多项目在茁壮成长,为新片区未来发展积蓄势能。
 
  长三角示范区:“密集施工期”进行时


 
  亮相刚刚两个多月,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已经进入了密集施工期。新年第一个工作日,周琳、张笛韵在上海青浦区金泽镇看到,示范区物理空间打通工程正在加速推进。
 
  在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接壤的东航路,四五台挖掘机一大早已经开工。工地上的陈师傅和记者说,这条路属于上海部分需要贯通的是2.2公里,工地一直在加班加点。
 
  在与江苏省昆山市周庄镇相邻的金泽镇南新村,一艘陈旧的摆渡船停靠在东垞港码头,已经废弃。自从撤渡设桥的工程完成、开通东垞港桥后,这座总长460米的跨省大桥,解决了30年来南新村村民的外出难题。
 
  作为示范区的重磅项目之一,华为青浦研发基地,就选址在金泽镇蓝色珠链的沿线上。从基地顺利摘牌,到开工建设,不到一年时间。华为“产业链”正在形成更强大的虹吸效应。仅在2019年,包括影谱科技等在内的5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也纷至沓来、集中落户。
 
  毗邻党建、联合治水和断头路打通……作为示范区的先行启动区,上海金泽、朱家角,浙江姚庄、西塘和江苏黎里五个镇的基层干部们想到了一起,坐到了一起,融合在了一起。如今,五镇村干部们已经实现横向交流的“常态化”,让“他山之石”来解决镇内“卡脖子”的问题。
 
  长三角高铁上:00后“高姐”“高弟”的成人礼


 
  时光荏苒,“00后”都上班了!1月2日,记者贾远琨在长三角高铁上见证了一场特殊的“成人礼”。
 
  “师傅,我的领结这样打对嘛?”第一次上岗的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客运段乘务员“00后”高文婕十分兴奋地打好领结上的花。“你好,当心,我来帮您……”检查列车设备设施、查看列车出库卫生,一上车就忙碌起来,用满满的热情、贴心的服务迎接天南海北的旅客,谁看得出她是第一天上岗?
 
  2000年6月出生的上海客运段乘务员叶天明青春又阳光,1月2日也是他的第一个工作日。2020年春运马上就要启动了。长三角是铁路春运旅客运输量最为集中的地区,2019年做过铁路志愿者的叶天明深知铁路工作的不易,他说:“今年到我上岗了,我准备好了!”
 
  出生在长三角、成长于长三角,如今服务于长三角,走上铁路乘务员岗位的“00后”们在铁路线上绽放自己的青春,也将乘着高铁一起奔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在社区养老,就像上学上班一样


 
  上海长乐路528号,有一栋3层建筑,这里是静安区南京西路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是静安区一年365天开放的日间中心。记者许东远、郭敬丹在这里感受到,在此类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老人们去中心活动就像去上学、上班,养老服务提升民生温度。
 
  “每天早上8:30家属会把老人们送来,到下午5:00回家。”南京西路社区长者照护之家主任卢晓梦表示,“早上我们有画画,做游戏,唱歌,讲新闻,个性化锻炼等活动……”
 
  对于所有入住或日托在中心的老人,南京西路街道还专门设计并开发了一套智能关爱老人系统,并配以智能手表,实现虚拟电子围栏安全罩护等功能,从人防、技防、物防多管齐下,确保老人的各方面安全。
 
  中心的一层设置了老年厨房、餐厅、助浴点以及理发室,为老人提供“助餐、助浴、理发”等服务项目。三层是长者照护之家,内设八个房间20张服务床位,满足部分老人寄宿、寄养、康复、护理等服务需求,为老人家属提供喘息式助老服务。
 
  记者了解到,这个中心以服务平台为依托,已实现“一站式综合服务、一体化资源统筹、一网覆盖信息管理、一门式办事窗口”四大功能。以点带面向社区拓展,形成各类组织为主体、社区为纽带、满足老年人多种服务需求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
 
  骑手变“旗手”,体验精细化交通管理


 
  新年首个工作日早上7点,上海浦东交警女子中队的民警沈惜来到世纪大道浦南路口,开始了2020年的第1班执勤。跟随沈惜,记者朱翃体验了上海精细化交通管理的新方式。
 
  去年以来,浦东交警创新管理模式,联合饿了么、美团等外卖快递企业,实施骑手交通文明记分管理工作,组织违法行为较多的骑手开展路口文明实践也成为沈惜日常工作中的一项内容。“让违法者参与交通文明志愿服务,身份的切换能使他们更深刻地理解和认识到交通安全、有序的重要。”沈惜微笑着告诉记者。
 
  今天来申请开展志愿服务的骑手是四川来沪打工的小高,从事外卖8个月,在2019年因为多次违反交通法规进入“黑名单”。新年的第一天,他就来到路口,希望通过开展交通文明实践,深刻认识自己过去的违法行为。
 
  “通过劝阻别人的违法行为,才明白自己平日里横冲直撞的骑行行为给我和他人都带来了安全隐患,实在不应该。”小高说,“新的一年,我一定做到文明骑行,守法骑行,用自己的奋斗创造美好的幸福生活。”(本报记者)
 
飞机起降的“双眼”,靠他们“擦亮”
飞机起降的“双眼”,靠他们“擦亮”

( 2020-01-0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中国新闻
 
  新华社天津1月4日电(记者刘惟真、宋瑞)2019年12月27日早上9点,寒气逼人,空旷的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外气温低至零下。民航天津空管分局气象台工程师刘永利身穿蓝黑色工作服、迎着寒风,又踏上了周长40多公里、需要花费两三小时的常规外场巡检之路。

  伴随着引擎的轰鸣声,一架架民航客机在繁忙的跑道上安全有序地起降。不远处的跑道两侧,各色气象探测设备静静守护着每一次起降的安全。

  走到一处探测点,刘永利熟练地爬上辅助梯,开始细心地擦拭起一台大气透射仪的镜头。这台红白色相间的设备高3.5米,能够测量机场跑道气象光学视程,是在低能见度下帮助机长准确起降的“眼睛”。

  跟着巡检不到1个小时,裹得严严实实的记者已经感到双脚冰冷、身体发抖。然而,为了做好这些精密设备的检查、保养、校准和维护,即使再寒冷的天气,刘永利他们不仅要长时间室外工作,而且通常要“裸手”作业。

  “设备精密,安全第一,不能戴手套作业。与它们打交道30多年了,早已经习惯了。”从梯子上下来,刘永利边跺脚,边搓着通红的双手说。

  像这样的气象探测设备,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共有19套。根据规定,气象设备保障人员每天都需要对它们进行现场巡检,安装在外场的探测设备每个月还需进行三次校准保养。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酷暑到严寒,刘永利他们从未落下过一次巡检。“越是遇到大风、大雾、大雨、大雪等恶劣天气,越要加强室外巡检,确保设备正常运转。”刘永利说。

  在行色匆匆的旅客看来,这些气象设备并不起眼;但对于民航驾驶员和空中管制员来说,这却是帮助他们“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感官系统”,对于飞机的起降与空中的安全飞行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平日里,民航天津空管分局每天要保障四五百架次航班的起降,而在节假日等客流高峰期,航班架次更多。除在室外巡检气象设备外,刘永利所在的气象台还要每半小时对气象要素进行记录、编发机场天气报告,昼夜无休。这些“情报”将在全球进行交换,为空中“蓝鹰”保驾护航。

  刘永利说:“对于我们设备保障部门来说,不管航班量多大,我们的工作都必须要做好。哪怕没有航班,我们巡检、维护的频次也不会降低,保证设备正常运转。”

  正当刘永利校准设备之时,一架飞机离地而起,发出隆隆的轰鸣声。逆光飞起的飞机身后,许多保障人员正像刘永利一样,在寒冬中紧张而有序地工作着,默默守望着航班的安全。

 
全国人大原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委原书记 赵正永被开除党籍
全国人大原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委原书记
赵正永被开除党籍

( 2020-01-0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中国新闻
 
  新华社北京1月4日电日前,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对全国人大原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委原书记赵正永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调查。

  经查,赵正永严重背弃初心使命,对党不忠诚不敬畏,毫无“四个意识”,拒不落实“两个维护”的政治责任,对党中央决策部署思想上不重视、政治上不负责、工作上不认真,阳奉阴违、自行其是、敷衍塞责、应付了事,与党离心离德,无视组织一再教育帮助挽救,多次欺骗组织,对抗组织审查,是典型的“两面人”、“两面派”;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大搞特权活动;违背党的组织路线,培植个人势力,搞团团伙伙,纵容亲属肆意插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严重破坏选人用人制度;肆无忌惮聚钱敛财,收受礼品、礼金,滥权妄为,大搞权钱交易,在职务晋升、能源资源开发利用、企业经营、工程项目承揽等方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利,并非法收受巨额财物;道德败坏,家风不正,对家人、亲属失管失教。

  赵正永严重违反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和生活纪律,构成严重职务违法并涉嫌受贿犯罪,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不收敛不收手,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典型,其行为严重污染破坏了陕西的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性质特别严重,影响极其恶劣,应予严肃处理。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等有关规定,经中央纪委常委会会议研究并报中共中央批准,决定给予赵正永开除党籍处分;按规定取消其享受的待遇;终止其陕西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资格;收缴其违纪违法所得;将其涉嫌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所涉财物随案移送。

 
陕西省政府原党组成员、副省长 陈国强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陕西省政府原党组成员、副省长
陈国强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 2020-01-0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中国新闻
 
  新华社北京1月4日电日前,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对陕西省政府原党组成员、副省长陈国强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调查。

  经查,陈国强丧失理想信念,背弃初心使命,对党不忠诚不老实,为谋求个人职务晋升大搞政治攀附和人身依附,对抗组织审查;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多次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和旅游安排;违规干预插手干部人事工作,不按规定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贪欲膨胀,收受礼品、礼金,甘于被“围猎”,将公权力作为谋取私利的工具,在企业经营、干部职务调整等方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利,并非法收受巨额财物。

  陈国强严重违反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构成严重职务违法并涉嫌受贿犯罪,且在党的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性质严重,影响恶劣,应予严肃处理。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等有关规定,经中央纪委常委会会议研究并报中共中央批准,决定给予陈国强开除党籍处分;由国家监委给予其开除公职处分;终止其陕西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资格;收缴其违纪违法所得;将其涉嫌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所涉财物随案移送。

 
百姓“点餐” 政府“做菜” 北京市西城区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推动民生工程民意立项
百姓“点餐” 政府“做菜”
北京市西城区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推动民生工程民意立项

( 2020-01-0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中国新闻
 
  新华社北京电(记者乌梦达)在常住人口1.3万多人的北京市西城区荣丰社区,总有人投诉社区篮球场有人通宵打球。居民为此报警好几次,篮球场因此关闭。一面是篮球爱好者多次找到社区居委会希望重开球场,另一面是离篮球场最近的14号楼居民,持续信访要求彻底取缔球场。

  便民体育设施不能闲置,扰民也不能坐视不理。到底怎么办?

  2018年10月,社区组织党员和居民代表开了5次意见征求会,还挨家入户征求意见,最终形成的改造方案公示了两周,没收到居民的反对意见。2019年4月初,迁址改建后的荣丰运动场向居民开放。此后的一个夏天,再没收到居民对运动场扰民的投诉。

  因居民投诉而起,以满意告终。谈到这一变化,社区所在的北京市西城区广外街道办事处主任王书广说,要把好事办好,得让居民发声、参与,才能求得“公约数”。

  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这是民生工程民意立项的本意所在,也给百姓“点餐”、政府“做菜”提供了一套可行的实施路径。

  近期,在北京市西城区黄瓜园在线社区置顶了一系列高阅读、回复量的帖子。打开都是关于今年社区实施的281号楼环境整治的项目。

  记者看到,居民自发在“社区通”议事厅发布了详细的环境整治方案,图文生动,包含道路铺砖、规划车位等设计,其他居民也积极建言献策。为响应居民呼声,这个项目被确定为民生工作民意立项重点推进项目并付诸实施。

  北京市西城区委社会工委书记李薇介绍,2016年,北京市西城区开展了民生工作民意立项试点,2017年起全面推行。据统计,3年来,西城区在老旧小区整治、平房低洼院修整、停车管理等方面实施了80多个项目,群众满意率达到98%以上。

  为确保民生工作民意立项落到实处,西城区还采取内部监督加外部评议的方式,对工程实施及产生绩效等综合评价,对未经民意立项的民生工程,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的进行问责。

  越是超大城市,管理越要精细。2019年,北京市把百姓的诉求作为政府立即响应办理的“集结号”,推出的“接诉即办”入选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评出的“2019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新词语”。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要积极推动“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转变。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肖林等专家表示,民生工程民意立项,正是“未诉先办”的积极探索,要实现“精治”,搭建平台提供政策让群众“共治”必不可少。

  实施民生工作民意立项3年,李薇真切感受到几个转变:基层政府从“替居民做主”到“让居民做主”;社区从“自上而下落实工作”到“自下而上解决民需”;居民从“被动接受服务”到“主动参与决策”。

 
图表新闻
图表新闻

( 2020-01-0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中国新闻
 
 
 
 
两年多,从“零”长成集成电路“高地”的秘诀 厦门海沧坚持“实业立区”,“高位嫁接”让集成电路产业迅速崛起
两年多,从“零”长成集成电路“高地”的秘诀
厦门海沧坚持“实业立区”,“高位嫁接”让集成电路产业迅速崛起

( 2020-01-0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民生
 
 
 
 
  厦门市海沧区近日有5个半导体项目试投产、主体大楼封顶或开工建设:士兰化合物半导体芯片生产线试投产、通富微电集成电路先进封装测试产业化基地试投产通富微电、金柏半导体超精密集成电路柔性载板项目开工、海沧半导体产业基地奠基……这批项目总投资超过300亿元,标志着海沧正快速崛起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高地,在国家产业发展战略和布局中占有一席之地。
 
  “当天试投产、封顶、开工、奠基的一批项目,应用领域比较广泛,产业环境比较成熟,产品在家电、汽车工业等多个领域都要用到,市场前景非常广阔。”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理事长于燮康说,海沧集成电路产业已具备打造产业集群的条件,要不断支持它的发展,坚定不移地把集成电路作为主导产业进行提升提速,走市场化、专业化道路。
 
  2016年6月,厦门市发布《厦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规划纲要》,目标是到2025年全市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超千亿元,构建完整产业生态,成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重点集聚地区之一。作为厦门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沧区坚持“实业立区”,牢牢扭住实体经济和先进制造业发展主线,于2017年5月出台《厦门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规划海沧区实施方案》,大力发展设计、封测和特色工艺制造等重点产业环节,力争到2025年,海沧集成电路总产值不低于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1000亿元,建设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布局中的重要承载区和具有海沧特色的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区。
 
  高位嫁接,引进专业人士和专业团队,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是海沧集成电路产业快速崛起的重要法宝。
 
  产业布局之初,海沧便引进中科院微电子所产业化处原处长王汇联,担纲新成立的厦门半导体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坚持按市场化、专业化原则独立运营,为海沧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提供专业规划、资源导入等重要支撑,以国际化视野、全国性布局,来谋划海沧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这种利用投资集团来扶持产业发展的模式,不仅为海沧发展集成电路产业争取了主动,也得到了业界的一致认可。
 
  通富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石磊表示:“有些地方,政府官员来与我们谈招商,虽然态度真诚,但毕竟不是专业人士,谈起项目只知道皮毛,基本停留在优惠政策层面。而在海沧,我们能感受到彼此在同一个频道上对话,能更好地沟通、理解和共鸣。”
 
  近年来,为了推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海沧区陆续出台一系列产业政策、人才政策。区里成立了工业发展领导小组、区委财经委员会,建立“政府+园区+平台公司+基金+专家委员会”的产业发展机制……通过两年多的探索,海沧已经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的产业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专业、周到的服务。
 
  “我们感受到海沧集成电路工作团队的专业、高效,他们在要素导入、政策配套、企业服务等诸多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厦门金柏半导体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志华点赞“海沧模式”和“海沧服务”。
 
  经过两年多的发展,海沧集成电路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初步形成了产业集群,聚集了通富、士兰、金柏、云天等5个制造业项目,绿芯、开元通信、英诺讯科技等30多个设计类项目,集聚产业人才近千人,在国内产业版图中形成了区域特色、占据了一席之地,为提升厦门乃至福建集成电路产业在国家战略布局中的格局和地位,作出了独特而重要的贡献。
 
  在日前举行的厦门(海沧)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研讨会上,相关专家预测,未来2-3年,海沧集成电路设计、封测和以产品为导向的特色工艺的产业发展路径和框架将成型,封测和特色工艺领域将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本报记者苏杰)
新华500指数本周上涨3.16%,后市看好低估值标的
新华500指数本周上涨3.16%,后市看好低估值标的

( 2020-01-0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民生
 
  新华社北京1月3日电(记者闫鹏)从盘面上看,本周新华500指数(989001)在经历日K线3连阳后,周五展开震荡整理,收盘后报4348.15点,本周累计上涨3.16%。成交量较上周微增,合计成交1.17万亿元。成分行业涨多跌少,农业种植板块涨幅居前。

  成分股方面,大北农、隆平高科、拉卡拉、东山精密、辽宁成大等涨幅居前,康龙化成、贵州茅台、康泰生物、卓胜微、沃森生物等跌幅居前。

  中国人民银行1月1日宣布,决定于6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次全面降准将释放长期资金8000多亿元。

  在央行降准送出“大红包”后,2020年A股开市首日迎来沪深指数普涨、概念轮番活跃的现象。广发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郭磊认为,降准整体符合预期,此次降准落地后,经济企稳的趋势将进一步夯实,名义增长和企业盈利修复将成为基本面线索之一,权益资产仍处于各要素都相对友好的定价环境之中。

  展望后市,中信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秦培景认为,12月以来外资大举增配低估值的银行、家电等行业。但他同时指出,1月后期预计市场会延续风格转换,低估值价值将接力高估值成长,继续看好低估值且受益经济预期企稳的标的。

  目前新华500指数市值覆盖率超过65%,保持较高市场代表性,新华500指数提高了信息技术、工业、医药卫生等行业权重,有效跟踪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进程。

  新华500指数由国家金融信息平台“新华财经”发布,新华指数(北京)有限公司运营维护,指数度量A股主要大中市值股票价格水平。

 
存量贷款定价“换锚”,房贷利率咋变
存量贷款定价“换锚”,房贷利率咋变

( 2020-01-0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民生
 
  新华社记者吴雨、杨有宗、潘晔


  影响不少人房贷的大事来了!继新发放房贷的定价基准平稳切换后,自2020年3月起,存量房贷也将准备“换锚”。这个“新锚”是啥样?存量房贷利率将咋变?转换前要做哪些准备?

“新锚”还能选,该咋选?


  房贷利率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新发放的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已于2019年10月8日起正式“换锚”,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定价基准加点形成。而在此之前,房贷利率定价的“锚”一直是基准利率,会根据基准利率“打折”或“上浮”。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公告,2020年3月1日至8月31日,将就存量浮动利率贷款的定价基准进行转换。这意味着,2019年10月8日之前的存量房贷利率也要“换锚”。不过,与新发放的房贷利率“换锚”有所不同,这次存量的定价基准转换出了一道选择题:借款人可与银行协商确定转换为LPR,或者是固定利率。

  “固定利率好理解,那每月都在变化的LPR要咋锚定呢?我当时房贷利率是在基准利率上打九折,不知‘换锚’后会不会有影响?”还有120多万元房贷未还清的北京市民王先生有不少困惑。

  根据公告,如果选择转换为LPR定价,存量房贷利率将采用LPR加点的形式。加点数值为原合同最近的执行利率与2019年12月LPR的差值,而且差值可为负值。

  在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陈冀看来,王先生所享受的九折利率基本不会受到影响。“加点可以为负,很大程度上确保了过去在基准利率基础上浮动定价的贷款,能享受到跟之前一样的优惠利率。”

  他分析认为,在当前LPR下行的背景下,若借款人将房贷切换为固定利率,在最近重定价周期内可能会承担略多的利息支出。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指出,在预期LPR下降的背景下,客户选择浮动利率报价会比较合适。但同时要注意,在通胀上行等因素影响下,LPR也不排除会进入上升周期,浮动的房贷利率也可能随之走升。

选择浮动利率后,月供咋变?


  当上海市民朱珠收到“存量贷款将重新定价”的新闻推送后,一年前贷款买房的她立马研究了起来。“这次转换对原有房贷影响并不大。按照目前LPR走势,选择浮动利率说不定房贷利率还能降些。”

  2019年12月20日第五次发布的LPR显示,与房贷利率挂钩的5年期以上LPR为4.8%,较同期限贷款基准利率低了10个基点。

  那么,2020年存量房贷的月供会变化吗?央行有关负责人说得很明白:为贯彻落实房地产市场调控要求,存量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在转换时点的利率水平应保持不变。

  “也就是说,在2020年转换时,房贷利率水平和以前是一样的,没有变化。”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说,对2020年存量房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利率计算上,利率本身会保持稳定,不会影响存量借款人的月供。

  存量房贷的月供啥时变?专家表示,目前,大多数存量房贷的重定价周期为1年,重定价日一般为每年1月1日。据此,第一个重定价日应该是2021年1月1日。届时存量房贷的月供变化,需要根据2020年12月发布的5年期以上LPR进行调整。

  房贷利率享受九五折优惠的朱珠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她现在执行4.655%的房贷利率,那么加点幅度应为4.655%-4.8%=-0.145%。在第一个重新定价日,执行的利率将调整为2020年12月发布的5年期以上LPR-0.145%。

  国盛宏观首席分析师熊园表示,2020年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利率预计维持平稳,2021年才有可能迎来较大调整。

“换锚”在即,要准备啥?


  根据公告,借款人可在2020年3月至8月之间任意时点转换,银行和客户可合理分散办理。不过,存量房贷定价基准转换工作并不轻松。

  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我国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为29.05万亿元,同比增长16.8%。温彬认为,个人住房贷款受众广、笔数多,“换锚”将对银行的合同、系统、报表、人员、风控等多方面形成影响,短期内银行内部管理面临考验。

  “存量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将遵循‘等幅转换’的原则,确保转换时点利率水平保持不变,便于客户理解,也有利于银行推动利率转换工作。”招商银行总行资产负债管理部总经理彭家文介绍,招行的信贷系统改造、合同文本条款梳理、客户通知方案等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

  “从2019年10月起,新发放的房贷已参考LPR定价,这有利于减轻后续存量贷款定价基准转换的压力。”江苏银行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推进新发放贷款参考LPR定价中,各家银行积累了一定经验,为存量贷款定价基准转换工作打下了基础。

  严跃进表示,银行网点应积极做好案例宣传和解读,通过多种渠道让借款人理解此次转换工作,确保利率调整信息及时准确全面传达至每一位客户。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借款人可主动与银行进行沟通,协商确定转换方式和具体条款。转换开始后,要注意办理房贷的银行官网、网点公告、短信通知等,尽可能以简便易行的方式变更原合同条款。

           新华社北京电

 
三个细节看“移民”如何成市民 贵州黔西南探索扶贫搬迁社区治理
三个细节看“移民”如何成市民
贵州黔西南探索扶贫搬迁社区治理

( 2020-01-0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脱贫攻坚
 
 
来自贵州省晴隆县三宝彝族乡的两名搬迁户在阿妹戚托小镇里刺绣(二〇一九年六月六日摄)。 新华社记者杨文斌摄
 
  新华社贵阳电(记者施钱贵)“全面完成188万人易地扶贫搬迁!”近日,贵州省经济工作会议上传出了令人振奋的消息。作为贵州省易地扶贫搬迁人数最多的市(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搬迁人数约占全省搬迁总人数的18%。为减轻搬迁群众从农民变市民过程中的“阵痛”,黔西南州不断探索,形成了一套易地扶贫搬迁的社区治理体系。
 
 
“农低保”变成了“城低保”
 
  “农村低保被转成了城市低保,低保金差不多翻了一倍。”65岁的老人张家英说,易地扶贫搬迁改变了她的生活,“以前在农村干农活,平日里都难得穿一身干净的衣服”。
 
  张家英老人原来住在晴隆县紫马乡,原本家境还算殷实。后来因为儿子借贷买拉煤车亏本,欠下了近50万元的外债。为了还债,儿子只身外出打工,儿媳不知所终,把两个年幼的孩子扔给了她和老伴。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后,她们一家搬到了兴义市。
 
  得益于黔西南州实施的“新市民居住证制度”,两个孩子的农村低保被转为城市低保,每个月有1000余元收入,加上张家英和老伴的养老保险,“基本生活没问题”。
 
  “一开始,由于一些群众对未来的生活、新的环境心存担忧,担心搬到城镇后失去农村的土地、山林等权益,很多人不愿意搬迁。”黔西南州副州长、公安局局长李淞说,为了解决群众后顾之忧,当地从户籍改革入手。
 
  李淞介绍,自2018年5月3日起,黔西南州在贵州省率先实行“新市民居住证制度”。新市民居住证持有人在农村权益保障不变的基础上,享受城镇公共就业、教育、就医、社会保障等7类39项权益,为推动搬迁群众享有同等城市配套、同等公共服务、同等市民待遇和融入新环境提供制度保障。
 
 
动物图案为老人小孩“导航”
 
  “在老家的时候不会走错,来这里,路、楼都是一样的,容易迷路。有一次走到社区广场那里,怎么都找不到路,最后只好找一个人带我回来。”64岁的布依族老人卢庭美说。
 
  为让像卢庭美这样不识字的搬迁老人和孩子方便回家,兴义市栗坪社区在居民楼上贴了动物图案。同时,在小区内不同区域的道路两侧,还专门画上了不同颜色的线条,以便为社区的这部分特殊群体“导航”。
 
  记者看到,栗坪社区每栋楼上贴的动物图案都十分形象,且具有唯一性,夜间还会发光。“小区楼宇看上去都差不多,个别老人、小孩不容易找到回家的路。”兴义市委党校副校长、栗坪社区第一书记张琨说,虽然迷路不具普遍性,但是为了方便群众,也要坚持做。
 
  为搬迁群众提供精细化的服务,这是黔西南州很多安置点正在探索的做法。为了解决孩子放学后无人照管的问题,社区配套建设了四点半课堂;为让社区的老年人有娱乐场所,社区配套建设了日间照料中心;为了解决搬迁群众的就业问题,社区引进了扶贫车间……
 
  除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五个体系”外,黔西南州于2017年底率先提出了“新市民计划”,在产业发展、文化旅游、教育发展等十三个方面推出一系列配套措施,让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
 
 
把“土”地名一起搬进城
 
  胆大坡、干坝子、宝山田……这些听起来带着乡土味的地名,曾经是黔西南州贞丰县龙兴街道办事处心安处社区搬迁群众过去居住的地方,搬进城后,这些村寨名成为他们居住的楼栋名。“为了消除搬迁群众的陌生感,我们坚持人和地名一起搬。”龙兴街道办组织委员王啓玉说。
 
  “不但要把人搬过来,还要把‘乡愁’搬过来。”义龙新区木陇街道人大工委主任王国波说,为了让群众记住过去、记住“乡愁”,社区还建了一个麻山乡村记忆馆,里面收集了麻山乡居民过去生产生活所用的上千件物品。
 
  王国波介绍,该社区共安置了1067户5700余人,其中大部分都是麻山人。麻山乡地处石漠化山区,因当地山乱如麻而得名,那里曾经“土如珍珠、水贵如油、漫山遍野大石头”。“走进乡村记忆馆,让搬迁群众留乡愁、感党恩。”
 
  此外,很多地方还坚持文化和人一起搬。麻山社区还根据搬迁群众少数民族较多的特点,成立了“民族联合议事会”,由社区的苗、布依、汉等民族里比较有威望的人员以及社区干部组成,集体商议社区大小事务、邻里纠纷等。
 
  在黔西南州,很多布依族妇女是既能织布又能绣花的“绣娘”。为让她们搬出大山后有事可做、不丢手艺,在贞丰县双峰街道办、册亨县纳福新区等安置点还成立了不少民族服饰生产车间。“每个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在家门口最大的好处是能照顾家里。”在双峰街道办一家民族服饰公司上班的绣娘周登艳说。
 
  
易地迁入“富裕路” 陕西超80万易地搬迁贫困群众生活改善
易地迁入“富裕路”
陕西超80万易地搬迁贫困群众生活改善

( 2020-01-0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脱贫攻坚
 
  新华社西安电(记者刘彤、张晨俊)新年的早晨,不到8点,45岁的强志华将两个孩子送到学校后,就来到移民社区里开办的工厂车间,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裁线、焊接、包装,一根根数据线元件被她和工友们熟练地加工出来。
 
  建档立卡贫困户强志华原先住在地处秦巴山区腹地的陕西省汉阴县汉阳镇健康村,2019年夏季,她们家与900多户乡亲们一起,搬到了离县城不远的紫云南郡搬迁安置小区。在全家4口人享受到搬迁补贴后,她家自付了1万元,就住进了79平方米的两居室。
 
  强志华说,原先住在山区的封闭环境里,不仅居住条件差,出行也不方便,全家的生计就靠几亩薄田,日子过得很是恓惶。“如今,和乡亲们一起,搬进了环境优美、配套设施齐备的移民社区,不仅生活条件大大改善,我们也收获了更多就业增收机会。”她说。
 
  “社区建有日间照料中心和儿童托管中心,老人、孩子都有专人照料,我们可以安心去务工挣钱了。社区周边还建成了农业园区和社区工厂,让我们足不出户,每月就能拿到两三千元的稳定收入。”她说。
 
  陕西省扶贫办主任文引学说,在脱贫攻坚中,陕西把易地扶贫搬迁户作为社区工厂吸纳、带动就业的重点对象,鼓励各类企业和创业人员创办社区工厂,目前全省社区工厂总数达到779家,仅安康市就发展新社区工厂340家。“十三五”期间,陕西易地扶贫搬迁涉及27.3万户、92.42万人,目前,安置房已基本竣工,实际入住率91.91%。
 
  陕西地跨六盘山、秦巴山、吕梁山集中连片贫困带,山区群众大多居住在地质条件差,易引发山洪、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地区。2016年以来,陕西共完成24.9万户、84.39万人的易地扶贫搬迁,截至2019年年底,建房任务已经完成,待后续产业完善等扶持政策到位后,这些贫困群众将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新路。
 
移民搭上“电商车” 宁夏红寺堡移民种枸杞收获“新生活”
移民搭上“电商车”
宁夏红寺堡移民种枸杞收获“新生活”

( 2020-01-0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脱贫攻坚
 
  新华社银川电(记者任玮、张猛)“快过年啦,把枸杞带回家!农民自己种的产品,绿色无公害,需要的朋友抓紧下单哦”……元旦前夕,移民王航弟的微信“朋友圈”十分热闹,她一边忙着回复留言接订单,一边晒出给顾客打包的短视频。家门口的快递车上,一箱箱包装好的枸杞正待发货。
 
  “今年家里的50亩枸杞到了丰果期,产量上来了,价格也好。赶上元旦、春节,还能有一波订货高潮。”王航弟笑呵呵地说,2019年凭着在网上卖枸杞和一些土特产,她能净赚20多万元,这在过去是想都不敢想的数字。
 
  王航弟的家在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新庄集乡白墩村,红寺堡区是我国最大的易地生态移民扶贫集中区。18年前,王航弟一家从山大沟深、土地贫瘠、干旱少雨的宁夏南部山区搬迁至此,落户扎根。
 
  搬离故土谋新生,并不容易。“不怕你笑话,刚搬来那会儿家里没啥积蓄,为了交电费,我连一块钱都跟邻居借过。”王航弟说,为了改变生活,她把孩子留给老人照顾,自己和丈夫外出打工,后来家中老人去世,夫妻俩就回到村里开了一间小卖部,日子过得不温不火。
 
  真正让王航弟的生活开始发生变化的,是2014年的一条QQ信息。“一起打工的朋友知道我们这儿的枸杞好,就从网上托我帮忙代买。后来要货的人越来越多,我就寻思我们村上有这么多人种枸杞,完全可以自己上网卖。”
 
  看准了商机的王航弟从乡亲们手里收购枸杞,“小打小闹”卖了一年,反响不错;随着客户逐渐多起来,她发现当地货源不稳定且质量无法保障,于是萌生了自己种枸杞的想法。
 
  “回想起来,这生意能做起来还是政策帮了大忙。”王航弟说,村上帮她申请到5万元农村妇女创业贷款,没有利息;借助红寺堡区出台的特色产业扶持政策,每亩枸杞田还有200元的一次性种苗补贴;装烘干房花了8万多元,政策补助了6万多元……
 
  50亩枸杞田种起来了,“雪中红”枸杞商标成功注册,王航弟的“卖场”也从QQ空间、传统电商逐渐转到微信、抖音、快手等社交软件平台。枸杞采摘季,她在田间地头做一场直播,拍几段视频,把原汁原味的鲜枸杞直接推送到消费者眼前,获得点赞越来越多,微信群里的顾客也从最初几十人变成上千人。
 
  2018年,王航弟用卖枸杞挣的钱盖起了上下两层、200多平方米的新房,还在新房里设置了展览室、接待室、休息室。她想把电商和乡村旅游结合起来,把“不见面的生意”做成“面对面的情谊”。
 
  “很多客户看到我发的采摘短视频,都对我们这儿的田园风光感兴趣,我就想等每年枸杞、黄花菜成熟的时候,邀请他们住农家、游农场,实地考察、亲手采摘,也算是回馈顾客。”她说。
 
  “‘王总’做电商想法多、肯吃苦,生意一年比一年好,现在已经是我们这儿的‘网红’了。”红寺堡区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副局长金晶说,现在红寺堡有不少农民像王航弟一样学着在微信和短视频平台上卖农货。新媒体时代兴起的网络直播、社群电商,让一些敢想敢干的移民群众找到了脱贫致富的路径。
 
  针对农村电商发展的新需求,当地的电商扶贫工作也在与时俱进。金晶介绍说,以往举办的电商培训主要围绕如何在传统电商平台开网店,随着社群电商在农村日渐兴起,如今的电商培训就增加了新媒体运营内容,专门开设了“抖音班”“快手班”。
 
  “怎么能拍出好视频,怎么能吸引流量增加粉丝,要是能把这些学明白了,我就准备带着乡亲们一起种枸杞、开直播、做电商,没技术我来教,没销路我来找,大家一起脱贫致富。”王航弟说,她始终相信,只要勤劳肯干,好日子都能挣出来。
 
“文化扶贫”助增收
“文化扶贫”助增收

( 2020-01-0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脱贫攻坚
 
 
 ▲1月2日腊八节,民间社火队正在表演。 本报记者张典标摄
 
 
▲1月2日腊八节,“打树花”的师傅正在表演当地绝技“打树花”。  本报记者李贺摄
 
  近年来,河北蔚县贫困村涌泉庄积极举办富有特色的民俗文化表演,吸引四方游客,做大文化旅游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