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旧版 2019年07月1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综合新闻
8 7/8 6 7 8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南平:绘制资源“一张图”,推动青山变金山
· “水冰转换”让“水立方”变身“冰立方”
· 我为家乡添份“雅”
· 自强“不当贫困户”“画”出脱贫新天地
· 媒体报道应是探照灯而非哈哈镜

  相关文章: 
我为家乡添份“雅”
在重庆,一家没有麻将牌的茶馆凭什么“火”?

( 2019-07-1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综合新闻
 
  新华社重庆7月16日电(记者韩振)炎炎夏日,秀美的重庆市璧山区秀湖国家湿地公园碧水荡漾,芳草肥美,游人如织。琴音缭绕处,一些游客正坐在茶馆品茶赏乐。
 
  “4年前我返乡创业刚在这里开设茶馆时,谁会相信一个没有麻将牌的茶馆,居然能够生存下来,并且生意还这么红火!”49岁的云庄茶馆负责人王永华感慨地说。
 
  在川渝地区,群众到茶馆消费,大多是边喝茶边打娱乐麻将。但王永华偏不信这个邪,他决定开一间只供喝茶、没有麻将的茶馆。
 
  “我要为家乡添份‘雅’,在这里注入更多文化!”他说,自己2015年以前,一直在云南做茶叶生意,对茶文化比较有研究。“不把自己的特长利用好,不但亏待了自己,也对不起家乡。”
 
  对于他的这个决定,他身边的朋友纷纷泼冷水。“很多人劝我不让搞,说生意肯定做不好。但越来越美的家乡却给我了信心。”王永华说,近年来,璧山逐渐成为一个“小而美”的城市,都市中见田园、田园中有都市。“小而美”的背后,当地政府对文化也日益重视,曾经“沉睡”的文化资源正在被“唤醒”。
 
  秀湖之畔,一条由仿古建筑群落构成、闲置了六七年的水街,如今正在被当地政府打造成国际非遗创意小镇,以传承、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本地的人文底蕴,目前台湾、河南、浙江等多地的19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已签约入驻。
 
  “实际上,璧山的人文底蕴非常深厚,历史上出过两位状元和多位翰林,还有大量的人文古迹、传统技艺,近年来璧山一直在加快发掘、整理和活化。”璧山区委宣传部部长欧汉东说,王永华与璧山正在做的事情不谋而合,那就是不但让璧山更美,还要让璧山更“雅”。
 
  “共同的目标,让我们双方相得益彰。”王永华说,璧山打造的秀湖国家湿地公园吸引了客流量,而文化资源的挖掘、文化产品的打造又提升了市民的文化素质,这为饮茶培育了潜在消费群;茶庄也顺势而为,不但布置上雅趣横生,还引入古琴、箜篌等声乐演艺,茶韵和音韵相互交织,让秀湖不但有了“颜值”,更有了“气质”,这又反向拉动了客流量。
 
  客流量一大,生意想不“火”都难。“2015年,茶庄收入只有几十万元,去年一下增加到280万元,今年仅上半年收入就接近200万元。”王永华说,茶庄不但收入可观,还解决了10多个人的就业,在这里工作的茶艺师,每月最高收入上万元。
 
 

在重庆,一家没有麻将牌的茶馆凭什么“火”?
我为家乡添份“雅”

( 2019-07-17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综合新闻
  相关文章: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每日电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每日电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每日电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