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伊朗释放积极信号,美伊谈判依然难启 |
我外交部:希望美方放弃错误做法 |
|
( 2019-07-1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世界报道 |
|
新华社北京7月15日电伊朗总统鲁哈尼14日在电视讲话中表示,若美国撤销对伊朗的制裁并重返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伊朗愿意与美方谈判。同日,英国、法国、德国发表联合声明,呼吁美国、伊朗等各方恢复对话,以缓和当前紧张局势。 分析人士认为,尽管近来逐步升级对美国的反制措施,伊朗并未“封死”谈判的可能性,但伊朗和美国为对方设置的谈判前提均难获妥协,美伊开启会谈、缓和关系并非易事。
新闻事实 据报道,鲁哈尼在14日讲话中透露,“我们一直相信谈判,如果美国取消制裁,停止所施加的经济压力并重新回到协议中来,我们现在就可以随时随地与他们举行会谈”。
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对此表示,美国总统特朗普将作最终决定,但他同时重申奥巴马政府达成的伊核协议是“灾难”。
他还说,美方允许伊朗外长扎里夫访问纽约联合国总部,但扎里夫及其代表团在纽约的行动将受到限制。
同日,法、英、德三国领导人发表联合声明说,他们非常关切海湾地区紧张局势升级及伊核协议破裂风险,呼吁美伊等恢复对话。
特朗普10日在社交媒体推特上表示,美国很快将大幅度增加对伊朗的制裁。
深度分析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问题专家孙成昊认为,伊朗方面给出的谈判前提条件是美国撤销制裁,但美国一直坚持通过制裁迫使伊朗走向谈判桌,双方为谈判设置的前提条件都令对方无法接受,谈判难举行。
国际危机研究组织伊朗项目主任阿里·瓦埃兹认为,美方强硬派一直要求不要“在不成熟的时机放松对伊制裁”。
孙成昊认为,特朗普政府短期内对伊政策不会软化。与此同时,美方暂时没有太多的招数对付伊朗。特别是面对明年的大选,为避免局面难以收场,特朗普政府难以贸然对伊朗采取强硬军事手段,下阶段有可能还是以经济制裁为主要手段。
背景链接 美国政府去年5月单方面宣布退出伊核协议,随后重启对伊朗制裁并逐步加大制裁力度。
作为回应,伊朗今年5月8日宣布中止履行伊核协议部分条款,不再对外出售重水和浓缩铀;7月1日宣布已突破伊核协议所规定低丰度浓缩铀的300公斤存量限制;7月8日宣布已突破伊核协议关于3.67%浓缩铀生产丰度的限制。 (参与记者:刘健、邵杰、刘品然、刘晨;编辑:陈静、孙浩)
新华社北京7月15日电(记者马卓言)外交部发言人耿爽15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伊核形势发展至今,根源在于美极限施压政策。解铃还须系铃人。希望美方放弃错误做法,尊重其他各方的正当合法权益。
有记者问:据报道,法、英、德领导人14日发表联合声明,对美退出伊核全面协议并恢复对伊制裁感到遗憾,对伊减少履约可能导致全面协议面临瓦解表示担忧,强烈敦促伊撤销有关决定,重申将通过联委会机制等对话解决伊履约问题。三国并对地区安全局势恶化深感关切。认为所有利益攸关方有必要采取负责任举措,阻止紧张升级并重启对话。请问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耿爽说,近期伊核局势持续紧张,包括欧方在内的伊核全面协议参与方开展密集外交斡旋,劝和促谈。中方对当前局势高度关切,与各方一直保持密切沟通协调,致力于推动紧张局势朝缓和方向发展。
他表示,中方始终认为,遵照联合国安理会决议的要求,完整有效执行全面协议,是解决伊核问题、缓解紧张局势的唯一现实有效途径,也有利于为各方通过平等对话解决其他问题创造条件。当前形势下尤应保持冷静、克制,坚持在全面协议框架下对话解决问题。同时,各方还应承担起自身责任,确保全面协议权利和义务的平衡,维护协议的有效性。
“我想强调的是,伊核形势发展至今,根源在于美极限施压政策。解铃还须系铃人。希望美方放弃错误做法,尊重其他各方的正当合法权益,不要阻碍协议执行,共同致力于伊核问题的政治外交解决。”耿爽说。

|
|
伊朗释放积极信号,美伊谈判依然难启
|
我外交部:希望美方放弃错误做法
|
|
|
( 2019-07-16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世界报道 |
|
|
|
伊朗释放积极信号,美伊谈判依然难启 |
我外交部:希望美方放弃错误做法 |
|
( 2019-07-1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世界报道 |
|
新华社北京7月15日电伊朗总统鲁哈尼14日在电视讲话中表示,若美国撤销对伊朗的制裁并重返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伊朗愿意与美方谈判。同日,英国、法国、德国发表联合声明,呼吁美国、伊朗等各方恢复对话,以缓和当前紧张局势。 分析人士认为,尽管近来逐步升级对美国的反制措施,伊朗并未“封死”谈判的可能性,但伊朗和美国为对方设置的谈判前提均难获妥协,美伊开启会谈、缓和关系并非易事。
新闻事实 据报道,鲁哈尼在14日讲话中透露,“我们一直相信谈判,如果美国取消制裁,停止所施加的经济压力并重新回到协议中来,我们现在就可以随时随地与他们举行会谈”。
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对此表示,美国总统特朗普将作最终决定,但他同时重申奥巴马政府达成的伊核协议是“灾难”。
他还说,美方允许伊朗外长扎里夫访问纽约联合国总部,但扎里夫及其代表团在纽约的行动将受到限制。
同日,法、英、德三国领导人发表联合声明说,他们非常关切海湾地区紧张局势升级及伊核协议破裂风险,呼吁美伊等恢复对话。
特朗普10日在社交媒体推特上表示,美国很快将大幅度增加对伊朗的制裁。
深度分析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问题专家孙成昊认为,伊朗方面给出的谈判前提条件是美国撤销制裁,但美国一直坚持通过制裁迫使伊朗走向谈判桌,双方为谈判设置的前提条件都令对方无法接受,谈判难举行。
国际危机研究组织伊朗项目主任阿里·瓦埃兹认为,美方强硬派一直要求不要“在不成熟的时机放松对伊制裁”。
孙成昊认为,特朗普政府短期内对伊政策不会软化。与此同时,美方暂时没有太多的招数对付伊朗。特别是面对明年的大选,为避免局面难以收场,特朗普政府难以贸然对伊朗采取强硬军事手段,下阶段有可能还是以经济制裁为主要手段。
背景链接 美国政府去年5月单方面宣布退出伊核协议,随后重启对伊朗制裁并逐步加大制裁力度。
作为回应,伊朗今年5月8日宣布中止履行伊核协议部分条款,不再对外出售重水和浓缩铀;7月1日宣布已突破伊核协议所规定低丰度浓缩铀的300公斤存量限制;7月8日宣布已突破伊核协议关于3.67%浓缩铀生产丰度的限制。 (参与记者:刘健、邵杰、刘品然、刘晨;编辑:陈静、孙浩)
新华社北京7月15日电(记者马卓言)外交部发言人耿爽15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伊核形势发展至今,根源在于美极限施压政策。解铃还须系铃人。希望美方放弃错误做法,尊重其他各方的正当合法权益。
有记者问:据报道,法、英、德领导人14日发表联合声明,对美退出伊核全面协议并恢复对伊制裁感到遗憾,对伊减少履约可能导致全面协议面临瓦解表示担忧,强烈敦促伊撤销有关决定,重申将通过联委会机制等对话解决伊履约问题。三国并对地区安全局势恶化深感关切。认为所有利益攸关方有必要采取负责任举措,阻止紧张升级并重启对话。请问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耿爽说,近期伊核局势持续紧张,包括欧方在内的伊核全面协议参与方开展密集外交斡旋,劝和促谈。中方对当前局势高度关切,与各方一直保持密切沟通协调,致力于推动紧张局势朝缓和方向发展。
他表示,中方始终认为,遵照联合国安理会决议的要求,完整有效执行全面协议,是解决伊核问题、缓解紧张局势的唯一现实有效途径,也有利于为各方通过平等对话解决其他问题创造条件。当前形势下尤应保持冷静、克制,坚持在全面协议框架下对话解决问题。同时,各方还应承担起自身责任,确保全面协议权利和义务的平衡,维护协议的有效性。
“我想强调的是,伊核形势发展至今,根源在于美极限施压政策。解铃还须系铃人。希望美方放弃错误做法,尊重其他各方的正当合法权益,不要阻碍协议执行,共同致力于伊核问题的政治外交解决。”耿爽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