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旧版 2019年07月0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草地周刊
16 11/16 10 11 12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我的暑假没有故事
· 珍惜“人面”,理解“兽心”
· 推碾子转出童年梦幻
· 夏日蝉鸣
· 月港漫步

  相关文章: 
推碾子转出童年梦幻

( 2019-07-0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草地周刊
 
  申东恩


  我的童年是在农村度过的,记忆中那个艰苦的年代,我们村里大部分是石碾而石磨很少。我家就有个大石碾子,离住的地方大约有二十多米远。听爸爸说,我爷爷在世时候已经有了,这样算来,至少也有三代了。小时候我和邻居的小伙伴们常在那里玩。我们调皮地跳上去爬下来。碾子是用来推粮食的,上面必须保持干净,因此没少挨大人的骂。

  碾子虽说是自己家的,可是和公共的一样,谁都可以免费使用,村上的其他碾子也一样,虽都各有主,但谁都一样使用,没有你我之分。我家的碾子由于爸爸经常维护,使用起来比较省力,所以其他人都喜欢来我家的碾子上磨粮食。

  碾子一年四季不闲着,不是今天东家在上面推玉米,就是明天西家在上面碾谷子。说到推碾子,可是件辛苦的事。那时候村上牲口少,大多数人家要靠人力来推碾子。一年之中最忙的时候要数冬季,尤其是进了腊月,家家要蒸玉米面馒头和软米“团子”(就是一种软米做的糕),用碾子的人特别多,这时候就更忙了。村上有五六个碾子,都会被占得满满的,常常需要排队才能轮上使用。

  我们家和其他人一样,如果一时没有抢在前面,也需要排队等。所以一到腊月天,全家齐上阵,抢时间去推碾子。

  那时的腊月特别冷。冬日的清晨村子里一片寂静,偶尔有几声狗叫,严寒笼罩着整个村子,凛冽的寒风刺人肌骨。当晨曦微现,天空还闪着星光的时候,妈妈就把我们叫了起来。爸爸和哥哥各拿一根长棍,一边一个插进碾子木栓一侧里,只听到“吱呀呀”的声音,就开始推碾子了。妈妈主要负责筛、簸去皮。

  在腊月里主要是碾玉米、黍米(软米的一种),需要反复推碾,然后再过筛六七次之多,才能加工成又细又匀的玉米面和黍米面。这两种面粉按一定比例配制,蒸出来的“团子”特别软和好吃。因此这两种面粉碾得很多,有时往往需要推上两三天才能推完。那时我还小,只有八九岁,出不了什么大力气,只能跟在大人身后帮一点忙,有时去帮妈妈张张布袋出些小力。尽管这样,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转得满头大汗,腰酸背痛。中间妈妈还要回家做饭,做好了饭再拿到碾子旁,大家简单地吃上几口充充饥,继续推碾子。就这样从闪着星光的清晨开始推,一直到黄昏日落星光闪现,也不知推着碾子转了多少圈。只觉得一直在转,没完没了地转,刚开始时还觉得很来劲,到了后来越来越感到吃力,脚下就如灌了铅似的,每转一圈都要付出很大的气力。尽管推碾子这样辛苦,可在童年的时光里,劳累中却充满了乐趣。推着碾子不停地转,每一圈都转成童年的一个梦幻,转成一个难忘的记忆,深深地印在脑海里。

  夜幕降临了,在微弱的星光照耀下,迎着寒风,妈妈扫完了碾子上的粮食,爸爸和哥哥扛着加工好的面粉大袋小袋地运回家,终于完工了,大家可以休息一下了。看到加工了这么多的玉米粉和黍米粉,爸爸知道这个腊月不但有吃不完的“团子”,就是过年走亲戚用的馒头也足够了,尽管他这时累得连腰也直不起来,脸上还是不由得溢出了笑容。

  推碾子,就是这么辛苦、劳累。在那个年代的农村除了极少数有牲口的人家外,家家都需要付出劳力,才能吃上加工好的粮食。在家乡用碾子这一原始工具加工粮食,一直持续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现代化的粮食加工机器进村,“隆隆”的机器声把原始的碾子彻底送进了历史。我家的那个大石碾也一样,完成了它应有的使命后和村上其他的碾子一样走向了沉寂。

  岁月蹉跎,人事沧桑。随着时间的流逝,一晃快二十年过去了。我家的那个碾子在历经了多年的风雨剥蚀之后,上面的木栓早已成了朽木,根本不能再使用了。而自己童年推碾子的记忆中却如闪着亮光一般,永远不会随着时光的流逝、风雨的侵蚀而忘却……

 

推碾子转出童年梦幻

( 2019-07-05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草地周刊
  相关文章: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每日电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每日电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每日电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