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旧版 2019年06月2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新闻纵深
8 5/8 4 5 6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中俄界江畔:老吕的10年“光影生意”
· 第一时间返岗,这是规矩
· 我不光是母亲,更是医生
· 守护一江碧水 再现郁郁青青
· 生态环境部启动环渤海四市入海排污口现场排查

  相关文章: 
第一时间返岗,这是规矩
民警老王抗震救灾记

( 2019-06-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闻纵深
 
 
 
6月23日,王玉杰在四川珙县一处地震安置点内执勤。
新华社记者薛玉斌摄
 
 

 
  长宁“6·17”地震第六天,平时说话“基本靠吼”的老王,已经几乎“吼”不出声。
 
  今年55岁的王玉杰从警已经34年,作为珙县巡场镇派出所的社区民警,他和老百姓打了一辈子交道。街坊邻里遇到难解的疙瘩,只要老王一“开腔”,保证管用。
 
  可是就在2017年,这位老民警却被查出了喉癌,去年做了声带切除手术,前后接受了28次放疗。平日里声如洪钟的老王,现在身体大不如前,说话得使出很大的力气,声音却微弱沙哑。
 
  6月17日晚上快11点时,忙碌了一天的老王正准备洗漱睡觉,突然感到一阵猛烈摇晃,“震感比‘5·12’那次还强”,家里的东西洒落了一地,顾不上收拾,他带着爱人冲出了家门。楼下站满了惊魂未定的人,路上也一度出现了交通拥堵,老王把爱人托付给弟弟一家,自己直奔派出所。
 
  “发生重大事件,第一时间返岗,这是规矩。”他说。
 
  当晚,老王被分配到白皎社区执勤。这里过去是一个煤矿,有很多年代久远的老房子,老王曾经在当地派出所工作多年。下车后第一件事就是了解人员伤亡情况。顺着居民居住区走了两公里,沿路询问,得知没有伤亡,老王松了口气。
 
  接下来,他一边安抚着大伙的情绪,一边协助他们选择临时安置点,一夜未眠。次日一早,老王继续到一个搬迁小区走访。当天珙县下起了大雨,老王不停叮嘱大家防火防盗,协助安置点分发物资。
 
  “老百姓说,看到我们穿制服的人,心里就踏实了。还有人不停劝我,嗓子都这样了,少说几句话,心里特别感动。”他说。
 
  6月22日,距长宁地震已经过去了5天,连日来睡眠总共不足20个小时的老王第一次回家。厨房里的调料洒了一地,屋里一片狼藉,正在收拾的当口,又地动山摇起来,澡没有洗成,家也没有收拾完,老王又匆匆返回了派出所。
 
  去年喉癌手术后,医生反复叮嘱老王,一是不能熬夜,二是因为放疗不能晒太阳,三要尽力少说话。可是这些日子,他将这些叮嘱忘得一干二净。“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好好睡一觉。但我是警察,穿了这身衣服,就要对得起这两个字啊。”
 
  老王并不孤独,灾难面前,“将危险留给自己,将安全留给大家”是公安民警共同的坚持。连日来,抗震救灾的第一线,时刻都能看见一批身着警服、带着党徽冲锋在前的人。他们迎着余震、冒着风雨始终坚守在点位值守、街面巡逻、交通疏导、办证服务的平凡岗位上,确保着灾区社会秩序稳定。
 
  24日的珙县,又下起了雨。“今天我要执勤到夜里12点。”老王整了整衣服,又向着安置点出发了。
(记者吴光于)据新华社成都6月24日电
 
 

第一时间返岗,这是规矩
民警老王抗震救灾记

( 2019-06-25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纵深
  相关文章: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每日电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每日电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每日电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