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旧版 2019年03月1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两会特刊
15 10/15 9 10 11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两会热议大湾区,梦想激荡粤港澳
· 港澳代表委员话湾区
· 港澳应更积极主动对接国家发展战略
· “世界工厂”东莞瞄准“湾区都市”再出发
· 加强大学与区域发展深度融合
· 企业也是营商环境的守护者

  相关文章: 
两会热议大湾区,梦想激荡粤港澳
代表委员:紧抓历史性机遇,落实美好蓝图和施工图

( 2019-03-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两会特刊
 
 
▲2018年9月23日,广深港高铁全线开通运营。(资料图)新华社记者毛思倩摄
 
 
  新华社北京电(记者石龙洪)正在举行的全国两会上,粤港澳大湾区是热门话题之一,也是港澳代表委员口中的热词。多位港澳代表委员表示,粤港澳大湾区美好蓝图和施工图已绘就,希望港澳抓住历史性机遇,早日实现规划愿景。
 
  随着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开通运营、港珠澳大桥通车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加速推进。“大湾区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美好蓝图,通过高铁和港珠澳大桥开通,大湾区逐步实现‘一小时生活圈’,让我们对大湾区未来充满信心、更加憧憬。”全国人大代表、香港民建联副主席陈勇说。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自提出以来,就受到港澳社会持续高度关注和热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历史性机遇,港澳两个特区的参与热情都很高,都希望抢先抓住机遇。”全国人大代表、澳门归侨总会会长刘艺良说。
 
  粤港澳大湾区包括港澳特区和广东省9个市,总面积达5.6万平方公里,拥有约7000万人口,目标是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多位代表委员认为,大湾区基础好、起点高、空间巨大、市场广阔,以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等为战略定位,目标长远、前景美好,对港澳而言,将极大地拓展空间,为发展注入新动能。
 
  “大湾区建设为香港充分发挥各项优势,包括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专业人才、市场化与法治化、高校教育与科研、对外开放前沿等,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泉州社团联会会长叶建明认为,按照规划,香港未来将大力发展创新及科技事业,培育新兴产业,金融、商贸、物流、专业服务等将向高端高增值方向发展,辐射更广阔市场。
 
  “澳门社会倍加珍惜参与大湾区建设的机会。”刘艺良说,按照规划,澳门未来将重点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和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还将推动新兴产业做精做强,有望更好实现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目标。
 
  规划纲要明确,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是大湾区建设的五大战略定位之一。多位港澳委员代表认为,这一战略定位将大大地拓展港澳同胞的生活发展空间,提升其获得感和幸福感。随着越来越多便利性政策措施陆续出台,优质生活圈逐步形成,更多港澳同胞可以到湾区其他城市就学、工作、生活。“尤其是年轻人将有更好发展机会,老年人有更舒适养老环境,大湾区未来与每个港澳同胞息息相关。”陈勇说。
 
  “大湾区建设的蓝图、施工图都已绘就,下一步的关键在于落实,这离不开湾区民众的积极参与和努力。我们希望尽快实施规划,逐步实现美好愿景。”全国人大代表、香港工会联合会会长吴秋北说。
 
  围绕如何推进大湾区建设,此次参会的港澳代表委员带来许多建议提案,涵盖金融、法律、社会、文化、教育、制度衔接、人才流动、生态保护、协同合作等方方面面。他们认为,高质量建设好大湾区,需要粤港澳三地共同努力,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共同破解面临的难题和挑战。
 
  全国人大代表、澳门粤澳工商联会会长施家伦说:“我们对国家发展充满信心,也深感责任重大。港澳应更积极主动对接国家发展战略,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抓住共建‘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机遇,将各项规划落实好,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再创新局。”
 
  粤港澳大湾区为港澳青年提供拓展事业的新空间、新机遇,意义尤为重要。全国政协委员、香港青年联会主席霍启刚说,如同40年前国家改革开放重大机遇,大湾区为港澳青年提供广阔舞台。“年轻人就该敢想敢干,敢于去寻梦,就能见到更广阔的世界。”
 
 

两会热议大湾区,梦想激荡粤港澳
代表委员:紧抓历史性机遇,落实美好蓝图和施工图

( 2019-03-11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两会特刊
  相关文章: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每日电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每日电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每日电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