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村振兴 |
15 |
12/15 |
11
|
12
|
13
|
>
|
>| |
|
|
PDF版 |
|
|
|
|
|
从被嘲笑的“猪倌”,到受尊重的“全国十佳农民” |
陕西省凤翔县回乡女大学生张凌云“活出职业农民的新样子” |
|
( 2019-03-1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乡村振兴 |
|
新华社西安3月8日电(记者张伯达、雷肖霄)利落的短发,干净的妆容,高跟的短靴。无论如何你也不会将她同一位经管着4000多头猪的“猪倌”联系到一起。
2011年,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陈村镇槐北村的张凌云,24岁大学毕业后决定回乡养猪。
“大学白念了?父母白供了?”“女娃娃可咋寻对象呀!”……村民们议论纷纷,张凌云的父亲因此一个月没有同她说话。
大学生变“猪倌”,张凌云一开始也深感自卑:“整整两年都不敢跟大学同学联系。”
谈起当初回乡养猪的缘由和几年创业的经历,张凌云至今依旧眼泛泪光。
2008年夏天,槐北村从外地买来的800头小猪发现疫情,全部被捕杀。这对以养猪为生的张凌云一家来说,如同灭顶之灾。
生活骤然拮据,姐弟三人的学费都需要借。
大二开学那天,父亲送张凌云去车站。大巴启动,透过车窗,看见父亲愈发佝偻的身影在车轮卷起的黄土里渐渐模糊,她红了眼眶。毕业后的张凌云,决心回家替父母分担压力。
“这女子倔得很,干啥事一定要干出个名堂!”槐北村的副支书吕银喜评价道。
自2013年起,张凌云相继建起了年出栏一万头的生猪养殖场,年产万吨的有机肥加工厂,280亩的设施蔬菜基地和700立方的沼气池,形成了“以废产气、以气补能,以废产饲、以饲供养,以废产肥、以肥促种”的生态循环。
如今,养殖场里自动喂养线取代了人工喂养,1个人便可以管理1000头猪的饲养;数据采集系统深埋地下,定期将土壤的水分、养分、有机质含量等情况传输到“中枢”系统,通过“中枢”系统下达指令,对蔬菜进行科学滴灌;园区还设立了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多个科研院所合作的实验基地……
2017年,张凌云的养猪场被有关部门评为标准化养殖示范场。目前,公司年销售额达4000余万元,解决固定就业62人,带动贫困户88户,沼气池产生的沼气惠及327户农户,每年帮助村民节约电费共12万元……
新时代给予了张凌云发展的机遇,她自己也不断地寻求学习的机会。在政府有关部门的组织下,张凌云参加了县农广校的职业农民培训班,并多次赴省外参观学习。
2017年11月,张凌云更是走出国门,远赴美国交流学习农业生产和发展经验。
各种培训和外出学习不仅让张凌云开了眼界,学到了新的知识和技能,也增强了她对新时代职业农民身份的认同感。
“农民是一种职业,与教师、医生没有区别。上班穿上工作服,在田间地头工作;下班换上漂亮的衣服,逛街、旅游样样不缺,生产生活两分开。”张凌云眼中的农民与父辈眼中的农民已大不相同,“我们更爱学习,更容易接纳新事物!”
“以前觉得养猪是个脏活、粗活,让大学生干,太浪费人才了。现在一看,还是有文化有见识的年轻人能干出一番事业!”吕银喜称赞道。
2018年1月,一袭浅蓝色西装的张凌云站在了“全国十佳农民”的颁奖舞台上。
当初强烈反对张凌云回乡养猪的村民闫亚妮自嘲道:“我现在都成了反面教材咧。”一句话逗得大家都乐了,村民们纷纷对张凌云竖起了大拇指。
这几日,闲不住的张凌云风风火火地张罗起了新一年的职业农民培训班;另一边,她的蔬菜大棚里即将种下今年第一茬西瓜;不远处她又新流转了200亩土地,准备全部种上苹果……
如今,张凌云常常自豪地介绍自己:“我是个农民,就是个养猪的,就是要活出职业农民的新样子!”
|
|
从被嘲笑的“猪倌”,到受尊重的“全国十佳农民”
|
陕西省凤翔县回乡女大学生张凌云“活出职业农民的新样子”
|
|
|
( 2019-03-10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乡村振兴 |
|
|
|
从被嘲笑的“猪倌”,到受尊重的“全国十佳农民” |
陕西省凤翔县回乡女大学生张凌云“活出职业农民的新样子” |
|
( 2019-03-1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乡村振兴 |
|
新华社西安3月8日电(记者张伯达、雷肖霄)利落的短发,干净的妆容,高跟的短靴。无论如何你也不会将她同一位经管着4000多头猪的“猪倌”联系到一起。
2011年,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陈村镇槐北村的张凌云,24岁大学毕业后决定回乡养猪。
“大学白念了?父母白供了?”“女娃娃可咋寻对象呀!”……村民们议论纷纷,张凌云的父亲因此一个月没有同她说话。
大学生变“猪倌”,张凌云一开始也深感自卑:“整整两年都不敢跟大学同学联系。”
谈起当初回乡养猪的缘由和几年创业的经历,张凌云至今依旧眼泛泪光。
2008年夏天,槐北村从外地买来的800头小猪发现疫情,全部被捕杀。这对以养猪为生的张凌云一家来说,如同灭顶之灾。
生活骤然拮据,姐弟三人的学费都需要借。
大二开学那天,父亲送张凌云去车站。大巴启动,透过车窗,看见父亲愈发佝偻的身影在车轮卷起的黄土里渐渐模糊,她红了眼眶。毕业后的张凌云,决心回家替父母分担压力。
“这女子倔得很,干啥事一定要干出个名堂!”槐北村的副支书吕银喜评价道。
自2013年起,张凌云相继建起了年出栏一万头的生猪养殖场,年产万吨的有机肥加工厂,280亩的设施蔬菜基地和700立方的沼气池,形成了“以废产气、以气补能,以废产饲、以饲供养,以废产肥、以肥促种”的生态循环。
如今,养殖场里自动喂养线取代了人工喂养,1个人便可以管理1000头猪的饲养;数据采集系统深埋地下,定期将土壤的水分、养分、有机质含量等情况传输到“中枢”系统,通过“中枢”系统下达指令,对蔬菜进行科学滴灌;园区还设立了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多个科研院所合作的实验基地……
2017年,张凌云的养猪场被有关部门评为标准化养殖示范场。目前,公司年销售额达4000余万元,解决固定就业62人,带动贫困户88户,沼气池产生的沼气惠及327户农户,每年帮助村民节约电费共12万元……
新时代给予了张凌云发展的机遇,她自己也不断地寻求学习的机会。在政府有关部门的组织下,张凌云参加了县农广校的职业农民培训班,并多次赴省外参观学习。
2017年11月,张凌云更是走出国门,远赴美国交流学习农业生产和发展经验。
各种培训和外出学习不仅让张凌云开了眼界,学到了新的知识和技能,也增强了她对新时代职业农民身份的认同感。
“农民是一种职业,与教师、医生没有区别。上班穿上工作服,在田间地头工作;下班换上漂亮的衣服,逛街、旅游样样不缺,生产生活两分开。”张凌云眼中的农民与父辈眼中的农民已大不相同,“我们更爱学习,更容易接纳新事物!”
“以前觉得养猪是个脏活、粗活,让大学生干,太浪费人才了。现在一看,还是有文化有见识的年轻人能干出一番事业!”吕银喜称赞道。
2018年1月,一袭浅蓝色西装的张凌云站在了“全国十佳农民”的颁奖舞台上。
当初强烈反对张凌云回乡养猪的村民闫亚妮自嘲道:“我现在都成了反面教材咧。”一句话逗得大家都乐了,村民们纷纷对张凌云竖起了大拇指。
这几日,闲不住的张凌云风风火火地张罗起了新一年的职业农民培训班;另一边,她的蔬菜大棚里即将种下今年第一茬西瓜;不远处她又新流转了200亩土地,准备全部种上苹果……
如今,张凌云常常自豪地介绍自己:“我是个农民,就是个养猪的,就是要活出职业农民的新样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