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旧版 2019年02月0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要 闻
4 1/4 ****处理标记:[Page]时,数据源为空。 **** 1 2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一个“明星村”的发展接力
· 听,过年的第三种声音
· 周沟为啥“不猫冬”
· 曹村渡口“最后的渡工”
· 西藏:策马奔腾共庆汉藏新年
· 苗寨的春晚

  相关文章: 
听,过年的第三种声音

( 2019-02-0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太原2月6日电(记者孙亮全)北岳恒山脚下小山村山阴山今年过了一个不一样的春节。以往过年,村里娱乐的声音只有鞭炮的噼啪声和家里炕头上麻将的撞击声,今年出现了第三种声音:新修的广场上,响起了阵阵音乐。

  伴随着新出现的声音,村民们过年时唱起来了,扭起来了。82岁的靖翠花说,她这辈子第二次跳上了舞。

  “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地无三尺平,年年灾情多。”晋北大同浑源县最东边这个山村有100多户人家,村民们把房子盖在高高低低的山梁山谷上,层层叠叠,有八九层。这两年,别的村都有了广场舞,山阴山村愣是没找出一块平地来。

  “我爱跳舞,小时候就跳过舞。”靖翠花说,她十来岁时,上过四年小学,那时候学校里的条件虽然艰苦,她和同学们也曾以跳舞为乐。读了几年书,嫁到山阴山村后的靖翠花再没有跳过舞,直到这个春节前,一过就是近70年。

  山阴山是个名村,20世纪60年代,曾是远近闻名的“有粮村”。“雁北十三县,学习山阴山。”山阴山村老村支书刘希官说。但山阴山村的自然条件实在恶劣,直到前几年,还是靠天收,全村430口人靠着1800亩山地过活。村民们的精神生活只是串门聊天和打牌。

  这几年,扶贫政策来到了村里,山阴山决定拔穷根。2018年,村民们在山上种了2600亩黄芪,户均十来亩。脱贫攻坚中,浑源县把黄芪作为一个重要突破口。现在黄芪成了浑源县的支柱产业,种植面积30万亩,人均近一亩。黄芪成为全县脱贫致富的好帮手。

  靖翠花和76岁的老伴刘明去年种了10亩黄芪,5年后,每亩地能产800斤黄芪。“每斤十四五元钱,一亩地一年就挣1万多元。”

  村民们脱贫致富有了产业支撑,村里的生活条件也逐渐改善。2018年,镇政府把村里废弃的旧学校重新修缮,把学校里的土院子平整后进行了水泥硬化。山阴山村终于有了个120平方米的广场。广场刚修好,村主任的老婆刘春莲拿上乡镇文化站给配的音响,顾不上大冬天,就在广场上跳起来了,没几天就凑了二三十人。

  山阴山村要变成“金银山”了,村民的活法也有了变化。这个春节,以往窝在家里扯闲天、打麻将的山阴山村民下了炕头,走出家门,随着村里的第三种声音,舞动起来了。

 

听,过年的第三种声音

( 2019-02-08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要 闻
  相关文章: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每日电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每日电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每日电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