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风化人 |
8 |
7/8 |
6
|
7
|
8
|
>
|
>| |
|
|
PDF版 |
 |
|
|
|
|
捕捉二氧化碳的农技专家 |
|
|
( 2019-01-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成风化人 |
|
本报记者李坤晟
在彭功明眼中,自己是小说中挑战风车的骑士。站在他面前的是“有机化学之父”李比希。
“让植物把二氧化碳吃掉变废为宝” 1842年德国著名化学家尤斯图斯·冯·李比希发现了氮对于植物营养的重要性,他用实验方法证明,土地肥力丧失的主要原因是植物消耗了土壤里的生命所必需的矿物成分。而植物生长需要碳酸、氨、氧化镁、磷、硝酸以及钾、钠和铁的化合物等无机物。李比希大力提倡用无机肥料来提高收成,是第一个主张用化肥代替天然肥料进行施肥的人,因此李比希也被称为“肥料工业之父”。
“6年前,业界几乎清一色将我称作假专家。”在2019年1月的一个傍晚,记者在北京见到了彭功明。一天之前,他的研究成果——光碳核肥的推广会在北京召开。
“植物生长需要氮、磷、钾,但不需要那么多。种子中的营养足以使该植物生根发芽长出叶片,再以叶片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以叶促根,进行自身积累促进优质高产。”彭功明说。
彭功明发明的光碳核肥,也叫二氧化碳捕集剂。其作用原理是喷施在作物叶茎表面后,通过富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叶茎周围供作物吸收利用,进而提高光合速率,达到不施化肥而高产的目的。
“二氧化碳不要钱,让植物把它吃掉变废为宝。”这是彭功明专利的核心。
“光碳核肥项目是为了响应国家健康中国的号召,为消除农药、化肥的残留危害,生产无公害粮食、蔬菜、水果等有机食品而开发,是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发明项目。”彭功明说。
酷爱农业技术研究 如今已年过花甲的彭功明上个世纪50年代初生于河南省开封市通许县,1970年高中毕业后,因“文革”停招,彭功明回村后先后担任团支部书记、民兵营长、村长、公社团委委员等职务,由于他天生酷爱农业技术研究,始终想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农业技术上,于是他放弃了村官,专心从事农业科学研究。后来,彭功明在中国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算是圆了自己的大学梦。
彭功明早年发明了一款农用喷雾器,赚了第一桶金,但为了研究光碳核肥项目又全部搭了进去。光碳核肥的研发始于新世纪初,当时彭功明有感于中国农业大量使用化肥,造成土壤板结、植物各种病害发生,同时导致农产品亚硝酸盐、各种有害重金属高残留。他希望改变这种状况。
为了研发光碳核肥,彭功明天南海北做试验。2005年4月25日是彭功明铭记一生的日子。他在安徽基地调研途中不幸遭遇车祸,右腿截肢。彭功明的儿子彭立战告诉记者:“我爸差点就坚持不下去了。”
不过,彭功明最终坚持了下来。“我是‘小车不倒只管推’。现在一年将近有300天都在地里。”彭功明说。
2006年,在老家弟弟的地里,彭功明开辟了一块试验田。“我也是循序渐进,先减少一半化肥,有了结果后,第二次又减少一半的一半……后来,在全国各地都做试验,才慢慢做成了这个事。我走的路应该算是李比希矿质营养学说的补充。”
认可光碳核肥的人越来越多 如今,相比2012年刚刚申请专利的时候,认可光碳核肥的人越来越多。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研究所原副所长、全国肥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吴玉光向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表示,使用光碳核肥,可以减少10%-20%的化肥使用量,同时也极具经济价值。“投入10块钱的二氧化碳肥料,可以减少15-20块钱的化肥肥料,并且提高15%-20%的产量。”吴玉光说。
“我原本是做养殖的。但在山东遇到他们的团队,去了他们的基地,吃了他们的蔬菜,现在都忘不了那个味道。既有瓜、果、菜的固有香气,又有果糖的甘甜,就是小时候的味道。我觉得应该帮他们一把。”德州绿水农产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爱民说。
1月16日,彭功明任技术总监的南阳东仑生物光碳科技有限公司携手德州绿水农产品科技有限公司分别与北大荒电子商务集团、聚土网、山东六大农牧集团、河北嘉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北京新发地产业链达成产品供销战略合作意向。

|
|
捕捉二氧化碳的农技专家
|
|
|
|
( 2019-01-28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成风化人 |
|
|
|
捕捉二氧化碳的农技专家 |
|
|
( 2019-01-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成风化人 |
|
本报记者李坤晟
在彭功明眼中,自己是小说中挑战风车的骑士。站在他面前的是“有机化学之父”李比希。
“让植物把二氧化碳吃掉变废为宝” 1842年德国著名化学家尤斯图斯·冯·李比希发现了氮对于植物营养的重要性,他用实验方法证明,土地肥力丧失的主要原因是植物消耗了土壤里的生命所必需的矿物成分。而植物生长需要碳酸、氨、氧化镁、磷、硝酸以及钾、钠和铁的化合物等无机物。李比希大力提倡用无机肥料来提高收成,是第一个主张用化肥代替天然肥料进行施肥的人,因此李比希也被称为“肥料工业之父”。
“6年前,业界几乎清一色将我称作假专家。”在2019年1月的一个傍晚,记者在北京见到了彭功明。一天之前,他的研究成果——光碳核肥的推广会在北京召开。
“植物生长需要氮、磷、钾,但不需要那么多。种子中的营养足以使该植物生根发芽长出叶片,再以叶片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以叶促根,进行自身积累促进优质高产。”彭功明说。
彭功明发明的光碳核肥,也叫二氧化碳捕集剂。其作用原理是喷施在作物叶茎表面后,通过富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叶茎周围供作物吸收利用,进而提高光合速率,达到不施化肥而高产的目的。
“二氧化碳不要钱,让植物把它吃掉变废为宝。”这是彭功明专利的核心。
“光碳核肥项目是为了响应国家健康中国的号召,为消除农药、化肥的残留危害,生产无公害粮食、蔬菜、水果等有机食品而开发,是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发明项目。”彭功明说。
酷爱农业技术研究 如今已年过花甲的彭功明上个世纪50年代初生于河南省开封市通许县,1970年高中毕业后,因“文革”停招,彭功明回村后先后担任团支部书记、民兵营长、村长、公社团委委员等职务,由于他天生酷爱农业技术研究,始终想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农业技术上,于是他放弃了村官,专心从事农业科学研究。后来,彭功明在中国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算是圆了自己的大学梦。
彭功明早年发明了一款农用喷雾器,赚了第一桶金,但为了研究光碳核肥项目又全部搭了进去。光碳核肥的研发始于新世纪初,当时彭功明有感于中国农业大量使用化肥,造成土壤板结、植物各种病害发生,同时导致农产品亚硝酸盐、各种有害重金属高残留。他希望改变这种状况。
为了研发光碳核肥,彭功明天南海北做试验。2005年4月25日是彭功明铭记一生的日子。他在安徽基地调研途中不幸遭遇车祸,右腿截肢。彭功明的儿子彭立战告诉记者:“我爸差点就坚持不下去了。”
不过,彭功明最终坚持了下来。“我是‘小车不倒只管推’。现在一年将近有300天都在地里。”彭功明说。
2006年,在老家弟弟的地里,彭功明开辟了一块试验田。“我也是循序渐进,先减少一半化肥,有了结果后,第二次又减少一半的一半……后来,在全国各地都做试验,才慢慢做成了这个事。我走的路应该算是李比希矿质营养学说的补充。”
认可光碳核肥的人越来越多 如今,相比2012年刚刚申请专利的时候,认可光碳核肥的人越来越多。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研究所原副所长、全国肥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吴玉光向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表示,使用光碳核肥,可以减少10%-20%的化肥使用量,同时也极具经济价值。“投入10块钱的二氧化碳肥料,可以减少15-20块钱的化肥肥料,并且提高15%-20%的产量。”吴玉光说。
“我原本是做养殖的。但在山东遇到他们的团队,去了他们的基地,吃了他们的蔬菜,现在都忘不了那个味道。既有瓜、果、菜的固有香气,又有果糖的甘甜,就是小时候的味道。我觉得应该帮他们一把。”德州绿水农产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爱民说。
1月16日,彭功明任技术总监的南阳东仑生物光碳科技有限公司携手德州绿水农产品科技有限公司分别与北大荒电子商务集团、聚土网、山东六大农牧集团、河北嘉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北京新发地产业链达成产品供销战略合作意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