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旧版 2019年01月1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草地周刊
16 9/16 8 9 10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走进陈平原夏晓虹的书房
· 书香常熟:从“富而藏书”到“图书馆+”

  相关文章: 
书香常熟:从“富而藏书”到“图书馆+”

( 2019-01-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草地周刊
 
  本报记者朱程

  

  走过曲曲折折的田间小路,叩开一座不起眼的农家小院大门,第一次去这里的人很难想象,在这个看似普通的小楼里竟然收藏着近50000册各类图书,其中不少藏品在国内已很难觅得踪迹。

  这座江苏苏州常熟市民间藏书楼的主人叫王清波。上世纪90年代,他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先富起来”的一批人。但与同龄人不同的是,他将自己收入的70%用来购买书籍,甚至不惜卖掉曾经的别墅,放弃从事十多年的摩托车修理营生,回归田野去读书。

  坐在被书籍包围着的沙发上的这位当代“隐士”,在谈到当年的经历时异常平静。“不可否认,买书、看书是需要经济基础的,但书籍带给我的快乐并不能用金钱来衡量。通过读书,我学会了挣钱,也是通过读书,让我能够追求精神上的富足。”

  在常熟,像王清波这样的民间藏书家大有人在。追溯常熟历史,“富而藏书”早已融入这座城市的发展骨骼。曾几何时,世家大族们以读书为荣,著书、抄书、藏书、刻书相互竞争,吸引四方名士汇聚。

  明崇祯年间,冯舒、冯班兄弟与常熟藏书家何大成等一行六人为抄写宋刻《玉台新咏》,顶风冒雪,带着纸墨笔砚和干粮来到苏州藏书家赵均的“小宛堂”,连续抄写四天四夜,若痴若狂。明末清初的钱曾,藏书以宋元善本为主,藏书目录取名《读书敏求记》。书成之后钱曾从不离身,大藏书家朱彝尊苦于无缘一睹,于是借宴请之名把钱曾灌醉,重金买通钱曾书童把书偷出,派10个书生抄写,半宵而成,成就了一段书林佳话。

  吴晗撰写的《江苏藏书家史略》中称:“以苏省之藏书家而论,则常熟、金陵、维扬、吴县四地始终为历代重心。”常熟地方志对藏书家及其藏书事迹也较早地作了记述,《常昭合志稿》第一次在地方志中将藏书家单独立传,其后,《重修常昭合志》也附设藏书家传。

  常熟藏书之盛,更因历代文化名人的加持蜚声四海。

  钱谦益,这位晚明文人出身官宦,其绛云楼藏书丰富,名贯东南。铁琴铜剑楼,被誉为晚清四大藏书家之翘楚,其主瞿氏不惜以“一页宋纸,一两黄金”购买书籍,历经五代,世守不替。晚清著名的政治家翁同龢,虽身处高位仍醉心藏书,曾六访书店求购宋版《集韵》……

  经考证,常熟明代的藏书家有150位,清代的藏书家有125位,藏书家的数量在全国县级市中遥遥领先。

  如今,位居全国百强县前五位的常熟,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达到49066元,藏书也不再是当年达官贵人们的独有。

  每两年,常熟就会组织评选一次最美藏书家庭,其中既有教师、医生,也有工人、个体户、农民等。获奖者虽只获得一些简单的物质奖励,但是藏书这一文化自觉本就已跳出简单的物质占有,成为这座城市的精神财富。

  “常熟派藏书家藏书致用、流通古籍的思想占主导地位,藏书人对私藏图书并不独享,更多的是秉承开放的态度,通过编印家藏书目来传播藏书信息,或以刻书为己任来广传秘籍,或提供借用以共享私藏。”常熟市图书馆馆长李烨说。

  72岁的华瑞芯,被誉为“电影海报资料收藏国内第一人”,如今还保持着每晚读书的习惯。不到100平方米的空间里既是他的藏书楼也是他的卧室,这里不仅收藏有23200多册电影图书,更有21000多张电影海报资料。

  开放收藏,虞派藏书家分享的东西正从过去有形的图书转为无形的思想。近年来,常熟市每年都会由市图书馆牵头,根据不同年龄段读者的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分享活动。如围绕常熟篆刻、书画等非物质遗产,针对青少年开展体验式交流,围绕成年读者开展朗诵经典著作等活动,吸引了诸多读者参与。一些活动名额一经互联网发布就会被“秒杀”。

  “阅读不应该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体验与交流能够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让读者更好地领会贯通,学以致用。”李烨说。

  馆藏如此丰富,如何让书教化育人成为关键。随着现代人阅读习惯的改变,更加碎片化的阅读方式正给传统公共图书馆运营带来新的挑战。怎么吸引更多的人阅读?怎么满足不同人群的阅读需求?这些共性问题亟待破解。

  常熟的办法是推广“图书馆+”。根据设计,但凡有打造图书角、图书室、图书馆等需求的社会组织、机构,都可以到常熟市图书馆申请,设备、场地由组织、机构负责,市图书馆则根据场地面积、周边人流量等因素提供一定数量的图书,并负责定期流转和管理,每年只收取少量的服务费用。截至去年底,常熟共建成特色分馆28家、图书流通点63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6家。

  “书店不是挣钱的方式,而是一种生活方式。参加‘图书馆+’不仅给我们的生意带来帮助,更搭建起一个与读者深度交流的平台。”常熟市图书馆图书流通点之一,文心书房店长陈海卫说。这间充满文艺气息的书店会不定期举行关于文学、阅读、生活、人文、绘画、摄影、音乐、电影等沙龙活动,已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网红”书店。

  “阅读不是一个束之高阁的东西,它应融入生活,融入家庭。我们通过举办‘家庭阅读才艺大赛’等活动推动家庭阅读,让读书成为一个家庭的联系纽带。”李烨说。 

 

书香常熟:从“富而藏书”到“图书馆+”

( 2019-01-18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草地周刊
  相关文章: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每日电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每日电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每日电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