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地周刊 |
16 |
12/16 |
11
|
12
|
13
|
>
|
>| |
|
|
PDF版 |
|
|
|
|
|
大漠深处“藏”古庙 |
|
|
( 2018-12-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草地周刊 |
|
本报记者李仁虎、王雨萧、魏婧宇
自古深山藏古庙,然而在广袤的巴丹吉林沙漠深处,竟也“藏”着一座有着200多年历史的沙漠寺庙,如今守护着这座古庙的,只有一个人。
一千多年前,为表蜀道之难,李白发出“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的感叹,而巴丹吉林沙漠可以算得上沙漠中的“蜀道”。
如果认为巴丹吉林只有漫天黄沙,那你就错了。4万多平方公里的沙漠中分布着100多个沙漠湖泊,当地人把它们叫作“海子”。晴朗的日子里,一个个海子就像蓝宝石一样,镶嵌在金黄色的沙漠上。神奇的是,这些海子底部是相通的,当地牧民开玩笑说,如果有羊掉进海子,就会从几公里外的另一个海子冒出来。
巴丹吉林沙漠中的一道奇景,是位于沙漠深处的巴丹吉林庙。这是一座藏传佛教寺庙,始建于1755年。庙旁是苏敏吉林湖,湖中有庙影,庙后沙连天。苏敏吉林湖背靠一座高而陡峭的沙山,沙子在六七十度的斜坡俯冲而下,有倾泻掩埋湖水之势,却在紧贴湖面的边缘奇迹般地立起一堵高墙,像大山一样地坚固牢靠,用巨大的身躯守护着脚下的一池清泉,几百年来寸步不动,令人感叹大自然的神奇造化。
沙山环抱,湖水相依,人烟稀少,巴丹吉林庙静如世外桃源。院内一座二层四角楼阁式的庙室,面积300余平方米,左侧伫立着一座时轮塔,右侧是一座佛堂。一位喇嘛从院内走出,他叫洛桑朝格尼,是寺庙内唯一的喇嘛。“欢迎来到世界上唯一一座沙漠寺庙。”洛桑朝格尼自豪地说。
从外面看算不上大,走进去却别有洞天。汉藏结合的建筑风格,歇山式的屋顶,房檐上还有法轮和金鹿。大殿殿门两侧绘有佛教壁画:在一棵菩提树下,鸟、兔子、猴子和大象“叠罗汉”般地站着。洛桑朝格尼说:“这是个佛教故事,兔子、猴子和大象都够不到菩提果,它们就站在彼此的肩上,互帮互助摘到了菩提果。这个寺能建成,离不开大家的帮助。”
为何在大漠深处建寺庙?相传,当地群众想在沙漠里建一座庙,为了选一处“风水宝地”,大家特意邀请当地一位德高望重的王爷来看风水。谁知这个王爷嫌沙漠路远难行,不愿意受舟车劳顿之苦,遂生推脱之意。就在这时,不知是谁告诉王爷沙漠里有个“神泉”,泉水能治36种病,王爷听了十分感兴趣,为了一探究竟,便动身来到了人迹罕至的巴丹吉林沙漠深处。
王爷本想选在“神泉”边上建庙,但“神泉”附近植被稀疏,没有可以用来烧火的材料,只得放弃,重新选址,踏遍周围沙山,终于在5公里外的地方发现了苏敏吉林湖,这里海子面积大,植被茂盛,是理想之地。
寺庙的建成,离不开最大的“功臣”——骆驼。沙山高耸入云,人空着手在沙漠里行走都很困难,更别说搬运建筑材料了。驼队便成为当时运送物资唯一的依靠,吃苦耐劳、耐热耐寒的骆驼将烧砖的土从外面驮进沙漠,喇嘛和牧民再建起砖坑,一边盖一边烧砖。
“建庙时有80多个喇嘛,人多力量大,再加上牧民帮忙,一年就建好了。”洛桑朝格尼说,近年来寺里的喇嘛有的去了别的寺庙,有的还了俗,现在只剩他一人守着这座200多年的古寺。
洛桑朝格尼与藏传佛教的结缘缘自父亲洛桑萨木腾。父亲出生在沙漠里,家里还有两个兄弟。当时在沙漠有个传统,如果家里有三个以上的儿子,通常会送一个去做喇嘛,因此洛桑萨木腾9岁便被家人送进巴丹吉林庙做喇嘛。上世纪60年代,洛桑萨木腾还了俗,与当地牧民姑娘结婚,育有3个孩子。70年代末,洛桑萨木腾又回到了巴丹吉林庙。
1997年,22岁的洛桑朝格尼主动向父亲提出自己想做喇嘛的愿望,来到巴丹吉林庙,和父亲一起修法,打理寺庙事务。2007年,年迈的父亲身体愈发不好,很少再去寺庙,寺庙事务都落在了洛桑朝格尼一人身上。
每隔一段时间,洛桑朝格尼就要雇车从外边拉酥油和佛香进沙漠,费用来自香火钱。由于巴丹吉林庙地在沙漠深处,香客和游人少,香火钱更是寥寥无几。2013年,巴丹吉林庙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几年陆续有政府拨款用于寺庙的维护和修缮,这也让洛桑朝格尼松了一口气。
洛桑朝格尼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都是一个人修行,只有在每年农历六月初十到六月十六的法会时,会从其他寺庙请喇嘛一起参加法会。
“沙漠中人少,以前即使是法会期间,到庙里的人也不超过100。但是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游客进入沙漠探险游玩,现在每年有上千人到巴丹吉林庙参观。”虽然洛桑朝格尼在沙漠深处修行,却也逐渐感受到了时代的变化。
有些人喜欢向洛桑朝格尼倾诉自己的烦恼和痛苦。“现代人的痛苦很多都是欲望太大,又无法得到满足,就会生出许多烦恼。”洛桑朝格尼说,每当这个时候,他都会诵读经文,劝人们放平心态,知足常乐。
还有人好奇他如何在大漠深处忍耐寂寞,洛桑朝格尼总是轻言笑道:“我并不寂寞,因为世界在我心中。”
|
|
大漠深处“藏”古庙
|
|
|
|
( 2018-12-14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草地周刊 |
|
|
|
大漠深处“藏”古庙 |
|
|
( 2018-12-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草地周刊 |
|
本报记者李仁虎、王雨萧、魏婧宇
自古深山藏古庙,然而在广袤的巴丹吉林沙漠深处,竟也“藏”着一座有着200多年历史的沙漠寺庙,如今守护着这座古庙的,只有一个人。
一千多年前,为表蜀道之难,李白发出“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的感叹,而巴丹吉林沙漠可以算得上沙漠中的“蜀道”。
如果认为巴丹吉林只有漫天黄沙,那你就错了。4万多平方公里的沙漠中分布着100多个沙漠湖泊,当地人把它们叫作“海子”。晴朗的日子里,一个个海子就像蓝宝石一样,镶嵌在金黄色的沙漠上。神奇的是,这些海子底部是相通的,当地牧民开玩笑说,如果有羊掉进海子,就会从几公里外的另一个海子冒出来。
巴丹吉林沙漠中的一道奇景,是位于沙漠深处的巴丹吉林庙。这是一座藏传佛教寺庙,始建于1755年。庙旁是苏敏吉林湖,湖中有庙影,庙后沙连天。苏敏吉林湖背靠一座高而陡峭的沙山,沙子在六七十度的斜坡俯冲而下,有倾泻掩埋湖水之势,却在紧贴湖面的边缘奇迹般地立起一堵高墙,像大山一样地坚固牢靠,用巨大的身躯守护着脚下的一池清泉,几百年来寸步不动,令人感叹大自然的神奇造化。
沙山环抱,湖水相依,人烟稀少,巴丹吉林庙静如世外桃源。院内一座二层四角楼阁式的庙室,面积300余平方米,左侧伫立着一座时轮塔,右侧是一座佛堂。一位喇嘛从院内走出,他叫洛桑朝格尼,是寺庙内唯一的喇嘛。“欢迎来到世界上唯一一座沙漠寺庙。”洛桑朝格尼自豪地说。
从外面看算不上大,走进去却别有洞天。汉藏结合的建筑风格,歇山式的屋顶,房檐上还有法轮和金鹿。大殿殿门两侧绘有佛教壁画:在一棵菩提树下,鸟、兔子、猴子和大象“叠罗汉”般地站着。洛桑朝格尼说:“这是个佛教故事,兔子、猴子和大象都够不到菩提果,它们就站在彼此的肩上,互帮互助摘到了菩提果。这个寺能建成,离不开大家的帮助。”
为何在大漠深处建寺庙?相传,当地群众想在沙漠里建一座庙,为了选一处“风水宝地”,大家特意邀请当地一位德高望重的王爷来看风水。谁知这个王爷嫌沙漠路远难行,不愿意受舟车劳顿之苦,遂生推脱之意。就在这时,不知是谁告诉王爷沙漠里有个“神泉”,泉水能治36种病,王爷听了十分感兴趣,为了一探究竟,便动身来到了人迹罕至的巴丹吉林沙漠深处。
王爷本想选在“神泉”边上建庙,但“神泉”附近植被稀疏,没有可以用来烧火的材料,只得放弃,重新选址,踏遍周围沙山,终于在5公里外的地方发现了苏敏吉林湖,这里海子面积大,植被茂盛,是理想之地。
寺庙的建成,离不开最大的“功臣”——骆驼。沙山高耸入云,人空着手在沙漠里行走都很困难,更别说搬运建筑材料了。驼队便成为当时运送物资唯一的依靠,吃苦耐劳、耐热耐寒的骆驼将烧砖的土从外面驮进沙漠,喇嘛和牧民再建起砖坑,一边盖一边烧砖。
“建庙时有80多个喇嘛,人多力量大,再加上牧民帮忙,一年就建好了。”洛桑朝格尼说,近年来寺里的喇嘛有的去了别的寺庙,有的还了俗,现在只剩他一人守着这座200多年的古寺。
洛桑朝格尼与藏传佛教的结缘缘自父亲洛桑萨木腾。父亲出生在沙漠里,家里还有两个兄弟。当时在沙漠有个传统,如果家里有三个以上的儿子,通常会送一个去做喇嘛,因此洛桑萨木腾9岁便被家人送进巴丹吉林庙做喇嘛。上世纪60年代,洛桑萨木腾还了俗,与当地牧民姑娘结婚,育有3个孩子。70年代末,洛桑萨木腾又回到了巴丹吉林庙。
1997年,22岁的洛桑朝格尼主动向父亲提出自己想做喇嘛的愿望,来到巴丹吉林庙,和父亲一起修法,打理寺庙事务。2007年,年迈的父亲身体愈发不好,很少再去寺庙,寺庙事务都落在了洛桑朝格尼一人身上。
每隔一段时间,洛桑朝格尼就要雇车从外边拉酥油和佛香进沙漠,费用来自香火钱。由于巴丹吉林庙地在沙漠深处,香客和游人少,香火钱更是寥寥无几。2013年,巴丹吉林庙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几年陆续有政府拨款用于寺庙的维护和修缮,这也让洛桑朝格尼松了一口气。
洛桑朝格尼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都是一个人修行,只有在每年农历六月初十到六月十六的法会时,会从其他寺庙请喇嘛一起参加法会。
“沙漠中人少,以前即使是法会期间,到庙里的人也不超过100。但是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游客进入沙漠探险游玩,现在每年有上千人到巴丹吉林庙参观。”虽然洛桑朝格尼在沙漠深处修行,却也逐渐感受到了时代的变化。
有些人喜欢向洛桑朝格尼倾诉自己的烦恼和痛苦。“现代人的痛苦很多都是欲望太大,又无法得到满足,就会生出许多烦恼。”洛桑朝格尼说,每当这个时候,他都会诵读经文,劝人们放平心态,知足常乐。
还有人好奇他如何在大漠深处忍耐寂寞,洛桑朝格尼总是轻言笑道:“我并不寂寞,因为世界在我心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