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调查观察 |
16 |
15/16 |
14
|
15
|
16
|
>
|
>| |
|
|
PDF版 |
|
|
|
|
|
呵护善心,须惩罚谎称“狼来了”的人 |
|
|
( 2018-12-0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调查观察 |
|
沈彬、刘晶瑶
在朋友圈里刷屏的温州乐清11岁男孩“失踪”事件,有了一个荒诞的结局:
12月5日,浙江乐清警方通报称:经温州、乐清两级公安机关查明,男孩母亲陈某因与在外经商的丈夫存在感情纠纷,为测试其丈夫对她和儿子是否关心、重视,蓄意策划制造了该起虚假警情。陈某因涉嫌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已被乐清市公安局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真相来得猝不及防,之前的“50万悬赏”的疑似侵害儿童的大案,一下滑到了滑稽的狗血剧。很多热心传播转发这一寻人启事的网民,感到自己被愚弄了,当然受到更大伤害的,是这些天没日没夜地、翻草探沟寻找孩子的警方以及当地的搜救队。
这起因家庭纠纷而升级为全网“闹剧”的极端个案,让人感到网络传播的巨大威力,也让人认识到网络传播背后各方应当肩负的义务和责任。
当下,儿童失踪类信息在互联网上,旺旺得到快速传播,儿童权益堪称全社会关注度最高的话题。
多年前,一篇“人贩子一律执行死刑”的网文,一度在朋友圈进行了刷屏式的传播。此后,也正因为全社会积极参与讨论、传播,贩卖妇女儿童案件得到了更多关注,也带动了全社会范围内对儿童权利的关注,推动了相关职能部门改善相关立案程序、救助机制。
回到温州谎报男童失踪一事来看,在朋友圈发布“寻人启事”,成为社交媒体带来的便利之一。这既满足了社交媒体用户的自我实现的高层次心理诉求,也是社交媒体对网友的传播赋权。
巨大的传播力量,使看似不起眼的“帖子”充分动员社会资源,使原本只是出现在居委会、派出所里的家长里短的“小纠纷”,在全民围观、传播之下形成众人瞩目的大事件。
一个谎言、一个家庭内部矛盾就可能耗费天量级的社会资源,包括警力、民间搜救力量、媒体版面、公众参与热情。全民参与的传播改变了这起案件的影响。
首先,“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以往人们认为这话是对媒体大V们说的,其实因为“涉童”信息能瞬间引爆海啸般的传播能量,普通当事人也会被赋予巨大的传播能力,因此,相关信息的发布人也应该意识到自己背后沉甸甸的责任,也必须对传播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刑法修正案(九)》专门增设“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这次“失踪儿童”的妈妈陈某因为涉嫌此罪名,已被当地警方刑拘。
为人父母者都应该意识到,千万不要把孩子作为解决家庭矛盾的筹码,否则问题性质的升级、负面影响的放大,以及随之引发的法律责任,将会远远超出当事人的想象。
法律不可亵玩,爱心不可愚弄,在社交媒体传播时代,尤其如此。
希望我们的社会不要因为极个别的“狗血”事件而变得冷血。面对儿童失踪报警,警方及时立案找回孩子这条底线不能回撤,哪怕“十防九空”,只要有1%的案件是真实的,也应该尽最大的努力。正是为了呵护善心和暖意,才更需要依法惩罚谎称“狼来了”的人。“互联网+时代”编造“狼来了”的破坏力更大。该追究的法律责任,必须明确。公众的爱心、社会的付出都需要法律来保护,说谎者必须付出代价。
|
|
呵护善心,须惩罚谎称“狼来了”的人
|
|
|
|
( 2018-12-07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调查观察 |
|
|
|
呵护善心,须惩罚谎称“狼来了”的人 |
|
|
( 2018-12-0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调查观察 |
|
沈彬、刘晶瑶
在朋友圈里刷屏的温州乐清11岁男孩“失踪”事件,有了一个荒诞的结局:
12月5日,浙江乐清警方通报称:经温州、乐清两级公安机关查明,男孩母亲陈某因与在外经商的丈夫存在感情纠纷,为测试其丈夫对她和儿子是否关心、重视,蓄意策划制造了该起虚假警情。陈某因涉嫌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已被乐清市公安局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真相来得猝不及防,之前的“50万悬赏”的疑似侵害儿童的大案,一下滑到了滑稽的狗血剧。很多热心传播转发这一寻人启事的网民,感到自己被愚弄了,当然受到更大伤害的,是这些天没日没夜地、翻草探沟寻找孩子的警方以及当地的搜救队。
这起因家庭纠纷而升级为全网“闹剧”的极端个案,让人感到网络传播的巨大威力,也让人认识到网络传播背后各方应当肩负的义务和责任。
当下,儿童失踪类信息在互联网上,旺旺得到快速传播,儿童权益堪称全社会关注度最高的话题。
多年前,一篇“人贩子一律执行死刑”的网文,一度在朋友圈进行了刷屏式的传播。此后,也正因为全社会积极参与讨论、传播,贩卖妇女儿童案件得到了更多关注,也带动了全社会范围内对儿童权利的关注,推动了相关职能部门改善相关立案程序、救助机制。
回到温州谎报男童失踪一事来看,在朋友圈发布“寻人启事”,成为社交媒体带来的便利之一。这既满足了社交媒体用户的自我实现的高层次心理诉求,也是社交媒体对网友的传播赋权。
巨大的传播力量,使看似不起眼的“帖子”充分动员社会资源,使原本只是出现在居委会、派出所里的家长里短的“小纠纷”,在全民围观、传播之下形成众人瞩目的大事件。
一个谎言、一个家庭内部矛盾就可能耗费天量级的社会资源,包括警力、民间搜救力量、媒体版面、公众参与热情。全民参与的传播改变了这起案件的影响。
首先,“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以往人们认为这话是对媒体大V们说的,其实因为“涉童”信息能瞬间引爆海啸般的传播能量,普通当事人也会被赋予巨大的传播能力,因此,相关信息的发布人也应该意识到自己背后沉甸甸的责任,也必须对传播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刑法修正案(九)》专门增设“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这次“失踪儿童”的妈妈陈某因为涉嫌此罪名,已被当地警方刑拘。
为人父母者都应该意识到,千万不要把孩子作为解决家庭矛盾的筹码,否则问题性质的升级、负面影响的放大,以及随之引发的法律责任,将会远远超出当事人的想象。
法律不可亵玩,爱心不可愚弄,在社交媒体传播时代,尤其如此。
希望我们的社会不要因为极个别的“狗血”事件而变得冷血。面对儿童失踪报警,警方及时立案找回孩子这条底线不能回撤,哪怕“十防九空”,只要有1%的案件是真实的,也应该尽最大的努力。正是为了呵护善心和暖意,才更需要依法惩罚谎称“狼来了”的人。“互联网+时代”编造“狼来了”的破坏力更大。该追究的法律责任,必须明确。公众的爱心、社会的付出都需要法律来保护,说谎者必须付出代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