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旧版 2018年11月0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世界报道
8 8/8 7 8 ****处理标记:[Page]时,数据源为空。 ****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国际社会高度评价中国人权成就
· 对伊制裁豁免背后的美欧角力
· 俄军在黑海上空拦截美军侦察机
· 绝不放过!94岁前纳粹警卫在德受审
· 一趟上万里,跨国“老火车”成了新“网红”

  相关文章: 
一趟上万里,跨国“老火车”成了新“网红”

( 2018-11-0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世界报道
 
  每周三的早上7时27分,K3次中俄国际列车从北京站缓缓发出,奔向7800公里之外的终点——莫斯科。

  自1960年5月发出首列,58年来,每周三它都会从北京站驶出,穿越中国、蒙古国、俄罗斯的广袤原野,抵达莫斯科。这趟旅途单程耗时131个小时,沿途停靠三个国家30多个车站,平均时速只有约60公里。

  墨绿色的车皮、鲜艳的国徽、仍在工作的煤炭锅炉、老式的风扇……中俄列车全列只有8节车厢,216个卧铺席位,每周只发一趟列车。记者发现,与现在中国越来越普遍的高速动车组相比,这趟明显“不合时宜”的列车总能勾起人们20世纪的火车记忆。

  不过,在崇尚更舒适快捷出行的今天,这趟年近60岁的“绿皮车”却因沿途风景再次受到热捧,成了“网红”列车。在很多旅游网站上,乘坐过的旅客们贴给列车的标签大都包括:碧波荡漾的贝加尔湖、苍翠挺拔的白桦树、广袤无垠的大草原……

  从北京发出的第3天,列车会在贝加尔湖畔运行5个多小时。坐在火车里,深色的湖面就在眼前,打开窗户就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湿气,在阳光的照射下湖面波光粼粼,美不胜收。“斯柳笛扬卡站距离贝加尔湖只有几十米远的距离,前几年在这站停车时间很长,只要一停车就有乘客冲下去游泳。”在中俄列车上工作了34年的孙国祥说。

  澳大利亚游客丹尼尔一家正在列车上为2岁的女儿庆祝生日。“我们在中国坐过各种各样的火车,这趟车是最特别的,沿途的风景也特别美,可以给我们一种新的体验。”丹尼尔说。

  这趟“网红”车也曾“落魄”。20世纪90年代以前,这趟列车曾经非常红火,外交人员、留学生、西方游客是主要乘客。然而随着中国与俄罗斯经贸往来的增加,两国之间的航班数量也越来越多。虽然中俄列车仍然忠实地奔驰着,但是渐渐赶不上时代的节奏,萧条了下来,有的时候一趟车只有几十个人。

  幸运的是,2012年以后,以俄罗斯等国家为目的地的丝路旅游越来越受欢迎,这条线路慢慢被人们重新“发现”。根据相关数据统计,2017年赴俄中国游客量达到147万人次,同比增长14.7%。从几个月的婴儿,到80多岁的老人,各个年龄段的游客再度出现在车厢里。“现在出境游越来越普遍,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后,车上的游客占了一大半,都是冲着风景来的,坐这趟车就感觉是在油画里穿行。”列车工作人员陈响说。

  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贝加尔湖畔的斯柳笛扬卡,位于欧亚分界线上的叶卡捷琳堡……列车经过的每一个车站、每一座城市都有独特的历史人文、自然风貌,诉说着不一样的风情。“亚欧大陆分界线的石碑、贝加尔湖、蒙古大草原是乘客们必拍的景点。”陈响说。

  穿过万里林海、黄沙戈壁……58年来,这趟列车始终在7800公里的超长旅途上往返运送旅客。按往返双向计算,自开行以来,这趟列车已走了4700万公里,相当于绕着地球跑了1000多圈。“58年了,这趟列车历经了风风雨雨,不管遇到怎样的情况,车没有歇过。”与这趟列车同龄的孙国祥说,等中俄列车运行满60年的时候,也将是他退休的日子。

  “希望它永远跑下去,带着一车车的乘客一直跑下去。”

     (记者吉宁、季小波)新华社北京电

 

一趟上万里,跨国“老火车”成了新“网红”

( 2018-11-07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世界报道
  相关文章: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每日电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每日电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每日电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