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旧版 2018年10月2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调查·观察
16 15/16 14 15 16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自媒体“不小了”,该立的规矩赶快立起来
· 在“监督利剑”下管好国有资产
· 但愿大学“严进严出”从此成常态
· 网络平台放任点评造假将自食其果
· “拜锦鲤”拜不来满分人生
· “WiFi探针”窃信息
· 保障学生用餐安全日本学校做法可鉴

  相关文章: 
但愿大学“严进严出”从此成常态

( 2018-10-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调查·观察
 
  本报记者白靖利


  从华中科技大学18名学生从本科转为专科,到云南大学220人因学分没修够等原因无法按时毕业,再到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多名学生成绩未达标而留级、退学,一些高校严加管理成为近期的新闻热点。

  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779万人。但是,长期以来,一些高校毕业生饱受“高分低能”“眼高手低”等诟病。这其中,既有课程设置的问题,也有学生放松自我要求的原因,更与高校“严进宽出”的模式密不可分。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高考竞争之激烈令经历过的学子印象深刻。尽管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到45.7%,但寒窗苦读仍是高考抹不去的一个标志。然而,许多经过寒窗苦读又挤过了独木桥的学生,一进入大学就如脱缰的野马。通宵打游戏、逃课不学习、考试挂科等情况屡见不鲜。

  “严进宽出”的管理体制之下,部分大学生度过了看似轻松却很“颓废”的4年,不仅专业知识没学到位,还形成了懒惰散漫的习惯。如果学无所成必然导致就业、升学处处受阻。这样的结果,对于曾经寒窗十几年的大学生本人以及含辛茹苦的家庭来说,恐怕都难以接受。最终那些“严进宽出”的高校声誉也会受到影响。等到这样的大学生毕业了,企业单位满怀期待,招聘来的大学生却这也不行、那也不会,对整个社会都是极大的损失。

  大学“严进宽出”,必然带来很多隐忧:为了让学生能顺利毕业,考前划重点、开卷考试、作弊、“水课”送学分等现象层出不穷,“清考”(清考是指,大学一门课程结业时,若期末考试没有通过,然后参加补考也没有通过,但学校又不允许重修,或重修考试仍然没有通过,于是就在毕业前再给学生一次考试机会。有的学校规定,如果清考也未通过,就不能取得毕业证)人数一届多于一届。最终导致学风每况愈下,教学质量堪忧,“毕业即失业”现象多发。

  无规矩不成方圆,无论是从学生个人、高校还是社会出发,都应该不断加强管理,让大学生们在一个严肃活泼的环境下茁壮成长。从提升教学质量、加强学风建设的角度来说,正在创建“双一流”大学的高校们应该起带头作用。在此过程中,如何注重学生的差异化成长,引导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业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也是摆在各大高校和高校教师面前的一个课题。

  事实上,国外高校尤其是一些名校,“严出”才是通行做法。美国一些名校的本科学生淘汰率甚至超过20%。只有把好“出口”,才是对社会负责的表现,才能倒逼学校提振学风、学生加强自我约束。当大学“严进严出”成为常态,才能真正实现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


 

但愿大学“严进严出”从此成常态

( 2018-10-26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调查·观察
  相关文章: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每日电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每日电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每日电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