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旧版 2018年10月1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草地周刊
15 11/15 10 11 12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一吻38年的“庐山恋歌”

  相关文章: 
一吻38年的“庐山恋歌”
《庐山恋》、庐山恋电影院及背后的改革壮歌

( 2018-10-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草地周刊
 
 
▲展示电影《庐山恋》拍摄情形的资料照片。新华社记者游云谷摄
 
  
本报记者程迪


 
  来到江西庐山,很多游客都会选择去一座独特的电影院,观看一部独特的电影——《庐山恋》。这部改革开放以来的首部“吻戏”已在庐山持续热播38年,创造了“世界上在同一影院连续放映时间最长的电影”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波涛翻滚的云海、飞流直下的瀑布、微波荡漾的湖水、异域风情的建筑……美的自然、美的爱情和美的时代镶嵌于一处,完美契合了改革开放之初那个激情澎湃、万象更新的时代,这部电影曾让亿万国人如痴如醉,大批观众因此将庐山视为此生必游的浪漫目的地。
 
  三十多年过去,当年看《庐山恋》的小孩,如今已为人父母;当年一起看电影的小情侣,已经成为爷爷奶奶。这部寄托着整整一代人情怀的电影,仍然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观众一探究竟,随剧情起伏忽悲忽喜……
 
  38年过去,许多人站着也要看完


 
  初秋夜晚的江西庐山牯岭镇很是热闹,在各个景点转了一天的游客涌到了镇子上,本来不大的小镇显得拥挤起来。
 
  距离晚上7点电影开场还有40多分钟,就有二十多位观众等候在庐山恋电影院门外,操着不同地方的口音聊天打发时间,有青年学生、年轻夫妇、一家三口,也有祖孙三代。6点半以后,在唯一的售票窗口前,人们排起了长队,售票窗口上用红字醒目标注着“循环放映、不清场、不对号入座”。
 
  庐山恋电影院所处的是一栋古老的西式建筑,前身为建于1897年的基督教协和礼拜堂。20世纪30年代,蒋介石、宋美龄经常从距此不远的美庐别墅出发来此做礼拜。20世纪60年代,这里被改为电影院,20世纪90年代被命名为“庐山恋电影院”。
 
  上海电影制片厂1980年出品的《庐山恋》是新中国第一部风景抒情故事片,也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公映的首部带有“吻戏”的爱情电影。故事选择了风景优美且政治色彩浓厚的庐山,讲述“文革”结束后的第一个秋天,华侨少女周筠回国观光,在庐山邂逅自学英语的青年耿桦,随后两人之间发生的曲折爱情故事,把人物命运同时代发展结合了起来。
 
  走进影院大厅,如同进入了电影《庐山恋》的小型展览馆,入眼就是一整面墙的男女主人公的泳装剧照。一幅“吉尼斯世界纪录”证书被裱好挂在进门的左手边,四面墙上展示了导演、编剧、主演等详细介绍。年代久远的录影带和老照片、用坏了的电影拷贝、原版剧本……沿墙的展柜里都是与影片有关的历史资料,不时有观众驻足观看。
 
  大厅一角,工作人员正售卖爆米花。“爆米花是近两年设的,在尽可能保持影厅原始风貌的前提下,为了迎合观众的需求,做了一些改良。”电影院经理钱一粟说,最早的时候观众席是木质长条板凳,后改为木质单人板凳,上世纪90年代改为沙发座,1998年把最后一排改造成了10对情侣座。
 
  电影快开场了,人们陆续穿过木质的影厅大门就座,内部装修风格依稀可见上世纪电影院的痕迹。几分钟内,360个座位就没有空余了。因为循环不清场,二三十位观众站在最后看完了整部电影,来自江苏的吴应华就是其中一位,他说:“不想等下一场了,这么多人一起更有氛围。”“除了隆冬以外,晚间第一场总是爆满的状态。”钱一粟很是自豪。
 
  放映机房里,从业32年的放映员钱金炎透过小窗口,扫了一眼坐得满满当当的观众席,在两台一人多高的老式胶片放映机中间忙碌着。钱金炎说,虽然2012年开始,影院与时俱进增设了数码放映机,但是仍坚持每周放映一至两场胶片版电影。
 
  观影时,随着情节的起伏变化,观众们被主角们的喜怒哀乐牵动着。男女主角甜蜜相处时,现场不时爆发出哄堂大笑;当两人感情遇到阻碍时,一些观众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泪水。
 
  谁也无法否认,这是一部难以复制的优秀作品。钱一粟说,《庐山恋》1980年在全国公映,当年观影人数超1亿人次。在1981年第四届大众电影“百花奖”评选中,《庐山恋》凭借观众的近百万张选票雄踞榜首,被评为最佳故事片。2002年,世界吉尼斯英国总部正式授予电影《庐山恋》“世界上在同一影院连续放映时间最长的电影”吉尼斯世界纪录。截至目前,《庐山恋》已在这家电影院放映超过4万场,累计超过700万人次观影。
 
  “38年前票价是2毛钱一张,随着时代发展,慢慢地从1元、5元、8元、12元涨到了如今的35元一张。”在电影院售票34年的吴琼华说:“三十多年来,几乎所有观众看完电影后,都是笑眯眯地走出大门,我也很有成就感。”
 
  有人前来是为了重温与怀旧。59岁的武汉居民董泽群说:“这部电影刚出来的时候我21岁,那时候娱乐活动不多,我反复看了很多遍,拍得很真实,我们那个年代就是这样。再看这部电影,实质上是看一段历史,在我心里没有电影能取代《庐山恋》。”
 
  还有人是为了电影慕名上山。“影片公映时还没我呢!当时的时代背景造就了这一对恋人,这份感情很纯粹,尤其是女主角后来又回到庐山坚守这份感情。看了感觉满满的少女心。”1994年出生的安徽女生代旭挽着妈妈说:“三十多年前,妈妈像我这么大的时候看过这部电影,给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们这次专程为了看这部电影上山,顺便游览电影里的自然风光。”
 
  也有人原本不抱期待却收获了感动。电影散场后,来自河北的25岁的郭仙久久没有缓过神来,眼眶泛红的她说:“本来以为很无聊,毕竟是老电影,看完却意外觉得很感人。”
 
  “原来生活可以这么多彩,恋爱可以这么浪漫地谈”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全国的名山大川中,长江岸边、鄱阳湖畔的世界遗产地庐山有其无与伦比的魅力。诗文名家1500余人登临庐山,历代文人在此留下了16000多首名篇佳作。这里不仅有秀美旖旎的风光,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于普罗大众来说,还承载了一代人对于那个年代爱情的回忆。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解放思想,中国对世界敞开大门。中国电影紧跟时代步伐,开始丰富多彩,个性彰显,传递积极、昂扬、热情和开放的精神。上海电影制片厂黄祖模导演的《庐山恋》就在此时诞生。
 
  连衣裙、喇叭裤、蛤蟆镜、大波浪长发,甚至还有泳装……女主人公周筠在片中是一位来自大洋彼岸的华侨。有影迷统计过,她在影片中平均每3分钟换一套衣服,几乎每一组镜头都变换着不同的时装,许多穿着搭配至今看来仍然非常时尚,对于三十年前的人们来说更是新潮。
 
  这部影片让许多中国青年突然明白:原来庐山这么美丽,原来有这么漂亮的衣服,原来恋爱可以这么浪漫地谈……
 
 “看到女主角的装扮,觉得眼花缭乱、非常新奇,竟然还可以这样生活!”今年57岁的庐山居民吴惠回忆当年观影后的“冲击”,在她印象里,那时候人们穿的基本是以黑白灰蓝为主色调的衣服,款式也比较单调。“看到电影里周筠的发型,我也偷偷去烫了头,结果被我妈妈拿着剪刀追着剪。”吴惠大笑着说。
 
  影片中,那浪漫、纯洁而含蓄的爱情,成了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其中,最“石破天惊”的一幕,莫过于周筠对耿桦的倾心一吻,正是这一吻,打破了改革开放后“中国银幕无吻戏”的历史。那是在初次邂逅5年后,两人在庐山再次相逢,同游玉渊潭。周筠见木讷的耿桦和自己在一起还是很拘谨,便说:“孔夫子,你就不能主动一点吗?”见对方仍无动于衷,周筠就搂着他的脖子,在他的脸上轻轻吻了下去。
 
  这一吻,在当时的中国可谓“惊世骇俗”。“我那时候从技校毕业刚工作,20多岁没有恋爱过,看了觉得太震撼了。用现在的话说,简直太‘前卫’了。”董泽群感叹道。
 
  这一吻,或多或少影响了一代年轻人的婚恋观。从《庐山恋》电影院放映员岗位退休多年的吴惠,仍然清晰地记得这部电影带给她的勇气,“过去多是男孩子追女孩,原来女孩子追男孩子也可以啊。”
 
  1981年,在影片插曲《啊,故乡》的歌声里,吴惠与同为电影放映员的爱人杨霖第一次见面,相见第一天吴惠就对这个俊俏憨厚的大男孩动心了。杨霖像极了电影里耿桦的内向羞涩,朝夕相处下早就对吴惠有好感,却只敢搁在心里。
 
  “我受到了电影里大方开朗的周筠的影响,觉得既然是一见钟情,那就大胆表达。”吴惠说,父母看她到了婚嫁年龄催她相亲,情急之下,她壮着胆子跟杨霖说:“你跟我回家帮我演一个角色,演我男朋友。”最终促成了这一段浪漫情缘,两人风风雨雨中携手走到今天。
 
  这部电影也启蒙了许多人的休闲消费观,同时也为庐山旅游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曾亲历《庐山恋》拍摄工作的庐山学者王炳如说,上世纪80年代以前,庐山接待的多以劳模疗养为主;1980年《庐山恋》上映的当年,庐山的游客创有史以来最高纪录,出现了罕见的游客无处可睡,只得露宿街心公园的情景。
 
  上庐山体会“庐山恋”成为青年们的时髦追求,许多人不远千里而来,有些人甚至自带干粮上山,就是为了模仿男女主角的造型,拍下几张游客照留念,实现他们对爱的憧憬、对美的追求。
 
  王炳如回忆说,《庐山恋》拍摄的时候,正是深圳特区起步的时候。在此前“样板戏”占主导地位的岁月里,《庐山恋》脱颖而出,宛如一只“报春花”,使人们的精神为之振奋,争看《庐山恋》的热潮在全国掀起。
 
  这部影片的忠实“粉丝”、湖北省直机关干部关向东说,改革开放后,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和追求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的热情同时被激发出来,全国人民充满了理想,鼓足了干劲。可以说,没有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没有艺术家的炽热情怀,就没有《庐山恋》这种政治性强、思想性深、艺术精湛的经典影片。“身处新时代的亿万观众,更加渴望看到自己的生活和身影,看到自己奋斗的艰辛和胜利的喜悦,看到自己的命运受到关注和谱写”。
 
  即便到了今天,对于许多来到庐山的游客来说,在庐山恋电影院看一场《庐山恋》,已成为必选项目。据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统计,平均每一万名来山游客中,有250人会观看这部电影。
 
  既是对风景、对感情的恋,也是对祖国的恋


 
  碧波万顷的鄱阳湖,一望无际;水天一色的地平线上,一轮红日冉冉升起;浩渺的湖面,金波点点。一对男女青年——周筠和耿桦奔进庐山含鄱亭,他们凭栏远眺,望着祖国壮美的景色,情不自禁地用流利的英语放声呼喊:“我爱祖国,我爱祖国的早晨。”这深情的呼喊穿过云烟霞雾,在山谷间回响……这是电影《庐山恋》中的经典镜头。
 
  这一幕让武汉市民罗丰年至今印象深刻,他还记得1980年第一次看《庐山恋》时情景,“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建设国家和振兴中华不仅仅是停留在书本上的口号,也是很多年轻人心中的至高理想。我在18岁这样懵懂的年纪,遇上了这么一部风光、爱国、爱情电影,产生了对庐山的向往,人生理想和追求也渐渐形成。”
 
  这一场牵挂持续了6年。直到1986年,从医学专业毕业的罗丰年决定利用假期,实现自己长久以来的梦想——探访庐山。那时候,旅游休闲对于许多人来说还是新鲜事物,这也是罗丰年人生第一次旅游。
 
  他从武汉登船,顺长江而下,暮发朝至九江。“第一次上庐山的那天我印象很深,1986年8月2日,花了几毛钱从九江坐汽车,沿着让人‘震撼’的盘山公路,没想到山上有个有这么多西洋建筑的小镇。”罗丰年直奔邮局买了印有庐山风光的明信片寄给亲朋好友,“《庐山恋》在我们那代人心中,就像庐山一样,也是有海拔的,很多人都有这份情怀。”
 
  “到庐山的当晚,我终于踏进了传闻中的电影院,身处庐山看这部电影,更加身临其境,那一张小小的电影票我现在还珍藏着。”罗丰年说,那时候庐山旅游业还没发展起来,晚上就住在5元钱一晚的山民家里。白天,相约伙伴游览电影里的庐山风光。
 
  影片中,周筠和耿桦的爱情基础是两句话。周筠:“爸爸说他打了十几年内战,不知毁了多少房子,让我回来多建一些,赎回他的罪过。”耿桦:“我也是爸爸要我选择这个专业。他说,他参加了摧毁旧中国的战斗,要我参加建设新中国的行列。”共同的愿望,是他们爱情的原动力。
 
  “从武汉到庐山脚下,最初坐船要十多个小时,到后来走高速公路4个多小时,如今坐动车只要约2个小时。庐山开通了索道上山最快只需7分钟。”缘起《庐山恋》,罗丰年因电影相识了数位好友,大家每年相约游览庐山,也切身感受到了变化。
 
  三十多年过去,罗丰年已从他所热爱的医生岗位上退休。“在我理解里,《庐山恋》的恋有感情的恋,还有对景色的恋,对生活的恋,对祖国的恋。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很多青年为这些‘恋’而努力,为之而奋斗。比如,我在这个过程中,就认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见证了祖国的发展。”罗丰年感慨道。
 
  关向东认为,1980年的电影《庐山恋》巧妙地把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汇入对祖国锦绣山川的爱恋,男女之情融入参与新时期国家建设等大背景中,也赋予了这部电影持久的生命力。
 
  庐山居民陈岌在儿子即将上大学前,特意带他去看了场《庐山恋》,他说:“我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希望他不忘本。《庐山恋》留住了过去的庐山,也留住了那个时代的中国,希望这种理想和热情在下一代延续。”
 
  电影中,男主角耿桦在含鄱口眺望山下写生时,原来一马平川的山下,在他的画纸上变幻成了房屋高耸、鳞次栉比的景象。三十多年过去,画纸上的畅想已经变成了现实,山下车水马龙、楼房林立。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
 
 

一吻38年的“庐山恋歌”
《庐山恋》、庐山恋电影院及背后的改革壮歌

( 2018-10-12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草地周刊
  相关文章: 
  ▲展示电影《庐山恋》拍摄情形的资料照片。新华社记者游云谷摄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每日电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每日电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每日电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