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旧版 2018年09月2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调查观察周刊
16 15/16 14 15 16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收视率造假”的海市蜃楼究竟诓了谁
· 实事办好,群众方能“叫好”
· 真假难辨“带环蟹”
· 督察组更须“自身硬”
· 应彻查“天价鞋垫”背后的黑色利益链
· “私人律师”将走进寻常百姓家?
· 管住“提篮子”的权力之手

  相关文章: 
督察组更须“自身硬”

( 2018-09-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调查观察周刊
 
  本报记者字强
 

 
  早餐每人每天128元,中餐、晚餐每人每天200元,合计每人每天528元……这是云南省环境保护厅去年6月29日至7月13日组织全省环保督察期间,督察组与丽江市政府办、丽江市接待办共同商定的餐食标准。近日,云南省纪委监委查明并向社会公开通报了这起督察组违规违纪案件。
 
  据通报,除了接受丽江市超标接待,督察组还存在其他问题。比如,在督察结束后,督察组人员均未向当地交纳伙食费,回单位后还按公务出差标准报销领取了伙食补助费和交通费;督察期间,有6名督察人员未交纳应由个人支付的洗衣费、房间电话费、损坏物品赔偿费。
 
  督察和落实一直是党中央谋划改革、推进改革的重要部署安排。督察是为推动党和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政策措施落地见效而采取的督导、检查、指挥、督办等一系列工作,是推进改革发展的利器。如果督察组无法严格要求自己,将会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以此来看,云南省纪委监委严格执纪、真查真办、公开通报的做法值得肯定,有助于维护督察工作的严肃性。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严把改革督察关”“督察是抓落实的重要手段”“改革推进到哪里、督察就跟进到哪里”,明确督察工作要“在是否解决了突出问题上下功夫”。对照总书记的指示,反观云南省环境保护督察组顶风作案的逻辑和不良影响,不禁令人愤慨和深思:肩负权威的督察组尚且“灯下黑”,又怎能确保真督实查,动真碰硬?督察利剑的威力削减,谁还会对督察组敬畏三分?
 
  督察组原本是自上而下督察基层工作,但一些地方的督察组人员却在反“四风”问题上败下阵来。这背后有两方面的诱因:一方面是督察组及其成员自身拒腐防变的免疫力不强,经不起考验。比如,有的督察组成员习惯于仗着督察的名义,乐于接受基层的“安排”,默许和纵容超标接待、赠送礼品、“盆景式督察”等各种不合规操作,贪图享乐,没有切实履行督察责任,使得督察工作走了样、变了味,严重削弱督察的威力,从根本上损害的是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另一方面是来自基层的“围猎”。“督察组来了,好吃好喝招待着,把他们伺候好了,准没事儿。”这是一些地方政府面对督察工作的小心思,个别部门和领导干部总想着用“糖衣炮弹”去“腐蚀”督察组人员,却不会摆正态度,依法依规接受督察。
 
  “打铁还需自身硬。”督察工作就是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层层传导压力、层层抓好落实。不论是哪一级别、什么类型的督察,都应该深入一线、实事求是,既督任务、督进度、督成效,又察认识、察责任、察作风,最终摸清情况、发现问题、提出建议,确保党中央确定的改革方向不偏离、改革任务不落空,使改革精准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
 
  连续不断的“四风”案件一次又一次敲响警钟——监督执纪永远没有歇歇脚、松松劲的时候,全面从严治党必须真管真严、长管长严!只有瞄准“四风”问题的“风源”和“风向”,紧盯“四风”问题具体表现形态,强化日常监督管理,及时查找和发现制度漏洞,扎紧制度笼子,强化制度执行,才能真正从制度机制上防范“四风”问题的发生。
 
 

督察组更须“自身硬”

( 2018-09-21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调查观察周刊
  相关文章: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每日电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每日电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每日电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