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纵深 |
8 |
5/8 |
4
|
5
|
6
|
>
|
>| |
|
|
PDF版 |
|
|
|
|
中外“大咖”展望人工智能“下一步” |
智慧特征将越来越多 或颠覆现有商业应用 |
|
|
( 2018-09-1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闻纵深 |
|
新华社上海9月18日电(记者林小春、郭洋、周琳)以“人工智能赋能新时代”为主题的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17日至19日在上海举行,来自近40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前沿、产业趋势和热点问题开展对话交流。 与会的中外“大咖”们认为,人工智能正在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巨大变化,下一步将会越来越多地显示出智慧的特征,颠覆现有的商业应用,最终影响每一个人的生活。
“很多人看到人工智能,看到的都是悲观景象,看到的是世界末日,但我看到的是光明的未来。”人工智能领域的早期开拓者之一、1994年图灵奖获得者美国科学家拉杰·雷迪说。他表示,未来5至10年内,个性化的“守护天使”智能系统将会开发出来,帮助人们及时应对交通堵塞乃至台风、海啸、地震等自然灾难。
雷迪还预测,未来20年,包括实时语音翻译在内的人工智能技术会使互联网使用人数翻番,整体经济效益增加3倍,从而带动全球生产总值增长4至10倍。
智能语音行业领军企业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说,从技术上看,下一步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取决于三方面:一是算法能否取得突破,从而让人工智能不需大量数据训练,能够自主学习;二是脑科学和数学建模方法能否相互结合;三是能否实现人机耦合,即通过人机协作提高工作效率。
2000年图灵奖获得者、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姚期智说,大数据和强大的计算机使几十年前就出现的深度学习焕发出“第二春”,今天深度学习及其变体仍有很强的生命力,会带来很多新的项目或产品。“但是到某一点,相信大概五六年后,就可能到达增长的极限。”下一波人工智能创新或算法的突破可能来源于人工智能和量子物理的结合,“这可能带来一些我们以前在宇宙中从未见过的东西、从未见过的美丽算法。”
美国英伟达公司首席科学家、高级研发副总裁比尔·达利认为,深度学习的进展正受到硬件发展的制约,因为摩尔定律(指每隔18个月处理器性能翻一倍或价格下降一半)已经失效,现在晶体管从一代到下一代成本几乎保持不变。他相信,“未来计算肯定是针对专门领域的计算”,这样相比传统处理器将更有效率。
国内三大互联网公司阿里巴巴、腾讯和百度的“掌门人”也阐述了他们对人工智能现状和未来的思考,尤其是在企业的人工智能应用方面。
马云表示不赞成将“AI”翻译成人工智能,而应该是机器智能,并强调机器必须有自己的独特思考和逻辑。“汽车比人跑得快,但是汽车不是去模仿人的双腿;未来的计算会释放人的脑力,但计算机不是像人脑一样思考的”。他指出,未来10至15年,传统制造业面临的痛苦将会远超今天的想象,企业如果不能从规模化、标准化向个性化、智慧化转型,将很难生存。
马化腾认为需要充分考虑未来人工智能带来的社会影响。他指出,未来人工智能很可能变成一把万能钥匙,能够释放过去所有人类技术和工具的潜能,但也必将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他希望未来人工智能能做到可知、可控、可用、可靠。
在李彦宏看来,未来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可以宣称跟人工智能没有关系。而一个真正的人工智能化的公司应做到“三位一体”:具备人工智能思维,基于万物互联重新思考公司战略;具备人工智能能力,这是指利用而非发明人工智能技术的能力;遵循人工智能伦理。
华为公司副总裁、华为云BU总裁郑叶来认为,易获取、用得起、方便用的算力是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关键,而目前人工智能的相关训练很贵,如人脸识别、自动驾驶等训练的成本非常高。他还指出,人工智能不是万能的,应聚焦人工智能能够解决的问题和能够创造价值的领域。
展望未来,中外“大咖”们一致同意,人工智能会延展人类的能力,放大并提升人类智能,但并非取代人类。
“有些事情人做得更好,有些事情机器做得更好,”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达妮埃拉·鲁斯说,“未来有了这些机器之后,我们可以保证道路上不会有人因车祸而丧生,可以更好地诊断和监测疾病,可以保证信息安全,可以让说不同语言的人们实时交流,可以让人们更多关注一些战略性、关键性、思维性的东西,而把相对低级别的重复工作让机器来做。”
|
中外“大咖”展望人工智能“下一步”
|
智慧特征将越来越多或颠覆现有商业应用
|
|
|
|
( 2018-09-19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纵深 |
|
|
中外“大咖”展望人工智能“下一步” |
智慧特征将越来越多 或颠覆现有商业应用 |
|
|
( 2018-09-1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闻纵深 |
|
新华社上海9月18日电(记者林小春、郭洋、周琳)以“人工智能赋能新时代”为主题的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17日至19日在上海举行,来自近40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前沿、产业趋势和热点问题开展对话交流。 与会的中外“大咖”们认为,人工智能正在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巨大变化,下一步将会越来越多地显示出智慧的特征,颠覆现有的商业应用,最终影响每一个人的生活。
“很多人看到人工智能,看到的都是悲观景象,看到的是世界末日,但我看到的是光明的未来。”人工智能领域的早期开拓者之一、1994年图灵奖获得者美国科学家拉杰·雷迪说。他表示,未来5至10年内,个性化的“守护天使”智能系统将会开发出来,帮助人们及时应对交通堵塞乃至台风、海啸、地震等自然灾难。
雷迪还预测,未来20年,包括实时语音翻译在内的人工智能技术会使互联网使用人数翻番,整体经济效益增加3倍,从而带动全球生产总值增长4至10倍。
智能语音行业领军企业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说,从技术上看,下一步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取决于三方面:一是算法能否取得突破,从而让人工智能不需大量数据训练,能够自主学习;二是脑科学和数学建模方法能否相互结合;三是能否实现人机耦合,即通过人机协作提高工作效率。
2000年图灵奖获得者、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姚期智说,大数据和强大的计算机使几十年前就出现的深度学习焕发出“第二春”,今天深度学习及其变体仍有很强的生命力,会带来很多新的项目或产品。“但是到某一点,相信大概五六年后,就可能到达增长的极限。”下一波人工智能创新或算法的突破可能来源于人工智能和量子物理的结合,“这可能带来一些我们以前在宇宙中从未见过的东西、从未见过的美丽算法。”
美国英伟达公司首席科学家、高级研发副总裁比尔·达利认为,深度学习的进展正受到硬件发展的制约,因为摩尔定律(指每隔18个月处理器性能翻一倍或价格下降一半)已经失效,现在晶体管从一代到下一代成本几乎保持不变。他相信,“未来计算肯定是针对专门领域的计算”,这样相比传统处理器将更有效率。
国内三大互联网公司阿里巴巴、腾讯和百度的“掌门人”也阐述了他们对人工智能现状和未来的思考,尤其是在企业的人工智能应用方面。
马云表示不赞成将“AI”翻译成人工智能,而应该是机器智能,并强调机器必须有自己的独特思考和逻辑。“汽车比人跑得快,但是汽车不是去模仿人的双腿;未来的计算会释放人的脑力,但计算机不是像人脑一样思考的”。他指出,未来10至15年,传统制造业面临的痛苦将会远超今天的想象,企业如果不能从规模化、标准化向个性化、智慧化转型,将很难生存。
马化腾认为需要充分考虑未来人工智能带来的社会影响。他指出,未来人工智能很可能变成一把万能钥匙,能够释放过去所有人类技术和工具的潜能,但也必将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他希望未来人工智能能做到可知、可控、可用、可靠。
在李彦宏看来,未来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可以宣称跟人工智能没有关系。而一个真正的人工智能化的公司应做到“三位一体”:具备人工智能思维,基于万物互联重新思考公司战略;具备人工智能能力,这是指利用而非发明人工智能技术的能力;遵循人工智能伦理。
华为公司副总裁、华为云BU总裁郑叶来认为,易获取、用得起、方便用的算力是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关键,而目前人工智能的相关训练很贵,如人脸识别、自动驾驶等训练的成本非常高。他还指出,人工智能不是万能的,应聚焦人工智能能够解决的问题和能够创造价值的领域。
展望未来,中外“大咖”们一致同意,人工智能会延展人类的能力,放大并提升人类智能,但并非取代人类。
“有些事情人做得更好,有些事情机器做得更好,”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达妮埃拉·鲁斯说,“未来有了这些机器之后,我们可以保证道路上不会有人因车祸而丧生,可以更好地诊断和监测疾病,可以保证信息安全,可以让说不同语言的人们实时交流,可以让人们更多关注一些战略性、关键性、思维性的东西,而把相对低级别的重复工作让机器来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