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地周刊 |
16 |
11/16 |
10
|
11
|
12
|
>
|
>| |
|
|
PDF版 |
|
|
|
|
|
当年那盏煤油灯 |
|
|
( 2018-09-0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草地周刊 |
|
杨兆瑞
每回河南清丰老家,心里就有憾事:40多年前的那盏煤油灯,去哪儿了……
从1976年3月到1978年9月,那盏“葫芦”状带着圆玻璃罩的煤油灯,整整伴我两年多!助我完成了从吃农粮的“完小”生到吃“国粮”的大学生的人生转折……
感念煤油灯,是它陪伴着我的梦想……
退伍那年22岁,结束了6年多的军旅生涯,沦为一介并“不合格”的“社员”。也真倒霉,6年兵,踩着冰碴种稻、顶着矿灯下井,时为“巨款”的300多元退役金连同退伍证火车票,竟在大同火车站挤着上车那一刻,被窃贼席卷而去。亏了可敬的原坦克七师高炮营一连战友们,慷慨解囊为我捐了上百元返家钱……
那年代,退伍兵哪来哪去。当时女孩们有个民谣:吃“国粮”、合同工,当兵的你等等……无怪乎,从退伍到上大学的两年间,村里鲜有为我“说亲”的……记得高考前,或许听人说我有过上报纸的“邪本事”,有人来家“相家当”。一看那种隔着墙缝见太阳、盛水用个破瓦缸的“穷酸”样儿,自然是一去再也不回头……
那时有个“梦想”:何时告别“社员”身份,当个临时工,再熬个合同工,此生足矣!
于是,凭着“战士报道员”的历练,加之县委通讯组乔怀军、贾朝君老师的热诚鼓励,做起熬煤油灯的“行当”……
不久,便发现点煤油不中!好家伙,一斤煤油三毛整,比一斤鸡蛋还贵。一天“工分”值九分,谁点得起?!
后来,善良的“公社”通信员冯光瑞,见我鼻孔里有点柴油熏的“黑块块”,便趁给领导“添灯”之机,不时给我“偷”瓶煤油……
1976年秋,煤油灯“成果”初现:县文化馆杨好月老师,赠送一本时价五毛的稿纸,这对穷愁潦倒的我,显得弥足珍贵。不日,河南日报农业处来了信,如获至宝的我欣喜若狂!其大意为:来稿收到虽未编发,对你勤奋写作深为赞赏,望继续来稿云云……看罢,兴奋得一夜无眠。次日,一咬牙拿了十块钱,按照信封地址乘车直奔郑州。不料,见过编辑,天色已晚,每天仅往返一次的那趟车,早已没了踪影。咋办?招待所床位一块五,一住买不起明日车票!为熬过此夜,趁着行人稀疏,从马路对面消防队门口晃出一块半截砖,夹在腋下溜至花园路供销饭店外,铺着报纸枕上砖头露起“营”来。酣睡中,却被上白下蓝腰挎“五四式”手枪的警察一脚踢醒:
干啥的?
送稿的。
有证明没?
有。
让看看……
咋不住旅店?
钱不够……
若不是那张“xⅹ大队革命委员会”介绍信,险些沦为“流窜犯”……
煤油灯,点燃希望之火,激起梦想疯狂。一入“角色”不知困倦,腹中饥渴毫无感觉!终于,“十字街”文化墙报、县乡广播喇叭里,它的“业绩”时有所现……亏得县通讯组、广播站几位恩师提携,时为县商业局临时工后任《新华每日电讯》老总的解国记,“奉命”给我填下一张“沼气技术员登记表”。不意,临时工“好景”不长,才混了3个月,便被清丰县石油煤建公司“清工”回家。
整整两年,那盏煤油灯伴我不知熬过多少不眠夜。夏日拍腿便是蚊血,冬天双脚犹如猫咬……
幸运的是,1977年夏,乔怀军老恩师告以恢复高考“喜讯”,鼓励报考以谋“出路”。然而,一个连初中都没上过的我,却要与包括“老三届”在内的众多考生争个高下,犹若登天!
夜熬煤油灯,白天无精神。请假,队长不允。无奈,只好旷工。某日,有人悄声“捎信”儿:人家除了罚工,还开你“批判会”啦:一个完小生,不老老实实干活儿,还想中状元哩。哼,太阳从西边出来吧……
抱定“这回非让太阳从西边出来不中”信念,那盏煤油灯和我更“贴心”了……
不到3个月,煤油“十”柴油,那盏灯“支撑”我顶着每日被罚“五分工”的压力,体重整整“割”去60斤,原本正常的血压高值猛降至九十……
终究,时来运转。那年七月底,县南街贴出我望眼欲穿的“红榜”:尽管英语数学“零蛋”,总分却位居全县第四,历史那门甚至高居原安阳地区第一……从战士报道员、农民通讯员到地方党报记者,与我同呼吸共命运的煤油灯,着实功德无量!
那盏煤油灯,本无观赏价值,更不值得收藏。可将其故事传给孩子,恐也不无益处……
而今,那盏煤油灯的失踪,仿佛成我“心病”。每回老家便想寻到它,每次总是失望而归。然而,不知何处藏身的它,似乎告诉我一条真理:天无绝人之路,绝处必可逢生。面对生存危机,求生本能足令你化危为机无坚不摧……
你在哪儿,那盏消失的煤油灯,我心里永远的灯……
|
|
当年那盏煤油灯
|
|
|
|
( 2018-09-07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草地周刊 |
|
|
|
当年那盏煤油灯 |
|
|
( 2018-09-0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草地周刊 |
|
杨兆瑞
每回河南清丰老家,心里就有憾事:40多年前的那盏煤油灯,去哪儿了……
从1976年3月到1978年9月,那盏“葫芦”状带着圆玻璃罩的煤油灯,整整伴我两年多!助我完成了从吃农粮的“完小”生到吃“国粮”的大学生的人生转折……
感念煤油灯,是它陪伴着我的梦想……
退伍那年22岁,结束了6年多的军旅生涯,沦为一介并“不合格”的“社员”。也真倒霉,6年兵,踩着冰碴种稻、顶着矿灯下井,时为“巨款”的300多元退役金连同退伍证火车票,竟在大同火车站挤着上车那一刻,被窃贼席卷而去。亏了可敬的原坦克七师高炮营一连战友们,慷慨解囊为我捐了上百元返家钱……
那年代,退伍兵哪来哪去。当时女孩们有个民谣:吃“国粮”、合同工,当兵的你等等……无怪乎,从退伍到上大学的两年间,村里鲜有为我“说亲”的……记得高考前,或许听人说我有过上报纸的“邪本事”,有人来家“相家当”。一看那种隔着墙缝见太阳、盛水用个破瓦缸的“穷酸”样儿,自然是一去再也不回头……
那时有个“梦想”:何时告别“社员”身份,当个临时工,再熬个合同工,此生足矣!
于是,凭着“战士报道员”的历练,加之县委通讯组乔怀军、贾朝君老师的热诚鼓励,做起熬煤油灯的“行当”……
不久,便发现点煤油不中!好家伙,一斤煤油三毛整,比一斤鸡蛋还贵。一天“工分”值九分,谁点得起?!
后来,善良的“公社”通信员冯光瑞,见我鼻孔里有点柴油熏的“黑块块”,便趁给领导“添灯”之机,不时给我“偷”瓶煤油……
1976年秋,煤油灯“成果”初现:县文化馆杨好月老师,赠送一本时价五毛的稿纸,这对穷愁潦倒的我,显得弥足珍贵。不日,河南日报农业处来了信,如获至宝的我欣喜若狂!其大意为:来稿收到虽未编发,对你勤奋写作深为赞赏,望继续来稿云云……看罢,兴奋得一夜无眠。次日,一咬牙拿了十块钱,按照信封地址乘车直奔郑州。不料,见过编辑,天色已晚,每天仅往返一次的那趟车,早已没了踪影。咋办?招待所床位一块五,一住买不起明日车票!为熬过此夜,趁着行人稀疏,从马路对面消防队门口晃出一块半截砖,夹在腋下溜至花园路供销饭店外,铺着报纸枕上砖头露起“营”来。酣睡中,却被上白下蓝腰挎“五四式”手枪的警察一脚踢醒:
干啥的?
送稿的。
有证明没?
有。
让看看……
咋不住旅店?
钱不够……
若不是那张“xⅹ大队革命委员会”介绍信,险些沦为“流窜犯”……
煤油灯,点燃希望之火,激起梦想疯狂。一入“角色”不知困倦,腹中饥渴毫无感觉!终于,“十字街”文化墙报、县乡广播喇叭里,它的“业绩”时有所现……亏得县通讯组、广播站几位恩师提携,时为县商业局临时工后任《新华每日电讯》老总的解国记,“奉命”给我填下一张“沼气技术员登记表”。不意,临时工“好景”不长,才混了3个月,便被清丰县石油煤建公司“清工”回家。
整整两年,那盏煤油灯伴我不知熬过多少不眠夜。夏日拍腿便是蚊血,冬天双脚犹如猫咬……
幸运的是,1977年夏,乔怀军老恩师告以恢复高考“喜讯”,鼓励报考以谋“出路”。然而,一个连初中都没上过的我,却要与包括“老三届”在内的众多考生争个高下,犹若登天!
夜熬煤油灯,白天无精神。请假,队长不允。无奈,只好旷工。某日,有人悄声“捎信”儿:人家除了罚工,还开你“批判会”啦:一个完小生,不老老实实干活儿,还想中状元哩。哼,太阳从西边出来吧……
抱定“这回非让太阳从西边出来不中”信念,那盏煤油灯和我更“贴心”了……
不到3个月,煤油“十”柴油,那盏灯“支撑”我顶着每日被罚“五分工”的压力,体重整整“割”去60斤,原本正常的血压高值猛降至九十……
终究,时来运转。那年七月底,县南街贴出我望眼欲穿的“红榜”:尽管英语数学“零蛋”,总分却位居全县第四,历史那门甚至高居原安阳地区第一……从战士报道员、农民通讯员到地方党报记者,与我同呼吸共命运的煤油灯,着实功德无量!
那盏煤油灯,本无观赏价值,更不值得收藏。可将其故事传给孩子,恐也不无益处……
而今,那盏煤油灯的失踪,仿佛成我“心病”。每回老家便想寻到它,每次总是失望而归。然而,不知何处藏身的它,似乎告诉我一条真理:天无绝人之路,绝处必可逢生。面对生存危机,求生本能足令你化危为机无坚不摧……
你在哪儿,那盏消失的煤油灯,我心里永远的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