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旧版 2018年07月2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调查·观察
16 15/16 14 15 16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义乌的老外有时“忘了自己是老外”
· 云海中的石阡县全景 石阡聚凤乡

  相关文章: 
义乌的老外有时“忘了自己是老外”
社会治理:不分内外,一视同仁,包容与尊重所有“在义乌的人”

( 2018-07-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调查·观察
 
  ▲外国友人在义乌参加龙舟赛。
王建明摄
 
 
本报记者刘荒、黄海波、李坤晟


  1986年的一天,距离义乌县政府不远的绣湖公园,人群聚集围成几圈。很多人以为是在表演什么节目,走近看原来是在围观一名外国人。

  一名不同肤色的外国人,足以惊动县城老百姓。彼时的义乌,虽然开放了市场,但和大多数中国县城一样,对外部世界充满了好奇。

  30年后的今年,义乌每年签证超过180天的常驻外商就有1.3万人,每年到此采购的外商超过50万人次。“客人是条龙,不来就要穷”,这本是义乌最著名的民谚之一,开放包容的义乌人,为这句谚语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让外国人参与社会管理


  2018年2月4日,义乌市两会期间,10位外来建设者旁听代表齐聚一堂,为义乌发展献计献策。义乌市宁波商会会长周建强建议,在引导参与企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应更好地发挥商会、行业协会的专业作用。

  这次座谈会还公布了2017年度市人大建言献策先进个人名单,周建强和义乌市山东商会会长何建成一起入选。

  外来人口两倍于本地人口,其中还有1.3万常驻外商的义乌,每年的人代会,都成为外来建设者参与社会管理的重要舞台。

  “从2003年开始,义乌市人大每年都要邀请外来建设者代表旁听人代会。”义乌市人大干部金永林自信地表示,在县级市人大层面,像义乌这样做的不多见。

  旁听代表不仅可与市人大代表同场聆听报告,还会受邀参与座谈,直接向义乌市政府领导建言献策。在义乌工作生活了30年的周建强,今年是第7次参加座谈。

  近年来,不仅乡镇街道可以选拔推荐旁听代表,凡在义乌经商、办厂、务工的外来建设者,也可以自己申请成为旁听代表。

  在旁听代表当中,也少不了外国人。目前,已经有80多位外商代表,或旁听过人代会,或参加过座谈会。

  “义乌国际马拉松比赛,就是在外商的建议下举办的;外商反映子女上学难问题后,义乌所有公办学校,全部向外商子女开放,费用标准和义乌当地人一样。”义乌市涉外服务中心主任赵志刚证实,义乌不少涉外服务,实则由外商代表直接推动。

  在义乌稠州医院脑外科诊室,也门医生阿马尔一上班就忙个不停。半个小时之内,他接待了3位前来就诊的病人,分别是中国人、伊拉克人和印度人。阿马尔分别用汉语、阿拉伯语和英语,同他们交流毫无障碍。阿马尔的汉语很好,经常和中国伙伴搭档,随义乌市曲艺家协会下乡表演相声。

  过去,义乌外商看病会请翻译帮忙和中国医生交流。但义乌的大多数翻译并不熟悉医学术语,而且来做生意的外商一般小病也不爱到医院就诊,一旦来医院的常常是大病或者急诊。

  “义乌需要有人帮他们解决看病难题。”阿马尔认为,自己在义乌当医生比做生意更有价值。“事实上,义乌很多医院已推广多语种服务,这也和阿马尔等人提出意见和建议分不开。”赵志刚补充说。今年是阿马尔来中国的第21个年头,除了外商旁听代表这个身份,他还是“丝路文化俱乐部”的CEO。

  2015年6月,义乌市商务局牵头搭建了世界商人之家,现任理事长就是赵志刚。世界商人之家现有9个外商俱乐部,“丝路文化俱乐部”便是其中之一。也门医生经常组织会员去敬老院看望老人,也组织外商喝茶学茶艺。

待得越久,越有家的感觉


  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像阿马尔这样,融入到了义乌当地人的生活中,这种融合也让义乌越来越有国际范儿。

  首批能办理外国人签证和居留许可证的县级市,全国唯一设立海关的县级市;充满异域风情的国际社区,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外国元素……义乌用国际化的管理来匹配国际化的开放格局。

  2017年,赵志刚所在的涉外服务中心,为外商办理了3100多项服务,“原来经常替外国人去杭州跑手续,随着服务权限下放,公安、商务、国税、海关等13个部门的审批可以集中办理,老外也能享受‘最多跑一次’的服务。”

  几乎每个月,马来西亚珠宝商人郭集福担任CEO的“旭日公益俱乐部”,都会固定组织一次公益活动,内容涉及助学、助残、义务献血等。所有成员在自愿的前提下,依靠自己的力量参与公益活动;不能利用俱乐部的名义向他人募集资金或物资;参与公益活动时,必须本人亲力亲为。

  在郭集福的带领下,目前已有来自马来西亚、约旦、苏丹、叙利亚、新加坡、伊朗、马里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加入旭日公益俱乐部。

  2017年7月,由旭日公益俱乐部促成的世界商人大型无偿献血活动拉开大幕,共有1200人参加无偿献血,献血总量超过20万毫升,是义乌有史以来规模最大、参加外商最多、影响力最广的无偿献血活动。他们还建议将每年7月15日设立为“义乌世界商人献血日”。

  看上去“珠光宝气”的郭集福,认定义乌就是自己的宝地,待得越久,就越有家的感觉,有时会忘了自己是一个老外。谈起为何如此热衷于公益活动,他认为很多外商和他一样,是在义乌实现了自己的财富梦想,成为和义乌市场一起成长的成功商人,买卖做大之后,自然而然有了一起回报义乌这座包容之城的意愿。

义乌不仅有“洋街长”

还活跃着一支外籍调解员队伍



  马利身材不高,但很敦实,说话时总是挂着笑容。他现在是义乌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福田大队特邀的“洋街长”,虽然没有工资、没有补贴,但福田大队工作人员评价他,“热情可爱,工作积极性高”。采访结束时,这位哥伦比亚人热情地掏出名片,邀请记者去他的餐馆消费。

  为增进与外商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抓住外商中的“关键少数”,义乌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福田大队,在外商聚集较多的工人北路、长春六街等路段,邀请了三位“洋街长”参与日常管理。除了马利,另外两位分别来自阿塞拜疆和哥伦比亚,都在义乌定居经商多年。

  马利来自距离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400公里的小地方,18年前来到义乌,自称义乌资历最老的南美人。现在,大约有1500个南美家庭常住义乌。“我们老乡也有在义乌买房的,都是全款哦。”马利俏皮地说。

  马利每个星期执勤一到两次。操一口流利中国话的他,耐心劝导占道经营的小贩,面对一些外商朋友也不留情面。他感慨地告诉记者,中国人脾气好,社会治安更好。马利早就把义乌当成第二故乡,对义乌这座城市有了更多地融入感和归属感。能获聘“洋街长”参与到城市管理工作中,他内心感觉很温暖,觉得自己是一名真正的义乌人。

  义乌不仅有“洋街长”,还活跃着一支外籍调解员队伍。2013年5月,浙江义乌市成立“涉外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如今在调解委员会的会议室里,除了五星红旗外,还有11面其他国家的国旗。

  “我们目前有来自11个国家的12名外籍调解员。”义乌市涉外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义乌市司法所所长陈津颜说。委员会先后聘请19个国家的21名诚实守信和精通调解的外商为外籍调解员。他们做义务调解时凭证据“帮理不帮亲”,成为化解中外贸易纠纷的好帮手。

  “我们要求外籍调解员无违法违纪记录,讲诚信,会中文。”陈津颜说。

  据了解,外籍调解员的人选由义乌商城管委会等有关单位推荐和个人自荐相结合。陈津颜说,外国人首先经过了上岗培训,了解调委会的职责、工作制度,应遵守的保密守则及纪律,熟悉涉外调解的工作流程。

  来自阿富汗的商人阿兹兹是目前在岗的一名调解员。他很认同义乌聘请外商担任调解员的方式,“这让市场更有公信力”。

  阿兹兹本人为义乌市场秩序做过很多努力。两年前,一位外商从义乌国际商贸城进货后就回国了,在货款没有付的情况下,拒绝回复卖家信息。情急之下,义乌国际商贸城的货主找到了阿兹兹。在朋友的帮助下,阿兹兹终于找到了这位外商。通过阿兹兹的细心开导、多次沟通,那位商人终于付清了所欠货款。

  陈津颜希望有一天义乌能成为解决国际贸易纠纷的总部。他的公文包里有一个信封,里面是一面五星红旗。他对记者说,只有对所有市场主体公平公正,市场才有发展。

 

义乌的老外有时“忘了自己是老外”
社会治理:不分内外,一视同仁,包容与尊重所有“在义乌的人”

( 2018-07-20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调查·观察
  相关文章: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每日电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每日电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每日电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