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旧版 2018年06月2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乡村振兴
8 4/8 3 4 5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为贫困村庄“美颜”,“绿宝石”闪耀陇南
· 上海努力打造新江南田园
· 日喀则牧民剪羊毛
· 昔日黄河荒滩变身“绿色银行”
· 放下渔网改“触网”,渔民上岸“卖风景”
· 云南曲靖“农村文化户”激活乡村振兴文化动力

  相关文章: 
昔日黄河荒滩变身“绿色银行”
一个沿黄乡镇的生态小康路

( 2018-06-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乡村振兴
 
  

  新华社郑州6月27日电(记者李文哲)“昔日烂河滩,今日花果山;昔日贫困滩,今日赛江南……”说起乡里这些年来的变化,河南省新乡市平原示范区桥北乡盐店庄村村民蒋红超念起了这段顺口溜。

  几年前,蒋红超还是个贫困户。“以前都是荒滩地,种粮靠天吃饭。2013年俺跟着村支书种了15亩桃树,2016年一挂果就卖了7万多块钱,俺也脱了贫。”蒋红超说,去年市委政法委驻村工作队队长云美又帮俺筹钱,俺成立了益农专业食用菌合作社,利用桃枝发展食用菌种植,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桥北乡地处黄河北岸,与郑州市隔河相望。作为滩区乡镇,由于滩多、坡多、泥多,过去,砖瓦窑厂是乡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为保护黄河滩区生态,2009年,随着窑厂拆除复耕工作的开展,曾经辉煌一时的砖瓦窑厂悄然淡出。如何带领荒滩上的老百姓脱贫致富?“改良土壤,种植果蔬,走生态小康路。”桥北乡党委书记王丁说,走这路还离不开像关源群这样的带头人。

  2008年当选盐店庄村村支书后,关源群发现村里人均土地多,可以种植果菜等经济作物增加收入。于是,他多次跑市场,反复考察比较,最终确定种植主干型优质早熟桃。

  “村民种粮食都习惯了,怕果树不好种、果子没人要,一开始免费发树苗都没人愿意跟着种。”关源群说。

  没人种,关源群就把自家20多亩土地全部种上桃树,又说服了部分党员干部和群众,全村当年试种桃树80余亩,第二年亩产桃1000多公斤,亩收入4000多元。

  眼看着种桃比种粮食赚钱,村民们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桃树的产量越来越高,品种越来越多,村民的钱袋子也鼓了起来。2016年,全村实现整村脱贫,桃树种植面积达到6000多亩,占到全村土地面积的三分之二。

  “现在村里的桃园有8000多亩了。发展要想可持续,还得把产业做大做强。”关源群说,通过举办桃花节、利用桃枝发展食用菌种植、建设一体化果品批发市场等一系列举措,盐店庄村正在不断拉长桃产业链条。

  不仅有桃园。在如今的桥北乡,还有着千亩刺槐林、千亩葡萄园、千亩韭菜配送基地等,吸引了不少周边市民前来游玩采摘。“现在这荒滩已经成了‘绿色银行’。”河南美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毛星茗说,公司主要种植经营有机果蔬,2017年以来,已为洪庄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长期务工岗位11个,人均年收入12337元。

  在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三产融合发展下,农旅产业正在成为桥北乡新的支柱产业。截至目前,桥北乡共有农产品加工企业17家,农业种植观光企业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8家。全乡林果业面积已达1.62万亩,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700亩。

  平原示范区党工委书记鹿建宇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围绕郑新融合发展的机遇,充分利用黄河滩区的自然资源,一体规划、两岸协调,共建国家级黄河生态带,谋划实施生态旅游、观光农业、互联网+认养农业等绿色产业,以桥北乡为例,在示范区内的沿黄乡镇打造两岸群众看、玩、食、娱、购一条龙的生态旅游产业链。

 

昔日黄河荒滩变身“绿色银行”
一个沿黄乡镇的生态小康路

( 2018-06-28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乡村振兴
  相关文章: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每日电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每日电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每日电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