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旧版 2018年05月2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中国新闻
4 3/4 2 3 4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黑龙江饶河:小黑蜂“酿”出甜蜜生活
· 看病不排队 挂号不要钱
· 甘肃茶村:振兴路上有茶香
· 江西南昌推“路长制”破解共享单车“乱象”
· “青流计划”全面升级助推物流产业“绿化”
· 贵州发布“食品安全云”助“黔货出山”
· 北京出新规推动核心区直管公房腾退
· 网传“凤凰古城再度收取门票”与事实不符
· 数博会上的“黑科技”

  相关文章: 
甘肃茶村:振兴路上有茶香

( 2018-05-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中国新闻
 
  新华社兰州5月26日电(记者任卫东、屠国玺、成欣)“忙完这一两个月,我们这一年大部分的收入就有了。”当下正是5月底,水蒿坪村党支部书记高清明每天都在茶叶合作社里忙活。
 
  “茶叶要摊薄一点,脱水效果才好。”高清明拿起一簸箕摊晾过的新鲜茶叶倒入炒茶机。炒茶机隆隆作响,炒制好的新茶香气四溢,他眼中满是丰收的期盼。
 
  水蒿坪村位于甘肃省陇南市文县碧口镇,是西北少见的茶村。据史料记载,碧口镇种茶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水蒿坪村里,还能看到数株历经岁月沧桑的野生茶树和大山丛中的“北茶马古道”通路遗迹。
 
  但过去茶在深山不为人知。陇南地处秦巴山区深处,交通不便、道路难行,让这里的人守着包括茶叶在内的丰裕物产,却难逃“富饶的贫困”。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试种至今,现在村里133户人,家家有茶树,村里的2410亩地已全成为茶园——茶叶不仅成为水蒿坪村的绿色产业,还撑起了村民的脱贫致富梦。村里的茶叶合作社已经有76户群众参加,合作社组织专家培训农户茶叶采摘、除草、修剪、施肥等方面的知识,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销售。
 
  高清明说,“龙井43号”是村里的主打产品。“清明节前价格最高的时候,新茶每斤能卖到2400元。”村里出产的茶叶每年都不够销,每户的茶叶净收入能超过2万元。通过茶产业,水蒿坪村的大部分贫困户告别了贫困。
 
  穿越水蒿坪村一层层墨绿的茶垄,不远处是村民忙碌采茶的身影。沿着山路蜿蜒而上,不到10分钟,就来到紧邻的马家山村,这里的村民个个也是种茶的好手。
 
  马家山村掩映在青山茶园中,10年前汶川地震中受灾严重。当时村里有人提出把茶树砍掉腾出地方重建新房,但经过一番讨论后,村里还是决定把茶园保住,采取了更费时费力的原址重建。
 
  现如今,村里的茶产业被做大做强,不仅茶叶收入年年增加,绿色茶园的好环境还带动了乡村旅游发展,被村民保留下来的茶园成了他们脱贫增收的“宝贝”。
 
  “去年马家山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了8000元,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我们一定不落后腿。”站在茶园里,马家山村委会主任马明话语间信心满满。
 
  绿色发展带来了良性互动和循环。文县茶叶主要分布在海拔600米至1560米之间的自然保护区边缘的山地之中,环境好、无污染。种茶需要好环境,保护好青山绿水已经成为村民们的共识,人人都成了护林员。同时,这里茶园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不少游客慕名而来,以良好生态为依托的乡村旅游也得到大力发展。
 
  碧口镇镇长肖辉介绍,碧口镇下辖的12个村当中,9个村是宜茶区,茶叶收入占到群众收入的七成以上。茶村依靠自然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农家客栈、乡村农家院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收入也增加了不少。“绿色的茶园经济,已经成为我们的首位产业。”肖辉说。
 
  穿行在这些西北山村的翠绿茶园,“茶好,生态好;生态好,茶更好”的绿色发展正在循环,乡村振兴正在生动实践中。
 
 

甘肃茶村:振兴路上有茶香

( 2018-05-27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中国新闻
  相关文章: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每日电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每日电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每日电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