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旧版 2018年05月2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脱贫攻坚
8 4/8 3 4 5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天等不等,“耸立的石头”耸起精神战贫魔
· 捐款超36亿元,这家民企把扶贫当“主业”

  相关文章: 
捐款超36亿元,这家民企把扶贫当“主业”

( 2018-05-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脱贫攻坚
 
  本报记者王若辰

 

  “谁能想到,今天能过上这么好的生活,水泥路通到家门口,家家住着两层半的小洋楼。苗木种植让我每年增加6万多元收入,在家门口就能脱贫致富。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碧桂园!”来自广东清远树山村的罗世煌站在碧桂园精准扶贫乡村振兴行动启动会的讲台上,声音里有难以平抑的激动。台下的人群中有他熟悉得如同亲人一样的驻村扶贫干部。

  5月20日,在碧桂园精准扶贫乡村振兴行动启动会上,碧桂园集团宣布与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甘肃省临夏州东乡族自治县等全国13县进行整县结对帮扶,惠及约3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相关报道见本报5月21日4版)

  一次性帮扶全国13县,这在全国民营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的实践中尚属首例。

  “要把扶贫提升到主业的高度,甚至把扶贫当作比做生意更重要的事来做,把好事办好,不做表面文章。”碧桂园集团创始人杨国强在启动会上,对全体碧桂园员工提出要求。现场大屏幕上,展示着杨国强为碧桂园精准扶贫乡村振兴行动题写的“使命 责任 良心”六个大字。

  杨国强这一“诺”值“千金”。从1997年第一笔大额捐款算起,杨国强和他创办的碧桂园已累计为全社会捐款超36亿元,累计受益人次近20万。

  教育扶贫:面向全国贫困生创办全免费学校,让寒门亦能出贵子


  来自江西宜春的易园利、易慧聪姐妹,父亲双目失明,母亲严重驼背。“对于我来说,上学曾是一种遥不可及的奢望。”易园利说。

  “我妈妈是残疾人,爸爸在工地上打零工,为了给妈妈治病,家里欠了很多钱,那时候上学对我来说真的是一种奢望。”来自河南的秦黎明说。

  两位奢望着上学的少年,在同一个地方圆了梦。这个地方,就是国华纪念中学。

  国华纪念中学于2002年由杨国强捐资2.6亿元创办,是目前全国唯一一所全免费的民办高中。国华纪念中学专门招收贫困家庭的学生,免学费,衣食住行也全免费,学生考上大学、硕士、博士,还能得到学校资助。

  国华纪念中学的重点本科率常年超过95%,毕业生遍布各行各业,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目前,已有来自全国的近2800名贫困生先后在这里重拾人生希望,用知识改变命运。

  碧桂园还创办了专门针对退伍军人的全免费慈善学校——国良职业技术培训学校,以及目前全国唯一全免费大专院校——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

  国良职业技术培训学校目前已有超过14000名来自贫困家庭的退役士兵受训后成为技能型产业工人,部分学员月薪可达上万元。

  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自2014年9月正式开学以来,已招收1420名贫困学子。去年学院首届290名学生毕业,就业率高达99.66%。

  “我不忍看天地之间仍有可塑之才因贫穷而隐失于草莽,为胸有珠玑者不因贫穷而失学,不因贫穷而失志,方有办学事教之念。”杨国强带领碧桂园投身教育扶贫的初心,镌刻在国华纪念中学校园内的石碑上。

  产业扶贫:探索“可造血、可复制、可持续”帮扶模式,让“穷沟沟”也产“金蛋蛋”


  “我的家乡在广东清远树山村,属于粤北山区,很多年轻人都到城里去了。”1994年,李洋东考上了广州的一所中专,成为村里第一个靠读书走出大山的人。

  毕业后,他在广州一家国企工作。但眼看着老家的父母年事渐高,需要照顾,李洋东想“回家做点事情”。

  可“穷沟沟”里,能找到什么“金蛋蛋”呢?

  树山村还真迎来了发展机遇。2010年,碧桂园将树山村作为“绿色产业扶贫”的第一个帮扶点,因地制宜发展苗木种植产业,建立苗圃示范基地。按照“借本你种,卖了还本,赚了归你,再借再还”的模式,树山村项目以绿色产业为龙头,带动房、路、水、电、网,进行整村改造。

  如今,树山村的绿色产业发展已逐步形成市场机制,产出超2300万元,村民实际获益1200多万元,农户户均增收达7万元。李洋东在老家有了新的事业,又能陪伴父母颐养天年。

  树山村项目成功推进,碧桂园产业扶贫、整村扶贫的做法和经验得以迅速复制。

  在广东潮州黄正村,打造茶叶产业园和茶叶加工厂;在汕头桥陈村,走地鸡初生蛋、优质大米等无公害农产品已全线上市……从广东到广西,从四川到海南,碧桂园产业扶贫项目陆续铺开,遍地开花。

  今年5月8日,碧桂园农业控股有限公司成立。该公司致力于挖掘帮扶地的特色农产品,助力当地创建循环农业、智慧农业等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推动“一村一品”“一县一业”。

  在条件适合的帮扶县,碧桂园还将开展设施农业,打造特色农产品和现代农业综合体。经评估合格的产品,将通过碧桂园旗下新零售品牌“凤凰优选”和自有农业品牌“碧乡”两大平台打通农产品销售产业链,通过凤凰优选旗下门店向300万业主直供农副产品,带动当地农产品稳定销售和贫困户就近就业,促进城乡有机融合。

  以产业扶贫为主要措施,碧桂园逐步探索出可造血、可复制、可持续的帮扶模式。

  技能扶贫:需要啥、想学啥就培训啥,“带上双手”就能创造幸福生活


  “之前只有每年到了砍麻竹笋的季节,才有些零工可以做。”家住广东省英德市西牛镇的谢旭杰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也能月薪过万。

  2017年11月,谢旭杰通过村委得知碧桂园正在开展SSGF铝膜拼装技术培训,他和村里20多人一起参加了第一批SSGF培训班。很快,他掌握了SSGF铝膜建筑安装技术、安全生产知识以及相关施工技能,“变身”为一名建筑产业工人。

  过去6年,碧桂园已面向全社会进行SSGF铝膜、物业、电工、电商等多种技能培训,近22000名农村劳动力参加培训,逾9000人实现了推荐就业,平均收入提高了20%,其中多数村民月收入超万元。

  如今,碧桂园的扶贫之路每“铺”到一地,首先展开的就是教育和培训,从家政月嫂、维修电工、农机驾驶,到叉车、会计、SSGF铝膜技术工,不一而足。

  “农村需要什么,村民想学什么,碧桂园就培训什么。”用技能“武装”村民,让村民“带上双手”就能创造幸福生活。

  碧桂园还将联动筑梦高科建筑有限公司以及国良职业培训学校、广东职业技术学院两所学校,在每个帮扶县建设1个就业培训基地,分别按照满足集团、市场、农村三重发展需要的思路设定培训科目,推动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型,增加收入,脱贫奔康。

  碧桂园还积极探索人才输出,联系人才公司和用工单位,多次组织现场招聘会,疏通就业渠道,帮助受训农民找工作。在清远市佛冈县水头镇,碧桂园打造了“找月嫂、水头好,遍布珠三角”的口碑,受训农民工资最高能达15000元,告别了以往的贫困日子。

  “我做泥瓦匠的时候,在农村自己建房子,我知道应该如何使得每个人都有一项技能,让他们能够谋生活。”杨国强如是说。

 

捐款超36亿元,这家民企把扶贫当“主业”

( 2018-05-22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脱贫攻坚
  相关文章: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每日电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每日电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每日电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