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旧版 2018年05月0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评 论
16 16/16 15 16 ****处理标记:[Page]时,数据源为空。 ****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真理的味道是甜的
· 警惕“说客干部”
· 村校如何留住生源
· “口碑注水”触及电影市场道德底线
· “埃塔”解散的启示
· 未来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 “给钱就刷屏”

  相关文章: 
村校如何留住生源

( 2018-05-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评 论
 
雷望红

  

  农村学子进城求学是乡村经济发展和乡村教育发展不足综合作用的产物。近年来,乡村学生陆续流失,对乡村教育产生了消极影响。一方面学生数量减少使得学校正常的教学活动因人员不足难以开展,另一方面教师因生源不足难以调动自身积极性和教学热情。

  此前,我在调研中发现位于西北某省的杨镇峡村小学,生源急剧流失,低年级仅剩22人,学校活动难以开展,教师被迫早早地进入养老状态。

  无序的农村学子进城求学会带来诸多不良后果:一是加重城镇教育运行负担。城镇学校本是为满足城镇学生的教育需求而设置,农村学生竞相移民到城镇就学,学校人数和班级人数大大增加,城镇学校普遍超负荷运行,以至于一些学校都无法开展课外活动。同是处于西北某省的惠县县城北关小学人数爆满,设计容纳千人的学校已经有学生3205人,一方面教师教学任务重、压力大,另一方面学校操场不能满足全校学生的活动,学校课间操都排不开,因空间狭小已多年不举行运动会。

  二是导致乡村教育资源严重浪费。国家为了改善乡村学校的教育现状,通过“薄改工程”(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改善学校环境,又实施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政策,积极提升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资源。然而,当前的情况是国家不断投入资源建设乡村学校,乡村学生却加剧流失,环境改善的学校仍然逃脱不了空心化的命运。西北某省峡村小学花费了40多万元改善环境,但学生仅剩22人,惠县土乡陈村小学投资60多万元改建学校,学校仅剩42人,其中小学生仅18人。

  三是增加家庭负担,影响家庭再生产。不论是陪读移民还是进城买房移民,农民家庭在城市接受教育和生活的成本都远高于乡村。住在惠县的学生家长刘姐,从幼儿园就开始陪读,现在她的女儿上初二,儿子上小学五年级,不足10平方米的房子,住着她和儿女三人。房租每年4000元,全家生活费每年要8000元,两个孩子上补习班每年要花费3000元,加上其他杂费,丈夫在邻近的县市做小工一年所挣的2万元仅够全家人生活,几乎没有结余,年轻夫妻半辈子的时间和精力全部用于子女教育之上。一些地区为了进城买房接受教育,年轻一代买不起房,就将买房压力和城市生活压力传递给老人。

  可以看到,农村学子进城求学对于城乡学校和家庭发展都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学生和家庭最终成为无序竞争的受害者。要遏制农村学子进城求学所带来的无序竞争和非理性的选择行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要通过学区划片制度保证乡村学校学生生源,只有完整的生源数量和生源结构才能保障学校基本运行。二是要均衡城乡教师资源,真正推动城乡教师交流,实现城乡教师的均衡化。三是要彻底调动乡村师生的积极性,重塑乡村教育竞争机制和荣辱体系,使得师生发挥自身教与学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四是要发挥乡村教育的比较优势,规避乡村教育劣势,使得乡村学校办学有特色。乡村学校只有激发了整体活力,学生在学校能够获得成长,学校办学有特色有成绩,才能留住学生和吸引学生回流,进而有效抑制无序的农村学子进城求学热。

  (作者系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人员)


 

村校如何留住生源

( 2018-05-04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评 论
  相关文章: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每日电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每日电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每日电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