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调查观察周刊 |
16 |
15/16 |
14
|
15
|
16
|
>
|
>| |
|
|
PDF版 |
|
|
|
|
|
整治教育培训机构别再“雨过地皮湿” |
|
|
( 2018-04-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调查观察周刊 |
|
本报记者杨绍功、郑生竹
近期,各地纷纷转发教育部相关文件或出台整治方案,采取行动治理校外培训机构,为中小学生减轻课外负担。
整治行动引发了各界的关注和期待。其中,将培训机构违规办学、超纲教学、与招生入学挂钩、吸纳在职教师授课等六项行为列为整治重点,更获得了社会各方尤其是学生家长的点赞支持。
然而,《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整治行动虽已开始,但部分培训机构并没有把心思放在自查整改上,而是心存侥幸,意在过关为安。
比如,江苏南京教育部门近期与媒体联合对培训机构展开突击检查时,学而思专修学校的负责人却把这次行动称为“到教学点参观”,认为检查后媒体“明显偏正面”的报道是要把该机构树为正面典型。他们认定教育部门对竞争对手的整治会让本机构变得越来越好,言辞之间透露出一种“迷一样的自信”。
按说,整治的六大重点问题,校外培训机构都或多或少存在,这不是一次检查就能解决的。教育部门的文件也明确写出,现在还只是排查摸底阶段,后面还有集中整治和常态化检查。
然而,看前述部分培训机构负责人的言行,仿佛整治行动已经完成。一些较大的培训机构负责人甚至认为,此轮整治只针对散乱的小机构,教育部门在摸排中没有提出问题,便意味着自己的机构已经“过关”。这样的想法和做法显然违背了整治的初衷,极大地削弱了整治应有的效果。
这些培训机构真的没有问题吗?南京的突击检查就发现,书人和学而思都存在教学点备案手续不完善的问题;在工商部门登记的“石头培优”更是属于无证经营,不具备相关资质,管理和教学秩序混乱。
为什么这些机构说自己“过关”了?
一方面,是因为此前的整治多是雷声大雨点小或雨过地皮湿,部分明显违规的大型培训机构没有受到触动,他们以为这次也不例外;另一方面,以消费家长焦虑为能事的培训机构擅长忽悠,为了保住声誉,故意避重就轻把坏事说成好事。无论出于何种原因,部分培训机构抵制整治、虚与委蛇的心态都十分明显。
要破除这种心态,就必须加大整治力度。课外培训班已成为家长和学生的沉重负担,严重冲击了学校教学秩序,影响了教育改革的成效。此次全国范围的培训机构整治,酝酿已久、覆盖广泛,相关部门决心之大可谓前所未有。
如何把决心和举措化为整治的力度,起到治标之效兼顾治本之要?
这需要各级相关部门本着负责任的态度,严格落实对六大问题的排查,不姑息、不护短、不回避,认真予以清理整顿。同时,也应当注意避免整治带来的行业洗牌加剧龙头企业的垄断,防范培训机构尾大不掉,继续对地方中小学招生带来不良影响。
部分培训机构之所以认为比人稍好就可以成为典型,而存在“迷之自信”,重要原因是目前校外培训机构的标准缺失,相关资质审批管理也较为分散,难以形成有质量的管理和约束。因此,必须加快建立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管理的标准和长效机制。
长期来看,缓解广大学生和家长对校外培训的依赖,实现校外培训机构的科学发展,需要有效的管理和高质量的教育资源供给。而短期来看,让学生和家长对校外培训机构放心、省心,只是一个小目标。为了实现这个小目标,必须破除培训机构的这种过关心态,让整治抓铁有痕。
|
|
整治教育培训机构别再“雨过地皮湿”
|
|
|
|
( 2018-04-27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调查观察周刊 |
|
|
|
整治教育培训机构别再“雨过地皮湿” |
|
|
( 2018-04-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调查观察周刊 |
|
本报记者杨绍功、郑生竹
近期,各地纷纷转发教育部相关文件或出台整治方案,采取行动治理校外培训机构,为中小学生减轻课外负担。
整治行动引发了各界的关注和期待。其中,将培训机构违规办学、超纲教学、与招生入学挂钩、吸纳在职教师授课等六项行为列为整治重点,更获得了社会各方尤其是学生家长的点赞支持。
然而,《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整治行动虽已开始,但部分培训机构并没有把心思放在自查整改上,而是心存侥幸,意在过关为安。
比如,江苏南京教育部门近期与媒体联合对培训机构展开突击检查时,学而思专修学校的负责人却把这次行动称为“到教学点参观”,认为检查后媒体“明显偏正面”的报道是要把该机构树为正面典型。他们认定教育部门对竞争对手的整治会让本机构变得越来越好,言辞之间透露出一种“迷一样的自信”。
按说,整治的六大重点问题,校外培训机构都或多或少存在,这不是一次检查就能解决的。教育部门的文件也明确写出,现在还只是排查摸底阶段,后面还有集中整治和常态化检查。
然而,看前述部分培训机构负责人的言行,仿佛整治行动已经完成。一些较大的培训机构负责人甚至认为,此轮整治只针对散乱的小机构,教育部门在摸排中没有提出问题,便意味着自己的机构已经“过关”。这样的想法和做法显然违背了整治的初衷,极大地削弱了整治应有的效果。
这些培训机构真的没有问题吗?南京的突击检查就发现,书人和学而思都存在教学点备案手续不完善的问题;在工商部门登记的“石头培优”更是属于无证经营,不具备相关资质,管理和教学秩序混乱。
为什么这些机构说自己“过关”了?
一方面,是因为此前的整治多是雷声大雨点小或雨过地皮湿,部分明显违规的大型培训机构没有受到触动,他们以为这次也不例外;另一方面,以消费家长焦虑为能事的培训机构擅长忽悠,为了保住声誉,故意避重就轻把坏事说成好事。无论出于何种原因,部分培训机构抵制整治、虚与委蛇的心态都十分明显。
要破除这种心态,就必须加大整治力度。课外培训班已成为家长和学生的沉重负担,严重冲击了学校教学秩序,影响了教育改革的成效。此次全国范围的培训机构整治,酝酿已久、覆盖广泛,相关部门决心之大可谓前所未有。
如何把决心和举措化为整治的力度,起到治标之效兼顾治本之要?
这需要各级相关部门本着负责任的态度,严格落实对六大问题的排查,不姑息、不护短、不回避,认真予以清理整顿。同时,也应当注意避免整治带来的行业洗牌加剧龙头企业的垄断,防范培训机构尾大不掉,继续对地方中小学招生带来不良影响。
部分培训机构之所以认为比人稍好就可以成为典型,而存在“迷之自信”,重要原因是目前校外培训机构的标准缺失,相关资质审批管理也较为分散,难以形成有质量的管理和约束。因此,必须加快建立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管理的标准和长效机制。
长期来看,缓解广大学生和家长对校外培训的依赖,实现校外培训机构的科学发展,需要有效的管理和高质量的教育资源供给。而短期来看,让学生和家长对校外培训机构放心、省心,只是一个小目标。为了实现这个小目标,必须破除培训机构的这种过关心态,让整治抓铁有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