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旧版 2018年04月2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调查观察周刊
16 15/16 14 15 16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只有“甘于被围猎”,没有“被动腐败”
· 干部感到“本领恐慌”非坏事
· 重拳整治旅游乱象
· 早市上有专骗老人的不法商贩出没
· 乡村振兴要一茬接着一茬干
· 整治教育培训机构别再“雨过地皮湿”

  相关文章: 
整治教育培训机构别再“雨过地皮湿”

( 2018-04-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调查观察周刊
 
  本报记者杨绍功、郑生竹
 

 
  近期,各地纷纷转发教育部相关文件或出台整治方案,采取行动治理校外培训机构,为中小学生减轻课外负担。
 
  整治行动引发了各界的关注和期待。其中,将培训机构违规办学、超纲教学、与招生入学挂钩、吸纳在职教师授课等六项行为列为整治重点,更获得了社会各方尤其是学生家长的点赞支持。
 
  然而,《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整治行动虽已开始,但部分培训机构并没有把心思放在自查整改上,而是心存侥幸,意在过关为安。
 
  比如,江苏南京教育部门近期与媒体联合对培训机构展开突击检查时,学而思专修学校的负责人却把这次行动称为“到教学点参观”,认为检查后媒体“明显偏正面”的报道是要把该机构树为正面典型。他们认定教育部门对竞争对手的整治会让本机构变得越来越好,言辞之间透露出一种“迷一样的自信”。
 
  按说,整治的六大重点问题,校外培训机构都或多或少存在,这不是一次检查就能解决的。教育部门的文件也明确写出,现在还只是排查摸底阶段,后面还有集中整治和常态化检查。
 
  然而,看前述部分培训机构负责人的言行,仿佛整治行动已经完成。一些较大的培训机构负责人甚至认为,此轮整治只针对散乱的小机构,教育部门在摸排中没有提出问题,便意味着自己的机构已经“过关”。这样的想法和做法显然违背了整治的初衷,极大地削弱了整治应有的效果。
 
  这些培训机构真的没有问题吗?南京的突击检查就发现,书人和学而思都存在教学点备案手续不完善的问题;在工商部门登记的“石头培优”更是属于无证经营,不具备相关资质,管理和教学秩序混乱。
 
  为什么这些机构说自己“过关”了?
 
  一方面,是因为此前的整治多是雷声大雨点小或雨过地皮湿,部分明显违规的大型培训机构没有受到触动,他们以为这次也不例外;另一方面,以消费家长焦虑为能事的培训机构擅长忽悠,为了保住声誉,故意避重就轻把坏事说成好事。无论出于何种原因,部分培训机构抵制整治、虚与委蛇的心态都十分明显。
 
  要破除这种心态,就必须加大整治力度。课外培训班已成为家长和学生的沉重负担,严重冲击了学校教学秩序,影响了教育改革的成效。此次全国范围的培训机构整治,酝酿已久、覆盖广泛,相关部门决心之大可谓前所未有。
 
  如何把决心和举措化为整治的力度,起到治标之效兼顾治本之要?
 
  这需要各级相关部门本着负责任的态度,严格落实对六大问题的排查,不姑息、不护短、不回避,认真予以清理整顿。同时,也应当注意避免整治带来的行业洗牌加剧龙头企业的垄断,防范培训机构尾大不掉,继续对地方中小学招生带来不良影响。
 
  部分培训机构之所以认为比人稍好就可以成为典型,而存在“迷之自信”,重要原因是目前校外培训机构的标准缺失,相关资质审批管理也较为分散,难以形成有质量的管理和约束。因此,必须加快建立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管理的标准和长效机制。
 
  长期来看,缓解广大学生和家长对校外培训的依赖,实现校外培训机构的科学发展,需要有效的管理和高质量的教育资源供给。而短期来看,让学生和家长对校外培训机构放心、省心,只是一个小目标。为了实现这个小目标,必须破除培训机构的这种过关心态,让整治抓铁有痕。
 
 

整治教育培训机构别再“雨过地皮湿”

( 2018-04-27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调查观察周刊
  相关文章: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每日电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每日电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每日电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