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地周刊 |
16 |
11/16 |
10
|
11
|
12
|
>
|
>| |
|
|
PDF版 |
|
|
|
|
|
戏骨中的戏骨 |
|
|
( 2018-04-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草地周刊 |
|
韩浩月
在刚结束不久的第八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颁奖礼上,有一个人没有获奖,没有发言,但却赢得了全体起立鼓掌的待遇。作为颁奖嘉宾,他成为整场活动最受瞩目的人之一,他的名字,叫李雪健。
演员胡军,在为本届天坛奖最佳男主角开奖时,重点没有放在获奖者身上,而是放在了颁奖人李雪健那里。胡军花了较长的时间,介绍了李雪健——尽管在场的影视行业的从业者们,对他都很熟悉,但胡军充满感情的发言,还是感染到了大家。于是,人们用通常给予“终身成就奖”获得者的待遇,起立鼓掌,向李雪健致敬。
而李雪健,这位很酷的老头,只是低调地完成了他的颁奖任务,并没有就此多言。或许在那刻,他秉承了自己一贯低调的作风,遵循他以前说过的一句话,“我不会讲话,我想讲的话,都在我演过的那些角色上”。
熟悉李雪健的观众,了解他的风格。在公众场合,包括在摄影机面前,极少见他侃侃而谈。而到了作品里,却每每能看到他大放异彩。无论是《嘿,老头》中那段长达十余分钟的饮酒戏,还是《一九四二》中他饰演的中华民国河南省政府主席,抑或《少帅》中被他演绎得出神入化的张作霖……李雪健的演技总是令人忍不住拍案叫绝,他是如何吃透角色的,他是怎样进入人物内心的,他为什么能够如此真切地把角色形象呈现于银幕、荧屏之上?这仿佛是一个不解之谜。
李雪健不会像别的演员那样,吐露表演的秘密,或许在他看来,表演并无秘密可言。作为一位在现实生活里尝遍酸甜苦辣的人,角色——或是他对外倾诉的最好通道。2000年,李雪健曾被查出严重疾病,就在所有人认为他将要离开演员这个行当的时候,两年后,他奇迹般地康复,老天又把他“送”了回来,而他认为活着最有幸福感的事情,就是吃上剧组的盒饭。他还曾说,“只要我不死,我就要一直演下去,希望今后的观众把我忘记,只记住我演绎的那个角色。”
李雪健希望观众忘记他,他自己也努力地想要藏在角色的后面。隐隐地,人们会感觉到这位老人的不安,但你永远无法开口,问询他的经历。这位出生于1954年的演员,有关他个人的故事,因为他的躲避与隐藏,而慢慢湮灭,当他选择不再讲述,谁又愿意忍心让他开口?想要知道李雪健的故事,通过他饰演的角色去感受就足够了,他塑造的人物,永远有吸引人投入的力量,永远能让人感觉到情感的颤栗,每一个角色的惶恐、紧张、愤怒、悲悯、沉着……都是真实的李雪健。这样的李雪健,怎么可能会被观众忘记。
胡军在介绍李雪健的时候,使用了这样的形容,“他正在维护演员的尊严”,他是“榜样的力量”。当然,这样出自第三方的评价,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很大程度上,李雪健的确是在用演员的职业尊严、老艺术家的严格自律来要求自己,他完全是值得推崇与学习的。只是,在主观上,李雪健并不见得将此当成自己追求的目标。演戏,或是他寻求与自己交流、满足自己的一种方式,这也是所有伟大演员都具备的内在驱动力。如果没有这股驱动力在,而只是为了达到外界要求的某种标准,演员就不会真正实现“物我两忘”的最高表演境界。
在列中国演员的“老戏骨”名单时,会有一串长长的名字,但把李雪健放在他们中间,还是会发现他与其他“老戏骨”们有些许的不一样——他之所以成为中国唯一一位获得主流影视奖项“大满贯”的演员,不是因为他追求高,志在必得,恰恰相反,而是他姿态低、生活与观念皆简朴,奖项只是表演这份事业额外的馈赠,而表演本身,才是他最想要得到的。
如此,李雪健才能成为戏骨中的戏骨,无可替代的艺术家。
|
|
戏骨中的戏骨
|
|
|
|
( 2018-04-27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草地周刊 |
|
|
|
戏骨中的戏骨 |
|
|
( 2018-04-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草地周刊 |
|
韩浩月
在刚结束不久的第八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颁奖礼上,有一个人没有获奖,没有发言,但却赢得了全体起立鼓掌的待遇。作为颁奖嘉宾,他成为整场活动最受瞩目的人之一,他的名字,叫李雪健。
演员胡军,在为本届天坛奖最佳男主角开奖时,重点没有放在获奖者身上,而是放在了颁奖人李雪健那里。胡军花了较长的时间,介绍了李雪健——尽管在场的影视行业的从业者们,对他都很熟悉,但胡军充满感情的发言,还是感染到了大家。于是,人们用通常给予“终身成就奖”获得者的待遇,起立鼓掌,向李雪健致敬。
而李雪健,这位很酷的老头,只是低调地完成了他的颁奖任务,并没有就此多言。或许在那刻,他秉承了自己一贯低调的作风,遵循他以前说过的一句话,“我不会讲话,我想讲的话,都在我演过的那些角色上”。
熟悉李雪健的观众,了解他的风格。在公众场合,包括在摄影机面前,极少见他侃侃而谈。而到了作品里,却每每能看到他大放异彩。无论是《嘿,老头》中那段长达十余分钟的饮酒戏,还是《一九四二》中他饰演的中华民国河南省政府主席,抑或《少帅》中被他演绎得出神入化的张作霖……李雪健的演技总是令人忍不住拍案叫绝,他是如何吃透角色的,他是怎样进入人物内心的,他为什么能够如此真切地把角色形象呈现于银幕、荧屏之上?这仿佛是一个不解之谜。
李雪健不会像别的演员那样,吐露表演的秘密,或许在他看来,表演并无秘密可言。作为一位在现实生活里尝遍酸甜苦辣的人,角色——或是他对外倾诉的最好通道。2000年,李雪健曾被查出严重疾病,就在所有人认为他将要离开演员这个行当的时候,两年后,他奇迹般地康复,老天又把他“送”了回来,而他认为活着最有幸福感的事情,就是吃上剧组的盒饭。他还曾说,“只要我不死,我就要一直演下去,希望今后的观众把我忘记,只记住我演绎的那个角色。”
李雪健希望观众忘记他,他自己也努力地想要藏在角色的后面。隐隐地,人们会感觉到这位老人的不安,但你永远无法开口,问询他的经历。这位出生于1954年的演员,有关他个人的故事,因为他的躲避与隐藏,而慢慢湮灭,当他选择不再讲述,谁又愿意忍心让他开口?想要知道李雪健的故事,通过他饰演的角色去感受就足够了,他塑造的人物,永远有吸引人投入的力量,永远能让人感觉到情感的颤栗,每一个角色的惶恐、紧张、愤怒、悲悯、沉着……都是真实的李雪健。这样的李雪健,怎么可能会被观众忘记。
胡军在介绍李雪健的时候,使用了这样的形容,“他正在维护演员的尊严”,他是“榜样的力量”。当然,这样出自第三方的评价,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很大程度上,李雪健的确是在用演员的职业尊严、老艺术家的严格自律来要求自己,他完全是值得推崇与学习的。只是,在主观上,李雪健并不见得将此当成自己追求的目标。演戏,或是他寻求与自己交流、满足自己的一种方式,这也是所有伟大演员都具备的内在驱动力。如果没有这股驱动力在,而只是为了达到外界要求的某种标准,演员就不会真正实现“物我两忘”的最高表演境界。
在列中国演员的“老戏骨”名单时,会有一串长长的名字,但把李雪健放在他们中间,还是会发现他与其他“老戏骨”们有些许的不一样——他之所以成为中国唯一一位获得主流影视奖项“大满贯”的演员,不是因为他追求高,志在必得,恰恰相反,而是他姿态低、生活与观念皆简朴,奖项只是表演这份事业额外的馈赠,而表演本身,才是他最想要得到的。
如此,李雪健才能成为戏骨中的戏骨,无可替代的艺术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