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旧版 2018年04月1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调查·观察
16 14/16 13 14 15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警惕那些“毒鸡汤”
· 偏食“心灵鸡汤”,只会让心灵更荒芜
· 认清制造焦虑是生意,你就不易焦虑
· 打败你的不是同龄人,是“10万+爆文”
· 以金钱定义成功 本身就是忽悠

  相关文章: 
偏食“心灵鸡汤”,只会让心灵更荒芜

( 2018-04-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调查·观察
 
  张丰


  所谓被同龄人抛弃,当然没有任何道理。世界上只有一种“同龄人抛弃”,就是最终看谁活得更长。我这几天在陪同一位百岁老人,他仍然思路清晰,走路时腰背挺得比我还直。去看一个纪念馆,大家都上车,他却说:“只有500米,为什么不走路呢”——他的同时代人,大多都不在人世了,不过,是同龄人抛弃了他,还是他抛弃了同龄人,这倒很难说。在进行人生总结的时候,你才能把过往的一切都称之为命运。

  《摩拜创始人套现15亿背后: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之所以引起大家的关注,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种横向的比较之中。我们和同龄人一起读书,一起考学,一起毕业,此后就各奔前程了,每个人都为自己的前途负责。如果进行横向比较,每个人都难逃“被抛弃”的命运,胡玮炜和扎克伯格比起来,也是被抛弃,而扎克伯格则因为公司陷入丑闻,正实实在在面临着被用户抛弃的命运。

  这样论述,仿佛有点自我安慰的意思,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一个真相是,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在不同的轨道之中。小时候集体教育的经历,给我们一种共同体的感觉,但是等到成年,每个人却都不得不重新定位自己。或许,每个人在这个世上都有不同的使命,梅西的使命就是踢球,而霍金则要仰望星空。对一个成年人来说,认识到自己“安身立命”的根本,挖掘自己的潜力,就算是对自己的生命有所交代。

  所有贩卖焦虑的文章,所做的事情都是相反的方向,它试图唤醒你的比较心理和竞争意识,把你置于一个群体之中。这样的文章,有一个核心的逻辑:世界上的路只有一条,而定义成功的生活方式也只有一种。大多数时候,这个标准都是钱,因为钱可以衡量一切。同龄人赚15亿就是成功,而你才赚5000元,那就是无比失败的一生。你应该感到惭愧,然后转发这篇文章,算是“立此存照”,结果不过是为作者贡献几个点击。

  如果人们能够多读几篇文章,就会发现很多文章其实是矛盾的,进行比较、鉴别,查找资料、核实,一个人很快就会成为信息社会的生存能手,不会被各种骗局伤害。但是,现实却正好相反:很少有人去认真对待这些鸡汤文章,人们只是阅读、转发,有时候甚至并没有阅读,只是看了标题就进行转发。一个爱转鸡汤文章的人,如果把他一年所转发的文章进行一个研究,会发现很多文章相互矛盾。

  这就是鸡汤文章的本质。它们都是瞬间的、易逝的,那些文字在人们的心头飘过,并不会触发真正的思考。没有谁能够通过阅读成功学文章获得成功,而那些真正的成功人士,又总是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中去,也没有时间阅读成功学文章。事实上,也没有谁会真正在意心灵鸡汤,人们需要的只是转发或者阅读一下,获得一种肤浅的满足:别人读了的文章,我也必须读。或者,“先转后看”,而其实根本就没有看。人们阅读心灵鸡汤,并不是为了认同什么,而是为了“认同”本身。

  心灵鸡汤在社交网络时代大行其道,根本原因是:它其实是一种“社交”,是用来“分享”的,而不是要真正从中获得教益。喜欢转发心灵鸡汤的人,内心倒是真诚的,他们相信这些东西可能对朋友们有用,转发之后,将获得朋友的“认同”。但是,这种真诚的背后,又是某种肤浅。他们的阅读,总是停留在这样的层次,也不会仔细思考今天的鸡汤为什么和昨天的冲突。他们需要的,其实是虚拟的认同感。

  这样就能够解释,为什么你读了那么多“缓解焦虑”的鸡汤文章之后,反而更加焦虑了。在阅读心灵鸡汤的时候,你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而是被悬置了起来,或者被暂时掩盖了起来,但是时间正悄无声息地过去,当你意识到又白白浪费了一段时间之后,焦虑就会加倍。但是很可惜,很多人在这个时候选择的是再来一碗心灵鸡汤。


 

偏食“心灵鸡汤”,只会让心灵更荒芜

( 2018-04-13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调查·观察
  相关文章: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每日电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每日电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每日电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