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调查·观察 |
16 |
14/16 |
13
|
14
|
15
|
>
|
>| |
|
|
PDF版 |
 |
|
|
|
|
警惕那些“毒鸡汤” |
|
|
( 2018-04-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调查·观察 |
|
【编者按】
最近,一篇题为《摩拜创始人套现15亿背后: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的“鸡汤文”,引发广泛热议,全网阅读量预计在百万以上。有人喝了这碗“鸡汤”之后变得更加焦虑,为自己“过着平淡却一眼看到未来的日子”懊悔不已;有人则觉得这篇文章毫无逻辑,连作家韩寒也发文开“怼”。
近几年,随着微信公号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各种“鸡汤文”日渐泛滥。有些作者为制造阅读量超“10万+”的爆款,一有机会就向读者兜售“碾压同龄人才能叫成功,平凡的人毫无价值”的扭曲价值观,总希望读者认为“别人的成功=自己的失败”。种种套路化写作背后,是卖焦虑已成一门生意的现实——越制造焦虑就越能撬动流量,吸引粉丝,接到广告订单。
然而,从“北京有2000万人在假装生活”到“在三四线城市里过着平淡却一眼看到未来的日子”,从“人到中年,职场半坡”到“时代抛弃你时,一声再见都不会说”,不难发现这类文章有一些共性:博眼球的标题、似是而非的故事、以偏概全的结论、煽动情绪的措辞……
一个正常的社会,对焦虑应该有理性的认识。那些“毒鸡汤”助长焦虑而不疏解情绪,渲染紧张而不顾及感受,以传递正能量为名却行释放负能量之实,值得警惕。第64期议事厅,新华每日电讯为您揭开“毒鸡汤”背后的套路,与您一起探讨如何正确看待焦虑。
策划:刘晶瑶

|
|
警惕那些“毒鸡汤”
|
|
|
|
( 2018-04-13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调查·观察 |
|
|
|
警惕那些“毒鸡汤” |
|
|
( 2018-04-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调查·观察 |
|
【编者按】
最近,一篇题为《摩拜创始人套现15亿背后: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的“鸡汤文”,引发广泛热议,全网阅读量预计在百万以上。有人喝了这碗“鸡汤”之后变得更加焦虑,为自己“过着平淡却一眼看到未来的日子”懊悔不已;有人则觉得这篇文章毫无逻辑,连作家韩寒也发文开“怼”。
近几年,随着微信公号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各种“鸡汤文”日渐泛滥。有些作者为制造阅读量超“10万+”的爆款,一有机会就向读者兜售“碾压同龄人才能叫成功,平凡的人毫无价值”的扭曲价值观,总希望读者认为“别人的成功=自己的失败”。种种套路化写作背后,是卖焦虑已成一门生意的现实——越制造焦虑就越能撬动流量,吸引粉丝,接到广告订单。
然而,从“北京有2000万人在假装生活”到“在三四线城市里过着平淡却一眼看到未来的日子”,从“人到中年,职场半坡”到“时代抛弃你时,一声再见都不会说”,不难发现这类文章有一些共性:博眼球的标题、似是而非的故事、以偏概全的结论、煽动情绪的措辞……
一个正常的社会,对焦虑应该有理性的认识。那些“毒鸡汤”助长焦虑而不疏解情绪,渲染紧张而不顾及感受,以传递正能量为名却行释放负能量之实,值得警惕。第64期议事厅,新华每日电讯为您揭开“毒鸡汤”背后的套路,与您一起探讨如何正确看待焦虑。
策划:刘晶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