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会特刊 |
16 |
7/16 |
6
|
7
|
8
|
>
|
>| |
|
|
PDF版 |
|
|
|
|
|
代表委员支招家政业如何让生活更美好 |
进一步解决供需矛盾,破解“成长的烦恼”,做实做好这项爱心事业 |
|
( 2018-03-1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两会特刊 |
|
28岁的李明纯是一位生活在成都的新晋妈妈。儿子出生半年以来,她没少跟家政打交道:“月嫂、育婴师都是精挑细选,生怕中途闪人不干。请钟点清洁工、做饭阿姨相对容易,但称心如意也意味着价格不菲……”
对城市中新的青年一代来说,家政服务员已经是“生活之友”。以常住人口1600万的成都市为例,截至2017年12月底,全市有家政服务企业1400余家,从业人员38万人。家政服务行业发展迅猛,已成朝阳产业。
“朝阳”冉冉升起
成都市妇联女性就业中心主任、成都家政服务员协会会长刘卿表示,近20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家政服务业经历了巨大变化。
“过去人们选择这一职业,大多是迫于无奈,从业人员普遍年龄偏大、文化素质不高,有相当大的比例是下岗工人。现在的主力军是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随着职业教育的普及,技校、职高毕业生也开始主动进入这一领域。”刘卿说。
作为国家“百城万村”家政扶贫试点单位,3月9日上午,成都三六零母婴家庭服务有限公司在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进行了一次宣讲。“现场来了400多人,50多人意向登记,20多人现场签约。”公司负责人奉辉介绍。
据了解,成都市妇联自2000年来,培育了数以万计的家政服务员,其中一些人还成了家政服务公司老板。“无论人员素质,还是家政服务公司管理、经营水平都在提升。70、80后客户正在成为用工主体,需求也更加个性化。”
山东省青岛市某劳务中介工作人员介绍,当前家政业的工资越来越高,普通家政工月薪在2800至3000元,育婴师、家庭管家等新型家政服务员正成为“香饽饽”,月薪能达到6500元以上,而资深熟练的保洁员能拿到不逊白领的收入。
也有“成长的烦恼”
作为朝阳产业,家政业既可以满足城市家庭育儿养老的现实需求,又可以满足进城务工人员的就业需求。但要想把这项互利共赢的爱心事业做实做好,还需要进一步解决好供需矛盾。
记者采访发现,供需矛盾突出、服务质量参差不齐、行业标准和制度滞后是当前家政业面临的共同难题。
“技术要求处于低端的保姆、钟点服务呈现出‘雇主要求高、服务品质低’的特点;技术要求处于中端的老人、病人、母婴护理等服务项目供不应求;技术要求处于高端的家庭管家、家庭理财、家庭保健等服务领域,缺乏专业人员和管理队伍。”成都市家政行业协会会长王小兵说。
全国政协委员、宁夏社科院社会学法学研究所所长李保平认为,管理不规范也是制约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虽然2013年有关部门就出台了管理办法,但部门规章的规范作用有限,标准缺乏强制性。
除了行业自身的瓶颈制约,外部环境也给家政业发展带来压力。“近年来,随着一些负面事件先后被曝光,行业有被‘污名化’的现象,一些雇主缺乏对家政服务员的起码信任和尊重,给从业人员的职业认同感造成了负面影响。”刘卿说。
还有业内人士指出,家政服务行业流动性大,相关保障也不完备,很多家政服务员的社保都是自己解决。
办成爱心工程
针对体系和标准不完善、不配套的问题,李保平建议以行政法规形式出台相关管理法规,如“家庭服务业管理条例”,以此推动地方立法进程;同时还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支持行业协会制定行业标准加强自律。他还建议,要加快推进家庭服务业标准化层级体系,推动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建设,规范市场秩序和市场主体行为。
针对行业安全风险问题,一些代表建议相关部门探索构建从业人员注册机制和信用追溯体系。这将有助于客户客观了解家政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的信用状况,以有效防范事故和纠纷,确保行业健康运行。
针对从业人员培训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大学教授里赞认为,育婴、老年护理等技术要求较高的家政服务,可以尝试开展由政府、高校和专业机构三方共同培养的模式,通过专业化、系统化学习向社会输出高端人才。
为切实提升培训的质量,里赞建议参照医护人员和教师的职称模式,对不同等级资格的护理人才分类制定专业化培训方案,如可设置生活照护培训、医疗照护培训、康复保健培训、心理健康指导培训等不同类别,提升其专业化水平,打通职业晋升渠道,充分拓展家政服务人才职业发展空间。
要把“朝阳产业”办成“爱心工程”,还离不开政策支持。一些代表委员建议,对家政服务业给予优惠政策,方便企业在小区设点服务,解决家政服务“最后几百米”问题,同时考虑对相关企业给予税收减免,鼓励微利经营的家政企业加快发展。
(采写记者:吴光于、叶含勇、任玮、王阳)新华社北京电
|
|
代表委员支招家政业如何让生活更美好
|
进一步解决供需矛盾,破解“成长的烦恼”,做实做好这项爱心事业
|
|
|
( 2018-03-19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两会特刊 |
|
|
|
代表委员支招家政业如何让生活更美好 |
进一步解决供需矛盾,破解“成长的烦恼”,做实做好这项爱心事业 |
|
( 2018-03-1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两会特刊 |
|
28岁的李明纯是一位生活在成都的新晋妈妈。儿子出生半年以来,她没少跟家政打交道:“月嫂、育婴师都是精挑细选,生怕中途闪人不干。请钟点清洁工、做饭阿姨相对容易,但称心如意也意味着价格不菲……”
对城市中新的青年一代来说,家政服务员已经是“生活之友”。以常住人口1600万的成都市为例,截至2017年12月底,全市有家政服务企业1400余家,从业人员38万人。家政服务行业发展迅猛,已成朝阳产业。
“朝阳”冉冉升起
成都市妇联女性就业中心主任、成都家政服务员协会会长刘卿表示,近20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家政服务业经历了巨大变化。
“过去人们选择这一职业,大多是迫于无奈,从业人员普遍年龄偏大、文化素质不高,有相当大的比例是下岗工人。现在的主力军是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随着职业教育的普及,技校、职高毕业生也开始主动进入这一领域。”刘卿说。
作为国家“百城万村”家政扶贫试点单位,3月9日上午,成都三六零母婴家庭服务有限公司在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进行了一次宣讲。“现场来了400多人,50多人意向登记,20多人现场签约。”公司负责人奉辉介绍。
据了解,成都市妇联自2000年来,培育了数以万计的家政服务员,其中一些人还成了家政服务公司老板。“无论人员素质,还是家政服务公司管理、经营水平都在提升。70、80后客户正在成为用工主体,需求也更加个性化。”
山东省青岛市某劳务中介工作人员介绍,当前家政业的工资越来越高,普通家政工月薪在2800至3000元,育婴师、家庭管家等新型家政服务员正成为“香饽饽”,月薪能达到6500元以上,而资深熟练的保洁员能拿到不逊白领的收入。
也有“成长的烦恼”
作为朝阳产业,家政业既可以满足城市家庭育儿养老的现实需求,又可以满足进城务工人员的就业需求。但要想把这项互利共赢的爱心事业做实做好,还需要进一步解决好供需矛盾。
记者采访发现,供需矛盾突出、服务质量参差不齐、行业标准和制度滞后是当前家政业面临的共同难题。
“技术要求处于低端的保姆、钟点服务呈现出‘雇主要求高、服务品质低’的特点;技术要求处于中端的老人、病人、母婴护理等服务项目供不应求;技术要求处于高端的家庭管家、家庭理财、家庭保健等服务领域,缺乏专业人员和管理队伍。”成都市家政行业协会会长王小兵说。
全国政协委员、宁夏社科院社会学法学研究所所长李保平认为,管理不规范也是制约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虽然2013年有关部门就出台了管理办法,但部门规章的规范作用有限,标准缺乏强制性。
除了行业自身的瓶颈制约,外部环境也给家政业发展带来压力。“近年来,随着一些负面事件先后被曝光,行业有被‘污名化’的现象,一些雇主缺乏对家政服务员的起码信任和尊重,给从业人员的职业认同感造成了负面影响。”刘卿说。
还有业内人士指出,家政服务行业流动性大,相关保障也不完备,很多家政服务员的社保都是自己解决。
办成爱心工程
针对体系和标准不完善、不配套的问题,李保平建议以行政法规形式出台相关管理法规,如“家庭服务业管理条例”,以此推动地方立法进程;同时还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支持行业协会制定行业标准加强自律。他还建议,要加快推进家庭服务业标准化层级体系,推动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建设,规范市场秩序和市场主体行为。
针对行业安全风险问题,一些代表建议相关部门探索构建从业人员注册机制和信用追溯体系。这将有助于客户客观了解家政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的信用状况,以有效防范事故和纠纷,确保行业健康运行。
针对从业人员培训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大学教授里赞认为,育婴、老年护理等技术要求较高的家政服务,可以尝试开展由政府、高校和专业机构三方共同培养的模式,通过专业化、系统化学习向社会输出高端人才。
为切实提升培训的质量,里赞建议参照医护人员和教师的职称模式,对不同等级资格的护理人才分类制定专业化培训方案,如可设置生活照护培训、医疗照护培训、康复保健培训、心理健康指导培训等不同类别,提升其专业化水平,打通职业晋升渠道,充分拓展家政服务人才职业发展空间。
要把“朝阳产业”办成“爱心工程”,还离不开政策支持。一些代表委员建议,对家政服务业给予优惠政策,方便企业在小区设点服务,解决家政服务“最后几百米”问题,同时考虑对相关企业给予税收减免,鼓励微利经营的家政企业加快发展。
(采写记者:吴光于、叶含勇、任玮、王阳)新华社北京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