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旧版 2018年03月1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两会特刊
15 8/15 7 8 9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抓住金钥匙 交出新答卷
· 两会@互联网+:新动能改变生产生活方式
· 绿色包装 末端派送 规范用工
· 谁来创新 体制怎改 动力何来

  相关文章: 
谁来创新 体制怎改 动力何来
代表热议安徽如何答好新时代“创新之问”

( 2018-03-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两会特刊
 
 
  在安徽合肥开幕的科大讯飞(首届)全球1024开发者节展示区内,参观者和智能语音机器人进行互动(2017年10月24日摄)。
 新华社资料片
 
 
  新华社北京3月11日电(记者张紫赟、谭谟晓)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在从农业大省跃升为科技大省的安徽创新实践中,“谁来创新”“体制机制怎么改”“动力哪里来”等“创新之问”,成为安徽团代表热议的话题。
 
“无否决权”的人才服务窗口


 
  “合肥为什么这么幸运能与上海、北京一起被支持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会场上,全国人大代表包信和说出刚转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一职时的疑问。
 
  “当听到有院士对来合肥工作还存疑虑,省领导当即建议,建一个人才引进的‘无否决权人才服务窗口’,意思是完全尊重用人单位的意见。当时,确实被感动了。这是一种对科学,对人才的态度。”
 
  人才引进后,如何激发活力?合肥市市长凌云代表聊起感受,“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充分激发各方积极性。如合肥推进股权、分红激励改革,已激励人才1200多人,激励总额4.7亿元,推动创新要素自由流动和聚集。”
 
  “实施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政策,明确转化收益奖励比例不低于70%。2017年,全省21家单位签订合同225项,总收入8912.4万元,分别较上年增长87.5%、140.8%,大大激发创新活力。”安徽省财政厅厅长罗建国代表说,2018年将把财政科技管理改革推向深入,提高财政科技资金使用质量和引导效应。
 
  “大创新大发展、小创新小发展,不创新难发展”


 
  五年来,全国创新驱动发展成果丰硕。量子通信、液晶显示10.5代线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在安徽相继问世,成果哪里来?
 
  “跟踪全球科技发展前沿,安徽遴选了新型显示、机器人等24个战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加快推进重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精准医疗、太赫兹应用等领域16个重大新兴产业工程,推进核心项目产业化;量子通信、人工智能、智能汽车等领域18个专项,力求突破核心技术。并加速构建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张天培代表介绍说。
 
  “大创新大发展、小创新小发展,不创新难发展。”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代表介绍说,安徽日前决定对新组建的安徽省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分别一次性奖励500万元、300万元,其中50%用于成果奖励,50%用于人才培养引进。
 
抢抓“中国机会”


 
  “未来3到5年是人工智能窗口期,谁能加速应用落地,就能抢占产业先机。”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代表认为。
 
  抢抓“中国机会”的不仅仅是人工智能行业。“当全球新能源汽车都在等待电池技术重大突破的关键窗口期,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得益于巨大市场需求、政府大力推广应用,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华菱星马汽车集团董事长刘汉如代表说。
 
  时不我待。今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和第二个工作日,安徽省就召开了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等“科技五会”,除了重奖科技人才和团队,便是讨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的建设。
 
  “建议营造更加宽松的再创业氛围”“制定留岗留职政策鼓励员工创业”……会场上,围绕创新的建言久久不息。
 
 
 
 

谁来创新体制怎改动力何来
代表热议安徽如何答好新时代“创新之问”

( 2018-03-12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两会特刊
  相关文章: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每日电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每日电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每日电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