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风化人 |
16 |
14/16 |
13
|
14
|
15
|
>
|
>| |
|
|
PDF版 |
|
|
|
|
|
忠孝清廉家风代代传,成就了这个名村 |
|
|
( 2018-03-0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成风化人 |
|
据新华社南宁3月6日电(记者曹祎铭、农冠斌)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兴业县石南镇的东山社区文化底蕴深厚,是广西有名的历史文化名村。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当地何氏一族因本族人明朝太仆寺卿何以尚官声清越,一生践行忠孝与清廉而备受世人尊敬。何氏家训在历史长河中薪火相传,深深影响着当地民风。 忠孝清廉传家风 “文章报国际时泰,忠孝全家尔炽昌”,今年正月十五,67岁的何小明拿出家中珍藏的这幅祖传对联再一次给儿孙讲解何氏先祖留下的家风家训。
东山社区原为东山村,2015年升级为社区,目前有6300多人、15个姓氏,其中何姓人口占一半以上。走进东山社区,干净整洁的村中小路四通八达,青山环抱中,聚集着大片明清民居,何以尚故居就坐落其中。
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二十五岁的何以尚乡试中试,以举人出身进入仕途,官至太仆寺卿,官阶三品,是兴业县古时官阶最高的人。后因冒死觐见救海瑞、抵制首辅严嵩胡乱动用库银而名垂史册。
深知家规家训重要性的何氏一族很早就制定了《何氏家训十二则》,从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敬祖、敦族、为善、守成等十二个方面教育何氏子孙要忠孝、清廉、正义。
“忠孝、清廉这些家风,在我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经常给我提起,一直要求我记住并且要做到的。”广西玉林市何氏宗亲会秘书长何金明说。
“读书的意识在东山深入人心,以前我读兴业高中的时候,每周日走路返校的学生中,东山村的学生往往占有很大比例,是一条很美的风景线。”今年75岁的退休职工何国亮告诉记者,“读书人多了,忠孝、清廉的家风就潜移默化地传承下来,成了大家公认的准则,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言传身教立乡约 走在东山社区,给人的直观感觉是,这里有着浓浓的文化气息,从墙面上已经斑驳的忠孝、清廉题材的壁画到社区内依然保留的各姓氏祠堂墙壁上的家训,点滴细节之处都浸润着家风祖训。东山社区党支部书记何培强说:“现在社区内不少家祠正在维修,大家普遍觉得,除了祭祖之外,这些家祠也是传承家风祖训的重要载体,一定要保护好。”
在东山社区的中央,有一座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乡约亭。亭为方形,青石为础,地面铺青砖,没有雕梁画栋。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亭子,却因为《乡约十条》的存在而成为东山社区所有居民心中数百年来最神圣的殿堂。
兴业县作家协会主席何每告诉记者,乡约亭原为“旌善亭”,是何以尚中举后,在何以尚和他父亲何世锦共同倡议主持下修建的。全村人共同拟定了以“读书修礼”“忠孝清廉”为核心要义的《乡约十条》,挂列于亭中,亭子更名为“乡约亭”。
“好的家风不仅影响自家的子子孙孙,也会升华为当地的乡规民约。”何每说,“何氏家风的核心要义被历史上东山村各族姓村民所采纳,其影响力已经超出一个家族的范围。”
《乡约十条》是何氏家规家训在全村的推而广之,它以礼教修明为首,正心修身;以忠孝清廉为要,育才养贤。拟定后便得到广大村民的认同和赞许,纷纷传诵践行。
今年67岁的何小明是东山社区中有名的致富带头人,村里面几乎每条水泥路都有他的捐款。现如今,何小明早已把自己的工厂交由儿子们管理,“我从来不教他们怎么做生意,只教他们怎么做人,他们必须要做到忠孝、善良、诚实、正直。”
家训乡约启后人 “自古读书为上策,从来修德即良方。”这是挂在贫困户高玉蓉家厅堂上的一副对联。早年丧夫的高玉蓉一个人拉扯三个女儿,在大女儿何雨玲读高中时,因为家里实在困难,无法供女儿继续读书。兴业县何氏宗亲会便主动筹钱,短时间内就解决了何雨玲的读书问题。目前何雨玲已是中国农业大学的大三学生。
兴业县何氏宗亲会副会长何报源告诉记者,从2012年起,宗亲会都会不分姓氏,对东山社区内所有考上市级重点高中或者县高中重点班以及考上本科院校的学生进行奖励。同时宗亲会每年还会拿出一定资金对获得各级教育部门表彰的教师进行奖励。
优良的家风传承至今,使得东山人有着很强的家国情怀和大局意识。2014年黎湛铁路(广西黎塘至广东湛江)电气化改造过程中,涉及多个村屯的祖坟迁移工作。在东山社区,有关村民积极主动配合工作,仅用几周的时间便将祖坟迁移完毕,“这个速度是难以想象的,当时其他村屯的祖坟迁移工作一般都要反复做村民思想工作,耗时往往要好几个月。”石南镇副镇长梁炳敏说。
“国家的事是大事,没有国哪有家,国家又不会亏待我们,为什么不主动迁坟呢?”69岁的村医何际雄在得知消息后,还未等村干部上门做思想工作,便第一时间开始着手迁坟工作。
广西师范大学教授唐凌认为,健康高尚的家训,不仅促使家庭人才辈出,兴旺发达,而且也帮助国家实现稳定与繁荣,促进社会发展进步。
|
|
忠孝清廉家风代代传,成就了这个名村
|
|
|
|
( 2018-03-07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成风化人 |
|
|
|
忠孝清廉家风代代传,成就了这个名村 |
|
|
( 2018-03-0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成风化人 |
|
据新华社南宁3月6日电(记者曹祎铭、农冠斌)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兴业县石南镇的东山社区文化底蕴深厚,是广西有名的历史文化名村。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当地何氏一族因本族人明朝太仆寺卿何以尚官声清越,一生践行忠孝与清廉而备受世人尊敬。何氏家训在历史长河中薪火相传,深深影响着当地民风。 忠孝清廉传家风 “文章报国际时泰,忠孝全家尔炽昌”,今年正月十五,67岁的何小明拿出家中珍藏的这幅祖传对联再一次给儿孙讲解何氏先祖留下的家风家训。
东山社区原为东山村,2015年升级为社区,目前有6300多人、15个姓氏,其中何姓人口占一半以上。走进东山社区,干净整洁的村中小路四通八达,青山环抱中,聚集着大片明清民居,何以尚故居就坐落其中。
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二十五岁的何以尚乡试中试,以举人出身进入仕途,官至太仆寺卿,官阶三品,是兴业县古时官阶最高的人。后因冒死觐见救海瑞、抵制首辅严嵩胡乱动用库银而名垂史册。
深知家规家训重要性的何氏一族很早就制定了《何氏家训十二则》,从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敬祖、敦族、为善、守成等十二个方面教育何氏子孙要忠孝、清廉、正义。
“忠孝、清廉这些家风,在我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经常给我提起,一直要求我记住并且要做到的。”广西玉林市何氏宗亲会秘书长何金明说。
“读书的意识在东山深入人心,以前我读兴业高中的时候,每周日走路返校的学生中,东山村的学生往往占有很大比例,是一条很美的风景线。”今年75岁的退休职工何国亮告诉记者,“读书人多了,忠孝、清廉的家风就潜移默化地传承下来,成了大家公认的准则,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言传身教立乡约 走在东山社区,给人的直观感觉是,这里有着浓浓的文化气息,从墙面上已经斑驳的忠孝、清廉题材的壁画到社区内依然保留的各姓氏祠堂墙壁上的家训,点滴细节之处都浸润着家风祖训。东山社区党支部书记何培强说:“现在社区内不少家祠正在维修,大家普遍觉得,除了祭祖之外,这些家祠也是传承家风祖训的重要载体,一定要保护好。”
在东山社区的中央,有一座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乡约亭。亭为方形,青石为础,地面铺青砖,没有雕梁画栋。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亭子,却因为《乡约十条》的存在而成为东山社区所有居民心中数百年来最神圣的殿堂。
兴业县作家协会主席何每告诉记者,乡约亭原为“旌善亭”,是何以尚中举后,在何以尚和他父亲何世锦共同倡议主持下修建的。全村人共同拟定了以“读书修礼”“忠孝清廉”为核心要义的《乡约十条》,挂列于亭中,亭子更名为“乡约亭”。
“好的家风不仅影响自家的子子孙孙,也会升华为当地的乡规民约。”何每说,“何氏家风的核心要义被历史上东山村各族姓村民所采纳,其影响力已经超出一个家族的范围。”
《乡约十条》是何氏家规家训在全村的推而广之,它以礼教修明为首,正心修身;以忠孝清廉为要,育才养贤。拟定后便得到广大村民的认同和赞许,纷纷传诵践行。
今年67岁的何小明是东山社区中有名的致富带头人,村里面几乎每条水泥路都有他的捐款。现如今,何小明早已把自己的工厂交由儿子们管理,“我从来不教他们怎么做生意,只教他们怎么做人,他们必须要做到忠孝、善良、诚实、正直。”
家训乡约启后人 “自古读书为上策,从来修德即良方。”这是挂在贫困户高玉蓉家厅堂上的一副对联。早年丧夫的高玉蓉一个人拉扯三个女儿,在大女儿何雨玲读高中时,因为家里实在困难,无法供女儿继续读书。兴业县何氏宗亲会便主动筹钱,短时间内就解决了何雨玲的读书问题。目前何雨玲已是中国农业大学的大三学生。
兴业县何氏宗亲会副会长何报源告诉记者,从2012年起,宗亲会都会不分姓氏,对东山社区内所有考上市级重点高中或者县高中重点班以及考上本科院校的学生进行奖励。同时宗亲会每年还会拿出一定资金对获得各级教育部门表彰的教师进行奖励。
优良的家风传承至今,使得东山人有着很强的家国情怀和大局意识。2014年黎湛铁路(广西黎塘至广东湛江)电气化改造过程中,涉及多个村屯的祖坟迁移工作。在东山社区,有关村民积极主动配合工作,仅用几周的时间便将祖坟迁移完毕,“这个速度是难以想象的,当时其他村屯的祖坟迁移工作一般都要反复做村民思想工作,耗时往往要好几个月。”石南镇副镇长梁炳敏说。
“国家的事是大事,没有国哪有家,国家又不会亏待我们,为什么不主动迁坟呢?”69岁的村医何际雄在得知消息后,还未等村干部上门做思想工作,便第一时间开始着手迁坟工作。
广西师范大学教授唐凌认为,健康高尚的家训,不仅促使家庭人才辈出,兴旺发达,而且也帮助国家实现稳定与繁荣,促进社会发展进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