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旧版 2018年03月0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新春走基层
16 14/16 13 14 15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太湖边上听吴音,这里住着更“上海”
· 欢声笑语迎元宵
· 陕西铜川:千年耀瓷再出发
· 两代乡村“回头”人,接力乡村振兴事
· 出了名的“穷乱村”何以变成了“富安村”
· 移民区闹社火,获得感挂在百姓笑脸上
· 没想到,过年了这个书店没闲着

  相关文章: 
移民区闹社火,获得感挂在百姓笑脸上

( 2018-03-0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春走基层
 
  新华社银川3月1日电(记者何晨阳、杨泽)玉犬腾春闹元宵,雄狮起舞显精神。记者1日在我国最大的易地生态移民安置区——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走访时,恰逢当地举办元宵节社火展演,移民群众走上街头用秧歌、武术、花车、高跷等社火表演讴歌生活变迁,群众舞动的身姿和脸上喜悦的笑容,处处透着昂扬向上的精气神。

  红寺堡地区原为一处综合性军事训练靶场,1999年起,这里被改建为用于安置贫困人口的移民安置区,20余万来自“苦瘠甲天下”西海固地区的回汉群众,在财政支持下,陆续从无水可用的贫困山区举家、举村陆续搬迁至此。

  1日的红寺堡区青云湖广场,锣鼓喧天、人头攒动,社火展演在欢呼、呐喊声中将初春的红寺堡搅得火热。

  队伍中一辆车头和车身挂着红色横幅的白色小货车,是红寺堡区辛庄集乡马渠村村民自发设计的花车。“花车虽简陋,但横幅里写的可都是我们农民的心里话。”社火队负责人宋存海说。

  记者看到,马渠村的花车车头上写着“共产党好 黄河水甜”八个大字。“我花了1.28万元就住上了50多平方米的移民房,村里通上水泥路,厨房有了自来水,在家就能洗上热水澡,多亏了党的好政策,这些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都成了现实。”2014年从位于西海固地区的原州区张易镇搬迁至此的武军军说,环境美了,人心情自然就好,两年前他利用农闲跟村民学起了舞狮,就是为能在社火展演上亮出农民的精气神。

  红寺堡区柳泉乡沙泉村,有970户近3000人,花车上写点啥一度让村民们很是纠结。1日的社火展演中,只见沙泉村花车上“扶贫开发铺富路 幸福乡村惠民生”几个大字,在该村200余名群众展演的衬托下显得格外有气势。

  “我们村支柱产业是养殖,现在政府对基础母牛、母羊养殖都有补贴,不仅脱贫致富的硬件更强了,文化阵地也更好了,自从去年建好了文化服务中心,今年春节村里喝酒玩牌、打架斗殴的现象几乎绝迹,大家都去唱歌、下棋、打球了。”面对喧天的锣鼓声,沙泉村村干部王小荣提高嗓门说,往年春节村干部们常忙于调解村民因喝酒引发的纠纷,今年文化服务中心把村干部们“解放”了。

  幸福生活靠双手创造,奋斗的日子很甜蜜。虽然表演十点开始,但凌晨四点钟就起床收拾的郜瑞红说,从山大沟深的西海固山区搬到红寺堡后,她通过打工供孩子读书,大儿子去年考上了宁夏大学,小儿子也在银川市读高职学习烹饪,家里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

  种了10多亩酿酒葡萄的红寺堡镇中圈塘村村民周文琴,全家开着轿车专程赶到城里看社火。“政府不仅给提供免费技术指导,还帮助开拓市场,种葡萄虽然苦点累点,但大多数村民都在这种帮扶中富起来了,70%的村民家买了私家车。”周文琴说,幸福还是要靠双手创造,不等不靠,铆足劲朝前奔,生活才会不亏人。

 

移民区闹社火,获得感挂在百姓笑脸上

( 2018-03-02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新春走基层
  相关文章: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每日电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每日电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每日电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