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旧版 2018年03月0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新春走基层
16 14/16 13 14 15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太湖边上听吴音,这里住着更“上海”
· 欢声笑语迎元宵
· 陕西铜川:千年耀瓷再出发
· 两代乡村“回头”人,接力乡村振兴事
· 出了名的“穷乱村”何以变成了“富安村”
· 移民区闹社火,获得感挂在百姓笑脸上
· 没想到,过年了这个书店没闲着

  相关文章: 
两代乡村“回头”人,接力乡村振兴事

( 2018-03-0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春走基层
 
  本报记者王京雪


  “过去,村里的年轻人、大学生出门都永不回头。回村干什么?60后不愿种田,70后不会种田,80后不提种田。”在浙江湖州南浔区双林镇向阳村,56岁的村支书杨祥春说。

  这位向阳村土生土长的“60后”,也曾是个离村出走的青年。28岁时,他婉谢了村支书的职位,离开村庄,下海经商,1992年,创办了自己的企业,如今已有过亿身家。

  6年前的一个夜晚,双林镇领导突然找到杨祥春,希望他回村主持村务,当时的向阳村负债150万元,村务混乱,村里承包出去的鱼塘被认为程序有问题,一些村民跑去抢鱼,派出所一天接了几十个报警电话。

  “我说我回来一年,在这一年里把事态稳定好就去做我的企业。结果一脚踏进来就拔不出来,越做劲越大。”

  自杨祥春回村,向阳村里总有新鲜事发生。先说路,这个号称“车轮跳,向阳到”,只有一条坑坑洼洼土路的村子,用两年时间翻修了6.8公里长的道路。杨祥春带头捐了20万元,其他企业主也纷纷捐款。再接着,成立农民土地入股、集中发展生态种植的生态果园。

  今年1月,向阳村办了首届乡村振兴论坛,请浙江大学教授为村民讲课,“给老百姓讲讲国家的顶层设计,乡村振兴是怎么回事,明白我们接下来怎么做,怎么过上更好的生活。”杨祥春说,这是他办这个论坛的初衷。论坛举办当日,礼堂里坐满了人,连村里的老人都自发赶来听课。

  “一个村庄没有文化就留不住人。过去几十年,有的老百姓把钱看得比命还重,这很可怕。”杨祥春说,他曾自费去日本考察农村建设,最大的感受是人的素质最关键。“所以我们现在很多事都从娃娃抓起,比如在幼儿园建科普馆等。”

  没有年轻人的村庄没有未来。从回村起,杨祥春一直在努力拉“永不回头”的年轻人回头。1986年生、过去在湖州市联通公司上班的沈良是他拉回来的第一个人,也是向阳村首个回乡创业的大学生。

  “我自己一直想创业,但没想过回村。杨书记找我时,我已经听说过他为村里做的事,感觉他确实在做实事。跟他一起,我能为自己村做点贡献,也是个人价值的体现。”沈良说。

  回到家乡,沈良流转了上百亩土地做生态农业,开始养泥鳅、种水稻做“稻鳅共生”:泥鳅可以吃掉稻田里的杂草种子、虫卵,为稻田松土,减少虫害草害和农药使用;稻田可以为泥鳅遮阴,提供天然饵料,减少泥鳅的饲料用量。

  村里也尽力为他的创业提供帮助和保障,例如修通出入养殖场的水泥路、有生态农业方面的培训就让他去参加等等。创业第二年,沈良的家庭农场已实现了75万元的利润。

  沈良回村前,杨祥春曾跟他讲,希望将来他能带村里的年轻人一起创业,形成连锁效应,让更多青年回到村子。如今,沈良义务带村里的年轻人学养殖,还将2亩多的水塘交给他们,让他们实践和学习。

  “其实现在乡下发展的空间更大,城市里竞争已经太激烈。”在沈良养殖场学习的沈斌全说,回村前曾在广州、上海等地打工多年。

  “沈良是主动把自己的鱼塘划一块给他带的年轻人,鱼苗也无偿供给,他们学会了也可以创业。”杨祥春说,“这就是我们想要的:不是我帮你你回报我,而是我帮你,你去帮其他人,这样一代一代回报下去,传承下去,村子才能振兴起来,发展起来。”

 

两代乡村“回头”人,接力乡村振兴事

( 2018-03-02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新春走基层
  相关文章: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每日电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每日电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每日电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