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旧版 2018年03月0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世界报道
16 16/16 15 16 ****处理标记:[Page]时,数据源为空。 ****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共赢40年:中德开创大国科技合作先例
· 吉利成戴姆勒最大股东 德国怎么看?
· 伦敦儿童用画笔描绘心中的中国文化
· 人工智能最终很可能替代人类所有本领
· 西方银行“约会”“一带一路”
· 不满英政府“脱欧”安排,苏格兰威尔士“维权”
· 中国2万标箱级集装箱船首航成功

  相关文章: 
中德两国搭建11个创新平台 务实合作装上大功率“引擎”
共赢40年:中德开创大国科技合作先例

( 2018-03-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世界报道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记者陈芳、胡喆)在2月27日至28日举行的第五届中德创新大会上记者了解到,目前中德两国间已搭建11个创新合作平台,涵盖了电动汽车、生命科学、清洁水、智能制造、交通轻量化、清洁能源等多个领域。

  从1978年中德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签订起,中德科技合作已走过40年历史,推动和协调双方合作项目从无到有、由浅入深,中德产业关联日趋紧密,区域合作成新热点,为两国务实合作装上了大功率“引擎”。

  共赢40年:中德开创大国科技合作先例


  在电动汽车、制造技术、光学合作等领域,中德两国知名大学、研究所和企业集团打破科研和产业界限,实现了从项目设计、科研到成果转化的全链条合作。中德创新大会上,双方表示未来将在电动汽车、生命科学、清洁水、智能制造、交通轻量化、清洁能源等多个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科技部部长万钢表示,快速迭代的“中国式创新”举世瞩目,正在深刻影响和改变全球产业格局。在中德科技创新长期合作的进程中,双方共同开创了“科研机构+企业”的“2+2”合作模式,保证了合作成果的转化和推广。

  从1978年中德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签订,到2015年德国联邦教研部发布《中国战略——与中国研究、科学、教育合作战略框架》再到中国科技部2016年发布《科技创新共塑未来:德国战略》,中德科技创新合作开创大国科技合作的先例。

  德联邦教研部国务秘书许特表示,德国政府非常重视与中国的科技创新合作,未来将加大在气候变化、环境保护、人口老龄化、生命科学、物联网、轻量化制造和未来城市等方面的合作。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席卷全球,两国分别提出“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去年底,中国工信部联合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公布了第二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单项冠军产品名单,中国制造业不断向中高端迈进。中国的“隐形冠军”如何牵手拥有强大工业制造能力的“德国制造”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许特认为,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德国的“隐形冠军”企业众多,双方可加大在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与巨大市场规模的有机结合。

  工业互联网、汽车轻量化……深度合作为中德创新提供新动能


  在这次中德创新大会上,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作为重要议题,被摆在了与会中德双方代表的发言台上。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副总经理魏毅寅在会上分享了航天科工与德国西门子在“工业4.0”方面合作的心得与体会。近年来,航天科工着力打造支持智能改造、协同制造、云制造过程实践的工业互联网云平台INDICS;西门子则致力于电气化、自动化、数字化以及打造以云平台为基础的开放物联网操作系统。

  对此,西门子股份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凯飒曾表示:“数字化和创新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西门子愿意发挥在工业数字化方面的领先优势,充分挖掘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服务中国。”

  轻量化技术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之一,是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已成为下一轮技术竞争焦点。

  作为中德在汽车领域的合作之举,中德汽车轻量化技术工程中心去年12月在德国东部城市德累斯顿成立,它将促进两国技术合作与进步,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轻量化技术发展。

  记者了解到,中国多地都在积极探索深化对德合作,集聚中德双方产业和创新资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中德科技创新合作聚集区,规模不断扩大,为中德合作贡献“新鲜力量”。

  中德产业关联日趋紧密:区域合作成新热点


  江苏省太仓市,一个中国的县级市成为中德合作的“样板间”。230多家德资企业落户,形成了精密机械制造、汽车零配件制造和风电设备制造三大产业集群,年产值近300亿元。

  江苏省与北威州、上海市与巴符州、浙江省与石荷州、河北省与勃兰登堡州……近年来,中德两国间越来越多的省、州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区域合作的热度不断“升温”。

  与会代表评价,改革开放以来,一大批德国企业持续在华投资,将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到中国,在推动中国市场培育和产业技术现代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司长叶冬柏介绍,宝马、奔驰、巴斯夫等德国著名企业在华建立了规模庞大的研发机构。近些年中国企业在德国投资同样大幅增长,国网、中车、华为、三一重工等企业在德建立研发中心,一批中国企业集聚德国各州,建立数个中德科技创新园,中德产业关联日趋紧密。

  对于未来中德科技创新合作,万钢提出四点倡议:一是以人为本,巩固科技人员交流机制;二是拓展合作,促进两国创新经济发展;三是夯实基础,加强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四是示范带动,引领世界绿色可持续发展。

 

中德两国搭建11个创新平台务实合作装上大功率“引擎”
共赢40年:中德开创大国科技合作先例

( 2018-03-01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世界报道
  相关文章: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每日电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每日电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每日电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