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旧版 2018年02月2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综合新闻
4 3/4 2 3 4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二次四分”垃圾分类简单好记,童叟都知道
· 丹棱“一元钱”解垃圾难题,换来美丽乡村
· 忍痛拆违,换得营商新天地
· “天眼”查公车严防“节日病”
· 警务机制改革护航瓷都平安
· 废弃老粮站变特色文化馆
· 春节电影“旺旺旺”,3天票房逾30亿元

  相关文章: 
春节电影“旺旺旺”,3天票房逾30亿元

( 2018-02-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综合新闻
 
  新华社上海2月19日电(记者翟翔、何欣荣)狗年春节期间,国内电影票房“旺旺旺”。根据猫眼实时票房初步统计,初一至初三国内电影票房累计约32亿元,远超去年同期,刷新了中国电影市场的新纪录。

  2018年春节电影市场的劲爆势头,在大年初一就“锋芒毕露”。当日,国内电影票房达12.6亿元,与去年同期的8.1亿元相比,增幅高达50%以上。

  “逾10亿元的数字,超越了此前全球单一市场单日票房的纪录。这意味着,电影作为新的消费模式得到了中国大众的更多认可。”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尹鸿说。

  大年初二,国内电影票房以接近10.2亿元的成绩,继续维持在10亿元级别的水准。初一至初三票房累计约32亿元,接近去年整个春节档,可谓历史性的突破。

  狗年春节电影市场的爆发,得益于如下因素:

  ——创作题材的丰富多彩。今年春节档期上映的电影,涵盖喜剧、动作、推理、动画等多个题材,内容可谓精彩纷呈。其中,奇幻喜剧《捉妖记2》,以初一5.4亿元、初一至初三11.9亿元的成绩暂列票房冠军;动作喜剧《唐人街探案2》在初三以3.2亿元成为票房冠军,初一至初三以总票房9.8亿元的成绩暂列票房榜第二。

  从票房数据看,狗年春节的电影市场呈现两大特点:一是IP电影的大放异彩。包括《捉妖记2》、《唐人街探案2》在内,凭借前期积攒的良好口碑和粉丝基础,再加上续作中精心设计的新元素,部分IP获得口碑和票房双丰收,可谓“叫好又叫座”。

  二是主旋律影片再次展现强大魅力。《红海行动》还原了中国“也门撤侨”的壮举,该片初一至初三上座率均超过60%,票房已达4.5亿元。记者初二走访合肥博纳国际影城时注意到,全场几近满员。结束时,观众中响起热烈掌声。“从《战狼2》到《红海行动》,为中国的日益强大感到无比骄傲。”观众陈思涵表示。

  ——电影宣发的不断创新。所谓“酒香也怕巷子深”,靓丽的票房成绩,既需要过硬的电影质量作为基础,也离不开电影宣发这样的强大推手。

  从春节档期看,中国的电影宣发可谓群雄逐鹿、新招迭出。随着票补力度的弱化,预售这个宣发新品种在狗年春节异军突起。通过在线票务平台进行预售,既吸引更多用户前来观影,也有利于影片在上映初期扩散口碑。

  在线预售、在线选座、在线支付,互联网企业在狗年春节的电影市场全面发力。在多部热门影片的出品方和发行方中,都有互联网巨头的身影。“如果说电影是汽车,传统影视公司是开车人,那么互联网影业公司就是汽油,他们用亿万大数据和强大渠道,推动着行业加速前进。”行业人士评价说。

  ——文化消费的日益升温。随着国民收入的持续增长,春节这个传统佳节,越来越成为文化消费的“最强档期”之一。

  “过年看电影是和家人分享时光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家的时候,大家都各自盯着手机屏幕,或者洗碗拖地啥的,在影院则可以安安心心坐上一两个小时,回来还可以讨论讨论观影心得,我觉得这种过节方式蛮值的。”武汉观众张秋萍说。不只是城市,文化消费的热潮还在向乡镇延伸。在一些农村的墙头,过年前夕已经刷上了诸如“过年不去看胡巴,考试双百没人夸”之类的宣发标语,大部分时间待在城市的返乡大军,已经成为电影春节档争夺的新客群。

  有业内人士认为,电影市场的飞速发展,折射出中国文化消费的巨大潜力。观影已成为中国老百姓过年期间的“重头戏”和“新年俗”。复旦大学媒介管理研究所所长朱春阳表示,火热的春节电影市场背后,折射出中国电影品质的不断提升和人们对文化消费的更高追求。

 

春节电影“旺旺旺”,3天票房逾30亿元

( 2018-02-20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综合新闻
  相关文章: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每日电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每日电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每日电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