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旧版 2018年02月0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草地周刊
16 9/16 8 9 10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人生半程乡关何处
· 走得出大山,抹不去乡愁
· 跨过城市和乡村的界线
· 从“海归”到返乡“新农人”
· 安身之处是吾乡

  相关文章: 
走得出大山,抹不去乡愁

( 2018-02-0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草地周刊
 
 
▲安仁县城,龙祥斌和父亲、儿子三代人在购置的商品房小区门前。
 
 

  走出大山,是龙祥斌一家的家族迁徙史“主线”。湖南郴州市安仁县灵官镇莽山村人龙祥斌,一直清楚地记得,20年前的那个春节,全家刚刚从山里搬到镇上,在新家第一次吃团年饭,第一次守岁,那是新生活的开始……

  莽山村是一个边远贫困村落,属于罗霄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那里山高林密耕地少,当地流传说“出门就见坡,石头一窝窝”。

  龙祥斌的母亲谭美兰说,原来住在山上很艰苦。地里的产出,挑出去卖要走20多公里山路,经常凌晨出门,半夜才能回来。

  1997年,地方政府在灵官镇的一块荒坡上,统一规划建设“移民新村”。莽山村几乎整村搬迁,总共约有110户村民搬离大山,家家户户住进了3层楼房。

  搬到灵官镇后,莽山村人起初并不适应: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一下子变成了每天大门一开,柴米油盐酱醋茶,样样都得花钱。习惯了从地里刨生活的农民,学着给别人打工,或者做点小生意。谭美兰在集市售卖自家酿制的米酒,她的丈夫帮人盖房子、打零工。

  很长一段时间,谭美兰总是念念不忘山上的家:瓦房是不是漏雨了?地里的竹笋、树上的板栗是不是可以收获了?慢慢地,村民们也享受到城镇生活的便利,包括读书、就医、赶集。以前在山上时,学校离得远,遇到下雨下雪天,路阻难行。太小的孩子走不了山路,要到七八岁才读一年级。搬下山后,村里的小孩普遍实现了适龄入学。

  谭美兰有3个儿子,他们相比父辈走出大山更远。17岁那年,最小的儿子龙祥斌初中毕业后,跟随哥哥第一次离开安仁县,去往广东东莞,在一家“利怡木线厂”打工,每月工资700元。

  南下广东打工,如同很多农村孩子的“成年礼”。安仁县位于湘南地区,邻近珠三角,是一个劳务输出大县。当地农村的刷墙标语,有这样的口号:一人劳务输出,全家脱贫致富。

  “17岁以后居无定所,基本都在外跑江湖。”龙祥斌说。他还做过人力资源,给企业招工,一年有三四万元收入。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爆发,大量工厂倒闭不招工,他又干起了木工老本行。

  2010年,积累了一定资本的龙祥斌,回到安仁县创业。然而,做木工是一把好手,做生意却并不顺利。他代理销售牛奶,因为一次性进货过多,产品没有销售出去便过期,亏损了两三万元;跟着别人炒现货白银,“投进去2万多块钱,几个月就全亏了”。

  尽管吃了几次亏,龙祥斌并不灰心。他的人生哲学是,赚了钱就投资,没钱了就再去打工,前提是不能负债太多,要稳稳当当,在可承受范围内。

  让他觉得值的投资,是在县城买房。2013年,龙祥斌看中了安仁县中央商务区的一套107平方米的三居室。房价是每平方米3300元,他找亲戚朋友筹借8万,付了全款。“有了房子,就没了后顾之忧。”龙祥斌说,在县城买房,主要是为小孩提供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自己再去挣钱,辛苦点也无所谓。

  龙祥斌有一对儿女。儿子小荣2009年出生,现在安仁县城思源实验学校读小学。龙祥斌外出打工的日子,小荣成了“留守儿童”,由爷爷接送上学、做饭。以至于父子俩在一起时,小荣总是盯着动画片看,和爸爸没有太多的交流。

  2016年,小女儿降生后,龙祥斌决定留在家里多陪陪孩子,接下来的一年多时间没有外出打工。空闲时,镇上谁家盖房子,他会帮着做泥水工,每天挣100多元工钱,双手因此还磨出了水泡。

  新的一年开春后,龙祥斌准备再次启程去广东。他的长远计划是,争取早日回家乡发展,如果有钱了,为莽山村做点事,比如开发乡村旅游。

  如今的莽山村,仍常住有30多户没有搬下山的村民,基本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走出大山已经20年的谭美兰,习惯于每两个月去莽山村“打个转”。因为在那里,有她挂念的竹笋、板栗,更有“莽山村人”难以抹去的乡愁。


 

走得出大山,抹不去乡愁

( 2018-02-09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草地周刊
  相关文章: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每日电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每日电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每日电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