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旧版 2018年02月0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草地周刊
16 12/16 11 12 13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千年盐都永不“盐”弃
· 潇湘有诗会,聚诵传弦歌

  相关文章: 

千年盐都永不“盐”弃


(2018-02-02)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本报记者惠小勇、董小红、吴晓颖


  走进千年盐都自贡,扑面而来的不止有盐味,更有搅动味蕾的盐帮菜香味、闪烁在多姿彩灯里的浓浓年味。
  有盐有味的自贡,兴于盐,也曾困于盐,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后期,10余万盐业工人下岗,不少三线企业倒闭,自贡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转型困境。这个曾经心怀天下盐的“中国盐都”、经济总量居四川第三的“三线重镇”,走过鼎盛繁华,经历了老工业城市转型期阵痛。

盐,自贡的根与魂


  自贡市大安区阮家坝山下,182岁的“燊海井”修缮一新,车马如龙。海内外游客慕名而来,一睹这口世界首个人工钻凿超千米深井的芳容。院内,在已复原的生产现场,游客体验着井盐制作过程;院外,市民争相购买传统工艺所熬制出的粗盐,用它腌渍的腊肉、泡菜,味道格外鲜美。
  重焕生机的燊海井,让自贡人看到盐文化的魅力,重新思考如何用活盐、龙、灯、菜、工业“老字号”资源,在城市转型中开辟出一条新路径。
  漫步在自贡街头,你会被浓浓的“盐味”包裹,自流井区、贡井区、大湾井巷、余庆笕街道……一个个地名,一条条街名,无不和盐有关。过龙凤山、进老城,釜溪河边盐码头旧貌犹存,街头巷角不时可见旧时各地盐商所建的祠堂会馆、民居院落。在巷子里找当地老者攀谈,随口就能道出与盐有关的许多趣闻轶事,让外地游客感受到这座曾遍地盐井的都市过往的盐业辉煌。
  盐,是这座城市的根。早在公元一世纪东汉时,今自贡富顺县城一带便凿井取盐。因盐聚人,因人成邑。自贡的名字就是两口古老盐井的组合。1939年自贡正式设市时,取自流井和贡井第一字合称自贡市。
  盐史专家陈星生介绍说,自贡盐业在3次历史机遇中,实现腾飞。第一次是清咸丰时期,太平军建都南京,淮盐不能上运,清廷饬令川盐济楚。富义厂盐业生产步入鼎盛时期,各地客商云集自贡建起13000余家盐井,年产量占全川的一半以上,年征税银占全川盐税收入的40%,自贡成为四川井盐业的中心,盐商“富庶甲于蜀中”,始有“盐都气象”。
  第二次是抗日战争时期,沿海盐区相继沦陷,自贡担起“天下盐”重任,成为维系国家经济命脉的大后方重镇之一,从传统手工业城市一跃成为现代工业城市。为全国三分之一人口提供食盐,人口不多抗日献金却居全国之首,支撑中国度过最艰难的时光。
  第三次是新中国成立后1960年代的“三线”建设,因良好的工业基础,东方锅炉厂、晨光化工研究院等20多家企业、科研院所内迁自贡。自贡形成了以盐及盐化工为主要支柱、兼有机械、电子等多门类的工业格局,成为川南工业重镇,汽车牌照继成都、重庆后的川C,至今四川21个市州向省里汇报工作,排在成都之后的就是自贡。
  2亿多年前的三叠纪时期,自贡所在的古四川盆地还是一片汪洋大海,后经地壳运动,存留在盆地内的海水和积水中的盐分被沉积、掩埋形成盐卤、天然气资源。
  梳理历史,自贡的恐龙、彩灯、盐帮菜等几张城市名片都与盐息息相关。至今在自贡已找到近200个恐龙化石点,使其成为世界上拥有侏罗纪时期恐龙化石种类最全的地方。自贡为何成为恐龙最活跃、繁盛的地区?有学者认为,古四川盆地湖泊众多、裸子植物丰富,而沉积了厚厚盐矿结晶的湖水有利于恐龙补充必需的无机盐及微量元素,这些独特而优越的地理、自然环境为恐龙栖息创造了天然条件。
  走进自贡市恐龙博物馆,一只只侏罗纪时代的恐龙标本活灵活现。穿越亿万年的时光隧道,仿佛看见它们仍在湖滨河滩嬉戏,在林间草丛捕食奔跑。这些恐龙标本近年来走出国门巡展,足迹踏遍全球,成为“恐龙之乡”当之无愧的侏罗纪使者。
  始于唐宋的自贡灯会,800年来久盛不衰的奥秘,与盐业经济的繁荣有关。当时盐场岁入颇丰,富甲一方的盐商出钱办各种灯节赏乐祈福,在雄厚的经济支撑下,放灯规模渐大,花样渐多,形成新春必放彩灯的习俗。据《荣县志》记载,清道光年间自贡灯会出现“新年灯火甚盛……嵌灯如星,一亭燃四五百灯,辉丽万有,西人来观亦欣然,京邑所不见的盛况”,“中国灯城”实至名归。改革开放后,一盏盏充满中国元素的彩灯从这里走出,点亮了世界各地。

“超过了建造城墙和隧道的能力”


  彩灯照亮了生活,盐帮菜则满足了“好吃嘴”的味蕾。自贡是移民城市,五湖四海的味道在这里融合,产生了川菜系中自成一派的盐帮菜,水煮牛肉就是其中代表。盐帮菜名厨余长明介绍说,这道菜就诞生在盐井边。旧时盐场每年有大量不能再劳作的牛被分给盐工,他们用井盐腌渍牛肉,加入作料,用水煮熟,就是一道下饭的美肴。除了大道至简的盐工菜,还有精益求精的盐商菜,“牛蹄熊掌”“泡青蛙”等盐商餐桌上的绝世佳肴提升了盐帮菜的品位,有了“吃在四川,味在自贡”的说法。
  记者在采访时听到一种说法,四川火锅源于自贡。不论真伪,在历史发展长河中,亿万年恐龙遗址、两千年井盐文明、八百年彩灯风情、川菜一派的盐帮美食如火锅一样,在细火慢炖中煨出了这座城市独特的文化与气质。
  有盐的人生,才有味。深厚的盐文化积淀,哺育出一代代性格鲜明的自贡人。盐至纯,味至浓,恰如自贡人直率纯粹、仁义豁达的性格。从敢于上书弹劾权贵、为百姓请命的“晚清仕林之鹤”赵熙,居官清廉、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刘光第,到大气凛然、为信仰慷慨就义的“江姐”江竹筠,高洁不肯染纤尘、决不二三其德的革命先辈吴玉章……社会动荡时期,一位位自贡人直面黑暗,不畏艰险,追求真理。
  国难当头,这座仅有22万人口的城市,在抗战时期生产食盐300余万吨。其捐款数超过了成都、重庆捐款之和,居全国之首,创造了人均和个人捐献等多项全国纪录,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盐工们倾其所有,购买“盐工号”和“盐船号”两架飞机,支持抗日救亡。从历史名人到普通产业工人,自贡人身上具有的爱国敬业、诚实守信精神,正是这座千年盐都的发展之魂。
  由成百上千根木头捆扎而成的汲卤井架,形状大小各异的几十种锉,状如针筒的竹制汲卤筒,形同过山车的输卤笕管……走进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很难想象,仅凭眼前这些看似简易的工具,盐工们就发明了独步世界的深井钻凿技术、天然气开采技术、深层岩盐井下自然连通开采技术等“黑科技”。
  1888年,美国学者弗吉尔·哈特来到这座川南小城,惊叹这些盐井“显示了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坚韧和勇气”,“超过了他们建造城墙和隧道的能力”。
  先进的井盐开采工艺无疑是自贡盐工“工匠精神”的见证,与此并行的是这个身居川南内陆城市的开放包容。明末清初,繁荣的盐业吸引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淘金者,陕西、广东、贵州等各地客商在此地建起了西秦会馆、南华宫、贵州庙等100多家会馆,各种地方文化在此交融,成就了多元繁华。
  抗战时期,化工之父范旭东携世界领先的现代制盐工艺来自贡办厂,久大精盐公司、永利制碱公司和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也随之内迁定居,从此,自贡盐化工业翻开了新的历史篇章,大踏步走上了现代化进程。后来轰轰烈烈的三线建设中,东北、天津等省22个工业企业的迁入,不仅带来了数以百万的工业人才,新观念、新思维的悄然潜入,更为这座城市持续发展奠定了新基石。

中国最古老的股票


  工匠精神根植于自贡人内心深处,更让外来投资者感到放心、自贡人引以自豪的还有伴随井盐产销而生的契约精神。
  据自贡市志记载,清代自贡地区凿井取卤如同当时的采矿业一样,往往带有很大的投资风险。以凿井来说,往往“每开一井至数年,工费甚巨,且终有不及泉者”。由于独资不易维持凿井等项费用,所以井、灶、笕各业大多是“凑资朋充”经营,便不得不采取合伙制度——契约精神也由此诞生。
  在现今的西秦会馆里,展览着一张乾隆年间的凿井契约——“同盛井约”,这份合约约定了投资者的股东身份和应得到的收益,收录到《中国老股票》一书扉页,位列近800种股票、股据、股证之首。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在此书的序言中,认为它符合股份制的特征,与现代意义上的股票有相似之处,是中国最古老的股票。
  曾经的辉煌虽然如数家珍,但审视来路,自贡人不得不承认,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的跌落,除了未搭上成渝高铁被边缘化等客观因素外,必须深刻反思自身的思想桎梏。“自贡历史上三次大的发展机遇,都来自外部力量的冲击。重振辉煌,必须集聚更多的内生动力。
  在世纪之交的国企改革大潮中,自贡一度有10多万工人下岗,正是凭借一双双匠人巧手,依靠传统手工业文明积淀滋养出的勤奋合作坚韧精神,让他们重新找到了演绎人生精彩的舞台,也推动着仿真恐龙、彩灯、餐饮等行业的勃兴。
  在亘古龙腾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钢架焊接、裱糊、上色……一道道工序在工人手中井然有序进行着,今年的订单已经“爆满”了。车间门口的告示板上,乌克兰、阿根廷、温哥华……来自世界各地的订单出货日期正在逼近,“工人们都忙惨了!”该公司财务总监卢天志“抱怨”说。
  “当前很多公司正在加强技术研发,未来仿真恐龙将更加具有娱乐性、趣味性和智能化,恐龙这张城市名片将更加鲜活。”自贡市文广新局局长陈刚说。
  从观赏到经销,自贡彩灯悄然间摇身一变,成为吸纳就业、转型升级的大产业。今天的自贡拥有631家彩灯企业,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年产值超过20亿元;自贡灯会已在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500多个城市展出,占据了国内80%、国外90%的灯展市场份额。“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自贡彩灯将成为传播中华文化、加强中外交流的一座桥梁。”自贡灯会总策划师沈宏跃说。
  仅2016年,自贡餐饮规模以上企业的收入就超70多亿元,冷吃菜品交易超过50多亿元。当前,“盐帮菜”不仅带动了当地20多万人就业,也盛行于成都、重庆等多个城市,成为餐饮界一张响亮的品牌。
  不仅“盐龙灯食”转型效果渐佳,曾经没落衰败的老工业企业遗迹也惊艳转身,焕发新的生命力。
  斑驳的墙面彰显昔日时代的沧桑印记,酒吧咖啡馆凝聚今日休闲从容气息——在大安盐厂工业遗址改造现场,全钢架老厂房与现代创意园区完美结合,走进全国第一座30万吨真空制盐车间,脚踩在全玻璃的车间走廊上,巨大的蒸炉、运盐的管道……55年的老盐厂岁月穿过时空隧道扑面而来,空气中仿佛都有盐的味道。

千年盐都永不“盐”弃

( 2018-02-02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草地周刊
  相关文章: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每日电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每日电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每日电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