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旧版 2018年02月0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草地周刊
16 11/16 10 11 12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北京,等雪来
· 江远村
· 刘东华
· 我们现在该如何做子女
· 手艺人的尊贵

  相关文章: 

北京,等雪来

( 2018-02-02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草地周刊
  相关文章: 
  韩浩月
  又到一年盼雪季。全国各地的雪都纷纷地下起来,只有北京的雪还没动静,偶尔个别地方飘几枚雪花,还没等天亮人们起床,就被汽车尾气给融化了。有人说“全中国都在背着北京下雪”,引起了不少北京人的共鸣。
  关于北京的雪,朋友圈里的调侃已经够多了。“没有雪,今年北京成不了北平了”,“北京的雪,你迷路了吗”,“昨晚北京下的雪,是贫雪”……不怪朋友们对雪热切期盼,合肥、上海、南京都大雪纷飞了,北京还这么沉得住气,怎不让人心急。
  没雪是遗憾,有雪是麻烦,不知是否还有人会记得十多年前让北京交通彻底瘫痪的那场大雪。我经历过那场大雪,全城环线变成大型停车场,下班的人们多被围困在公交车里,私家车主把车停路边打着双闪下馆子吃饭去了,许多人选择步行,因为步行还产生不少浪漫的故事,大雪结束之后报纸情感版面上发表了不少这样的故事……我记得那年,从公司到家,连跑带走,总共耗时8个多小时,回家没睡几个小时,就又该起床上班了。
  那是北京唯一的一次大雪围城,后来几年也下过雪,不过因为下得不大,再加上市政部门准备充分,没造成大的困扰,人们欣慰之余,也有小小的失落。不乏有人想重温一下当年步行穿城回家的盛况——雪打破了正常的秩序,强行拖拽住了人们匆忙的脚步,硬性要求大家从固有的生活形态里走出来,看看雪,感受一下城市的呼吸,了解一下自然的神秘力量,多好。
  今年北京人盼雪,无非也是这个心理。雪成了这个城市人们的共同语言,对了,“养蛙”也是当下的热门话题。雪与蛙让社交媒体上热闹非凡,其实背后都是人们孤独的表现。想想挺心酸,平常的生活,能让人产生喜悦的事物太少了,一场远在高空酝酿的雪,一只喜欢流浪出走的电子青蛙,都能如此牵动人的心。所以,人心不是麻木,不是缺乏敏感,而只是需要那么一点点外部力量进行一些干扰。
  无论对于城市,还是对于人,雪都是外部因素,因为它的不确定性,城市与人才对它既期盼又有点儿担忧。又因为它的不可抗拒性,大家才会心安理得地让视线离开各种屏幕,暂时放下手头的工作,去欣赏雪,玩雪,把雪请进自己的生活里,在内心说一声,“久违了,这种快乐的感觉”。
  人们久违的东西太多了。想体会童心,寻找真正的快乐,发现人与人之间关系最真实、真诚、温暖的那部分,都需要穿过层层迷雾,才能抵达。在这样的氛围里,雪成了一句口号,一个符号,一面旗帜,雪从天空纷纷落下,如同天使攻城,冰凉的雪花落在疲倦的面庞上,有一种感动让人愿意去泪流满面。
  人们喜欢小雪、中雪、大雪,任何样式的雪,大片的雪花,小滴的雪粒,都好。之所以对雪如此厚爱,是因为雪在一定意味上,是宽容、是大度、是平等的表现。雪来了,它下在富人的庭院,也落在穷人的屋顶。孩子们在雪中奔跑,他们都变成了真正的孩子,而不是书包的载体。
  雪来的那一刻,无论是呼吸困难的老人,还是吵架的恋人,抑或对城市生活已经厌倦打算买一张火车票离开的漂泊者,他们都不约而同地看向了窗外,看到生活的本质其实和雪一样洁白无瑕。每个人出生时都是原创的,只是活着活着就成了山寨的,雪,让我们回到了原创状态。
  冬天,只有寒风是不够的,还需要有雪。雪不来怎么办,除了等,还能怎么办?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每日电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每日电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每日电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