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准脱贫攻坚进行时 |
8 |
4/8 |
3
|
4
|
5
|
>
|
>| |
|
|
PDF版 |
|
|
|
|
|
云南:重点帮扶“新贫困移民” |
|
|
( 2018-01-3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精准脱贫攻坚进行时 |
|
本报记者字强
“不是不想搬,是搬不出去,怕搬出去呆不住。”云南省元阳县贫困户杨小章如此总结自己家的脱贫困境。
作为难离故土的贫困户,杨家的窘境是当地众多困难家庭现状的一个缩影。
记者采访了解到,杨小章所在的村庄几乎全村贫困,当地政府制定的脱贫之策是整村搬迁至乡镇集市,但目前该村还剩约一半贫困户没有实现搬迁,主要原因是村民拿不出启动资金,也不愿承担银行贷款债务,更害怕搬迁后无法适应新生活。
从杨家的搬迁之困看一些地方实施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可以发现,挪穷窝不易,贫困户即使搬得出,并不一定能稳得住,搬迁后的长远发展难题亟待破解。
在脱贫攻坚的征途上,不乏这样的难题:很多农民通过搬迁住进了干净美丽的新房,却由于离开了原有的生产场所,再就业创业面临较大挑战,生活不方便,一时间竟成了“新贫困移民”。
正如杨小章所说,他想要让老母亲看得起病、孩子读得起书,却害怕因搬迁而背负难以承受的债务,还要重新寻找谋生路子,一家老小的生活没着落。
凡此种种,给我们以警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不能“一搬了之”,不能简单地搞“大集中、胡乱堆”,切不可让贫困户“才搬穷窝,又陷窘境”。
在某些“一方山水养不活一方人”的地区,如果难以通过发展产业、改善交通等方式实现脱贫,那么搬迁显然是成本低、见效快的脱贫出路。
然而,脱贫攻坚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实事求是、下绣花功夫。也就是要瞄准贫困群众最需、最急、最难的问题,制定精准扶持措施,确保扶贫见实效。
杨小章的顾虑具有一定代表性,易地搬迁群众内心深处的不安全感由此可见一斑。就杨小章和那些同样面临生存困境的家庭而言,搬迁并不意味着彻底脱贫,即便搬出大山,因病、因灾、因学等返贫因素仍然存在。毕竟,贫困家庭需要的不只是一间房子,而是安居乐业的踏实感,需要既能适应当下,又能维持长远的生计。
穷则思变。人类具有改善自身处境的主观能动性。
要改变贫困户的生存状况,固然要点燃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激发起他们走出穷窝窝的勇气和意愿。
然而,这只是易地扶贫的第一步。
须知,没有一劳永逸的扶贫之策,搬迁不是终点,致富才是目标。发挥好易地扶贫搬迁的优势,关键要在“可持续发展”方面下功夫。
为此,相关部门需做好长远规划,既要妥善解决好贫困村民的安置和就业,也要做好搬迁后的管理和开发,尤其要控制好新旧生存环境切换、过渡之际众多潜在的不稳定因素,在建设好硬件的同时,下大力气打造好软环境,让搬迁人员无后顾之忧。
还要意识到,“扶贫先扶智”,对初来乍到的搬迁户,要在稳定情绪、更新观念上下功夫。必须承认,物理上的搬迁可以短期内实现,意识观念上的融入却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在理念灌输、价值重塑等深层次绵绵用力,让搬迁人员从内心深处适应新环境、拥抱新生活。
全面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不论是通过易地搬迁扶贫,还是发展产业和教育扶贫,或是实施生态补偿和社会保障兜底,只有破除“面子工程”“数据脱贫”等懒政怠政窠臼,把当前精准扶贫开发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才能夺取扶贫开发攻坚战的最终胜利。
|
|
云南:重点帮扶“新贫困移民”
|
|
|
|
( 2018-01-30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精准脱贫攻坚进行时 |
|
|
|
云南:重点帮扶“新贫困移民” |
|
|
( 2018-01-3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精准脱贫攻坚进行时 |
|
本报记者字强
“不是不想搬,是搬不出去,怕搬出去呆不住。”云南省元阳县贫困户杨小章如此总结自己家的脱贫困境。
作为难离故土的贫困户,杨家的窘境是当地众多困难家庭现状的一个缩影。
记者采访了解到,杨小章所在的村庄几乎全村贫困,当地政府制定的脱贫之策是整村搬迁至乡镇集市,但目前该村还剩约一半贫困户没有实现搬迁,主要原因是村民拿不出启动资金,也不愿承担银行贷款债务,更害怕搬迁后无法适应新生活。
从杨家的搬迁之困看一些地方实施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可以发现,挪穷窝不易,贫困户即使搬得出,并不一定能稳得住,搬迁后的长远发展难题亟待破解。
在脱贫攻坚的征途上,不乏这样的难题:很多农民通过搬迁住进了干净美丽的新房,却由于离开了原有的生产场所,再就业创业面临较大挑战,生活不方便,一时间竟成了“新贫困移民”。
正如杨小章所说,他想要让老母亲看得起病、孩子读得起书,却害怕因搬迁而背负难以承受的债务,还要重新寻找谋生路子,一家老小的生活没着落。
凡此种种,给我们以警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不能“一搬了之”,不能简单地搞“大集中、胡乱堆”,切不可让贫困户“才搬穷窝,又陷窘境”。
在某些“一方山水养不活一方人”的地区,如果难以通过发展产业、改善交通等方式实现脱贫,那么搬迁显然是成本低、见效快的脱贫出路。
然而,脱贫攻坚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实事求是、下绣花功夫。也就是要瞄准贫困群众最需、最急、最难的问题,制定精准扶持措施,确保扶贫见实效。
杨小章的顾虑具有一定代表性,易地搬迁群众内心深处的不安全感由此可见一斑。就杨小章和那些同样面临生存困境的家庭而言,搬迁并不意味着彻底脱贫,即便搬出大山,因病、因灾、因学等返贫因素仍然存在。毕竟,贫困家庭需要的不只是一间房子,而是安居乐业的踏实感,需要既能适应当下,又能维持长远的生计。
穷则思变。人类具有改善自身处境的主观能动性。
要改变贫困户的生存状况,固然要点燃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激发起他们走出穷窝窝的勇气和意愿。
然而,这只是易地扶贫的第一步。
须知,没有一劳永逸的扶贫之策,搬迁不是终点,致富才是目标。发挥好易地扶贫搬迁的优势,关键要在“可持续发展”方面下功夫。
为此,相关部门需做好长远规划,既要妥善解决好贫困村民的安置和就业,也要做好搬迁后的管理和开发,尤其要控制好新旧生存环境切换、过渡之际众多潜在的不稳定因素,在建设好硬件的同时,下大力气打造好软环境,让搬迁人员无后顾之忧。
还要意识到,“扶贫先扶智”,对初来乍到的搬迁户,要在稳定情绪、更新观念上下功夫。必须承认,物理上的搬迁可以短期内实现,意识观念上的融入却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在理念灌输、价值重塑等深层次绵绵用力,让搬迁人员从内心深处适应新环境、拥抱新生活。
全面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不论是通过易地搬迁扶贫,还是发展产业和教育扶贫,或是实施生态补偿和社会保障兜底,只有破除“面子工程”“数据脱贫”等懒政怠政窠臼,把当前精准扶贫开发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才能夺取扶贫开发攻坚战的最终胜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