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旧版 2018年01月3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精准脱贫攻坚进行时
8 4/8 3 4 5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吉林:产业扶贫变“输血”为“造血”
· 贵州:“三超”并举应对极贫
· 云南:重点帮扶“新贫困移民”
· 亳州:绘制全覆盖“扶贫地图”
· 脱贫攻坚战的“超常规战法”

  相关文章: 
吉林:产业扶贫变“输血”为“造血”

( 2018-01-3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精准脱贫攻坚进行时
 
  本报记者郭翔


  发几只羊、给几头猪、送百十只鸡……在一些地方,扶贫还停留在给钱给物的阶段,贫困农民养好了就卖钱“脱贫”,养不好就再想办法,当年脱贫、次年返贫屡有发生。在“小生产”和“大市场”矛盾仍然突出,“一家一户”小农经营风险较大的背景下,此种“输血式”的产业扶贫虽然“热闹”,但持续发展动能不足。

  吉林省洮南市位于国家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的大兴安岭南麓片区,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广、贫困程度重。不久前,笔者在洮南调研发现,当地创新产业扶贫,以组建产业化专业畜牧企业整合扶贫财、物,将重度贫困户纳入现代农业产业链条中的探索值得思考。

  洮南根据贫困程度、脱贫难度,通过公开评议将贫困户分为一、二、三星,三星重度贫困户占总贫困户的10%以上。重度贫困户的普遍特点是因病、因残等丧失劳动能力,发展棚膜经济等一般的产业扶贫并不适用。

  洮南将用于重度贫困户的产业扶贫资金整合,组建圆梦牧业扶贫发展有限公司,打造为年育肥6万只羊、屠宰50万只羊的大型肉羊产销一体化企业,每名重度贫困户成为股东,享受分红。在保障贫困户权益上,洮南以乡镇为单位,成立18个席位的董事会和监事会,代表百姓对企业生产经营实施监管。

  产业扶贫的出发点是变扶贫从“输血”到“造血”,而实践也证明,没有产业带动,难以彻底脱贫;缺少产业支撑,难以持续脱贫。现代农业的产业化是龙头组织将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有效组织起来,围绕主导优势产业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优势是形成各环节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农民抗击市场风险能力增加,收益合理、稳定。

  但一些地方,产业脱贫变成一种“表面文章”,一个乡镇、一个村发展出十几个,甚至几十个产业扶贫项目,鸡鸭鹅、猪牛羊样样都要打造,一个项目不行就换另一个。产业扶贫“小散乱”和“看不准”的背后凸显的是缺乏产业化理念,没有做好“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准备。

  产业扶贫如何走“深”。应该看到的是,从“公司+贫困户”到“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我国很多地方利用当地优势产业,探索出不同模式的产业扶贫路径,很多农村贫困群众实现脱贫。

  但在实践中,不同程度凸显出“原字号”“初字号”产品多,附加值低,这背后是观念中更多考虑的是种植、养殖等初始环节,对配套的加工、储运、销售等环节缺少规划,导致难以形成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链。放在精准扶贫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坐标”下看,更需要思考如何把产业扶贫中的产业做深、做强,为脱贫攻坚持续释放动能。

  洮南的探索正在于以现代农业产业化理念将重度贫困户组织起来,集中力量打造一个当地有比较优势的牧业企业,并从养殖到加大统筹布局产业链,实现一方面扶贫效果可预期,最大化重度贫困群众的收益;一方面各类扶贫资金安全可控,为持续脱贫提供支撑。

  产业扶贫的关键在树立起现代农业产业化理念,将农村贫困群众带入到产业体系中。笔者相信,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如何增加有效供给的思考将加速推动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也必将让产业扶贫走得更“准”、更“深”。

 

吉林:产业扶贫变“输血”为“造血”

( 2018-01-30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精准脱贫攻坚进行时
  相关文章: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每日电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每日电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每日电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